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唯一的5A景區 劉備三顧茅廬故事發生地 被譽“三國文化源頭”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陽,是三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東漢到到南宋時期湖北最大的城市,素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等故事,就發生在市區以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這裡也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

古隆中總佔地面積約209平方公里,景區內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早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就以孔明躬耕隴畝之地和劉備三顧茅廬之地被載入史冊。修建於清光緒十九年的石牌坊是景區的標誌建築,橫額上三個紅色大字“古隆中”尤為引人注目。

公元197年——207年,諸葛亮在古隆中躬耕隱居十年,這裡至今仍保留了許多他曾經生活過的遺蹟。在石牌坊附近有一座“小虹橋”,相傳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邊遇到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他誤以為是孔明,便滾鞍下馬,趨前問候,雖然這只是一場誤會,小虹橋卻因此聞名於世。


諸葛草廬是諸葛亮當年在隆中臥讀躬耕、生活起居之處。建安十二年冬(207年),47歲的劉備駐軍新野,他在徐庶建議下冒著嚴寒和大雪,三次到隆中向年方27歲的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大計,然而直到第三次方得相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

諸葛亮精闢地為劉備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首先取荊州作為根據地,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然後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次談話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後來劉備就是按照這個方案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草廬亭的所在地,曾經是諸葛亮草廬的故址。明朝第三代襄王朱見淑仰慕古隆中的山水,於弘治二年拆毀草廬,為自己修建了陵墓。清康熙五十九年,鄖襄觀察使趙宏恩為了紀念諸葛亮,在明襄簡王墓旁修建了這座草廬亭。


因劉備與諸葛亮會面的房屋遭到襄王朱見淑破壞,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趙宏恩在諸葛草廬原址前修建了三顧堂。堂內陳列著岳飛手書的《出師表》,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相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拴馬的古柏,至今仍枝繁葉茂的矗立於門前。

坐落於隆中山頂的騰龍閣,是登高遠眺襄陽城的絕佳地點,閣內第三、五、七、九層是瞭望臺,二、四、六、八層介紹了諸葛亮的一生功績。2020年1月7日,襄陽古隆中被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