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在黃河調頭向東奔流的“幾”字形拐彎附近,西邊有一座五嶽最險的華山,東邊一座最早叫“中國”的城市——運城,因為這裡產鹽,“鹽運之城”,簡稱運城。運城是什麼?四大美女佔一個、四大名樓有一處、文武二聖有其一、唐宋八家有一家,三皇五帝只三皇,這便是運城。再說一個地名,黃河以西有河西走廊,那河東在哪裡呢?運城之前就叫河東,這裡設有河東郡,後來河東指的是整個山西。記得河東獅吼的典故吧,河東是柳氏的郡望,唐代詩聖杜甫也有“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佛教經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河東獅吼後來成為了母老虎的代名詞。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上車,這回的行程從普濟寺開始。《西廂記》大家都知道,但是《西廂記》發生的地點普救寺大家未必熟悉,“天下寺廟不談情,唯有山西普救寺”,寺廟歷來都是清靜之地,與風月愛情扯不上關係,唯獨普救寺被貼上了愛情的標籤。這裡是《西廂記》描繪的崔鶯鶯與張生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劇中說“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寺內,這裡見證著崔鶯鶯與張生相識、相戀等等百轉千回的愛情故事。不知道後來《唐伯虎點秋香》發生在虎丘寺中的故事是否與此異曲同工。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歷史上的運城牛人多,咱們慢慢接觸吧。一早從臨汾動車到運城,看了幾個想去的景點還是相當分散,於是聯繫了這邊的齊兄,安排了小黃車輛來接。運城北站廣場立著一尊關公雕像,下面寫著關公故里,這是這裡知名度最廣的名人了。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車在大門口停下,獨自入寺,門口是磚雕影壁。趙樸老的“普救寺”三個字工工整整地刻在影壁之上。繞過,一把巨大的同心鎖展現你的眼前,“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幾個字刻在鎖上,而寺院門口左右兩邊大大咧咧擺放了兩個大喜字。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西廂記》描述的是書生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該劇有很濃的反封建禮教的色彩,表達的是“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愛情觀,在那個年代是屬於比較先進的思想吧。於是這座寺廟在旅遊開發的背景之下變成了神聖的愛情紀念地,如今這座寺廟應當沒有和尚常駐,不然總感覺挺尷尬。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進入山門殿,迎來的就是一段陡峭的臺階,這與北京北海的永安寺有點類似,上頭是大鐘樓。眼前這座大鐘樓在《西廂記》“白馬解圍”一折中成了“觀陣臺”,這裡地勢較高。話說守衛蒲津橋的將領孫飛虎聽說暫住在普救寺內鶯鶯姑娘長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想佔其為妻,遂帶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團團圍住。滿寺僧侶惶恐不安,老夫人迫於無奈,許諾有退得賊兵者即將鶯鶯許配為妻,並倒陪嫁妝。於是張生即獻策書報蒲關,請同窗好友白馬將軍破賊解圍。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這裡懸掛著一口鐘,看過去貌似有一定年頭,但仔細查碑文,1994年浙江的信眾捐資的。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為了顯示白馬將軍的威力,張生邀請老夫人、法本長老等僧眾登上大鐘樓觀看兩軍對陣廝殺。如今遊人登樓俯視,可以想象當年“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的鏖戰情景,體會“白馬將軍義薄雲,書生筆陣掃千軍”的箇中滋味。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鐘樓是兩層結構


第二進院落便是這裡的標誌性景觀鶯鶯塔了,這裡是塔院迴廊。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這是一座古樸典雅的方形磚塔,與關中平原的許多塔造型類似,實際功能是舍利塔,因西廂記裡張生與崔鶯鶯的故事發生在塔下,故俗稱“鶯鶯塔”。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特殊的是這裡的迴音效應,起了個漂亮的名字叫做“普救蟾聲”,遊人在塔的西邊相擊,可聽到從塔上傳來的蛙鳴聲,於是旅遊產品也都是木頭青蛙。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普救蟾聲”為古時永濟八景之一,如今牆體每一面都有被打出的凹痕。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塔迴廊西側外有一個擊蛙臺,說是擊石的最佳位置,下行臺下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鳴亭,這裡是聽類似青蛙鳴叫回音的最好去處。說這裡的回聲主要因為塔內是中空以及牆壁反射等原理,在塔的四周擊石拍手,均可聽到清晰的蛙音回聲;隨著位置的變換,這蛙音回聲也可以發生從空中或地面傳來的變化。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塔後是大雄寶殿,對於探尋《西廂記》場景的遊客而言這裡作為中心點卻並不是大家所關注的地方,但大雄寶殿內供著三尊石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復普救寺時在塔後地下出土的。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大雄寶殿西北方向是著名的西軒,當年張生借宿在這裡,走進西軒,一邊是張生的臥室,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另一邊是張生讀書的蠟像。這邊讀書,那邊是鶯鶯姑娘,這心思能放得下嗎?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相對應的東軒則是一個院落,叫做梨花深院,鶯鶯和她母親、侍女紅娘居住的地方。也是《西廂記》的重頭戲所在地。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垂花門上是“梨花深院”的匾額,兩旁“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對聯襯托出這裡的典雅幽靜。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院內北房為老夫人的居室,室內右臥室、中堂屋、左佛堂,“拷問紅娘”即發生在此,也用蠟像來展示。西廂房三間為鶯鶯和紅娘的居室,東廂房三間為崔鶯鶯的弟弟歡郎的居室。此院之中東廂南側一段牆下的翠竹環抱著一塊太湖石,牆外有一株杏樹,這裡就是當年張生受鶯鶯之約,半夜跳粉牆巧相會的地方,想想這翻牆進來老太太怎麼可能不知道。如今遊人一到這裡,抬頭看看那越牆的杏枝,“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自然引入“意似痴,心如醉”的遐想之中。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走出來,這邊還有齋堂、枯木堂、月老殿以及彌陀殿、羅漢堂等建築,都是後來重建的,也無心再去仔細欣賞。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寺院後方有個後花園,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稍微瀏覽,走了出來。

表裡山河之鹽運之城——西廂故地


歷史也真好玩,普救寺為正宗的史記,而《西廂記》的愛情故事則純屬文人的編造和民間的傳說,但如今的普救寺裡愛情的遺蹟、愛情的氛圍、愛情的氣息都佔了上風。人與佛很早時就在這裡開了一個玩笑,顛倒了位置。儘管佛寺的歷史固然不容懷疑,作品人物自也有它的原型,但人們所更關心和看重的既非它的宗教意義也非歷史真實,千百年來備受讚賞和喜愛的還是這些文學人物所內含的社會價值。即如這寺院禪房,原本是佛門淨土,僧徒的居處,而這對風流情種,竟綢繆於僧榻之側,演出了一出雲雨高唐的喜劇,人們反傳為佳話,這正賴於文學的魅力所在吧。

別過,普救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