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種現象?

農業志士


這種問題能不能不要再發了,有錢誰會去工地出苦力,誰不知道老了在家享受天倫之樂!都是為了生存!生活都談不上。


xw_我


一沾上這個“農”字,也許就很難擺脫辛苦和勞累,也和“窮”字搭上了邊。農民以種地為職業,本是可以靠種地收糧養家餬口的,只是糧食價格一度低迷。種地基本不賺錢,也就是餬口的一種營生;而養家是需要錢的,也就要另找掙錢的路子。對於農民而言,出門打工就是首選了。可是,也不能一輩子打工呀,老了的時候怎麼辦?農民不比城裡人,是沒有退休的。

“五十是壯勞力,六十還打工,七十還沒退休”,正是當今在農村中老年人中,所出現的真實現象。

五十是壯勞力

50多歲的農村人,往往是上有七八十歲的老父老母,下有子女剛成年,或子女要結婚需要父母鼎力相助,或子女已經結婚、生子,需要父母種地或掙錢,需要母親為他們照顧孩子。這個年齡的農民,大都外出去打工。50多歲,已經是“邊緣化”的年齡,如果沒有啥手藝,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打零工,幹體力活,又髒又累,工錢也不多,有些活很累又不安全。這且不說,大多數活還不穩定,又不得不另找需要體力活的工地。來回折騰著,外面的花費又很高,年頭到年終,掙錢也不是很多。相對種地來是有“賺頭”,也“知足”了。

即些脫不開身留在家裡的,也不會閒著。他們在家裡種地、種菜、養豬、養鴨,有空了還要在被流轉出去的土地,或附近的工廠打個零工,反正都是不會閒著的。老人需要照顧,孫子們也不能沒人管。從早到晚,忙不可迭。


五十多歲的農村人,就在“夾縫”著生活著,肩上的擔子一天也不輕,更不敢“撂挑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50多歲的人,還真像“壯年”,也把他們當成了“壯勞力”了。

六十還打工

六十歲都是法定的退休年齡了,身為農民卻不行。誰來養活自己?靠國家發放的養老金,一個月也就百十來;靠子女,他們有房貸,孩子上學也費錢,負擔一點也不輕;靠自己,為了家庭和孩子上學、婚嫁,已經掏空了家底,負債前行。太多的農村60多歲的農民,趁著自己身體還沒有啥大病,毅然決然走向打工的路。對於60歲以上的打工農民,找活更難,不是在建築工地就是去裝卸、搬運市場,淨是出苦力的累活、髒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有活幹了就有錢了,總比種地收糧強。省吃儉用,現在攢點錢,等以後沒體力,幹不動活了。花錢的時候也方便些,萬一有病有災的也不太拖累了孩子們。農村的老人可比不了城裡人,不掙點錢,老了生活都難。

農民種地能保證不受飢餓,平時想有點錢花,還有種地的化肥等農資、機耕機播的錢,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費連年上漲。一大家子人,對農民來說,也不是個小數目。尤其是糧食價格和市場接軌了,糧價幾乎由市場來決定,靠賣糧為收入來源的農民,面臨著成本增加,收入不斷減少的困境。

農民揹負債務的事幾乎家家都有。孩子上書讀書,家人們有的生病住院,還有給兒子娶了媳婦,不得不舉債。有些兒媳婦過門後嫌老人吃“閒飯”,左不是右不對,橫鼻子豎眼睛,總針對老人,家裡待著生不完的氣。有些兒媳也開始掌管家裡錢了,而不同意還債。老人們心裡急,總想著掙點是點,將債務減少一點。


常言說“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狗窩”,外面即使有千般好,那不屬於自己。被逼無奈,60多歲的農村老人,捨棄了天倫之樂,也只好隻身去了外面打工掙錢。

七十沒退休

七十歲,已是古稀之年,生命在迅速的倒計時,因為中國人預期的平均壽命是77.4歲。而對於農村的老人可以說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農村老人不比城裡老人,人家有退休金。農村70多歲的老人已經完全沒有經濟來源。還不是要靠子女們給點零用錢。事實是有的子女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證,買房買車孩子上學等都撐不住,哪還管自己的父母?只有他們不啃老就已經不錯了。

種地收糧雖然賺錢不多,種地了,一家人吃飯就又會成為問題。不用掏錢買糧吃,也算給家裡節省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再說了,你是農民,還要買糧吃,不讓人笑人笑話嗎?70多歲的農民,那是大半輩子與土地打交道。對土地已經有了依賴的感情,不種地心裡空落落的,悶得慌,更顯得孤獨。已經透支了的身體,這癢那痛的,渾身的不舒服。有些70多歲的農村老人,也只有去地裡才能得到心裡的一絲安慰。



農民最辛苦,從解放戰爭到和平的年代,農民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一坐坐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都有農民工的汗水。如今曾經為我國建設出力流汗的農民都已經進入老年。真心希望農民有退休的一天。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只要能過得去,也不會做“壯勞力”,不外出打工,更不會幹不動才不去種地。


為生活而提神


五十歲是壯勞力,六十歲還打工,七十歲還沒退休,怎麼看待農村這個現象?

我是一個農民,也是一個農民工,種地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其實說起這個問題,我倒有些感想。

我種地的時間和打工的時間差不多,有時是一邊打工一邊種地。在打工時也做過很多工作,工地小工,大工,廚師,銷售員,工廠工人……屬於那中樣樣通樣樣松的那種,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把一樣事情做得精通一點呢?

時間與精力不允許我做能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收入與負擔不允許我去選擇。若問我對哪個領域最感興趣,老實回答,農業。問我對哪個領域最厭惡,老實說工人。但最終我選擇了做工人,因為做工人是我的宿命。人總是在人生中不斷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只能在業餘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我只能在將來有條件時才能回農村種地,那時我可以沒有什麼壓力與負擔。

在農村,歲數小的對農業並不是很熟悉,體力與種地技巧也不行。五十歲時正是農業的一把好手,所以五十歲是壯勞力,實際上就是頂樑柱。而到了六十歲,卻發現農業的收入不足以支撐家庭支出,他們需要靠打工來接濟家庭支出。等兒女大了,卻發現自己已經滿頭白髮了,沒有為自己而活,只能在平生最後的歲月為自己打一次工,可年紀大了,只能盡力而為了。那麼這些農民就只能種地嗎?不是的,如果給他們一定的背景和條件,他們也可以做高官,也可以做精英,而做農民是他們的宿命。或許後代能夠出類拔萃,他們也不枉此生。這是一個農民樸實無華的性情。

我從不羨慕那些高官與富貴之人,我認為只有底層勤勞的人經歷過那些苦,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意義,他們往往能以身作則給後代更好的教育方式。社會精英往往是勤勞的農民的後代。古人云,人間正道是滄桑,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是前人一生的總結。其實人生的甜是相對於苦而言的,沒有苦無所謂甜。所以我生平最恨懶人,我認為懶人雖然有些東西可以無償得到,但他體會不到人生的意義,如行屍走肉般活著,有時如在作惡,只不過自己沒有發覺。

人生不易才能歷練,如何評定一個人的一生,唯有蓋棺而論。有多少生平顯赫的的人在老年卻毀於一旦。年輕時的顯赫或努力,只是過眼雲煙,老年能平淡安然才為壽終正寢。這也是我的宿命。


農業空間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一:分配不公。二: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根深蒂固。


康記741


這不是“現象”這叫沒辦法,農村老年人沒有退休金,每月就靠百十來塊那點養老金你說能生活了嗎?每月水電費就得七,八十塊,冬天還得買兩噸煤一千多,買米買面花得錢多了,你說他不幹活怎生活?這叫“現實”不叫“現象”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城裡人哪裡還知道農村老年人的艱難了!


老有所樂54893


市場經濟特有現象,日本人打工的年齡更大。我城市人,今年66歲已經打工6年。我的同室老兄,今年71歲也在打工,而且天天步行八華里來往四次,除非雨雪天氣不乘公交車(他乘公交也是免費的),獨生女和女婿是大學教授、博導。

可以肯定的是他打工不是缺錢,是老有所為,是市場經濟特有現象。雖然能造成年輕人就業困難,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競爭,你必須更優秀,才能在市場經濟風浪中經受考驗。

當然不論城鄉,有很多人打工是經濟急需,這依然是市場經濟特有現象造成的競爭的結果:你只有一條路,往前走!


五閒區民1


這事是與家庭收入有著直接關係,在北方還好點,人均面積一兩畝,中南人均還沒一畝,很多田地都沒人種,糧食又不值錢,我老家一二十年全部種花樹,五年前好點每戶一年能賣一兩萬,現在兩年也賣不到一萬,50歲的孩子都出外打工,家裡老人既要吃飯,再加上現在的人情禮節,樣子又多禮又大,少者300多者上千,只能是還能動,必須得幹。


仙桃571


這不是就農村現象!在城市裡六十多歲依然工作的多的是!我都退休三年多了,現在不是依然在工作?城市裡許多大學老師七十多歲了還依然工作,只要身體好,發揮餘熱,有事做,有收入,每天忙忙碌碌過生活,不勝過許多人退休後什麼都不做,每日裡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站到街門口(北京稱之為站街),一群老人傳閒話,今天這個熟人走了,明天那誰誰住進醫院了,生病了,誰家兒子不孝順了,等等每日裡負面信息一大堆?


京都老客41118


在農村 五十六十歲的老人外出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 ,因為現在農村的生活狀態好了 物價也上漲了很多 ,在老家種地已經滿足不了家裡的開銷了。還有就是 孩子們結婚的時候花的錢太多了 要抓緊掙錢還債。現在說一下農村結婚彩禮高的問題,現在在農村 普通結婚的彩禮一般是在二十五萬左右,轎車是在十萬左右 ,還得蓋一座新房子 得十五左右 房子裝修 傢俱家電 不算是很好的那種 一般的來說 得三萬多塊錢,酒席呢 平均一坐 三百五十塊錢。 全部算下來下來 孩子結婚 老人手裡至少要六十萬塊錢 才能辦下來。在農村家裡一個孩子的很少很少,基本都是二個 有的是一個女兒一個兒子的還好 ,有的就是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五十萬 兩個兒子就是一百萬。可以想一下 一個農民要不在家種地 ,什麼時候才能掙到這麼多錢 ,所以都選擇了外出打工 ,雖說在外打工比在家裡掙的多一點 ,一年能掙個五六萬 但是除了自己零花 和家裡零花 ,一年下來能存下個三四萬那都厲害了。 老人們幹了一輩子 到孩子結婚的時候 一下全花完了 也不夠,只能到處借錢。孩子們剛結婚 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所以壓力全都壓在了老人身上 沒辦法 只能出去打工 ,只要能幹 人家還要 就出去跟別人幹 ,幹到真的幹不動了為止。老人一輩子 沒享過什麼福, 一直都是為了兒女奮鬥 ,老人們是很偉大,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好好善待自己的老人吧 。


農村劉二弟


40歲在社會上就不好找工作,幹個保安門衛,超過50歲,用人單位就不想要,意思不想招年齡大的老人。這個我有親身經歷和體會,這樣也好,找不到工作,我就自己做生意,放開自我以後,誰便個人幹個啥,比打工強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