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為什麼又叫晉陽?

Han-DaiJun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這我們都清楚。趙氏孤兒這個名詞我們也都知道,不過既然趙氏家族只剩一個孤兒,他們又如何發展為戰國七雄的呢?

圖-春秋時期的晉國

公元前583年,晉景公詔告天下,趙氏家族謀權篡位,弒殺國君,請天下英雄共同誅之。

晉國的卿大夫們,紛紛舉起反趙的大旗,一起殺入絳都。一時之間,趙氏家族屍橫堂戶,血浸庭階。

趙氏覆滅,宗主趙朔遇難,唯獨其子小趙武不見了。當時程嬰帶著趙武,潛入盂山藏匿。趙武,就是趙氏孤兒。

這時候的趙氏,無論如何也與戰國七雄聯繫不上,趙氏孤兒能活下去就算上天眷顧。

在韓、魏兩家的幫助下,小趙武長大後,還是進入了晉國朝堂。

公元前548年,趙氏孤兒趙武出任晉國中軍將,繼祖父趙盾後,終於又到達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晉國六卿當中,只有趙氏家族曾經被滅族,趙武恢復趙氏的名分後,其他家族卻只吐出一小部分曾經兼併的趙氏領土,趙氏家族的領土,肯定是六大家族中最小的。

晉國到了這個年代,國力雖然非常強大,但國君掌握的領土卻非常有限,只剩下絳都、曲沃這幾個地方,其他大部分土地都到了六大家族口袋裡。

眼看晉國公室為數不多的土地,趙氏家族是很難分一杯羹了。趙武官職再高,也不可能直接從其他卿大夫手裡搶土地。趙氏家族雖然恢復了名譽,但封地太少,這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

如果沒有足夠的土地,在群雄並起的晉國是很難立足的,更不用說發展為戰國七雄了。

時間來到趙武的孫子趙鞅時期,這位趙氏宗主高瞻遠矚,作出將家族北遷的決定。

趙鞅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在晉國位居六卿之一,但趙氏家族的實力跟被滅族之前還有很大差距。趙鞅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害怕哪一天曆史又重演,他下定決心把西北的晉陽打造成一座堅固堡壘,以備不時之需。

晉陽(今山西太原),在汾河上游,而汾河可以稱為晉國的母親河。晉陽北可以去代國,東可以翻越太行山去中山國,位置險要。只是在邊疆地區,晉國卿大夫們也不和趙氏爭。

晉陽城修好後,卻嚴重缺少人口,怎麼辦呢?

公元前500年,趙鞅領兵討伐衛國,這一戰打得酣暢淋漓,衛靈公求和。

這次趙鞅與衛國談判,並沒有要求衛國割地。趙鞅開出條件,衛國給五百戶人家,晉國撤兵。衛國復國已經一個半世紀,區區五百戶,也就三千多人,衛靈公同意了。

晉陽城大人少,急需要大量百姓入住。後來趙鞅把這五百戶衛國人拒為己有,他下令把這三千多人遷到自己的封地晉陽。

趙氏家族在三家分晉後定都晉陽,一直到東遷邯鄲地區前,晉陽都是趙國的都城。趙國能夠成為戰國七雄,與當時修建晉陽城,是密不可分的。

晉陽這個地方,後來一千多年都是堅城。唐朝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從晉陽起兵反隋,最後成功建立大唐王朝。安史之亂,唐朝大將李光弼依靠晉陽堅固的城防,生生把數倍於己軍的史思明部抵擋住。

現在的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就是當初的晉陽。山西的簡稱晉,也是來源晉陽。


地圖帝


簡而言之,因為【晉陽城】是【太原城】的前身,且【晉陽城】在歷史時期做過很長時期的【太原郡】、【太原縣】治所,且曾經的【晉陽城】如今位於【太原市】轄下的【晉源區】,所以【晉陽】因其在歷史上與【太原】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成為如今【太原】的別稱。

晉陽城是太原城的前身

雖然【晉陽古城】的位置在今天的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村附近,在具體位置上,並不與宋元明清時期基於唐明鎮基礎上形成的【太原城】相重合。但,晉陽城在太原盆地乃至整個山西中部地區(拋去晉北、晉西南、晉東南)的歷史地位,大抵與明清以來的太原城相彷彿。

質言之,漢唐【晉陽城】與明清以來【太原城】都是控制山西高原中部地區乃至全山西高原的核心城鎮,至少都是太原盆地北部重鎮。明清【太原城】與今日【太原市】繼承了漢唐【晉陽城】的歷史地位與戰略地位。

晉陽城曾經是太原郡郡治與太原縣縣治所在

秦國推行郡縣制以來,尤其是秦國設置太原郡(公元前260年)以後,晉陽城一直是太原郡郡治所在。在漢代,晉陽城一城身兼太原郡治、晉陽縣治,東漢以降,幷州刺史\\幷州牧駐地也到了晉陽城。這是【太原】之名與【晉陽】之名在行政區劃名稱上的第一次正式交集,而且這一交集,就整整持續了一千多年,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印記。【下圖為漢代太原郡轄縣示意圖】

公元590年,經過北朝末年的一番調整,漢代晉陽縣之地,被隋朝劃分為西部【晉陽縣】、東部【太原縣】的格局,從此,晉陽縣與太原縣共同成為了【隋唐晉陽城】的“雙附郭縣”,就像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大興縣與宛平縣一樣。

趙光義平滅北漢以後,雖然毀掉了【晉陽城】,但【太原縣】的名號卻反而留在了【晉陽古城】一帶,併成為明清時期【太原縣】之所在,直到1943年被日偽政府改為晉泉縣,方才作罷。最近幾年在古城營村附近新修的【明清太原縣城】便是這個來頭。【下圖為明前期太原府所轄州縣示意圖】

注意,明清太原府雖然府治在太原城,但太原城是屬於【陽曲縣】的,【陽曲縣】才是明清太原府城的附郭縣,太原縣與太原城相分離,且同屬於太原府,這是明清時期太原地區的一個蠻有趣的現象,就像今天吉林省會為長春,卻又同時存在一個吉林地級市一樣。

晉陽古城位於今日太原市晉源區轄下

【晉陽古城】位於今日太原市晉源區範圍內(晉陽湖南側、晉祠鎮北),晉源區作為區級行政區劃,是屬於太原市市區的,是太原市的市六區之一,在行政上要比清徐縣、陽曲縣、古交縣級市、婁煩縣等縣級政區更從屬於太原市一些。而且,晉源區與小店區同為太原市近年來南向發展的新城區,已然與現代太原市形成一個整體,晉陽之名號自然只能被太原所繼承了。

【下圖為位於長風商務區的山西省圖書館,長風商務區地跨太原市萬柏林區與晉源區】

綜上,無論是從歷史視角看,還是現實視角看,【晉陽】之名與【太原】之名有著極為緊密的歷史關係與現實關係,所以【晉陽】自然可以是【太原】的別稱,雖然更嚴謹一些的說法其實是:【晉陽】是【太原市晉源區】的曾用名,但考慮到太原市南進的趨勢以及晉源區曾經是太原縣的史實,【太原】與【晉陽】早已融匯為一,是【太原市】曾用名還是【晉源區】曾用名之間的差別並不大。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回答上方的頭像關注哦


寒鯤


古時候叫晉陽城,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時,晉國六卿分治,範氏、中行氏先行瓦解;知氏、韓氏、趙氏、魏氏主宰晉國朝政,最初知氏最為強大,但由於知伯的過分貪婪和霸道,一味地向韓趙魏三家索取土地和其它利益,還曾發生過水淹晉陽城的戰爭。最後的結局是知伯戰敗,知氏滅亡,韓趙魏三家分晉!


毅飛沖天


太原為什麼又叫晉陽。

太原為山西省會,又稱晉陽。晉陽一詞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大卿趙簡子家臣董安於在太原盆地北端晉水北岸,懸甕山東側修築晉陽城。一直到宋太平興國四年,毀於戰火。

由於晉陽古城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時期城市的面貌。遺址出土的石刻造像為研究當時的文化藝術提供了資料。所以人們也把太原稱為晉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