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

銅山員外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什麼是哲學。

1.哲學是什麼?

哲學,從詞源學上說,其希臘文願意是“愛智慧”。知識是智慧的基礎,但知識不能稱為智慧。哲學本身也不是智慧,而是“愛智慧”。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智慧這個詞太大了,只有神才配擁有。我們人類,只能是愛智慧。愛智慧,是對智慧的熱愛、渴望與追求。人類尋求智慧的傾向和意願,與生俱有,至死不渝。至於是否能夠最終擁有智慧,卻不得而知,或因人而異。

另外,在亞里士多德那裡,哲學即第一哲學,是形而上學,是神學。形而上學,原意是“超越物理學”、“物理學之後”,正合《易經·系詞》中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也就是說,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有形有色、感性而具體的現實物理世界,而是超越感性經驗的、無聲無形的形而上領域,是研究“道”的學問。

總之,哲學,研究的是宇宙人生的普遍規律、基本原則。哲學看似高高在上、遠離大眾,實際上,它與個體的生命息息相關。只是,它解決的是人生的終極關懷問題,也即道的問題。道也者,須臾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

知道了哲學是什麼,那麼,也就容易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哲學了。

2.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除了肉體之外,人還有靈性和理性,還有高級的精神生活。所以,人不會像草木蟲魚、飛禽走獸那樣完全按照動物本能而活著。人,不僅活著,還知道自己活著,還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活著,還會反思活著的狀態與質量,追問活著的價值與意義,也即追問為什麼活著、怎樣才能更好地活著。人,不僅有形而下的感性日常生活,還有形而上的理性思辨生活。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所以,每個人,或早或晚,都會有形而上的哲學追問和思考,只是,不繫統不自覺而已。比如,當人們開始追問活著有什麼意義、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幸福是什麼、靈魂不死嗎、什麼是正義、世界的本原是什麼……之類的問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觸及哲學問題了。而哲學,就是對這些問題的不斷的追問與解答。

總之,哲學,是作為高級智慧生物的人類對宇宙和人生終極問題的追問與思考。哲學,與我們的精神生命、內在靈魂深刻關聯。人類與生具有的追求智慧的天性,驅使著人類永恆地追問哲學的問題,無限地探究人生的奧秘。

學習哲學,可以讓人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生,明白生命的真諦、活著的意義,從而獲得靈魂的安寧與幸福。

學習哲學,能夠讓人更清晰明白、嚴謹有力、富有邏輯地進行理性推理,從而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批判反思能力。

學習哲學,能夠開闊人的視野和胸襟,提高心靈的境界,形成超越的視角,全面而深刻地看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哲學,要學習哲學。


一真講堂


回答《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我參與進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是個哲學理論話題,三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涉及許多理論知識學問。如哲學三大規律是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大規律是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許多專業理論知識,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我覺得普通人學哲學主要解決正確看待事物問題。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矛盾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毛主席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自然界。人的思維,人與人關係,家庭夫妻關係等沒有沒矛盾的。矛盾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能運用於生活中,指導生活,就足夠了。普通人學哲學,掌握哲理。看問題,不能片面性,不能一點論。要二點論,辯證論。懂這個哲學道理就可以了。解決偏激情緒。見到一點問題,就否定一切,缺實事求是認識論思想。其他自然規律,社會規律,思維規律等是理論界研究的。我覺得,我們能把毛主席著作《矛盾論》《實踐論》學好,運用於生活中,處理身邊事,就很好了。


李正生


學哲學可以讓我們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如我們都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應該經常進行自我反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學哲學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善抓主要矛盾。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許多繁瑣的事情,只有善於做好關鍵工作,才能牽住“牛鼻子”,用“四兩”拔動“千斤”,把工作做得更好!

學習哲學可以讓我們懂得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變。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如果身體出了問題,那就應優先將疾病治好。

將知識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去理解才能高瞻遠矚。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古詩,它是比喻人生遇到困境時不要灰心喪氣,只要改變自己,調整心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帆遠航,持之以恆,就會轉危為機!

競爭無處不在。學哲學會讓我們更有智慧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目光高遠,胸懷全局,實現雙贏、多贏。當我們與他人競爭時,如果把對手看成是敵手,用報復(鬥爭)的方法解決問題,結果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但如果將對手看作是朋友,用包容(理解、諒解、體諒、合作)的方法去處理,結局是相互學習,互相借鑑,優勢互補,攜手共進。一個人的成長是從思想上開始的,成長需要付出代價(沒有人可以逃離付出代價的成長)。時間可以淨化(洗滌)矛盾,對手變好友,人生更美好!


信筆寫


感謝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也非常有必要。

引子:一個人從山底下抬頭看山上的東西是很累的,也看不清楚;一個人站在山上拿著望遠鏡看山下的東西是一目瞭然的,也是很美的。哲學就是讓你站在山上拿著望遠鏡往山下看的那種東西。

首先哲學這名詞是個外來品,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特別是對其中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名詞或定義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造成的),下面我儘量用中國元素回答你的問題,也給哲學做個廣告。

其次哲學是一門指導人們如何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學說,是專門研究人類如何做才能達到偷懶目的的大學問。因為人類一切的節約歸根結底都是時間的節約,只有學會節約時間(偷懶),你才能活得比別人更從容,這就是我們要學習哲學的目的。

再次人是活在現實的世界,一定受著種種的限制,只有對世界本來面目有一定的瞭解(物質、意識、認識論),才能分清什麼是自然限制,什麼是人為限制。

自然限制不可避免的話,我們只能遵守,不可逆天,逆天而行就是浪費時間;人為限制就要分清是否合理、合法,不合理、不合法的限制,我們要儘量去改變的它,這就是節約時間。

如何才能改變不合理、不合法的限制呢?

我們就要從思路(原理或邏輯)上,方法上、效果上進行論證,若有其可行性就可以實施(證明),若無可行性最好打住(或存疑),不然就是浪費時間。

以上是我對哲學的俗解(廣告),真正的哲學是有它自己一套完整思維體系的,是要經過專門培訓或學習才能取得的。


山櫻美黛子


1:哲學是人類最高境界的智慧學。

2:哲學思想是認識自然規律和事物客觀規律的法寶。

3:哲學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4:哲學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普遍性的指導性知識。也是一門基礎知識。它是其它學科的基礎知識,一切其它科學知識都要參考哲學理論。才能夠完善和完整。

5:哲學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正確的方法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

6:哲學是認識事物和認識環境,以及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正確的方法。也是一門工具和武器。

7:哲學是認識歷史和認識現在的重要性工具。

8:哲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武器。也是最重要一種工具。它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智慧。

9:哲學也是一門認識世界的重要性學問。更是一門思想觀念的學問。

10:哲學也是一門國家上層建築和普通人的關係學科。

總之一句話,哲學就是提高思想認知能力的課程和武器。運用好哲學思想和理論。。。你就會形成強大的力量和智慧。

哲學的魅力無限,哲學的學問更是深刻。

哲學的力量強大!哲學的智慧永遠無限。


秦川文人


簡單點說,就是為了提升人的認知能力。

哲學,以前是包羅萬象的學問,重點在於,尋求一種合理的思維方法,再通過這種思維方法求真。作為一門學問,這歸功於亞里士多德,形成了一門以邏輯理性為基礎的有效思維的系統學科。

中國有哲學啟蒙,但沒有形成邏輯理性的有效思維,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學說,屬於思想範疇,而不屬於哲學範疇。

在求真領域裡,形式系統的有效性一再被證實,科學逐步替代了哲學曾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本體論。哲學,也面臨著自身的危機而發生不同轉向,和各種學科相結合(比如科技哲學),分支越來越複雜。

古典哲學,是在自洽系統中進行的,比如,來源於柏拉圖的辯論法、康德昇華、黑格爾集大成的辯證法,在思維邏輯的範疇內,自證圓說,形成系統自洽。現在看來,這種系統已經失去了意義,因為沒有科學實證性(在實證主義哲學那裡,黑格爾是被歸為騙子的)。那麼,這一類的哲學,就只能轉向於社會學和政治學,利於統治就行。至於中國的陰陽五行等學說,基本邏輯自洽都做不到,只能歸於哲學萌芽階段(中國沒有發展出形式邏輯,無法自洽)。

哲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學習和了解人類求真思維的發展過程,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激發更新的創造力;在社會生活中,自少使個人增加了辯識能力。

中國教育在這方面是缺失的,選擇性的哲學教育,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洗腦式政治灌輸。即使在大學的西方哲學領域,也是被限制和打壓的。

中國教育的結果,就是讓人們把某一類思想當成哲學,比如辯證唯物主義,比如儒家道家思想,就是為了把一些觀念灌輸給你形成習慣,避免你形成獨立思考能力,便於統治而。


老邏輯


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指導人類的實踐。為什麼要學習哲學,不如問為什麼現在國內有哲學熱。

應該講,人們之所以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除去被吸引住以外,主要的,還是內在有“需求”。目前國內的哲學熱,就同人們所遇到的問題需要有解答,有關。

目前的社會,人們有很多的不同,但人們仍舊需要溝通。對溝通來說,如果只是各說各的話,相互絲毫不會產生交集,溝通就會不暢,產生問題。人們的生活,總是感到很累,累在哪裡,怎樣解決,不知。生活中,甚至是N個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只N種的不同看法。糾纏不清消耗精力,不累才怪。這已經表明有這個需求,對同一件事需要有統一的一致看法,哲學熱,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哲學的世界觀,講求的是客觀,客觀性是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看法。這就可以指導在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或許會有錯誤,以實踐檢驗的方法濾出掉錯誤的看法達成一致;不同的看法,或許是不同角度上的認識,需要不斷補充對同一件事物的完整性。

人們在溝通過程中,總是會說:三觀不合。其實,也就是認識一致的基礎。世界觀的客觀認識,價值觀的人的能動性,人生觀的歷史性,本就是人類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歸納,是先進的,科學的,是基礎的。

因此,哲學對實踐的指導,目前來看有重要性,由此,需要學習哲學,產生了哲學熱。用古語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需要思考,正在思考。


呵呵說吧


哲學並不是遠離人間煙火的象牙塔,反之,他與花花世界、芸芸眾生息息相關。通俗一點理解,人是有靈性、會思考的動物,每個人都會想搞清楚萬物何來?萬法何理?萬象何往?這三點恰好就是哲學研究的三大核心:終極追問,理性反思,科學前瞻,只不過普通人沒功夫研究那麼深罷了。其實,哲學家們幾千年來冥思苦想,費盡心機,也未能完全說清楚。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實在是大到不可企及,小到無法窮終,以人的認知所限,怎麼可能完全理解?有趣的是,這卻是人類的幸運。假如宇宙可以被完全理解,我們的思考便到達了終點,沒有了神秘,沒有了好奇的日子將是多麼無聊難過啊!

對普通人來說學點哲學可以拓展思維、開闊眼界,如漫漫長夜中看到了一點燈火,泥濘道路上揀到了一根捌杖,多少還是有用的。






太白山人大龍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首先要知道:哲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我試圖按照普通人的立場(非學術立場)說說我的看法。

哲學不是技能科學。它是一門研究人的邏輯思維行為的學科,是通過認知方法論來闡述並指引各門學科認知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研究方向的學科,是能夠使人增長智慧的學科。

最早的哲學序言中,有這麼一句話:哲學沒有告訴你做任何事,但學了哲學後,能夠幫助你做任何事。

普通人學哲學,學以下三部分就可以了:因果邏輯、認知方法論、人性心理與倫理。其它如:世界本源、哲學流派、歷史沿革……,這一系列與普通人關係不大的內容,就交給哲學家吧。

普通人學習哲學的好處有四:

1,學會思考方法,杜絕邏輯錯誤,理清思路,少犯糊塗。

2,學會認識新事物,分析各種事物,透過現象看穿本質,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3,學會認識人的本性,認識社會倫理架構、公序良俗和法制,學會溝通。知道該如何投身一個團隊、駕馭一個團隊。

4,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增長智慧,增強自信。


教育反思者


為什麼要學哲學?因為哲學能使一個人、一個民族走的更遠。

從個人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可怎麼才能走好呢?人生無非就是那麼幾條路,科學之路、政治之路、經商之路、才藝之路等等。這幾條路走好一條,即不枉為人生了。但是,人的行為是以思維做導向的,就是說,“思路決定出路”。而正確思維導向是需要學哲學的,因為哲學首先解決的是“人生觀”的問題。正確的人生觀,不但能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還能保證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否則,即使金玉滿堂,也莫之能守。走仕途的貪官身陷囹圄,億萬富翁一夜破產,比比皆是。孔子說的“厚德載物”是一個典型的哲學命題。

從一個民族角度來說,一個民族的強大,首先取決於這個民族誕生了哪些思想家和哲學家,其次才數得上政治家、科學家。一個民族最大的不幸,就是沒有強大的思想文化,就像一個人在原野上漫遊,走不到方向。思想家、哲學家的作用如同黑夜中的燈塔,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正如大思想家朱熹評價孔子那樣:“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同樣,對西方國家來說,“天不生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萬古如長夜”。

問題是哲學為什麼會讓人望而卻步?原因是哲學總是用概念說話,而不是像文學作品那樣生動描述。哲學的這個特點本身就是為了幫助人建立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是人類獨有的魅力,有些動物也很聰明,但永遠不會邏輯推理。邏輯推理必須用概念說話,甚至用特定符號說話。如人們對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最先是通過邏輯推理,然後進行實驗論證,最後得出結論是物質的微觀粒子由原子和分子組成。人類的物理學從此進入到微觀世界,化學便因此而誕生。

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科學家不一定都是哲學家,但任何科學原理都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沒有哲學頭腦的科學家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