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上癮 醫生上心——感受中國人的驕傲 畢生堅守醫生的良知


2020 最流行的春節計劃: 初一一動不動; 初二按兵不動; 初三紋絲不動; 初四巋然不動; 初五依然不動; 初六原地不動; 初七繼續不動; 幾時能動?

鍾南山說動才動!

鍾南山,這是一個感動中國的名字,也會一個讓全國老百姓記在 心裡的名字。

目前正趕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階段,已經 84歲高齡的他, 作為高級別專家組的專家義無反顧的奔波在一線。

1月 29日下午,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廣東 10位頂級專家為 5例分別收治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的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商討治療方案。

“把患者的 CT拿出來看一下。”“今天早上有拍片子嗎?”“右下肺有空洞形成,是否有感染?”……參加首次遠程會診的專家們來 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

學南方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 5家醫院。他們有重症醫學專家、呼吸科專家和傳染病專家,絕大多數都曾經歷過抗 擊“非典”戰鬥。

患者是否可以撤離 ECMO?是否需要更換抗生素?患者應該使用多大劑量的激素?圍繞這 5例重症患者的病情,專家們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坐鎮在遠程會診系統的鏡頭前,84 歲的鐘南山篤定如山,聲如洪鐘,條理清晰地分析患者病情,提出診療意見——

“病人目前還不能撤離 ECMO(體外膜肺氧合)。” “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在 SRAS中使用的效果不明顯,建議不

用。”

“用莫西沙星(一種抗生素)時需要非常小心。”

會診中,鍾南山說,要警惕目前所使用的多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 用,也要跟武漢方面的救治專家聯繫,徵求他們的診療意見。他還提 醒當地醫生,“專家會診的意見很重要,現場的觀察也很重要。” 想聽鍾南山大查房的醫生越來越多。醫院便利用網絡會診,讓更多的 人從中受益。著疫情發展,廣東確診的危重症患者增加,有個別患者 確診時就是危重症,救治壓力增大。在“三線值守”基礎上,廣東還 定期組織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多學科專家對疑難重症病例進行遠程會 診,實現常態化。

“作為醫生,我們要盡力降低病死率,這也是疫情防治工作的關鍵。”鍾南山說。他表示,目前針對冠狀病毒的藥物還處於摸索中,

自己“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密切地觀察病人。

參與會診的專家之一、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雷春亮告訴記 者,鍾南山院士帶領專家組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不僅給當 地醫生和患者,也為疫情救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1月 30日凌晨六點,鍾南山院士在廣州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會見了一位叫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IanLipkin)的美國教授, 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行探討。

1月 28日,利普金教授來華,1月 29日晚抵達廣州。他原本與

鍾南山教授的會見定在 1月 30日上午 9時,但鍾南山昨晚臨時接到北京通知,今天一早就要趕到機場。於是兩人的會見變成了這樣一種 形式,利普金教授早上 6點來到鍾南山家的樓下,與鍾一同乘車去機場,兩人在車上、機場大廳外、貴賓室進行了交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自爆發起,利普金教授即與中方人士保持密切聯繫。他在給中方專家的郵件中表示:“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我有責任為中國提供服務。我很榮幸能立即與你們的科學家、 院士和公共衛生領域領導人一起,調查情況並展開科學研究。我將利用我以往在全球突發疾病新發傳染病爆發事件中所積累的經驗,對爆發狀況做出合理評估。我將完全分享我所在的感染和免疫中心的技術和資源,並以中方認為有助於應對當前疫情的任何方式提供幫助。”

據藍迪國際智庫的資料顯示,哥倫比亞大學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 是世界知名的生物防禦和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 診斷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自 2001年成立以來,產生一系列卓越的

研究成果,包括首次推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敏感診斷試驗; 進一步證實 MERS病毒起源於蝙蝠的理論;發現在世界範圍內蝙蝠都是大量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體。

就近 2天的新聞,足以可見工作中的鐘南山是個做科研上癮,做醫生上心的人。然而,年輕時代好學的他,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為國 驕傲的人。

人不應該生活在現實中,還應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沒有理想, 會將身邊的事看得很大,耿耿於懷;但如果有理想,身邊即使有不愉快的事,與自己的抱負相比也會變的很小。

鍾南山院士的中學時光是在華南師大附中度過的。這句話,來源 他自述中,他說他經常拿這些話來激勵自己。

1955年,他考入北京醫學院。1960年,他大學畢業留在了北醫。

從 1960年到 1970年的 10年間,他幹過很多工作。1971年,他被調到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起初,他想當胸外科醫生,但醫院的老醫生說:“鍾南山已經 35歲了,還搞什麼外科?結果他被安排到了醫院急診室。因為畢業後沒有搞過臨床,在一次出診時,他將一位有結核病史的胃出血病人誤診為“結核性咳血”,差點兒誤了事。此事, 對他刺激很大。從此,他刻苦鑽研技術,廢寢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 在八個月時間內,寫下了四大本醫療工作筆記,體重也掉了整整 8千克,很快了勝任了臨床工作。

1978 年,中國的知識分子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他作為廣東省的代表參加了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1979 年,抱著學習國外先進技術

的強烈願望,通過國家外派學者資格考試,獲得赴英國為期兩年的進 修機會。

剛到英國,他的導師對他說:“你在這裡只能呆八個月,以後你 要自己聯繫到別的什麼地方去。”這無疑給他興奮的心情,澆上了一 瓢冷水。那天,又是一個徹夜難眠的晚上。祖國科技落後,他一定要 爭口氣。

他先是從自己身上先後抽了 600毫升血,做了近 30次試驗,將呼吸實驗裡的一臺下閒置了大半年的血液氣體張力平衡儀修好。接 著,為了取得一手數據,他連續自我實驗,吸入一氧化碳並多次抽血測定濃度。但濃度到達 15%時,他感到頭昏腦脹,有同事勸他停止, 他堅持繼續吸入,直至血中一氧化碳含量達到 22%,這相當於一個人連續抽 60多支香菸。最終,他的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不但證實了弗蘭裡教授的一個演算公式,還發現推導的某些不完整性。

那天他用科研成果,征服了他的導師,為科技落後的祖國,爭了 口氣。

如今,84歲的鐘南山依然用他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感動著中國,日常工作繁重,卻始終不曾遠離一線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