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一個好的本科院校比研究生學位重要?

彷彿99


首先要了解下之所以會有將好的本科學校置於研究生學位之上這種問題存在,主要還是由於目前國內應屆生就業市場上一些不合理的設置造成的。很多國內知名、待遇優厚的企業,例如:國內外券商投行、頂級諮詢公司、500強企業、大型央企或事業單位等在招聘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時,往往會增加一條額外要求“本科階段必須為985或211院校“。即使在教育部發文禁止在招聘時對不同院校的畢業生區別對待,也很難規避這些單位在實際篩選人才時的操作。

這些單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也是有原因的。

      (1)坑少蘿蔔多 

      這些學生眼中的好單位往往是眾多學子追捧的對象,人才扎堆。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可供選擇人實在太多。公司的HR為了提高效率,增加額外的條件是很好的辦法。換句話說,大家都是研究生,那就提高本科階段的要求。同等情況下,擇優錄取是很正常的操作。

      (2)高考的水分相對較少 

      在中國,只有高考,是最大比例的人用最大程度的付出去追逐的目標。我們當然要承認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也要承認政策的傾斜甚至家庭背景的影響,但是中國的幾乎所有大學生,在18歲以前的三年、六年乃至更長的時光裡,都是一心為了高考衝刺的。高考在大部分高中生的生命力確實是第一要務。只有大家奔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並且付出最大的努力,更容易看出來誰更好。所以,能進入985/211的學生,證明在大家朝同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他們是出類拔萃的,是優秀的,是取得了更好的成果的。能通過高考考上名校的說明此人要麼聰明要麼勤奮要麼既聰明又勤奮。高考成績,也就是大學所在院校,和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有比較強的相關性的。而考研呢?考研並不是一個和高考具有同樣篩選性的考試。因為大部分比較好的院校的大學生,在大學的第一要務根本不是考研。甚至對於他們來說,考研根本不是一個重要的事情。相反,在某些大學裡,有一些大學生在入學的第一時間就準備考研,人生以考研為目標,一切向考研看齊。凡是考研會考的,都玩命學;凡是考研不用的,都隨便水。在經歷了三四年的精心準備之後,一舉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

      (3)招聘腐敗 

       由於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和官本位社會,很多時候不管你是本科上還是研究生,“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名校的醫學碩士,手握多篇高分論文,理論紮實勤奮好學,臨床能力卓越在應聘某醫院時面試考官非常喜歡,但是礙於上級領導的壓力還是拒絕了,給的理由是”執醫考試考了兩次“,而實際錄用的某領導的女兒,碩士畢業都沒考過執醫,進醫院以後考了兩回還是崩盤。最後回家生孩子,生完以後調入教研室混日子去了。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中國發生,所以被應聘單位以“本科不是名牌學校”這個理由拒絕只是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之一,不能作為常態。

       但是,在就業市場上不是所有單位都屬於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相比本科生的數量研究生的數量還不是很多,很多地區和單位在招聘研究生上給的待遇和福利遠遠好於本科生,無論你是清北復交還是985或者211。

所以下面的這些話送給那些還沒上大學和本科學校普通的學生。

       (1)對於還沒考上大學的人,本科學位比研究生學位重要。因為如果你沒考上一個知名大學,你今後將會喪失很多改變人生的機會,即使你通過考研可能也很難獲得,你的人生上限將會受到影響。

      (2)對於已經考上大學的人,尤其是普通學校的學生,研究生學位比本科學位重要。雖然在前二十年你已經落後於名牌本科學校的同齡人,但人生是長跑,充滿無限可能,25,28歲時你們可能和那些名牌本科的同齡人有差距,但在32,35,40歲時,未嘗不會超越他們,甚至超越他們不應該是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應該是更廣闊的天地。所以正視自身的侷限性,努力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本科不行就研究生,研究生不行就博士,學校不行就工作,只要不放棄努力總會有涅槃重生一飛沖天逆襲人生。就像當年朱元璋當了皇帝,仍然無法改變和掩飾他出身農民,混過丐幫,為吃飯當過和尚的不光彩經歷,但誰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就小瞧朱元璋。

     (3)不要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偏離方向。很多本科學校不好的人在考慮深造的時候總會下意識想,我本科學校不好,即便考上研究生也比不過那些名牌本科出身的研究生,所以就算了吧。這其實已經偏離了方向。努力的意義並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讓自己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和別人比永遠處於失敗之中,因為總有人比你強。以我自身為例,由於本科學校不好,畢業時能夠找到的工作都是很低的,單位大多也是那種不正規的小單位。而讀完研究生後,畢業時能夠找到的工作都是之前沒法過簡歷關的,待遇也提高了很多。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普通學校的研究生學位已經足夠你找到一個比大多本科生待遇和福利更好的單位了,還不至於到拼本科畢業學校的程度。真有單位較真本科學校,要麼是人才過剩,要麼是人才觀扭曲,普通學校的你就算進去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換個單位就是。



鐵匠的時光軸


第一學歷有多重要不用大家多說了吧,考研只是為了鍍金,為了提升部分招聘崗位的門檻,但在公司HR眼裡,第一學歷,就是當初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出來僥僥者,高考就是一個過濾篩選機制,優勝劣汰,第一學歷,代表了你的出身,一個名校光環,能讓你擁有一個較高的平臺,成為管理層,有機會接觸核心業務,任何公司都是一樣,培養一批賺錢能手,同時培養一批犧牲品,把重要的核心工作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把不重要的工作交給普通員工,但又能保持公司的正常運行所以,擁有一個較好的第一學歷本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成功率。







傳播種子的蒲公英


這個我可以用事實來回答:我一個學生的弟弟是某工業大學本科生,又考了另外一個學校的研究生,畢業後去濰柴找工作,直接拒絕!理由:研究生畢業的那個學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他的本科院校是211,如果本科畢業去的話,就被錄用了[捂臉]


尋找匠心農人


我就結合個人經歷,從自身價值的角度來談一談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您!

1. 讀本科的年齡一般在18到22歲左右,這個時候學生們都剛剛成年,接觸到了社會,認識的人也多了,正是對自我以及對周圍世界重新定位的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本科的好壞就顯得比較重要。它的學術氛圍、學生風氣、老師的教學以及整個學校的文化底蘊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就我個人經歷而言,研究生學位對每個人的價值也是不同的,這個價值就相當於本科的積累➕提升。

讀研可以說是將原有知識結構提取、轉化為一個更高階的知識結構。這一切都是以本科獲取到的知識為基礎,所以對於自身價值而言,如果本科沒打好,研究生也很難拔高;若是本科就出類拔萃,那麼研究生必定是錦上添花。


小萌的數學花園


人們所看中的學歷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求職的敲門磚,好的學歷當然是經歷了許多年的打磨和積累而成。但是,其實重要的不是所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人才雲集的學校養成好的習慣和接觸過情操高尚的人。有人說好的本科院校比研究生要好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去看待,既然有人這麼說肯定有其原所在,比如說有人認為好的本科具有豐厚的師資力量和質量好的學生,一個好的本科是是學術性的榮譽標誌。學位是學歷的標誌,學歷也必須是學校學習的經歷!


Fanny論教育


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看!

  • 首先211、985自然是所有學習追求的目標,這些學校本科的學歷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對之後的就業幫助也是非常大的,都說高考可以決定人生,對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學生來講這是一定的!
  • 其次,重點大學的意願畢竟是少數,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到的!雖然本科普通,也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名校研究生!
  • 總之,是金子到哪都能發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堅持,把手頭的每一個學習任務都做到精益求精,只有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才能成就不平凡!

遇見你的幸福心靈


現在單位招聘時非常重視“本科背景”,其實是認同高考制度,一些名校,教師素質高,學科資源豐富,學生大多是“聰明人”,在這些夥伴中,許多人將來可能成為“精英”。而普通本科畢業後取得研究生學歷即使上的是名校的研究生,由於自身的理論基礎差,外語理解以及自身的素質等原因,造成了他在高尖端技術面前,始終無法突破,專業能力也就因此停滯不前。這些原因,最終也就導致了他在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受限,所以現在很多的單位招聘更注重第一學歷。


由爆爆老師


問題在於目前選拔的制度設計及執行上,能上一個好的本科院校,本身周邊環境及自身各項基本素質是過了關的,自然錯的不會太多。一個好的本科院校優秀人才的佔比可能會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與人相互有益的啟發、點拔的概率也會很高!


頂天立地43083


你的高考成績更能上反應你的智商和學習能力,本科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一學歷,第一學歷好的人,大部分都是智商高,素質高的人。而研究生的考取,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學習成績和你的專業以及導師都會影響,也就是說真正的精英是本科牛的人。


Allen0828


您好,這裡是佩隴微課堂。這個主要分具體情況。比如說一個好的本科院校的好的專業就比一個不太好的大學的研究生出路好一些。或者說一個不怎麼好的本科院校的好的專業比重點本科的不好的專業出路大一點,工作機會多一些。

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終歸到工作崗位來以後是要看能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