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小公司除了員工工資損失外,業務都可以延後,為什麼要裁員或者解散?

劉一陽


不是說不能隨意減工資隨意裁員嗎,哎,有的時候有的新聞也不一定的屬實,有的小型企業可能面臨倒閉是的人員也不一定能呆住,我們光大的從業人員還是放鬆心態,大家共同努力慢慢來吧!


空中機房


因為很多項目都停滯了,為了度過這個最艱難的時候,我分別和部分員工商量,他們在家休假公司每月發2000生活費並繼續繳納社保,等情況好轉再補發這幾個月的工資,結果立刻有人說雖然休假但必須發原來工資的八成不然就要去告我。這就是很多人寧願解散公司也不想再扛的原因吧,太寒心了!


雲橫秦嶺304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在剛畢業時創過業,做過10個月的老闆,結合當時我的心態,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老闆裁員或者解散的心態:忍痛割愛尚且能活,不變則必死無疑。

具體的解釋是:誰也不想裁員,讓公司縮小,但沒辦法,沒足夠儲備金耗下去,再耗下去,可能公司要關門倒閉,在倒閉和縮小之間,老闆只能選擇後者。至於解散,也同理,已經虧損負債100萬了,不解散可能要負債1000萬,100萬還容易東山再起,要是欠個1000萬以上,公司還不能起死回生,那這輩子可能就麻煩了。所以做老闆的只能選擇解散。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長遠的利益。

老闆難啊,員工也難,都難啊!


創成職場頻道


問這個問題的人,突然讓我理解了,員工和老闆,真的是溝通不來的兩類人。

只是員工工資的損失?如果開企業只是發員工工資這麼簡單,誰還願意打工啊。

01

工資只是企業總支出的一部分,甚至都不是支出大頭

企業的成本支出,是有多方面的,工資只是其中的一塊而已。

除了基本工資,對員工方面來說,至少還有福利費的支出。

此外,公司的貸款利息、場地租賃費、水電物業費等等,每一項都是公司,即便不開門營業,也要支出的。

一旦情況不秒,企業長期不能開工,每天就只有純支出,毫無收入。這給到企業的壓力不可謂之小。

02

即便復工,企業一時半會也恢復不了元氣,還是可能被拖死

企業從來不是個體,企業要生產,但得有訂單才行啊。在這種大環境下,每家企業都在尋求自保,又有多少單子往外拋呢?

企業沒有訂單,就沒有收入。沒收入不說,還要支付各種固定支出。

時間拖得越長,企業資金的差額只會越大。如果企業管理者已經預判到現在裁員或解散公司是最好的選擇,絕對不會猶豫著拖下去。

企業現在想到的,只是如何止損,而不是想辦法賺錢。先能活下來,才可能賺錢。活不下來,其他都不要想了。

03

決定解散或裁員,本質是一個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決定

我們剛剛說到的問題,只是關於錢,不論是工資還是收益,但企業管理者做出決定,絕對不會僅憑這一點就給出判斷。

返工後行業行情的預測、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甚至管理者自己對企業發展的信心,都會成為決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說,不是管理者,就不會操心管理者那些事,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單純的想問題。

那既然是被管理者,就管理好自己,不要成為被犧牲的那群人之一,就好了。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因為公司要活下去!

其實公司是一個大平臺,離了誰都可以轉!

都說員工忠誠度啥的,其實那是扯淡,你捫心自問公司給你一個月2000塊,另外一個公司給你兩萬,你不去嗎?

公司與個人不過是當前的價值選擇關係,目前最合適的選擇結果而已,誰也別道德綁架誰,公司碰見困難,活下去是第一要務,活下去都困難了,還不能裁員?憑什麼?

你現在要求你公司負起責任,公司垮了,你也不過拍拍屁股走人而已,你願意傾家蕩產支持公司重新站起來嗎?你會嗎?

人將心比心而已!


橋哥哥橋


你看到的單方面的,員工的工資只是支出的一部分,而普通的工商企業最常見要繳納如下費用: 工資、社保費、公積金、租金、物業管理費、水電費、電話費、寬帶網絡費、快遞費、停車費、加油費、路橋費、汽車保險費、汽車維修費、差旅費、審計費、業務招待費、職工福利經費、培訓費、廣告費、辦公費、諮詢費、勞務費、印刷費、工會經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各項稅費等等。

而作為小公司,其中工資、社保、公積金、房租租金、物業管理、水電費、寬帶費用等這些是每月必須要支出的,但是受疫情影響,又沒有收入,但是每天都必須要支出,沒有多少企業能夠支撐得住。

為什麼要裁員或者是解散?

1.業務無法開展,只能解散減少損失

疫情對於小公司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大,員工無法復工,即使是能來複工,在業務上也是影響比較大,當公司業務受到影響時,首先第一步就是會留住核心人才,其餘的就會裁掉。

也有項目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結果在半路夭折了,那麼整個團隊就會被解散。

2.資金出現困難,入不敷出

公司裁員或者是解散,肯定是公司沒有錢了,沒有收入每天還要承擔一大筆開支,本來就是小公司,在平常資金就已經緊張,因為有業務,可以勉強撐下去,但是現在業務無法開展,還要支付租金,社保公積金等,入不敷出,直接解散。

3.斷臂自救

企業在困難的時候,會首先想到的是裁員,斷臂自救,也就是留住幾個核心人員,減少開支,先讓企業活下去,活下去之後再考慮發展的問題。

關注懂職場,與你一起共同成長,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加評論,你的認可是我前進的動力

懂職場


我本人就是小微企業主,會議組織和零售兩個公司,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總的來說,因為回款問題,如果我一個月的支出是10萬元,需要我有30-50萬元的現金流水,小微的現狀就是踩著鋼絲跳舞,抵抗風險能力不足


萌狗旺旺


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解散和裁員可以對沖未來的資金損失風險,而不是說當下已經現金流斷裂。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說企業已經預見到未來的業務量下降會造成企業破產,那麼降低成本或者說及時止損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可以舉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

一家餐飲企業,企業擁有50萬現金,正常經營需要50名員工,工資成本一個月共計25萬,企業月盈利10萬,房租10萬,2月減免,3月正常繳納;

先算第一筆賬:2月份不營業,企業剩餘現金,50-25=25萬,所以如果疫情過去,業務量直接恢復正常,虧損一個月不至於讓這家企業倒閉或者裁員。

問題是,如果3月份業務量恢復到3成,4月份恢復到5成,6月份才能正常的話,如果你是企業負責人,你會怎麼做呢?

再算一筆賬:3月開門營業,業務量為平時的3成,可能房租錢都掙不回來,假設房租虧損5萬,企業剩餘現金為,25-25-5=負5萬,如果融不到資,直接破產。

裁員百分之七十的結果是什麼呢?3月剩餘現金為,25-7.5-5=12.5萬,企業渡過難關,活下來了。

還有一種情況,裁員也解決不了現金流危機,直接解散,也許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

究其原因,沒有企業主願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賠掉,裁員和解散純屬無奈之舉。


小侃財經


逼死企業的,從來不是成本、支出、資產,而是現金流。

工資、房租、稅收、各種費用、銀行利息,會急劇消耗本就不多的現金流。

不開玩笑,年營業額上億的企業,公司的現金流可能也就百八十萬甚至更少而已,能承受得起巨大的資金消耗麼?

而疫情意味著沒有現金流入,崩盤很正常


江上一峰青


小企業沒有現金流創造利潤,老闆就要往裡貼,能有多少錢往裡貼? 反過來,小企業在銀行低息貸款根本不可能,只有去做抵押。所以呢,政府鼓勵大家創業,這不是坑人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