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私語:《清明上河圖》留下大宋繁華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長128米、寬6.5米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不僅被遊客譽為中國館“鎮館之寶”,而且成為世博會的一大亮點。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中國政府特別批准《清明上河圖》真跡第一次走出國門,來到日本。當時出現萬人爭睹《清明上河圖》的場面,離開幕式還有半個多小時,展館外就已排起五六列40多米的長隊。2015年,《清明上河圖》在北京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引起轟動,參觀者想一睹《清明上河圖》真跡至少要排隊6個小時。


以北宋東京(今開封)為藍本的《清明上河圖》緣何能名揚海內外,引起那麼大的關注?《清明上河圖》長盛不衰的魅力在哪裡?
一幅畫作盡覽繁華盛景
在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明中,不乏“大氣磅礴、沉雄高古”的絕世佳作,更不乏“曹衣帶水、吳帶當風”的丹青妙手。自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之後,它就像一顆光芒奪目的明珠,備受人們青睞。《清明上河圖》是國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是由北宋時期宮廷畫師張擇端所畫。北宋宣和年間,在大相國寺中聚集了不少以繪畫謀生的民間畫師,其中有一位善畫風俗畫的畫師,叫張擇端。遊學東京的張擇端被繁花似錦的東京城所打動,立志要繪製一幅長卷為東京寫真。由於初到京城,盤纏用盡,他寄宿在大相國寺,夜晚給寺院修補壁畫,白天在寺內簡陋的倉房裡潛心作畫。張擇端被前來大相國寺的宋徽宗所賞識,宋徽宗將其招入皇家翰林圖畫院。張擇端潛心繪製長卷,將東京城的繁華收入畫中。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狀況,主要是東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全圖大致分為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寫實生動的市井風俗畫,全圖以長卷形式細緻地再現了東京城從寧靜的郊外一直到熱鬧的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處處引人入勝。
毫無疑問,《清明上河圖》最精彩的便是 “虹橋”這一段。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門外七里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艧,宛若飛虹。”這一描述與畫卷中所繪完全相符。
細看《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到,在繁忙的汴河碼頭,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賣祭品的“王家紙馬店”也開始開門迎客。橋上行人熙熙攘攘,河上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卸貨。橫跨汴河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伕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樑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個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裡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忙碌著。橋上的人也探出了頭,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
在這幅畫卷上,張擇端畫了800多個人物,人物的各種活動刻畫得細緻生動,人物雖小不及寸,動作表情卻栩栩如生,刻畫之逼真令人歎為觀止。大到浩蕩的河流、雄偉的城樓,小到招牌上的文字、舟車上的人物都能真實自然、和諧統一地交織在一起,畫卷中的這一切使觀者彷彿身臨其境。從這以後,中國市井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命途多舛的《清明上河圖》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史上,擁有特殊地位的《清明上河圖》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引發了後世帝王權貴的垂涎和貪婪,命途多舛的《清明上河圖》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戰火、歷盡劫難。
公元1101年, 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籤,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1127 年,北宋遭遇靖康之禍,《清明上河圖》被金人掠到北方。1260年, 《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秘府,被官匠以贗本偷換出宮,售予某貴官,中途又被保管人偷售給杭州的陳彥廉。1351年,楊準從陳彥廉處購得,題長跋記述始末。次年,江西劉漢從楊準處獲觀,為之題跋,譽為“精藝絕倫”。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清明上河圖》轉到長洲人陸完手裡。明代李日華在《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陸完死後,他的夫人將《清明上河圖》縫入枕中,視如身家性命,連親生兒子也不得一見。陸夫人有一孃家外甥王某,擅長繪畫,更喜歡名人書畫,挖空心思向陸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圖》。反覆懇請後,陸夫人勉強同意,但不許他帶筆硯。王某欣然從命,往來兩三個月,竟臨摹出一幅有幾分像的畫來。
當時專橫跋扈的大奸臣嚴嵩正四處搜尋《清明上河圖》,都御史王忬便花800兩紋銀從王某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其府上裝裱匠湯臣將圖上舊色用水沖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此後便尋機將王忬害死,臨摹此畫的王某也被抓去餓死在獄中。實際上,陸完死後,其兒子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後來嚴嵩落敗,家產被籍沒,在明朝隆慶年間,《清明上河圖》重新被官府收沒,第三次歸入宮廷。

明朝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太監馮保使用伎倆獲得此圖,並將它帶出宮外。在清朝乾隆年間,它被湖廣總督畢沅收藏。畢沅是鎮洋(今江蘇太倉)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中進士。畢沅生平喜愛金石書畫,家中收藏頗為豐富。他得《清明上河圖》以後,與其弟畢瀧(清代收藏鑑賞家)同賞,現今畫上有兩人印記。畢沅死後不久,湖廣人民反清。清廷認為畢沅在擔任湖廣總督期間,“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費”,不但將畢家世職奪去,而且將其全家百口人全部殺掉,家產也被抄沒入宮,此圖遂入清內府。
嘉慶皇帝對《清明上河圖》珍愛有加,命人將它收錄在《石渠寶笈三編》一書。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在清宮珍藏,雖經歷了1860年英法聯軍以及1900年八國聯軍兩度入侵北京,洗劫宮室,均逃過劫難,未曾受損。
後來,末代皇帝溥儀將此畫作為賞品,交由其弟溥傑攜出宮外。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偽滿洲國,《清明上河圖》曾被存放在吉林長春偽皇宮東院圖書樓中。1945年8月12日,就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前3天,溥儀一行從長春逃至通化,準備乘一架小型軍用飛機企圖秘密逃往日本。飛機在瀋陽機場短暫停留時被截獲,溥儀攜帶的一批珍貴名畫被收繳,其中就有後來被發現的《清明上河圖》真跡。

1951年年初,剛成立不久的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開始著手整理、鑑定在解放戰爭中留下的文化遺產。在臨時庫房裡,書畫鑑定專家發現了被歷代皇帝、貴族爭相收藏的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圖》。這件從溥儀處收繳的《清明上河圖》氣勢恢宏,人物、景物栩栩如生,特別是其描繪手法無不體現出獨特的北宋繪畫特徵,而且畫卷上歷代名人的題跋非常豐富、翔實,收藏印章更是琳琅滿目。不久,這幅長卷被火速調往北京,由國家文物局專家作進一步鑑定,最終確認它就是聞名遐邇的《清明上河圖》真跡。1957年,該畫經東北博物館轉存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至今,堪稱故宮的鎮院之寶。
《清明上河圖》被稱作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被稱為畫苑“國寶”。對於這幅傳世名品,後世評價頗多。《中國通史(彩圖本)》評價說:技法嫻熟、用筆細緻、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瞭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評價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北宋東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等之間的相互關係處理得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流芳千古的傳世名作
《清明上河圖》自問世後聲名顯赫、廣受青睞,仿摹者眾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還有許多摹本和偽造本。有人統計,現存《清明上河圖》有30多個版本。有關各種版本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專家比較認可的幾種存世版本有宋本、明本和清院本。
宋本的作者是張擇端,該版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以被稱為《清明上河圖》故宮藏本。明本又稱“仇英本”,由畫家仇英所作。仇英是明代著名畫家,“吳門四家”之一。他根據“清明上河”這一題材,參照宋本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採用青綠重設色方式,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畫卷,風格與宋本迥異。“仇英本”也是後世眾仿作之鼻祖,在明朝,當時各種以此為藍本的仿作層出不窮,一時間成為達官豪門相互饋贈的高檔禮物,被稱為“仇英仿本”。“仇英本”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院本是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由清宮畫院5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是按照各朝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娛樂活動,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畫上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或缺的材料。由於受西洋畫風影響,該畫作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清院本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的極品之作。這個版本現也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在創作《清明上河圖》時,可能想到過他所畫的景色、人物千年後會消失,但他不曾想到,近千年後,有人會按照1∶1的比例將這幅傳世畫卷在開封“複製”出來。
1998年10月28日,以張擇端的千古畫卷《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1∶1比例復原再現的佔地350畝的清明上河園向中外遊客張開了歡迎的臂膀。在這個園子裡,活化了的歷史一下子吸引了無數遊客。
清明上河園濃縮《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與風情,將巨幅長卷呈現在遊客面前,再現了北宋東京的繁華勝景。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用八闋經典宋詞及其意境,勾勒出北宋都城東京的歷史畫面,是《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的現實演繹。如今,在清明上河園內,古色古香的建築加上熙熙攘攘穿梭於街市的“宋人”將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蘊含的那種熙攘之態、喧囂之聲演繹得生動逼真,宋風宋韻撲面而來,使觀眾受到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2014年10月18日,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中展出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亮相開封。動態版《清明上河圖》約是原作尺寸的30倍。在原汁原味保留原畫風格和內容的基礎上,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利用投影和動畫的獨特優勢,將宋代東京繁華的夜市第一次依託《清明上河圖》生動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令人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歷史上的東京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