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有哪些習俗有什麼寓意?

用戶7517776203586


二月二龍臺頭男人理髮!吃豆子。疫情病毒害沒有二月二了。全部都關門沒有開業。不讓男人理髮了。


ABc123123456


我們老家,2月2稱為“龍抬頭”,通常正月不剪髮,因為不吉利,在這一天理髮,辭舊迎新。同時還有炒棋子豆豆吃,做法是將面用刀切成棋子狀混入部分香料,過油鍋,出鍋後在塗撒些辣椒粉,好懷念,記得小時候有個兒歌,2月2炒豆子,我家門口來了個大肚子[靈光一閃]





斟情酌理


北方民間傳說,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這天開始,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又叫“春龍節”。

在我們河北家鄉農村,關於二月二有很多習俗,下面說來給大家聽。

二月二這天,河北家鄉有早起挑龍蛋的習俗,我小時候的農村,人們都用擔子去水井裡挑水,據老輩人說,二月二的水井裡有龍蛋,挑回家裡寓意風調雨順,取吉祥之意。每到這天,天不亮,父親早早的就把水缸裡面的水挑滿了。

這天起床後,人們嘴裡念著“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蛤無處藏”點著蠟燭照房梁和牆壁,以驅滅害蟲。

這樣的習俗,明人於奕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里,有記載:

“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這一天,還有其它習俗,婦女們不能做針線活,怕傷了龍眼,也不能動車輛,怕碾壓了龍頭。還有舞龍、用草木灰打囤、姑娘回孃家等。

古時,龍在中國人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能和風化雨。所以,二月二這天表示春季來臨,古時,稱“二月二”做“上二日”,又稱“春耕節”。因在“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就要開始下地勞作了。

滄州農村的老人們,白天吃龍拿珠,到了晚上吃湯圓。龍拿珠就是麵條和餃子一起下鍋煮,餃子就是龍耳朵的意思,麵條就是龍鬚子意思,吃湯圓就是吃龍珠的意思。還有的人家炒黃豆,俗稱炒料豆,寓意金豆開花。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過年之前扎堆理髮,人們潛意識裡認為正月內剪頭不吉利,憋了一個月不理髮實在難受,二月二這天去理髮店剪頭,形成了習俗,叫‘剃龍頭’,也叫“剃龍蛋”。預示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鴻運好兆頭!

近年來,關於二月二的這些民間習俗,在我國北方的農村已經逐漸淡薄,年輕人對這些大多已不太在乎,二月二這天除了看到理髮店的人稍稍多一些,其餘和平時沒什麼不同。但,二月二龍抬頭,是我國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應該被遺忘。


那些舊時光


二月二有哪些習俗?有什麼寓意?

我國民間向來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所謂的“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萬物開始甦醒,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它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我是山西的,在我們當地,“二月二,龍抬頭,剃龍頭,吃龍蛋”。

一,剃龍頭,寓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們鴻運當頭、福星高照。

兒童理髮,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飛黃騰達;大人理髮,則寓意鴻運當頭,一年好運氣。另外女人們,在這一天,也會做個新發型,寓意從頭開始,吉祥如意。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另外“正月裡剃頭死舅舅”,不論是否是真的,很多人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在正月裡從來不剃頭髮。到了二月二這一天,理髮店的生意都是很熱鬧紅火的。

二,吃龍蛋,寓意龍威大發

在二月二的前幾天,我們當地都會購買很多雞蛋,到了二月二這天,煮“龍蛋”吃,寓意龍威大發。

三,二月二,不拿針線剪刀,怕傷了龍的眼睛。

我們當地從正月開始,不是今天不能拿針,就是明天不能拿剪刀,反正尤其是二月二這天更是,小時候母親就耳提面命的重申過很多次,二月二這天堅決不能拿針線剪刀。“二月四,沒狗事”。過了二月初四,就百無禁忌了,什麼也可以了。

四,二月二這天,會唱一臺戲,祈福風調雨順。

在村裡,二月二這天會唱一臺戲,晚上的時候,男女老少都聚在臺底,放煙花,看戲。祈福一年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

二月二,預示著年過完了,新的勞動的時候開始了。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不論什麼習俗,什麼活動,都是以祈龍消災賜福,希望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非煙慧語


明天就是農曆二月二了,也是民間所說的“龍頭節”,又稱“春耕節”、“農事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驚蟄”和“春分”也都在二月間,因此,這個月份正是春播農忙的階段。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兒,是怎麼回事呢?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在我們中國的民間傳說中,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都會舉辦一些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康。


在我國北方的許多地區,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的諺語。

其意思就是:這天要點上蠟燭,在房梁、牆角等隱蔽處尋找冬眠的害蟲,或者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不然的話,天氣轉暖後這些害蟲就會活動,以免給人們帶來傷害。

“驚蟄”這個節氣就是指的世間的萬物都會進入活躍期,自然害蟲也不例外了。

在老年間,出嫁的閨女正月過年是不能回住在孃家的,只有出了正月才可以。因此,“二月二”還是一個閨女回孃家的好日子。


所以,民間又有了“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諺語,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父母思念女兒的關切之情。

另外,與“二月二”這天有關的民俗吃食也不少。

京津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


不過,現在我們大都會買些成品的春捲來吃,用油一煎,金黃香脆,豆沙餡兒更是軟糯甘甜,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可以這麼說,“二月二”的各種吃食都與龍有了關聯。

比如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在山東呢,“二月二”這天,家家戶戶是要炒豆子吃的。


傳說古時候齊魯大地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王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小龍王被擊敗,只好播雨。

吃豆子的寓意,指的是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祈福豐收的意思。

也是因為“二月二”這個是春節後的頭一個節日,人們對此是格外的重視,以致流傳在民間的諺語不勝枚舉。

例如略帶戲謔的“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還有飽含祝願的“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等等。


過去,皇帝是十分重視農耕生產的,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即是對此的一種表述。

還有一個習俗大家想必都知道,就是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

到了“二月二”這天,人們都會積極迎合“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去理髮店裡打理一下自己的頭髮。

人們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精神煥發,面貌一新。其實,之所以人們會選擇這一天理髮,更多是為自己討個好彩頭,一年有個好運氣罷了。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二月二,龍抬頭”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在我們這裡二月二,有許多風俗。

一、二月二剪頭髮,家裡不論老少,男人都要剪頭髮,為得是圖個好彩頭,好兆頭。寓意:二月二剪頭髮,財運享通發發發。因為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所以二月二這天,各個理髮店人員滿座,挨號理髮,店老闆忙忙碌碌的同時,也賺足了鈔票。

二、出嫁的閨女回很嫁,二月二出嫁的閨女回孃家,由來已久,特別是一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二月二這天買上禮物,回孃家看望父母,寓意給孃家增添喜氣,孃家會人丁興旺。俗語說:二月二出嫁的閨女把娘看,父母一年得平安。我們姐妹四人年年二月二回孃家,今年疫情防控下,不知能否如願以嘗。

三、二月二炒豆子,小時候,二月二這天,家家戶戶炒豆子,一方面是讓孩子當零嘴吃,寓意“豆子嚼得嗄嘣脆,日子越過越富貴”,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製作黃豆漿。因為那時候日子貧窮,春天沒有肉菜吃,別,製作半缸黃豆漿,就是整個春天的鹹菜。現在沒有做的了,買一瓶吃就足夠了。


落英鄉間


二月二龍抬頭,吃炒麵和香油”。

二月二是到了24節氣的驚蟄節氣之中。下雨就會們春雷出現 ,冬眼下蟄的動物昆蟲就會被驚醒出蟄,開始新的生命。

“二月二“這一天我們這裡的風俗是。

1、早上起床不能在房間裡繫腰帶。如果在房間裡繫腰帶一年當中就會有遇到蛇的可能或蛇、蜈蚣的侵害。繫腰帶要到院子裡陽光下去完成。

2、炒撂豆,把黃豆炒的燋黃乾脆,有的炒成鹹的,用鹽水浸泡以後,晾乾再抄。有的炒成甜的。把黃豆炒熟後放上糖。當然還有原味的。各有各的口感,非常的好吃。

3、吃魚、魚因生活在水裡也有龍的意思,“鯉魚跳龍門”嗎?於是一年的好兆頭兒步步高。所以都提前把魚買回家,二月二早上就要做魚吃,圖個吉利。年年有魚【餘】吧。

4、圍糧屯、早晨起床後要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圍出很多圈圈。中間挖一小坑,裡邊放上糧食。這就叫“圍糧屯“,也叫“圍糧倉”

意思是把糧食圍上以後一年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食不會損失。辛辛苦苦的農民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這是一種美好企盼吧。

還有的地方吃炒麵的風俗。就是把面放在簸箕裡,用涮帚往面上一邊灑水一邊顛簸。讓白麵在簸箕中所有滾動成鬮。然後倒入熱鍋中翻炒,炒至微黃。出鍋後,可長時間群發,用開水沖泡食用。

我國不但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並且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風俗習慣,各有不同。“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規矩”。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高原沿海,風俗各有傳承。但總的來說都是對美好年景的一種視願和企盼。

在二月二到來的前夕,祝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年年豐收。掃清瘟疫少害,全國人民都安康。

東方“龍抬頭“!


南山說易


二月二有哪些習俗有什麼寓意?

二月二習俗,二月二稱為龍頭節,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二月二”被定為“龍抬頭”節日,同時也是土地神的誕辰。南方”二月二“龍抬頭仍沿用祭社(土地神)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有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習俗起源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曾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此判斷季節。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觀察月亮的運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輪流住完,大約一個月,所以稱“宿”。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黃昏以後也看不見它們。驚蟄至春分期間,黃昏來臨時,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民間裡的二月二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在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吃龍鱗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

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吃豆子山東農村人講法是:炒蠍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心緣師傅周易預測


一、關於二月二及其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已經是一個很淡的節日了。相關習俗早已淪落,很多人可能連這個節日具體是個什麼概念都不清楚。最熱鬧的春節尚且冷冷清清的今天,這也不稀奇。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地方還保留著相關習俗,但無疑是非常簡單了。

龍抬頭這個節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可見與農業密切相關,事實上,龍抬頭意味著冬眠結束,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興旺,一年的好春已到,耕種播收也要忙起來了。故這一天又被賦予了迎福納吉的寓意。

龍抬頭的稱呼涉及古代天象,其中的“龍”,並非實指傳說中的神獸,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蒼龍。以天象觀地事,這是古人的認知論。唐宋時有二月二相關活動,但並無龍抬頭說法。

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節日,始於元朝。併成為全國性節日。各地習俗活躍多姿,不盡相同。南方一些地方,如廣西、福建、廣東,因二月二與祭祀土地神相近,往往節日興致不高。“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是廣為流傳的諺語。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是最普遍的慶祝形式。

為了納吉,二月二這天的吃也都與“龍”相關。如把水餃稱作“龍耳”、“龍角”;把麵條稱作“龍鬚麵”;把麵條、餛飩一塊煮叫“龍拿珠”,等等。同時也有不少避諱。如忌挑水,怕驚擾河岸邊的龍招致旱災,如忌針線,怕傷到龍眼,等等。

二、二月二詩詞分享

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撐腰糕》【清】蔡雲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宋】張耒久

將菘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二月二日即事》宋·方岳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詩詞桃花源


在我國流傳著許多的民俗文化,其實就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我國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龍的傳說,因此“龍”在人們心中就多了幾分神秘與威嚴。

正月裡,有不理髮的習俗,大家都等到二月二這天剪頭髮,寓意剪“龍頭”。圖個吉利,並討個好彩頭。

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古代人們沒有好的天文器具來計算時令,但勤勞與善於發現的人們便根據天氣變暖,大地回春等規律來推算時令,到二月二左右也正處於“驚蟄”時節。這個時候,嚴冬過去,天地萬物都開始復甦,人們便在這個時節開始春種。

因此古代人也把二月二這天叫做“上二日”,也稱“春耕節”。所以大家在這一天也有“祭春龍”的習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記載:

“二月二,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就是說的這天祭祀的情景,在這天,人們會吃麵條,寓意“挑龍頭”,炸油糕,寓意“吃龍膽”吃爆米花,寓意“金豆開花”。還有的,會打著燈籠到河邊去挑水,然後回到家裡以祭拜的形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無論是以那種方式,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體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