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讀書使人明智,我是山今,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山今書院,瞭解更多內容。山今與您一起讀書,比較中西文化,領略文學之美。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上一篇山今讀詩|盧綸《塞下曲》:那酷帥威武的將軍,讓人少女心爆棚,我分享了六首邊塞詩歌,這一篇繼續分享四首邊塞詩——盧汝弼的《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也是相和詩,李秀才是詩人的好友,不過他所寫的四首原詩沒有留存後世。

01盧汝弼簡介

盧汝弼,字子諧,范陽人,有的記載將他寫作盧弼,是錯誤記載。他的出生年份無法考證,卒於921年,是唐末五代他人。唐昭宗景福年間中進士,做過員外郎、節度副使、戶部侍郎等官職。

盧汝弼流傳後世的詩歌只有八首,其中《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和《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兩首寫得最好,《秋夕寓居精舍書事》寫得是秋天思鄉,《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寫的是邊塞四季的生活,其四寫的是冬天生活。

“文采秀麗”,“其詩語言精麗清婉,辭多悲氣” 是文學史上對盧汝弼的評價。

不過,在他的《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中,雖然寫了悲苦的邊塞生活,但在悲苦中包含壯烈,有一股雄壯之氣,讀後讓人震撼感動。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卷六中盛讚這四首詩歌:“語意新奇,韻格超絕。”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首詩歌的原文和白話文吧。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02《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原文與白話文

《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

唐·盧汝弼

其一

春風昨夜到榆關,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不得,朝朝應上望夫山。

其二

盧龍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蕪曉不飛。

鄉國近來音信斷,至今猶自著寒衣。

其三

八月霜飛柳半黃,蓬根吹斷雁南翔。

隴頭流水關山月,泣上龍堆望故鄉。

其四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其一:春天的風昨天夜裡已經到了榆關,故鄉的綺麗的春花想來已經凋零殘敗了吧。年輕的已婚女子不知道(戍邊的丈夫)不能回來,天天習慣性地到望夫山上去(等待丈夫地回來)。

其二:盧龍邊塞之外地草才剛剛長肥,大雁在草木叢生地原野裡哺乳,早上不會飛起來。家鄉最近的音訊斷絕了,(我)至今仍然穿著冬天禦寒的衣服。

其三:八月的霜就開始飄飛,柳樹已經黃了一半了,蓬的根都讓(我)吹斷了,大雁已經開始往南飛。(我)看著隴頭流動的水和關山上的月亮,留著淚登上龍堆遙望家鄉。(可是哪裡看得見!)

其四:北方寒冷的風吹來的雪冷得穿透了(我)身上的刀痕,(我)在長城牆邊上的洞穴讓馬喝水,(以為這裡會暖和一點)沒想到這裡更寒冷。半夜的時候烽火燃起來,知道有敵人來侵犯,(我們)立即一齊去保衛賀蘭山。

03邊塞四季生活,悲慼壯烈

這四首詩歌寫了邊塞四季的生活,情景笑容,感人至深,我讀著幾欲落淚,心陣陣地痛。

前三首詩歌寫邊塞春、夏、秋的生活以及濃烈的思鄉之情。最後一首寫冬天的邊塞生活以及將士齊心保家衛國的決心,情調雄壯。

第一首詩歌呈現了兩個時空

首先是守邊的將士(我)看到春天來了,不禁想到,家鄉的春天都已經快要過去了吧,春花都已經殘敗了吧。此兩句開頭,將邊塞春天的遲來和家鄉春天的逝去做對比,思鄉之情躍然紙上。

接著,順著上一句的思,馬上轉換了時空,換了視角,寫守邊將士的妻子思念丈夫。新婚的少婦,有點懵懂無知,在美好的年華,極度思念丈夫,但是她還太天真,不知道丈夫能不能回來,她以為丈夫很快就會回來,所以天天去望夫山去等待。我國多個地方都有望夫山,都與民間傳說有關,最有名的是傳說這是孟姜女望夫之處,後來“望夫山”用來指代女子思念丈夫的真摯之情。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我認為第二、第三首詩歌的悲切之情最能刺中我的心臟。

第二首詩歌寫的是夏天的邊塞生活。

在邊塞的夏天,草開始長肥,大雁開始哺乳,這些植物和動物都可以按照時令變化規律生長。但是我和家鄉的音訊斷絕了,現在還穿著冬天的衣服。為什麼還穿著的冬天的衣服?是因為(我)戍邊居無定所,路途遙遠,已經與家鄉親人斷絕音訊,家人寄的夏天衣服沒有辦法收到。

還有一種理解是邊塞苦寒,夏天都到了,我還需要穿著冬天的衣服。不管哪種理解,都由對比在其中,第一種理解將草、雁能夠按照時令生長,而我卻不能收到夏衣做對比,第二種理解除了第一種對比,還有家鄉、邊塞氣候環境差距的對比,讓人感到悲切。陳仁錫評價這首詩歌:“悲調極真”。

第三首詩歌寫得是秋天的邊塞生活。

邊塞的八月已經有飛霜,柳樹都黃了,柳在古代文學中也是表示思念的意象,而半黃的柳,給人一種更悲的深入的思念之感,比新柳、綠柳枯柳給人感覺更悲。“蓬根吹斷”,說明(我)吹的時間長,這吹斷的豈是蓬根,而是思鄉愁腸。大雁已經南飛了,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呢?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這首詩歌中的這位將士可能從傍晚一直呆到了夜晚,看著隴頭流水,感慨時光流逝,他是否是已經從青壯之年到垂垂老矣?他抬頭看著關山上的月,思鄉之情似乎溢滿了夜空。他一個人站在月光下,登上龍堆想要試試看能不能望見家鄉,但是哪裡能夠看見!只能自己獨自哭泣。

這裡的“隴頭”“龍堆”我覺得可能是邊塞中的小土堆或者小土丘,第二個“龍”與第一個“隴”應該是同一個意思,為何不是同一個字?還有待考證。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評價這首詩歌:“落句爽朗,直而多情。”“爽朗”我沒有讀出來,但對家鄉的思念的表達確是“直而多情”,正如蔣一悔評價“讀之可涕”。

第四首寫得是冬天的邊塞生活,最後一句情調雄壯。

這首詩歌前兩句依然是寫邊塞生活的悲苦。寒冷的北風吹著雪呼嘯而來,寒冷刺骨,穿透身體的刀疤。這一細節的描寫,將邊塞的苦寫到了極致。將士上戰場,身上傷痕累累,在這樣寒冷的冬天,也許是冬衣不夠保暖,也許是身上還有沒有完全好的刀傷,寒風透過刀疤滲入了骨髓。想到長城邊上的洞躲一躲寒風冷雪,讓馬喝喝水,但沒有想到這裡會更冷。這裡化用魏晉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詩句,這裡不僅是水寒傷馬骨,而是寒風傷人骨,與前一句相呼應。

這位將士在寒風中依然要巡邊,可見戍邊將士的辛苦,條件惡劣。巡視到半夜的時候,突然看到烽火燃起,於是大家一起去抵禦敵人,保衛賀蘭山。

山今讀詩|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帶你體驗邊塞四季生活

這首詩歌的最後一句情調有所變化,比前三首都高昂,《詩境淺說續編》中評價:“後二句言夜半忽烽堠傳警,虜騎窺邊,一時萬甲齊趨,競保西陲險隘。軍令之整迅,將士之爭先,皆於末句七字見之,覺虎虎有生氣。”最後一句表面與前三首有所割裂,如往內裡深究,其實最後一首與前三首情調上一脈相承,表面說是一起保衛邊疆國土(賀蘭山),其實思鄉之情深埋其中。保衛好邊疆,才能讓遠在家鄉的親人過上安穩生活,既然不能回家,就像這樣的思念化作動力,沒一次抵禦敵人,都是在守護家人,正是這樣的心讓將士們有了無限的動力和意氣,所以才有“一時齊保賀蘭山”的場面。

盧汝弼這四首邊塞詩,《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中周敬評價:“盧弼四詩,此更超拔,語語悽楚,字字慘烈。”雖然是和的李秀才邊庭四時怨,但詩中情感濃烈真摯,有悲苦、有蒼涼,有雄壯,但並沒有太多的“怨”。

04小結

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這四首小詩,堪比盛唐高手之作,於細節處見真情,切切思鄉情,拳拳戀家心,益於言表,深入人心。

讀這一組詩,可體驗古代四季邊塞生活,體會貫穿古今的思鄉深情。

今天,戍邊將士的條件已經改善太多,但是戍邊依然幸苦,經常看到一些視頻報道,都不禁感慨,這些軍人真了不起!不管條件如何,不管時空古今,這些將士保家衛國,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是不變的。

這四首詩歌分享到這裡,歡迎留言評論,分享您的想法。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