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貝殼要掀桌子了

一勺言|貝殼要掀桌子了

開往春天裡的樓市戰場,正在被各種想象力全副武裝。

目前,恆大版本,富力版本,樂居版本,以及其他to B營銷小程序,舞臺上交手正酣。唯獨還缺了一個重量級的玩家——貝殼。

全行業都在關注貝殼的2020策略。作為2019年地產商的「鴉片」與「救世主」,貝殼新房一戰成名。它的2020表現,不僅事關自己,事關同行,更事關行業。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貝殼選擇這樣出場:八九個小時前,它最新推出的VR售樓部在西安今年第一個開盤的樓盤上,驚豔亮相。

比亮相更驚豔的是戰績。

1,62個小時,累計帶看5766組;

2,2100組認籌;

3,開盤8分鐘,1068組轉化認購;

西安融創御河宸院,8300元-9000元/平米,第一次開盤,意外成為首次實戰公測標的。

結果令人震驚。

如果說恆大戰績提供的是「線上賣房正餐」的宏觀公司視角,那麼,貝殼戰績提供的則是「線上賣房正餐」的微觀案例視角。

宏觀+微觀,讓我們有機會給這道大餐一份公平客觀的評價。

今天中午過後,貝殼2020處女戰的詳細信息已瞬間傳遍網絡,顯示出大眾對貝殼戰鬥力的警覺與敏感,像春天河灘上的野草一樣旺盛。總結之後,你會發現,貝殼的核心策略是做對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消費者主權崛起,這一次,是科技的力量在保駕護航。

第二件,經紀人高度武裝,這一次,仍然是科技的創新續航了戰鬥力。

我們都知道,貝殼是一款被驗證的現象級的住房交易平臺,天生自帶產業互聯網基因。但是,如果貝殼新房對樓市營銷的改變,僅僅止步於能夠帶來數據的提升,那並不特別值得驕傲。

我更關注的是,數據之外,它還能否製造出顛覆級別的作業方式,而這種作業方式一旦出現,將徹底拉開它與競賽對手之間的差距,讓戰爭在新的緯度上打響。

讓我來解釋一下。

我們的確關心,貝殼的新房渠道轉化率究竟是不是很厲害。但是,不得不說,我們其實更關心,貝殼是憑什麼才創造出了驚人的效率值?

如果靠人海戰術,那它就是一個剛剛線上化的營銷公司,它與中國眾多大大小小的渠道公司,沒有本質區別,只有大小之別,永遠擺脫不了被輿論汙名化的命運。

中國樓市的甲方,也不會真正尊重你,你無非是一茬一茬被空降投遞到前線的無名之輩,本質是營銷預算與費效比的算計結果。

如果靠佣金激勵,那它就是一箇中國樓市雞血營銷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激勵人心,與人性、慾望、野心對賭,你在幫助你的士兵作戰上手足無措,沒有裝備升級,沒有認知提升,所有的肉身都淪為一堆數字,萬千買房人也不會真正從「被誘導」的恐懼裡脫身。

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你再大也就是一個買賣而已。

但是,如果它靠技術的力量來實現,那麼,它就可能初心相抵,多情相悅。

幸運的是,貝殼沒有對恆大「抄作業」。它拿出了一套完全令人耳目一新的「神器」裝備。

此次在西安橫空出世的「VR售樓部」,技術上做了一個顛覆級的創新,它讓貝殼新房的玩法抵達了一個新高度。

如果你點擊進去,就會發現:「三方同屏,實時交互」。

VR技術運用到異地看房,三四年前就已經出現。

但是,當你進入那個場景,你仍然是孤獨的。你在看房中的疑問,以及對各種細節的需求,只能退出場景,單獨再向案場的置業顧問與帶看的經紀人詢問。

這次,「VR售樓部」用技術的力量,憑空創造了一個三人實時交互的場景。當你點擊進入,除了你自己身在虛擬還原的樣板房,置業顧問與經紀人也會以模擬真人形象出現在同一場景下,實時三方溝通,如同身在實景。

買房人任何的問題,都可以現場提出,並得到實時的解答。同時,打通了看房,選房與認籌的全流程,一站式操作。

這個動作的顛覆意義在哪裡?非常有看點。

1,從C端來說,讓權利真正迴歸消費者。

表層,你以前擔心被置業顧問或渠道經紀人,「中間商吃差價」,現在,三方同屏,樣板房戶型數據,交付標準,學校配套,VR售樓部完全逼真呈現,誰說的話都聽得到,交叉印證。

底層,這套技術一旦複製在越來越多的樓盤裡,你未來可以挑選認購的房屋選項與戶型選項,就會迅速擴大,以前你是在8套房子裡做決策,未來你可以先在線看完50個房子再做決策。

在很大程度上,你的決策質量,來自於你的可選項。

2,從B端來說,經紀人的作業效率與作業意願成倍數提升。

技術再炫,開發商爸爸最為關心的還是戰鬥力。以前,很多經紀人之所以對賣新房不太感冒,主要原因就是,相比於同一社區裡的二手房,一天下來,經紀人可帶看項目的新房數量太少,時間與交通成本過高,消滅了熱情。

現在,受益於這個技術,項目的在線化與可視化程度的提高,迅速抹平了郊區項目與市區項目帶看成本的差距,也抹平了新房與二手房之間的帶看成本的差距——經紀人突然分身有術了——然後,神奇的一幕發生:經紀人的作業效率與作業意願,成倍數提升了。

貝殼的測算顯示,經紀人通過VR售樓部,每天可以帶看30-40個樓盤。這是此前實地帶看極限數的數倍。

道理同樣適用於案場置業顧問。依一個售樓部的接待能力,1000組客戶,至少需要四五天,但是,現在每天就可以接待1000組客戶——你看,開發商的戰鬥效率也被技術倍增了。

這是一件正在發生、步步逼近你的事實。如果你視而不見,習慣性低估技術的力量,很快,你可能就會聞到後果的味道。

四年前的2016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鏈家背後有人。那時,貝殼尚未出生,它在新房領域的超強戰鬥力還不是現象級的。四年後,當日邏輯依然成立。

我當時說,鏈家的商業圖景越來越容易理解:

「在前端,鏈家把自己變成一個客戶流量大戶;現在,鏈家則開始進入分發流量階段,它把客戶流量的插口,插到哪裡,哪裡就容易引起一場資本盛宴與市場的洗牌。

它耗時數年搭建起來的後臺IT系統,如果只為二手房服務,將是一次巨大的浪費與遺憾。我們看到,鏈家已經開始把自己的客戶流量插頭,插到了新房的軀體上。從某種意義上說,鏈家入新房,才是對鏈家後臺工程的一次重大檢閱。

我預見到了貝殼的方向感,但是,卻仍然低估了它用技術手段再洗牌的能力。

我見識到了貝殼的客戶池優勢,但是,沒有想到,它居然沒有躺在舒適區裡築一道圍牆把自己封閉起來,它選擇向「極客」精神致敬,把一個大家已經有點審美疲勞的VR技術,迭代到令人不安的程度,從而建立自己的第二優勢。

我提醒這個行業的大玩家們要真正留心了,打敗傳統營銷人的可能是一群碼農與工程師。

從貝殼的邏輯看,它正在做的一切,是屬於自己的業務閉環操作,有不得不為之的理由。但是,由於2週歲的貝殼已經具備重新定義市場玩法的能力,它掀起的大浪,可能會很多公司受益,也會掀翻很多桌的盛宴。

據我瞭解,最新款的VR售樓部上線之後,很快就會有幾個行業巨頭會分別將自己數百個樓盤全部數字化,也就是說,我們還正處在一場大風暴的開始,飯碗破碎的聲音即將在耳邊此起彼伏。

我把這款「神器」的上線之日,定義為一個重要的行業時刻。貝殼的CEO彭永東,比行業裡的眾多營銷人都更不懂房地產,但是,他贏在觀念與邏輯。

說到底,這頓「住宅線上交易大餐」,有人只是當作一個掙錢的買賣,各種手段,無非是老闆贏利的道具;有人卻視它為一門前途無量的生意,各種技術引入,修正與研發,目的是成為行業的工具。

你有沒有做好接招的準備?

歡迎添加作者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