成都錦城公園17個工程復工 桂溪、錦城湖公園等已有序開放

成都錦城公園17個工程復工 桂溪、錦城湖公園等已有序開放

5G紅外線測溫

可對流動工人快速追溯

測量精準,可進行人臉識別,並對測溫數據進行保留。應用5G技術,可實現流動人員健康數據遠程監控,並實現快速追溯

啟用“雲監工”

掌握工人復工活動軌跡

“工地疫情監控”系統能對返崗施工人員進行動態管控,全面掌握其復工活動軌跡,構建與屬地政府之間的疫情防控聯繫機制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運行,成都的週末,逐步恢復了活力。

2月22日,週六,天府綠道逐步熱鬧起來。下午1點,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武侯區的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二期一標段施工現場,只見現場施工人員均佩戴好口罩,測量了體溫,消毒後進入現場作業。進場的工人們操作著機械,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

2月17日,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二期一標段得到復工許可,隨即組織施工人員進場復工,目前已有50餘人在現場作業。目前,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17個工程已經全面復工。此外,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公園等園區也已經有序開放。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驚

測溫應用5G技術 遠程監控健康數據

即便是週末,施工現場還是一派忙碌。除了工期,還有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每一位施工人員都會經過疫情防控“四部曲”後才能入場。

首先,他們會排隊在項目入口處測量體溫。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工作人員會對他們的手腕測量溫度並將數據報告給登記人員。然後,施工人員會走到登記處,用免洗消毒洗手液洗手。隨後,一位工作人員會對他們進行噴灑消毒。

最後,他們會走進一個寫著“移動式5G紅外線測溫篩查系統”的鋼結構模塊化裝配式智能房屋,智能房屋利用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對人群進行無接觸式快速測溫。每一位從智能房屋中走出的體溫無異常的施工人員會被貼上“今日體溫已測”的標識,隨後才能進場施工。

據中建科工錦城公園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魏夢瀟介紹,5G紅外線測溫篩查系統速度快,測量精準,“可解決室外測溫不精準問題。”系統可以進行人臉識別,並對測溫數據進行保留,“產品應用了5G通訊技術,可實現流動人員健康數據遠程監控,並支持將數據上傳至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可以對流動工人實現快速追溯。”

啟用“雲監工” 構建防控聯繫機制

在項目現場,作業區、辦公區、生活區都進行了嚴格的疫情防控舉措。魏夢瀟介紹,每天都會有專門的消毒人員對作業區、生活區、辦公區進行不少於兩次的消毒。項目還為每個施工人員都建立了健康卡,實時記錄健康數據,做到健康實時監控、數據隨時追溯,“每天工人進場後,還會進行一次安全教育,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教導他們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知識。”

施工人員用餐也實行了嚴格的“分餐制”,“每天向定點單位訂餐,餐品送到施工現場後,每個工人領取盒飯後分散就餐,間隔必須大於1米。”

據悉,工地還啟用了“工地疫情監控”系統。據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經理李福森介紹,該系統能夠實現對返崗施工人員進行動態管控,全面掌握其復工活動軌跡,“有效免除人工登記,減少人員接觸,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時,構建起了與屬地政府之間的疫情防控聯繫機制,方便數據採集與及時上報,實現了‘雲監工’。”

部分園區有序開放 日接待量不超過承載量的50%

目前天府綠道錦城公園項目所涉一級綠道貫通、大地景觀、特色林盤以及熊貓基地改擴建項目等17個工程均已復工。項目各標段均啟用“工地疫情監控”系統,還設立了單獨隔離觀察宿舍,疫情防控物資也已配備齊全。

同時,天府綠道錦城公園內的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公園、江家藝苑、 青龍湖公園已有序開放,其餘園區將於近期陸續開放。

22日下午,記者在桂溪公園裡看到,已有市民在公園內散步、騎行、拍照、運動……他們均戴著口罩,並與其他人保持著一定距離。

據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康瑛介紹,園區要求所有遊客必須佩戴口罩遊園,而且園區將控制入園人數,日接待量不超過承載量的50%。“主要出入口都設立了體溫檢測點,嚴格把控遊客溫度及流向。”同時,園區會做好防疫宣傳、衛生掃灑、園區消殺、巡邏巡查等工作。

康瑛告訴記者,今年有望實現一級綠道貫通,“同時我們今年會爭取再開一兩個園區,為市民提供更多可供休閒、娛樂的公園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