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句有什麼特別之處?

愛吃檸檬的小鬼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這句話的特別之處在於作者用一句話就表達了自己所在的圈子,用我最喜歡的陰謀論來表述:小子,別看我現在落魄了,但你看看和我交往的都是些什麼人?

有文化和沒文化確實是兩種境界,雖然都在表達目前鬱郁不得志的狀態,沒文化的我們就只能說:小子,別得意,當心我鹹魚翻身。

有文化的境界就完全不同,我雖然沒錢,但每天都是和馬雲,馬化騰這些人一起喝茶聊天。

哈哈!




石頭1974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意思是:到這裡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

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


青白世界


劉禹錫託物言志的銘文《陋室銘》凝練、清新、字字珠璣,像一首精粹的哲理小詩,令人百讀不厭。其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兩句,顯現出作者身分的高貴和性情的高雅。



有人會說,劉禹錫是故弄高雅,他“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郎州司馬,兼任州刺史時,和州的策知縣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他的居住標準,最後讓其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裡居住嗎?這時,他儘管有功名,但不成了名符其實的“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嗎?

是的,物質條件簡陋,但這更易凸顯了劉禹錫品德的高尚,他基於此寫出的《陋室銘》這篇不朽之佳作,也張顯了他的處世哲學。劉禹錫儘管在物質條件上堪稱“白丁”,但在精神追求上他卻是“鴻儒”,且與“鴻儒”結交甚密,盡人皆知的就有柳宗元、白居易這兩位文學巨匠。



劉柳同病相憐

劉禹錫(公元772年)長柳宗元(公元773年)一歲,同科進士,且都參與了唐順宗(李誦)時以王伾、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在地主階級保守派的腐朽勢力和革新派的進步勢力的政治鬥爭中,劉柳都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

革新運動被鎮壓而失敗後,二人同樣被長期貶官在遠州。他們在政治上有同樣的被壓抑的苦惱;在哲學思想上又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樸素唯物論的觀點;而在詩歌創作上也有共同之點,即長於用清峭明秀的風格來寫景抒情,且在他們的這一部分詩裡,都蘊藏著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和抑鬱幽憤之情。

就拿他們因革新運動同時被貶來說吧,二人一同上路,不免推杯換盞,想到同心好友不久即離開,相聚無定期,二人心中既感傷又悲涼,柳宗元首先做了一首《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詩云:

十年憔悴到秦京,不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讀了柳宗元的詩,劉禹錫內心怎能平靜?“同是天涯淪落人”,況且還是知己摯友,怎能對自己的前途不感到擔憂,對朋友的離別不感到悲傷?於是立即做了一首奉酬詩《再授連州到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想望長吟有所思。



“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宗元見了劉禹錫的詩,好像看到了大雁南飛,聽到了長猿悲鳴,再想想自己的身世與友人的別離,不禁肝腸寸斷,於是又做了一首《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與其分別,不如解甲歸田,若是皇帝開恩,賜我們做個“鄰舍翁”,摯友終日相守足矣。不求高官厚祿,不求榮華富貴,知己成鄰里,白丁也心甘。多麼低廉的要求,多麼質樸的話語,怎能不使朋友潸然!寫完此詩,柳宗元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又做了一首五言絕句,題為《三贈劉員外》,詩云:

信書成自娛,經事漸知非。
今日臨歧別,何年待汝歸。

前詩中儘管條件十分低微,但對於被貶之人也算是奢求了,這些柳宗元心知肚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海浮沉怎能盡如人意?於是更加擔憂二人的相聚無期,發出“何年待汝歸”的慨嘆。



柳宗元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世事變遷何人能料?人生短長誰人能測?果然,柳翁的擔心變為了現實,他到柳州才過了四年,就病逝在那裡,二人這次的分離竟成了訣別。元和十五年(820),劉禹錫來到當年二人相別之地,想起昔日之情,睹物思人,不禁悲從中來,於是賦詩投湘水以吊。詩云:

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
我馬映林嘶,君騅轉山滅。
馬嘶循古道,騅滅如流電。
千里江籬春,故人今不見。


二人當年依依惜別時的情景歷歷如在目前:馬嘶騅鳴不肯前行,至今回聲盪漾在耳畔;滾滾的湘水依舊,往日的知音卻不在,滔滔的湘水怎能載得動這痛失親人的悲愁?詩文娓娓敘來,情真意切,足見故人摯友的情意似水流長。

從以上兩人的詩句中,我們不難窺見兩位“鴻儒”的交往何等深沉。下面再看劉禹錫和白居易的晚年之交。


劉白莫逆之交

劉禹錫和同年出生的白居易因一次偶然相遇交上了朋友。劉禹錫晚年,遷太子賓客、檢校禮部尚書。他與白居易有更多機會在一起談心唱酬。

對政治已經感到厭倦的白居易很同情劉禹錫的遭遇,寫了不少對他滿懷同情的詩。公元826年,劉禹錫從和州罷官返洛陽,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人在揚州相逢共飲。席間白居易把箸擊盤贈詩一首: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這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既是白居易對朋友仕途坎坷的同情和安慰,也是為自己的類似經歷而嘆息悲憤。對於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讚揚,劉禹錫寫了一首酬答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不為自己的厄運而悲,能為他人的成功而喜,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表現了十分豁達的胸懷。他詩中的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格調高昂,催人奮進,歷代為人們所稱道。白居易稱其為“詩豪”,看來也毫不誇張。



到公元836年劉禹錫遷升為太子賓客之後,他和白居易更是往來頻繁、互相唱和、情意深厚,世人把他們合稱“劉白”。他們的唱和之作,白居易曾編撰成《劉白唱和集解》。


總結

劉禹錫一生都在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哲學——“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和柳、白有共同的遭遇和不幸,有共同的愛好和追求,同時他們都為中唐詩歌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作用。


書影文史觀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劉禹錫名作《陋室銘》的名句,這句話的特別之處在於,點明瞭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身居“陋室”、志存高遠,作者本人是有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的君子,不是得過且過、毫無追求建樹的普通人。

劉禹錫這篇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一個君子,當志存高遠、修身養性、不慕虛華、生活簡樸,掌握治國平天下的真本事!

我們懂得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就能真正讀懂這篇名作了。

文中提到的孔子、諸葛亮都是生活簡樸、志存高遠、影響歷史的偉大人物,對照的就是“鴻儒。”“陋室”、“苔痕”對照的就是“白丁”。

我們把文章通篇閱讀下來,可以理解作者劉禹錫想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樸素、高雅、志存高遠,掌握真本事、治國平天下、成為像孔子、諸葛亮那樣的偉大歷史人物!絕不隨波逐流、自甘平庸、得過且過!

所謂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的最大特別之處是,表明了有追求的儒家知識分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聿劍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談論的都是博學多才,學有所成的文人儒士,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不識字不懂文化的俗人。當時我認為古代文人對勞動人民的偏見,到後來才瞭解到這一句實際上是說物以類聚的交友方式,凡事萬物沒有評論的標準,擇善而交友,交到真正的朋友,不失為一種好的交友方式,並且“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不是同一種人,相信應該也很難相知。



墨爾根阿信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劉禹錫名作《陋室銘》的名句,特別之處在於:

第一,創作背景特別,是在特別背景下有感而發的,表達了一種真實且特別的情緒。

劉禹錫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劉禹錫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第二,在《陋室銘》全文中承上啟下,在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特別作用。

《陋室銘》全文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到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珍貴的經文。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很顯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承上啟下,表明:(連青苔都能在石階上(照樣)綠意盎然,連野草都能在荒地裡(依然)郁郁青青。)(我劉禹錫在哪裡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養的飽學之士,沒有(你們這些)無學之輩。作者以這句畫龍點睛,這是氣節的寫照,是不屈的宣言。

文中還例舉的諸葛亮、楊子云兩位生活簡樸、志存高遠、影響歷史的偉大人物,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把他兩人作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不陋。

第三,結合作者自身所處境地的實際,表達了另一層特別而又深刻含義。

即諸葛亮是閒居臥龍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子云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榮辱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這結合作者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第四,進一步強調作者就是如此“任性”,不為鬥米折腰,陋室只見“鴻儒”不識“白丁”,這種陋室不陋就是特別。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同時,文末用聖人孔子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本身就是其特別之處。

讀懂了這些特別的創作背景、所表達的特別意境和特別的人格魅力,也就真正讀懂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起畫龍點睛作用金句的特別意義了,實際還是強調“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言下之意:室不在陋,有我就行,有我這樣“鴻儒”的陋室怎麼會陋呢?我就這麼任性,這樣有情操,愛咋咋的!

綜上所述,這些“特別”給我們的積極啟發:一方面我們可以理解作者劉禹錫想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樸素、高雅、志存高遠,掌握真本事、治國平天下、成為像孔子、諸葛亮那樣的偉大歷史人物。絕不隨波逐流、自甘平庸、得過且過。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理解作者劉禹錫提醒人們即使是生不逢時、難以施展抱負時,也不要自暴自棄、不求進取。表明了作者自己以及希望和他一樣的鴻儒,所追求的儒家知識分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崇尚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當然我們還應該理解,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畢竟是封建禮教社會,那時的文人墨客和知識分子還是有侷限性的。作為我們當代知識分子來說必須結合時代發展脈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拿馬克思哲學思想叫“揚棄”。

總之,我們在倡導社會公平正義、和諧有序的同時,也應該多一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學習借鑑古人的高尚情操與品德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原本就沒有世外桃園。還得面對現實,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要不得半點自命清高。不能單憑有點文化知識,就瞧不起普通人;既不能媚官,認為只有做官才能有出息,也不要仇官,好像“官”都是貪官;更不能認為有知識就一定有能力,老子天下第一。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人不一定都是淵博的大學者(鴻儒),總還有目不識丁、知識淺薄的人(白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和崗位上都能為社會做貢獻,謙虛謹慎、兼容幷蓄,社會才可和諧善治!





慧谷資訊


字裡行間沒什麼特別!意義無窮前途遠大吧!嫁夫娶媳婦首選之一!擇賢臣拍擋上司可取!(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永動機一


本提問出自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談笑有鴻儒即古人博才多學談笑風聲知時政、經濟、及社會發展動向、是名符其實的大學者、詩人、作家!

往來無白丁,這裡的白丁指的是:古代社會等級森嚴,按照階層分為三六九等,從待遇到衣食住行都有嚴格劃分,甚至連穿衣服都有各種各樣的限制,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的衣服,不能穿絲綢錦繡,即便再有錢,也不能穿絲綢衣服,否者就是逾越。因此古代用“布衣”來指稱平民百姓。

在《荀子》中這樣說:“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西漢學者桓寬在《鹽鐵論》一書中解釋道:“古者庶人耄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已,故曰布衣。”

因而無白丁!指的是交往的人當中也都是有學問的人!正所謂物以類聚、物以類分!跟什麼的人你就會學什麼樣的!跟著下層談柴米油鹽、跟著管理講協調分配、跟著經營講鎖售,跟著老闆講生意!這是一句警醒人的經典句詞!值得反思並深思⋯


涼爽好漢送姜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意思是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鴻儒:大儒,這裡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陋室銘》,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於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

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這句話有什麼特別之處?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這句話有什麼特別之處?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此話什麼意思,求解

我來答

暴走少女55

LV.10 2019-09-26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意思是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鴻儒:大儒,這裡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陋室銘》,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於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

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

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裡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

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二、賞析:

《陋室銘》是一篇託物言志的銘文。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它單純、簡練、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詩,充滿了哲理和情韻。

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襯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賢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敘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敘述描寫,是染。

最後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議論,是點,畫龍點睛。點染結合,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





歐陽說


這句話用現在來講就是:再怎麼樣,我也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我的圈子也是高知圈。從陋室銘可以看出來:作者以龍以仙自喻,比較自傲,認為不管什麼環境,優秀的人還是優秀的。但我們仔細想一下——臺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有臺有階的房子應該不小了,又有草色,應該最少是生態小洋房。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幽靜閒適。無案櫝之勞形:不用工作。不工作就沒錢,顯然作者是地主,靠地租生活。往來無白丁——自己不用親自收租,有賬房先生:證明是個大地主。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大地主在一座生態小洋房裡自然自得的,撫弄一張素琴裝B的樣子。所以說陋室不是大家想象的茅屋,老百姓也高攀不了他們。就算有象朱之文這樣的農民,他們也是看不起的。因為他們早已忘了,他們的祖宗也是農民。

要問有什麼特別之處,我倒沒覺得什麼特別的。就象現在某些人,開口閉口文化,或靠一本紅樓夢吃飯,對社會無實質貢獻。一個寄生蟲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