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每個大學開設心理學必修課的提議,你怎麼看?

哈寒狐的寫字間


其實我甚至想讓我們從小學 中學 高中乃至大學一直能接受心理課程的教育,只是在現在國內的教育環境下能否被重視是個問題,再就是能否學到核心的東西。大多數人畢業後都說學校學的東西到社會上沒什麼用,還需要重新學習。

復旦大學網紅教授陳果老師

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復旦大學的網紅教授陳果老師吧,我是在朋友圈看到她在大學課堂給同學們講有關愛情觀點的視頻的,當時一下子被觸動了,若是當年也有這麼一個老師能讓我知道應該如何戀愛,應該如何對待婚姻和另一半,我想我就不會對婚姻和愛情一直心存恐懼和自卑了吧。有些心事我們不願跟父母談論,也可能是父母不屑於跟我們平等的討論,我們就很希望有這麼一個有經驗的老師一樣的人,在我們對愛情和婚姻懵懂的時候,教會我們如何看待和麵對。

有人說這都是年輕時應該經歷的,那時候心裡肯定不舒服,過了這個年紀就好了。可現實真的全是如此嗎?

2019年10月甘肅一男子因感情糾葛一夜殺害女友家3口;

2019年11月福州一女大學生感情糾紛後自殺致腦死亡;

2020年2月雲南昭通一女子因感情問題割腕自殺,發照片給網友救了自己一命;

......

為什麼對於感情問題,有的人能夠從中走出來,有的人卻想不開而選擇了極端的做法。如果在TA們受到傷害內心極度痛苦的時候,身邊有一個專業的人向好的方面引導TA們,或者在事情發生前TA們因為學過心理方面的知識而對突發事有心理準備,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些悲劇了。

按理說,除了學校的公共課和專業課,像如何做人如何對待感情,這些事情應該是做父母的教給孩子呀!可是首先很多做父母的都沒有跟兒女構成平等的朋友關係,父母只會以權威的身份命令兒女不要早戀、專心學習、乖乖聽話之類的,長此以往做兒女的即便有心裡話也不願對父母講,甚至引發叛逆,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去做;再就是現在工作繁忙,做父母的回到家可能沒有多少時間和經歷與兒女談心,倘若兒女離家住校,互相溝通交流的機會就更少了。由此導致孩子跟社會或網絡學會了一些違背道德乃至法律的事也是屢見不鮮的。

這時,身為教書育人的學校,就應該扛起這個社會責任。一個學校,哪怕只有一個專業的心理學老師,在平時給學生灌輸健康的交友心理,在學生內心受傷走不出去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我相信很大程度上也會為社會減少很多違法犯罪的事情發生。


哈寒狐的寫字間


[原創✍️] 嚴重不認同!!! 這是打著學科的名義搞“迷信”哈!

心理學本身並不健全,各種所謂研究成果,不能復現的比例非常高。說白了,就是很多忽悠的成分。還必修課,甚至所有心理學課程,都應該補充一節專題,“如何不被所學迷惑”。對比下“宗教”,這可能是很多地方從小就開設的“心理”課程。

教育過程中要有效運用心理學,提高教育的價值,而不是讓每個人都去學習心理學課程,這不是大學階段的事情,而是從小學就開始的過程。中小學裡的很多校園霸凌、師生關係緊張,都需要心理觀照。某種意義上,每個教師都應該學一些教學中的應用心理學課程,事實上,這應該包含在教育學的範疇之內。

本人專注研究教育學,歡迎深度探討,直接回復或關注私信。


李駿翼


你好!我覺得這個課程很好,也非常贊同。現在全國各地出現的自殺事件很多,高中生大學生都有。困擾大學生的問題其實不多,情是一方面,沒有人會勇敢的面對死亡,除非你的思維到了極端,只有死亡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你就會直奔這個目標。

高校開設該課程對學生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在遇到極端情況的時候,你知道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想著以死來解脫。20歲左右的生命,只是人生的開始而已,也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期盼。如今青年的心理教育方面需要重視,不能讓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終結,也不能讓父母一夜白髮。

我建議個人應該注重心理反面的知識學習,大學生應該主動去了解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學會了解“自己”,才不會丟掉自己。


不白白走這一遭


很支持,每個大學生了解一點心理學知識很有必要,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心理脆弱,每年出事的學生只增不減,都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弱,又不懂得調節情緒,如果能學點心理知識再好不過,並且以後工作生活也會有不如意,學了心理學也能更好的控制和調節



小倪子


比起心理學課我感覺更應該開設法制課,大學生法盲太多了,別看一個個都是大學生但是真的都是法盲,除非專門學法律專業的


小貨車007


絕對支持,心理學,簡單的醫學知識都應該加入到大學教程裡,讓學生對身體,心理有更深入的瞭解。


用戶8589333751225


有必要開設大學心理課程,杜絕高分低智能現象。


和太陽肩並肩468


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是家庭,工作,事業都必須的一門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