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作品的過度編輯,您怎麼看?

無敵馬克兔


對於攝影作品的過度編輯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和看法。

首先,我贊同除新聞紀實類攝影作品外,對其他類攝影作品進行必要而又恰當的後期編輯。

攝影是一門藝術,藝術是可以進行渲染的,而後期編輯正是渲染的過程。在我們日常拍攝過程中,人眼的寬容度要比相機鏡頭的寬容度高很多。有時因為受天氣、光線、環境、拍攝角度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相機拍出的影像不一定盡如人意,相比人眼看到的,多少會有些比如畸變、光影色彩不足等問題,留下不少缺憾。而後期編輯就是彌補和挽救這些缺憾的唯一手段。如果覺得一幅作品很有留存價值,那麼就很有必要通過後期編輯加工,拾遺補缺,進一步完善強化,使之昇華。

後期編輯也是再度創作的過程,包括對原圖的裁剪、二次構圖、調整光影效果、色彩飽和度、明暗對比度,人像美膚美容等等。通過運用PS等軟件對圖片整體或者局部進行恰當的修飾加工後,將會使作品更具美感,更有味道,更有吸引力。這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房子要進行裝修、炒菜要放油鹽醬醋一樣,相信沒有人樂意住毛坯房、吃寡淡無味的清水煮白菜,對吧。

既然是“過度”編輯,必定是超出了自然、真實界限的行為。萬物都應有“度”,有如人體,過度疲勞、過度飲食、過度熬夜等,都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攝影作品亦如此,“過度編輯”也將會使作品失去藝術性和觀賞性:

1.過度編輯,會導致畫質下降。後期任何編輯操作,對圖片的像素和畫質都會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JPG格式的圖片最為明顯,編輯操作越多,畫質損耗越嚴重。

2.過度編輯,會導致畫面失真。有時候看那些天然、自然的東西,感覺那就是最美的,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攝影是客觀事物的真實寫照。好的作品不僅在構圖、光影、色彩等多方面令人賞心悅目,並且它是真實的,令人信服的。而那些經過後期過度編輯的作品,在光影上,或者在色彩上,總給人一種不自然感,有的甚至違背了“自然的可能性”、“物理的可能性”,讓人一看就覺得假,因而沒有觀賞價值。

3.過度編輯,會導致影像失去更多細節。攝影后期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將能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用不好,將會弄巧成拙,面目全非。身邊常見這樣的事例,比如有些人給人像修圖,特別是給女性人像修圖潤色時,為了使皮膚變得細膩白嫩,則過度磨皮、加亮加白,結果將人物面部的細節“磨”沒了,皮膚的質感“磨”沒了,甚至連眉毛都被“磨”沒了,人像變成了一個沒有精氣神的“陶瓷娃娃”,連親友都認不出這是誰?還有的給人像濃妝豔抹,活生生把一個甜美文靜的小姑娘“化妝”成了戲劇裡的“青衣”……想想,這樣的後期編輯,怎能讓作品產生美呢!

總之,後期編輯的作用和根本目的是為了彌補前期拍攝存在的缺憾,強化和昇華主題,進一步增強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但一定要把握好“度”,畢竟,真實自然的東西比虛假空幻的東西更有生命力,“略施粉黛”比“濃妝豔抹”更討人歡喜。如果過度編輯,效果必適得其反。個人之見,僅供參考。有不對、不到之處,歡迎攝友們指正和補充。


牧歌31534336


對於攝影作品的過度編輯,我就隨便看看,僅此而已。

如果是攝影作者願意讓我說兩句的,那我就根據關係的遠近說兩句。

要是人家根本就沒有邀請你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你還上趕著去損人利己嗎?

我還真就不那麼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同時,我還鄙視那些喜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人。

攝影作品對於攝影創作者來講,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別人家怎麼管教孩子,那是別人的事情,我們作為外人,看看就好。

有些鍵盤攝影師,非常喜歡指責其他人拍的不好,還特別熱衷於教給別人怎麼拍照……對此,我想說:攝影作者對於自己的攝影作品如何編輯,是否存在過度編輯,那都是人家的權利。只要不違法,當爹孃的想把孩子打扮成什麼樣都行。其他人作為旁觀者,有什麼資格對人家指手畫腳呢?


柳侍墨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來回答一下對於攝影作品的過渡編輯的看法這個問題,不當的地方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我認為攝影作品的後期編輯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不可能保證在第一時間內就達到100%的完美,都需要經過二次創作和修改,要進一步的完善,這是相當必要和非常必須的。

其次,我認為過度的修飾編輯也是不太恰當的。之前見過一些作品,非常明顯的修飾過度,比如藍天變成深藍,甚至藍黑,比如紅花變成深紅,甚至紅黑。在人像的處理上也有很多過度編輯的情況,導致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有些人看到一個認識的人的圖片,會驚訝地說,這是誰呀?

如果出現以上的情況,那很顯然就是編輯過度了,因為它偏離了事物的本來面目,這樣就會給人造成假,虛,空的感覺。相反,這件作品就沒有什麼生命力了。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進行第一次創作以後挑選出那些精緻美觀,確實優秀的作品,然後再進行第二次創作。在進行編輯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事物的本真,適當的進行亮度,色彩,對比度和其他細節的一些調整,必要的時候對人像進一步的美顏修飾。除非創作需要,不能做過多誇張的編輯和修飾,這樣拍出來的作品才具有真實性和美觀性。



光影2019


有人問我怎麼去做一個攝影編輯,正好我做過三年攝影編輯,在色影無忌時,從14年做到17年,做攝影新媒體。因此我來分享四個建議。

一、 做攝影編輯,不需要攝影作品多麼優秀,但是,要懂一些攝影的基礎原理。


比如攝影的常見分類,一些攝影藝術家,對這些要有一個基礎的瞭解。

二、要會寫文章


攝影編輯做什麼?就是寫文章,編輯和排版。現在註冊一個微信公眾號、微博很簡單。要想去做攝影編輯,就先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去寫一些攝影類的文章,比如關於攝影的一些觀點分享、見解看法以及對攝影作品的解讀等。

三、要會蒐集

視野要廣,要具備蒐集資料的能力,整理資料的能力。國內外的一些攝影平臺網站,都要知道。要去看國外的一些優秀攝影網站,瞭解更多的優秀攝影師及其攝影作品。然後通過攝影師的名字,找到他更多的資料。比如他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採訪訪談、作品、經歷等。把這些資料整理到一起,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輸出。

四、會溝通

簡單來說,就是情商要高一點,交際能力要強一點。雖然說,在網上溝通不需要線下的交際,但網絡溝通也講究技巧。因為你平時可能會接觸很多攝影師,做攝影師的專題訪談等時要去聯繫攝影師,讓他們接受你的訪問,去了解他們更多的信息,都離不開溝通。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禮貌,有情商,能夠換位思考,為別人著想,做到這些,攝影師才願意配合你。

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歡迎轉發鼓勵


X怪獸談車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來回答一下對於攝影作品的過渡編輯的看法這個問題,不當的地方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

首先我認為攝影作品的後期編輯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不可能保證在第一時間內就達到100%的完美,都需要經過二次創作和修改,要進一步的完善,這是相當必要和非常必須的。

其次,我認為過度的修飾編輯也是不太恰當的。之前見過一些作品,非常明顯的修飾過度,比如藍天變成深藍,甚至藍黑,比如紅花變成深紅,甚至紅黑。在人像的處理上也有很多過度編輯的情況,導致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有些人看到一個認識的人的圖片,會驚訝地說,這是誰呀?

如果出現以上的情況,那很顯然就是編輯過度了,因為它偏離了事物的本來面目,這樣就會給人造成假,虛,空的感覺。相反,這件作品就沒有什麼生命力了。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進行第一次創作以後挑選出那些精緻美觀,確實優秀的作品,然後再進行第二次創作。在進行編輯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事物的本真,適當的進行亮度,色彩,對比度和其他細節的一些調整,必要的時候對人像進一步的美顏修飾。除非創作需要,不能做過多誇張的編輯和修飾,這樣拍出來的作品才具有真實性和美觀性。


隨遇而安ww369


直出就能獲得一張完美照片的情況非常罕見,一般來說,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後期調整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社交網絡時代,未編輯的圖片很難捕獲人們的眼球,因此在單反拍攝的照片中,攝影師們會挑選出即將使用或者希望進行分享的照片進行編輯。有些在普通人看起來沒有必要編輯的普通照片,只要需要發佈出來,攝影師們也會進行編輯。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是專業攝影師必須具備的素養,就像廚師總是會在菜品端上餐桌之前,就完成菜品的製作、擺盤、裝飾…而不是等到菜品上桌才恍然大悟。

總體來說,適度調整編輯圖片無可厚非,生動的圖片對觀看者也可以產生積極影響。但很多攝影師往往一不留神就偏離了”適度”的標準,對圖片進行過度編輯,長此以往,過度編輯的照片不僅毀了攝影師辛苦拍攝的照片,還會毀掉攝影師的個人品牌。

原始文件看起來非常平淡,沒有任何細節
適度調整之後,照片看起來更迷人

在處理圖片時,把握尺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編輯的相對精細,試著讓它看起來不那麼明顯。如果觀眾一眼就看出後期修圖的痕跡,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並會對照片本身產生牴觸,如此一來,即使畫面再精彩,攝影技術再複雜,也會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保持自然不僅僅意味著只是簡單的處理,還可以從原始照片中添加一些效果,比如色調調整。雖然這些步驟會改變了圖片的色彩,但會使照片看起來更具有電影的感覺,畢竟,當代攝影是傳統電影攝影的一個延伸,所以模仿電影的效果不會看起來不正常。

微妙的處理可以提升細節,同時保持圖像的自然

但怎麼才能知道自己走得太遠了呢?通常來說,藝術是主觀的,個人的品味和觀點也各有不同。但在修圖中如果你出現以下跡象,就表明你正在過度處理你的作品:當你把任何一個編輯控件推得太過頭時,圖像就會開始看起來不自然。雖說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省事的後期處理方式,但卻會導致圖片出現致命的失誤,從而失去關注。

但犯錯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幾乎每位攝影師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通過增強對比度、飽和度和銳化,就會使圖像更具吸引力。這是一個必要的步驟,但如果你想將你的專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你就需要像一個專家,全方位的把握照片的質感。


過度的處理會導致圖像不自然

當你意識到增加對比度並不會使圖片變得更吸引人,反而會導致高光和陰影部分細節的丟失,從而使吸引觀眾的興趣點減少時,就是你取得進步的時候。

還有些攝影師喜歡增加照片的銳度,但其實這種方法不僅損害了照片的邊緣細節,還增加了分散圖片的假象。並且,將飽和度調到過高,確實會使色彩更加突出,但它也會使畫面看起來更花哨,將會使觀眾直接忽略掉主題,成為首先注意的東西,這並不利於攝影師觀念的表達。

過度的處理會導致圖像不自然

除了對圖片進行飽和度、對比度等編輯之外,還有些攝影師會添加一些看起來很俗氣的效果。比如生硬的邊框效果,比如高強度的HDR效果……它們的出現使得照片看起來特別不真實,會極度遏制人們對照片的代入感,所以還是少用為妙。

選擇性調色雖有獨特效果,但不要依賴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攝影師

那如何才能避免過度修圖毀了自己的照片?

關鍵在於學會忍住,何時使用某些效果,以及如何處理才能讓照片看起來更自然,更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也要清楚地知道哪些鏡頭不能被保存。如果你慢慢開始不那麼依賴戲劇性的編輯來讓你的照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攝影師。

後期特效不會拯救任何攝影師,反而會把你的照片拉入深淵,適度修圖,遵從少即是多的理念,最終你會成為一個贏家。


感情製作


有些在普通人看起來沒有必要編輯的普通照片,只要需要發佈出來,攝影師們也會進行編輯。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是專業攝影師必須具備的素養,就像廚師總是會在菜品端上餐桌之前,就完成菜品的製作、擺盤、裝飾…而不是等到菜品上桌才恍然大悟。

總體來說,適度調整編輯圖片無可厚非,生動的圖片對觀看者也可以產生積極影響。但很多攝影師往往一不留神就偏離了”適度”的標準,對圖片進行過度編輯,長此以往,過度編輯的照片不僅毀了攝影師辛苦拍攝的照片,還會毀掉攝影師的個人品牌。

原始文件看起來非常平淡,沒有任何細節

適度調整之後,照片看起來更迷人

攝影師經驗談:

在處理圖片時,把握尺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編輯的相對精細,試著讓它看起來不那麼明顯。如果觀眾一眼就看出後期修圖的痕跡,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並會對照片本身產生牴觸,如此一來,即使畫面再精彩,攝影技術再複雜,也會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

保持自然不僅僅意味著只是簡單的處理框架,還可以從原始照片中捕獲可以改變的場景,你可以添加一些效果,比如一些分裂色調甚至是一些溫和的交叉處理效果。雖然這些步驟會改變了圖片的色彩,但會使照片看起來更具有電影的感覺,畢竟,當代攝影是傳統電影攝影的一個延伸,所以模仿電影的效果不會看起來不正常。

微妙的處理可以提高細節,同時保持圖像的自然

但怎麼才能知道自己走得太遠了呢?通常來說,藝術是主觀的,個人的品味和觀點也各有不同。但在修圖中如果你出現以下跡象,就表明你正在過度處理你的作品。

當你把任何一個編輯控件推得太遠時,圖像就會開始看起來不自然,特別是當組合完成時。雖說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省事的後期處理方式,但卻會導致圖片出現致命的失誤,從而失去關注。

但犯錯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幾乎每位攝影師都曾有過這樣的想法:通過增強對比度、飽和度和銳化,就會使圖像更具吸引力。這是一個必要的步驟,但如果你想將你的專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你就需要像一個專家,全方位的把握照片的質感。

過度的處理會導致圖像不自然

當你意識到增加對比度並不會使圖片變得更吸引人,反而會導致高光和陰影部分細節的丟失,從而使吸引觀眾的興趣點減少時,就是你取得進步的時候。

還有些攝影師喜歡增加照片的銳度,但其實這種方法不僅損害了照片的邊緣細節,還增加了分散圖片的假象。

並且,將飽和度調到過高,確實會使色彩更加突出,但它也會使畫面看起來更花哨,將會使觀眾直接忽略掉主題,成為首先注意的東西,這並不利於攝影師觀念的表達。

過度的處理會導致圖像不自然

除了對圖片進行飽和度、對比度等編輯之外,還有些攝影師會添加一些看起來很俗氣的效果。比如生硬的邊框效果,比如高強度的HDR效果……它們的出現使得照片看起來特別不真實,會極度遏制人們對照片的代入感,所以還是少用為妙。

選擇性調色雖有獨特魅力,但不要依賴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攝影師

如何才能避免過度修圖毀了自己的照片?

關鍵在於學會忍住,何時使用某些效果,以及如何處理才能讓照片看起來更自然,更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也要清楚地知道哪些鏡頭不能被保存。如果你慢慢開始不那麼依賴戲劇性的編輯來讓你的照片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好的攝影師。

後期特效不會拯救任何攝影師,反而會把你的照片拉入深淵,適度修圖,遵從少即是多的理念,最終你會成為一個贏家。



確定經典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回答:攝影作品後期是否需要二次編輯,我的經驗和觀點是:攝影作品後期二次編輯,肯定需要,而且是必須的。

數碼時代影像呈現,通過後期PS處理,其實是膠片影像時代的暗房技術。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是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沒有前期拍攝就無法討論攝影作品,缺少後期二次編輯就不會有完美的攝影作品。

如果我們肯定了二次編緝的重要性,就會把他作為一個後期必須操作的流程來對待。

我們都知道前期攝影創作,拍攝失敗是經常發生的常態現象,“過度"編輯就是後期所犯的錯誤。正常的二次編輯是會讓前期攝影作品“錦上添花","過度"的編輯同樣會讓前期攝影作品“畫蛇添足"。

如何判定二次編輯“過度"的問題,是需要攝影愛好者們認真對待,必須潛心研究的一項專業技能。

我的實踐經驗:攝影愛好者們應該高度重視攝影作品二次編輯這方面的技能。成功的二次編輯會讓攝影作品“錦上添花",反之會“畫蛇添足",也就是我們討論的“過度"問題。二次編輯水平,同樣是鑑定優秀攝影師的評定標準。

綜述:對攝影作品二次編輯的能力,是需要攝影師綜合知識和實戰實踐。不僅要懂攝影藝術審美和視覺形式表達,還需要精通不同類型的ps後期軟件。只有真正掌握好這兩方面的基本知識點,就能很好地把控二次編輯"過度"所出現的問題。

總之,“過度"編輯是攝影后期製作流程中必須克服的敗筆。


yz大帥


對於一個優秀攝影作品在拍攝時就應該動好腦筋把它拍成一幅優美的作品,也就要把握好拍照技術如光線,角度,位置,背景,服裝,設計等等。但是二次加工也非常重要,要適度的進行修飾加工。如果你過度的編輯那就達不到你最初想表達的意思和設想的效果,起到反作用。





豆豆憨


攝影作品拍好以後,我們一般都會進行後期的整理、pS和編輯。而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怎麼整理怎麼後期也是很主觀的一種行為。



而很多紀實性的照片,特別是時間跨度比較大的組照,往往還會對所拍的圖片做一些文字性的解釋和說明。這些編輯也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圖片的內容。



所以我覺得這些解釋性的文字編輯還是很必要的。但是我覺得這些文字編輯只要做簡單重要的說明就可。最重要的是圖片本身給人感染力,這才是影像的力量,而不是文字的力量。



而那些創意性的圖片,本身後期的投入就多於前期的拍攝。這樣的圖片藝術性就是其後期的創意編輯。所以喜歡怎麼製作怎麼創意也是一種個人的喜好和能力,我們也無可厚非。



攝影的想法千萬種,攝影后期的編輯自然也形形色色,過不過度都也沒有一個標準的分割線。所以抱著一種平常心來看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