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如果你和家人平安、健康,雖說宅在家中,收入也並沒有受到影響,那麼,你就是這波疫情當中的幸運兒。
但是僅僅只是幸運,它甚至都不值得慶幸。
因為,唯有在災難面前,我們才能真切的看到、體會到:當下真的只代表當下。
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下一次的災難會選擇誰?誰也不知道。
在此之前,我們都曾以為,有錢是最大的安全感。
可是這段時間,不幸遇難者中,有導演、有畫家、有商業精英,還有許多行業內的專家,他們是人尖子,擁有的物質條件和社會資源也好,都遠超常人。
可還是沒能倖免於難。
在此之前,我們曾以為,健康會是我們最後的防線。可是,許許多多健康的人,在這場疫情中,反而走得更快。
連平時從不感冒、獲過許多獎項的健身達人,也在疫情的前半場,就留下一地的健身器材去了。
在此之前,也有人以為,權力是最好的護身符。
可是現在呢,連日本首相,都要面臨感染風險了。
……
所以,此刻我坐在桌前,身上無病,腹中無飢,工作不受影響,內心充滿感恩。但比起感恩,更多的情緒是惶恐。
我在恐懼些什麼?
如果一定要找出答案,那大概是未來的不可知和不確定性吧。
宅家抗疫期間,我幾乎每天都會站在窗口往下看。
哪怕是在疫情最兇險的時期,也每次都能看到有人經過,無一例外。下雪了下雨了,也沒能擋住大家外出的腳步。
有天我下樓去小區門口取菜,路過一幢又一幢的老式板樓,恍若走入虛幻的夢中。
每隔幾十米,就能看到人,匆忙的少,悠閒的多。散步的、遛狗的、購物回來的,每個路口處,都有幾個人在聊天,雖說戴著口罩,可從眼神裡看來,也是頗輕鬆的。
甚至還有一對夫妻,在空地上打羽毛球,他們穿得很少,所以跳起來夠球時,看上去很輕盈。他們沒戴口罩,所以笑容看上去格外燦爛。不知道是他倆誰的腰間,手機裡大聲地播放著流行音樂,很動感,很歡樂。
音樂聲中,夾雜著他倆爽朗的大笑聲,我都走遠了,還從後邊追上來,衝擊我的耳膜。
一片安居樂業的祥和情景。
我低下頭問自己:難道,這個小區裡,只有我一個人如此恐慌嗎?只有我們一家人,這麼刻板地把自己宅在家中嗎?
好在,小區群裡有許多義憤填膺的鄰居在質問:那些人整天沒事人似的到處溜達,那我們這麼聽話地宅著算什麼?
我回她:至少,我們宅著保護了自己。
宅了二十多天,大人尚且暴躁,小孩更別提了。
體現在蘋果身上就是:他的專注力明顯下降了。這兩天上網課,他時而站著,時而坐下,時而看看電源,時而亂摸屏幕。
老師在說些什麼,他甚至都聽不見了。老師針對他專門提問,也總拿“不知道”來敷衍。
我批評他,同時也明白不能全怪他。
正是好動的年齡,就這麼生生悶了二十多天,夠合作了!
今天天氣實在是好,我們也實在是意志有些薄弱了,於是全家戴著口罩,準備出門走走。
路上行人不少,神情都十分放鬆。
鳥巢的廣場上,玩滑板的青年們,和去年此時一樣歡脫,也有不戴口罩的。
年輕是無畏的,年輕很好,可無畏是危險的。
才玩一會兒,我就催著讓他們回家。
蘋果終於能出來放個風,這麼快就要回,他磨磨蹭蹭不肯走。後來終於肯走了,又垂頭喪氣著,怎麼都哄不好。
我沒了耐心,對他說,“你整天拿個‘度’字教育我們,也請你拿它測量測量自己啊。”
他還是不開心。
正好路過一家飯店,我指著那家飯店對他說:“蘋果,你看這家飯店,它本來應該開著的,現在呢,只能閉店。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不知道。”他搖搖頭,愛理不理的樣子。
“那首先就意味著,裡面的工作人員,就沒有收入了,沒有收入,就沒有飯吃。你說,他們該怎麼辦?”
“自殺?”他最近學到了自殺這個詞。
“也許有人會自殺。但是大多數人,捨不得死掉,畢竟,生活這麼美好。沒辦法了,只能去偷竊、搶劫、綁架,犯罪雖然不對,但是比餓死要強,而且,監獄也管吃管喝的!
現在,你覺得你吃好喝好還不夠,還想玩好,但是如果大家都這麼想,疫情糟糕了,國家也會變得糟糕。到時候,吃不上飯的人,看到你這個小孩還能吃上飯,也許就會綁架你,找我們要錢。過程中會發生什麼,誰知道呢?”
他若有所思。
我總結陳詞,“所以,不要總是耍你的小情緒,不要總覺得疫情與你無關。它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和你有關係!現在我們回家好好待著,等待疫情結束。請你也快樂一點,這樣大家都能宅得舒服一些。”
他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張先生又補充了一些國家稅收和公共建設的知識。
放下情緒的蘋果,終於發現了自己的腳在疼。
太久沒好好運動了,走了一點路,我也腿疼。
春天的北京,天藍風輕,今天更是空氣難得的淨透。此情此景,與想象中的戰時硝煙,實在是天壤之別。
藍天下,場館都閉門,少部分商戶在營業,店門也是半開半閉。有生之年,我從沒想過這麼大的城市,會有這樣的場景。
好傷感,最好的季節裡,我們卻遭遇了最糟糕的開局。
這次疫情中,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給了太多人啟發,也給了太多人撫慰。可是昨天,她還是提到了一句:
已經聽到不少人在呼籲,健康人也要活下去。
在最緊急的時候,這片土地上只有“我們”。現在,曙光初現,要分出健康人和患者了。
這無可厚非,不管是平時還是特殊時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我們一家三口,行走在這美好的春天,行走在這長久包容了我們的城市裡,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內心默默祈禱:
每走一步,就請這可怕的疫情,離我們的國家遠一點吧。
閱讀更多 馮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