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買了一個理財產品,現在心裡很不安,怕保不了本,應該怎麼辦?

用戶8710427102531


題主買入的鑫意理財是上海農商銀行推出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整體風險是中低風險,(如下圖),雖然不保本,但是整體內部評估的風險並不高,所以題主暫時也不必太擔心,畢竟整體的風險並不大。而且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也不一定代表本金一定會損失,甚至還會有浮動收益的可能。

透過這個案例,也給所有的理財朋友們敲了一個警鐘,就是自己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理財產品。如果自己是一個穩健性的投資者,就儘量選擇保本型的理財產品,而如果自己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對於理財產品的收益追求比較高,那麼可以考慮權益類理財產品,也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另外即便理財產品到期了自己並沒有去領取,如果自己當初是在櫃檯購買的就直接去櫃檯找相關的理財經理,根據自己的投資額度,該理財產品的盈虧情況,領取即可。而如果是在手機銀行購買的,自己再登錄手機銀行領取也是可以的。

最後提醒所有的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的話,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結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不要被一些不正規平臺高額的利息所誘騙,也許你看重的是別人的高利率,而別人覬覦的卻是你的本金。


侯哥財經


去銀行存款,結果在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莫名其妙的買了一款理財產品,開始心不安,怕不能保本,這種情況很多儲戶都有遇到過,如果意志堅定的儲戶可能不受理財經理的誘導繼續存錢即可,但還是有儲戶出現這種存錢變理財的時候,此時就要在購買前瞭解好該類理財產品風險級別的高低,避免買到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

農商行的鑫意理財:

目前這款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4.2%之間波動,起投資金在5萬,和大額存單相比肯定是不划算的,因為大額存單屬於保本保息型,鑫意理財是預期收益,也就是說收益可能達到4.2%,但是也可能導致本金出現虧損,是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與固定收益顯然是沒辦法比的。

那莫名其妙買了理財產品,心理不安,怕保不了本,該怎麼辦?

1,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在選擇理財時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一般把理財風險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鑫意理財應該是屬於中風險投資品種,因為它的投資也涉及到了股票基金,很顯然風險會一定程度的放大,但是該類產品的收益率並不高,就算出現虧損也不會太大。

每位投資者在理財時,風險的關注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去追求高利潤卻忽視了高風險,一旦是買了超過自身要求的風險產品,出現虧損肯定也是很難受的。

2,謹防存錢變理財。這是在存錢時需要注意的,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有固定收益的產品投資,類似貨幣基金和銀行大額存單,但是理財經理推薦浮動型收益時都會誇大收益,此時很容易動心,一定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接受這個理財產品,避免出現嚴重虧損。

總之:這種事情遇到後就安心的等到理財產品到期,一般有虧損也不會太多,下次謹記不要存錢變理財了,一旦出現較大的虧損反而存了一兩年卻沒有收益,這是比較苦惱的。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朋友們好!儲蓄存款就是為了保本!因此所以哪怕利低一點也可以接受!如果一旦買成理財產品,明確講:不要慌!


下面給您一個分析思路以及處理的辦法

首先,先看準產品是誰的?農商行也是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有他自己發行的,有代理其他單位的還有保險!如果是他自己發行的或者是保險,一般都是正規產品,本金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

第二看風險等級!正規理財產品都有明確的風險等級標示,R二以內,基本等同貨幣基金!本金較為安全

第三看時間期限!時間越短越安全!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在一年內!保險理財產品時間較長!

第四看,靈活性!大多數理財產品為定期!不到期不能贖回!但有些理財產品比較靈活,可以提前贖回!


綜上所述,可以按照以上的思路,先對個人買的這個產品進行一些分析!如果是銀行或保險的理財產品,同時在一年以內,風險等級又不超過R二,那麼本金的安全性較高可以考慮持有,到期後贖回,還能取得一個較高的收益!如果時間過長或風險程度過高或是其他類的理財產品,建議到銀行具體詢問協商,解決!

祝朋友們順利!


理財迦


在這個如今買理財產品都可能虧錢的年代(打破硬性剛兌),買理財產品,務必關注產品本身的預期收益以及風險評級,切勿單純被承諾的預期收益矇蔽了雙眼。

  • 農商銀行的鑫意理財,應該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中低風險,預期年化率在3.9%左右,但非常冒險不划算,建議立馬取出來!

通過下圖可以看出,該理財產品收益來源於資產組合出讓、處分或持有到期的收入。

  • 如資產組合內出現違約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使資產無法按預期正常處置,由此產生的理財本金和收益不確定的風險由客戶自行承擔。


以上內容大致就是說,理財產品買了啥,風險在哪!

  • 買了啥:資產組合一般主要為股票、債券、現金以及不動產(房子)進行的適當搭配,

  • 風險中低主要體現在:本理財產品本金及收益可能受損、期限延期、最不利的情況下客戶將可能損失全部本金。

也就是說你買了一款理財產品,中低風險,預期年化率僅有3.9%左右,且不保本,可能虧損、可能延期、可能本金沒了!

  • 怎麼看怎麼都不划算,還不如直接定存保本保收還保險,利率農商行達到3%也是沒問題的


都知道風險資產R=無風險利率+β*風險溢價。無風險利率一般都是10年國債3.0%左右,我們承擔那麼高的風險,才這麼點溢價,很顯然這樣的投資是不划算,甚至是冒險的。

最後提醒大夥,在購買理財產品的話,一定要通過正規的渠道、結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一般不建議買),還有就是不要被一些不正規平臺以及一些個營銷人員高額的利息所誘騙,

也許你看重的是別人的高利率,而別人覬覦的卻是你的本金。


股海獵人


農商行的鑫意理財均為低風險、中低風險的產品,風險程度很低,從某種程度講為“保本保息”,並且年化利率均高於同期銀行定期存款產品。所以,無需過度擔心。當然,從期限的角度以及取現的角度講,銀行理財並不能進行投資期間的取出,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只能是到期去櫃檯取出或者相關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進行辦結。

如果在認購時屬於自己不情願而工作人員引導購買、推薦購買,或者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進行購買,那麼可以向銀行方面的上級領導進行反應,相關負責人會妥善處理。確實存在的情況,那麼銀行會將資金退返給認購投資者,並且可以要求給予一定的賠償。如果實在是被忽悠式的營銷所迫,並且上級也不管不問推卸責任,自己卻也是急需這比資金,是可以進行報警的,警察介入進來也就能夠公正的做出決定。

從理財的角度講,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有五類: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其中對於本金可能存在損失的有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並且銀行理財出現虧損的概率比較低。

從詳情中表明為農商銀行鑫意理財產品,此產品均為4%-5%之間的低風險、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對於本金的沒有什麼損失。因為這兩類的投資標的為:國債、國債逆回購、央票、票據、高信用等級企債、大額存單、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從程度上可以說是保本保息的產品。

所以,不用心裡不放心、不安,此類理財產品沒有什麼風險,如果急需用錢,看去銀行調解能不能夠調解的。


厚金說


  銀行人民幣理財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特殊的有兩三年。如果超過三年,一般為淨值型產品,投資者可以像基金一樣在開放日進行贖回。

  從題文下方闡述來看,該產品應當是上海農商銀行的“鑫意”理財福通產品,看了一下目前發售的產品最長期限為560天,如果已經持有一年,那麼再持有半年吧,收益一般能達到預期收益。

  而題文所提的不保本心裡不安,其實大可不必,貨幣基金也不保本難道你購買餘額寶的時候也心裡不安嗎?粗略的看了一下,題文所提到的理財產品為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風險類型僅次於貨幣基金的低風險,非極端情況(發生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一般都不會虧損,也可以拿到相應的預期收益率。

  其實呢!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提不提供保本承諾沒有實質意義(在資管新規下,到2020年底以後所有資管類理財都不能提供保本和保收),反而提供保本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會下降,不利於投資者,因為要支付相應的擔保費用,類同於購買保險。

  那麼為什麼說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不必過於擔心呢?支付寶裡銷售的定期理財產品都為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也都不提供保本,但誰又擔心虧損了呢?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它主要投資於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比如國債、金融債、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央行票據和同業存款等。本身的信用等級較高,同時具有相應的利息收益,虧損是極不可能發生的。

  當然,有些人民幣理財還投資少量的基礎建設和商業租用,相對而言這一塊風險比較大一點,但由於其資金配置較少,風險也就較低。

  理財產品已經購買了,就不要過於追究“莫名其妙”了,因為你即使去追究是哪一方的責任,你都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損失,非常划不來,何不抱著“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泰然處之呢?何況該產品為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性不大,與此同時得到賠付的可能性極低,且賠付金額(採用轉讓的方式)通常低於持有到期收益。


三人聚眾


自從銀行提出了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很多人在參與理財產品的投資時心態顯然沒有以前從容了,有些人甚至放棄了參與銀行的理財產品,從而轉戰到了存款,在我看來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是主要針對銀行的內部治理,或者說為了防範銀行內部控制風險,因為保本的理財產品畢竟是要兜底的,如果有一天銀行的資金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個保本就名副其實了,從而會給國家金融帶來風險,這也是當前打破剛性兌付的主要原因。

而實際上理財產品的虧損只是名義的上,這個虧損只有在出現極端化的情形下,一般理財產品相對的風險還是比較低,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所以不要對這類風險有過多的擔憂,畢竟理財產品又不是股票和基金,面臨上市公司基本面風險,都是有特定的投資領域和風控程序,沒必要為此過多的擔心。

再說了你參與的這款鑫意理財屬於中低風險,本身的年化收益才3.92%,這個跟銀行的大額存單差不多,所以風險也大不到哪裡去,通常可以說沒有啥風險,你耐心的等候就是了。


春意萌生


又是一個存款變理財的案例,不得不說,當今社會,個別銀行員工為了自身利益,一直在利用的儲戶的信任,實在可恨。

鑫意理財

我在網絡上搜了一下,鑫意系列的理財產品是上海農商行髮型的理財產品,當然或許其他農商行也有發行過類似的產品。但是因為全國的農商行有上千家,且各自獨立,我們無法一一核實,故而我們簡單以上海農商行的鑫意系列進行分析。

上海農商的鑫意理財產品分為三類:“鑫意”恆通系列(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鑫意”福通系列(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鑫享事成系列(投資期限非常靈活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也就是說如果你購買的是恆通系列的產品,那麼保本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投資虧損上海農商行也要兜底;但如果購買的是其他兩個系列的產品,理論上是存在本金虧損的可能性的,不過應該來說概率並不高。依照上海農商自己對外發布的消息,截止2017年年末,鑫意系類的所有理財產品均實現預期收益率,也就說沒有發生過虧損。 

PS:其實你可以看下自己的《產品認購書》,如果你購買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為R2級及以下或者收益率在5.5%以內的,只要是銀行自身發行的,那麼就屬於低風險理財產品,對於低風險理財產品而言,最不理想的也就是收益沒達到預期,至於本金虧損,至少我工作這麼多年以來,從未見過(飛單及虛假理財的除外)。

如何處置?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期限均在一年期以內,你這個已經滿一年了,如果沒有開通所謂的續轉,正常會自動退會你申購的賬戶;假設自動續轉了,你又擔心,那麼你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措施:

(1)你購買時,銀行是否有進行雙錄(錄音+錄像),沒有的話就是違規銷售,你可以要求提前贖回,否則向銀保監會投訴;

(2)如果購買時,銀行已嚴格進行雙錄並風險揭示,那麼此時你要嘛持有到期,要嘛進行理財轉讓,部分銀行對於未到期的理財產品是允許進行轉讓的。

總結

到銀行辦理儲蓄時,一定要慎重,對於回單要詳細查看。存款變理財還好,如果是存款變保險,特別是那種20年期以上的保險,那才是欲哭無淚。全國的銀行業幾百萬員工,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要我們自己謹慎。


鯉行者


從您對該理財產品的表述,可以推斷出您當初購買此理財產品時應該是希望穩健型(從您“整存整取”推斷)。

但是從您的這個理財產品中可以看並不是您所期望的,個人認為您不太適合投資此類理財產品,定息類的理財產品應該更適合您:

①該產品的發售公告展示,該產品的“產品類型: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這類產品投資方式一般為激進型,無法保證本金。

②該產品的發售公告展示,“預期年化收益率: 4.00%”。與銀行存款,保險理財產品不同,銀行存款,保險理財產品都有保證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只是對未來收益的預判,並不是保證給付。收益是不確定性的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去大銀行,比如建設銀行的乾元理財產品,也可以去網上查詢一下哪個銀行理財產品,在利率上安全方面比較好。

目前,買理財產品的朋友越來越多,主要原因就是一、門檻比較以前低了很多,理率相對來說比較存款利率要高點。

二、門檻低,伍千元可以買,有的甚至更低,時間週期短,一般一百多天到三百多天不等,可以連續購買,符合一些退休年齡的人,他們會把退休工資收入買理財產品。

三、任何投資都是會有風險,正因為如此,所以要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之內,我想大銀行安全係數一定要高於其他地方銀行,(我也在建設銀行買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