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偉人澠池東關著就經典《修養》

一代偉人澠池東關著就經典《修養》

做人要有修養,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更不例外,中共黨史上的不朽篇章——《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誕生的,這篇不朽之文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1938年在澠池完成提綱。

澠池縣城不算太大也還算熱鬧,和熱鬧的縣城相比,位於澠池縣城東關海露大街劉少奇故居就顯的有些幽靜了;和周圍不遠處的粼次櫛比的商鋪、高樓大廈相比,舊居更像是比較講究的南北走向的老式農家院了。

走進舊居,一條甬道直通深處,兩廊就是展廳。左邊的牆上用花崗岩大理石楷體雕刻著劉少奇的《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再進去是第一展室:黨性考驗。展室分兵站建立、戰略樞紐、奔赴中原、澠池會議四部分圖文並茂地講述了從兵站建立、發展以及其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再往裡走是站長室和第三展室:黨性展示。分別從向革命道路、從事革命活動、進入中央核心、擘劃開國建國、擔任國家主席、緬懷光輝業績等六個方面講述了劉少奇從參加革命、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光輝一生及人民對他的緬懷。

正對著第三展室的是第四展室和秘書室。第四展室:黨性鍛鍊。展示了紅色修養對共產黨人的激勵。在劉少奇光輝思想的照耀下,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先進模範和先進精神,從而使劉少奇故居成為“講修養、學修養、用修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的基地。

小院幽幽,《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的光輝篇章就是劉少奇同志在這裡醞釀成篇的,身在其中,靜謐的讓人雜念頓無,過去的烽煙在不知不覺中印進心田。

193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六屆六次會議,劉少奇同志成為中原局書記,會後的11月23日,少奇同志化名胡服,帶著隨行人員從延安出發,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於11月28日來到澠池。先到澠池八路軍兵站,隨後他們被安置在中山大街(現海露大街)路南的一座院子裡(即今劉少奇舊居)。

就在這簡樸的院落裡,劉少奇同志居住了近兩個月。他白天開會作報告,晚上草擬文稿、處理文件。他不僅密切注視著全國抗日形勢的發展,還領導著華中地區的抗日鬥爭和統戰工作,並經常會見途經澠池去華北、華東、華中各地的革命同志,部署工作。

在澠池緊張的工作中,少奇同志的生活非常儉樸,吃穿和同志們一樣,很少吃蔬菜,偶爾有一點豆腐、白菜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工作到深夜,警衛員給他烤幾個紅薯也就是夜餐了。他經常教育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時時想到,前方的同志更艱苦。

12月20日,劉少奇首先召集了豫西特委及各中心縣委的主要負責同志共三十多人,以八路軍澠池兵站為掩護,秘密召開了著名的“豫西特委擴大會議”。此後,又將豫西特委改為豫西省委(中共河南省委的前身),各中心縣委改為地委,並任命和安排了豫西省委的人員組成及分工,對當時的豫西地區革命鬥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根據劉少奇的建議,在澠池兵站舉辦了兩期黨員幹部訓練班,前後共培訓八十餘人,為豫西黨組織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在第一期訓練班上,他親自為學員們講述《中共黨史》,並首次為學員宣講中共黨史上的不朽篇章——《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

1963年6月20日,澠池“劉少奇舊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8月,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之際,澠池“劉少奇舊居”紀念館正式開放迎接世人。據管理人員講,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裡參觀,尤其在“七一”、國慶節的時候。前來參觀的有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學生等,還經常有單位組織全體職工到這裡。革命前輩的光輝業績和偉大精神,已被豫西人民當作寶貴財富代代相傳。

當年的劉少奇同志,吃、穿、住、行一如常人,誰能想到他就是不久後的開國元勳、新中國的締造者。偉人離我們遠去,淡雅肅穆的院落還在,那些翔實的史料依舊靜靜地向人們傳輸著厚重的歷史信息。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是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同志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

不朽之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不朽之人——劉少奇!

一代偉人澠池東關著就經典《修養》


作者簡介:張如炎,大學畢業從事外事接待工作。現供職於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工會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