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與平遙縣衙對稱分佈的是平遙的城隍廟。城隍是我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古人認為“有水環護的城池為城,無水環護的城池為隍”,如同墳墓,隆起來的是墳,地底下的叫墓,模範兩個字的本意也是類似,只是後來變成了統稱。從古代漢民族信俗層面說來,老百姓相信世上存在著陰陽兩界,視死如生。所以一個縣城是由陰陽兩個官衙門管理的。陽間是縣衙,陰間是城隍,城隍爺就是陰間的最高職,宋以後許多地方形成了以奉祀過世英雄,或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為城隍,城隍的“職能”即是護佑百姓,也掌管冥籍。明朝規定當地主官受命上任前須先到當地城隍廟齋宿一夜,以聆聽城隍教誨。清代基本繼承了明制,每年都要公祀城隍,百姓則熱鬧於每年的城隍廟廟會。



進入牌坊,過山門,裡面倒是綠茵繽紛。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兩棵大樹籠罩下,兩排大紅燈籠高高掛。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不過想著不對啊,這掌管陰間的城隍掛的應當是白燈籠啊,不過那樣的話走進來恐怕心裡瘮得慌吧。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前方盡頭是戲臺的背面,因為城隍愛看戲,戲臺因此朝北。戲臺過道背面書“敢入”二字,為明末清初大家傅山所書。“入”寫的形似一把“刀”,入字頭上一把刀,像是城隍老爺的一聲斷喝:“善遊此地心不慚,惡過吾門膽自寒”。“敢入”,想著在另一頭加個“試試”看看。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自然,白天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自不驚,善者坦然而入,惡者忐忑不安,正義之士當然不會害怕的,肯定敢入。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平遙城隍廟初建於北宋年間,到了清咸豐九年廟會期間,一個賣燒餅(平遙稱“火燒”)的小販一個勁的高聲叫賣“火燒、火燒”,一語讖言,城隍廟毀於廟會火災。因此如今的城隍廟是清代重修。
在平遙城隍廟的正殿,城隍老爺和城隍娘娘正襟危坐受人跪拜,但在後宮寢殿還有一個城隍娘娘在黯然傷神,她是介休(山西介休縣)的城隍娘娘。這是怎麼回事呢?傳說平遙城隍善賭,他在和介休城隍賭博中贏了,介休城隍不僅輸個精光還輸了娘娘。花花傳說給窮苦百姓注入了娛樂,也反映出老百姓的一絲幽默,一絲狡黠。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正殿內的彩繪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以城隍正殿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廟、財神廟四大部分組成,建築規模宏大,殿宇建築保存完好。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滿布殿宇屋頂的琉璃瓦屬清代原件,以藍、綠為主黃色相間,組成青冷色調,渲染出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獸、龍吻脊剎,造型精美,色澤如初。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平遙古城的城隍廟是集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三廟合一的“廟中廟”,大部分中國民間信仰的神比較複雜,供的神位也比較多。國需保民(城隍),民以食為天(灶君),求財(財神)是人的本性,看上去也合一定的邏輯。頭上三尺有神靈,敬神當然得規規矩矩,但神靈也不是不可以拿來愉悅戲說的。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灶君廟和財神廟分置在城隍獻殿東西兩側,廟中有小廟,組合成“諸神共居一廟,聯袂同受香火”的景象。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城隍廟門口左右兩邊得牌樓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城隍廟南邊連接著文廟的西北角。於是從後門進入文廟,進文廟走後門,想想不禁莞爾。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平遙文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築。大成殿為文廟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平面近方形,單簷歇山頂。這段時間剛剛維修完畢,正在拆除腳手架。

表裡山河之平遙古城——城隍文廟


從文廟氣的欞星門出來,據《後漢書》記載,欞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認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選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先祭欞星。文廟設置欞星門,體現了孔子在中國曆代王朝中的崇高地位。欞星門為四柱三間,歇山式,木構牌樓,斗拱分別為九踩、十一踩、屋頂琉璃剪邊,柱頭施沖天雲冠,這裡也即將維修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