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却觉得空虚,感到彷徨,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陈述,说:“我开几个处方你试试!”于是开了四贴药,对他说:“明天九点以前独自到海边,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一贴药,病就可治愈。”

中年人半信半疑,但还是依照医嘱来到海边,一走近海边,看到广阔的大海,心情为之清朗。九点整,打开第一贴药,里面没有药,只写了两个字“谛听”。他真的坐下来,谛听风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甚至听到自己心跳的节拍与大自然的节奏合在一起。他已很多年没有如此安静的坐下来听,因此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洗涤。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两字。他开始从谛听外界的声音转回来,回想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无忧快乐,想到青年创业的艰苦,想到父母的慈爱,朋友的友谊,生命的力量重新燃起。

下午三点,他打开第三贴药,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想起早年创业时,是为了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价值,等到事业有成,却只顾赚钱,失去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为自身利益,忘却了对别人的关怀,想到这些,他已深有所悟。

到了黄昏,他打开最后的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离海最近的沙滩,写下“烦恼”二字,一波海浪立即淹没了他的“烦恼”,沙滩一片平坦。

中年人回家的路上,再度恢复了生命活力,不再空虚彷徨。

“谛听”就是“观照”,是专心听闻外在声音,其实,“谛听”就是“观世音”,观世音虽是菩萨名字,但人人都具有观世音本质,只要肯谛听,观世音的本质就会被开发出来。

“回忆”就是“静虑”,即返观自心。观世音菩萨另一个名号叫“观自在”,一个人若不能清楚自己的成长历程,如何能观自在?

“检讨你的动机”,动机就是身口意的“意”,在佛教里叫做“初发”,即“初心”。一个人如果能时时把握初心,掌控意念,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著,执著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不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