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追認為烈士的日本士兵伊田助男,究竟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蹟?

文史磚家


鬱黎:

先給大家看一封伊田助男的遺言,你就知道他為什麼會被中國封為烈士了。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
我看到你們撒在山溝裡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
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
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這封遺囑是,中國遊擊軍在馬家屯收集日軍彈藥時,在一具日本士兵的屍體旁發現的。

這具屍體的名字就是伊田助男。

伊田助男他不僅僅是一名日本士兵,還是一名日本共產黨員,日本共產黨是當時日本國內反戰的最堅決的主力。


他跟隨日軍進入中國境內以後,他親眼見證了自己國家的士兵是多麼的殘忍,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雖然有心想阻止這一切,但是他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卡車司機,沒有能力阻止這一場世界大戰,他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乾淨的雙手。

後來因為他看到的殺戮實在是太多了,他對中國的愧疚也越來越大,此時他決定要做一些事來為自己的國家贖罪。

也是因為此事,他成了中國的烈士。

事情發生在1933年3月,伊田助男跟著鱉剛村一的部隊來到了馬家屯,因為馬家屯是抗日遊擊根據地的中心,他們想要把這支游擊隊徹底剿滅。

當時伊田助男的工作內容便是,負責將日軍的彈藥補給運送給村裡的日軍,在伊田助男運輸補給的途中,他做了一件大事。

他想要把這批補給送給中國游擊隊來彌補自己國家犯下的大罪,於是,伊田助男便把這靚裝滿彈藥的卡車開到了游擊隊經常出沒的地方,破壞了這輛車的發動機,自己則飲彈自殺。

後來,缺少彈藥的游擊隊在搜尋敵軍屍體的途中發現了這輛車,讓他們驚喜的是,車中全是他們正缺少的彈藥和武器,可是,令他們奇怪的是,車旁還有一名自殺的日本軍人和一封遺書。

後來經過翻譯,他們才瞭解到了伊田助男這個人,和他所做的這件事。

後在1933年的清明節,抗日遊擊隊和馬家屯的群眾們,把伊田助男的遺體和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同志們合葬在了一起,並把之前的馬家屯小學更名為伊田小學。

後在2005年9月3日,中國專門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紀念碑。

And.


鬱黎話史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大佐鱉剛村,率領一個日軍旅團,對周保中領導的游擊隊進行圍剿。而伊田助男也正是這個圍剿隊伍中的一員,並是日軍輜重車輛司機。

自從來到東北戰場以後,伊田助男每天都活在煎熬中。參加這次圍剿前,伊田助男就已經下定了決心,他要為自己的國家贖罪。

後來,圍剿戰打響之後,伊田助男開著裝有10萬彈藥的輜重車,偷偷跑到了游擊隊的活動地區,他算將這10萬彈藥送給游擊隊。也正是因為這一行為,伊田助男早已將生死拋在了腦外。
他留下了一封遺書:我看到了大山中的宣傳標語,我知道你們是游擊隊,你們都是愛國人士。我非常想和你們見面,但是我被法西斯包圍得實在是無路可走,所以我決定自殺。我給你們送來了10萬彈藥,希望你們能大敗法西斯日軍,祝願你們早日成功。

後來游擊隊找到了伊田助男的遺體,看到他的遺言和10萬彈藥後,大家都對他肅然起敬。圍剿結束後,游擊隊隊長周保中將伊田助男和犧牲的游擊隊員合葬在了一起。關東軍得知伊田助男送給游擊隊10萬彈藥之後,將鱉剛村撤職,並在整個日軍內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為了紀念伊田助男,還將馬家屯小學改名為‘伊田小學’。新中國成立以後,伊田助男也被追認為烈士,還為其立下了抗日英雄紀念碑。

伊田助男是日共成員,他非常反感侵略戰爭,但是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也無法改變戰爭的局勢,所以他只能投入戰爭,為反抗法西斯鬥戰而戰。我們知道,我黨是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這本來是歐洲的一種思想,但後來傳入我國,有了新的變化,不僅我國有,後來的法國、蘇聯以及越南都有這種共產主義思想。而伊田助男就是日本國內信奉共產主義的思想者。

伊田助男真正的身份是共產主義戰士,但當時為了獲的日軍的情報,所以他一直潛伏在日本的軍隊裡。後來他為共產主義的勝利而獻身。

公元前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了實現侵略,在我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不僅四處燒殺搶掠,還製造了多起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他們的侵略,不僅讓我們的國家陷入災難,還讓我們許多的英雄兒女死在了戰場上。

(伊田助男紀念碑)

國家在解放後,為了紀念這些捨生取義的英靈,在許多地方都建立了烈士陵園。然而,在吉林省汪清縣的烈士陵園裡,居然出現了一塊日本士兵的紀念碑,這是怎麼回事呢?日本人怎麼會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烈士呢?

事情要回到1933年,當時的東北已經全部淪陷,關東軍加緊侵略中國的步伐,向關內挺進。

不過,在東北的白雲黑水間,還活躍著幾支抗日隊伍,其中一支,由中共滿洲軍委書記周保中帶領。

周保中率領一支抗日救國遊擊軍活躍在吉林一帶,堅持與關東軍作戰。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不僅物資上極為短缺,武器上更是無法和關東軍抗衡。因此他們常常一邊抗日殺敵,一邊想辦法從關東軍那裡搞武器。

有一次,救國軍和關東軍少將鱉剛村一的隊伍在馬家屯碰了個正著,雙方苦戰多時後,救國軍已處在彈盡糧絕的境地。

為了爭取勝利,他們利用戰爭間歇,從被擊斃的敵人身上搜尋彈藥。但是這也不能緩解救國軍所處的惡劣形勢。

(周保中舊照)

就在此時,有人在河邊的小樹林裡發現了一輛關東軍的軍車,車上裝滿了槍支彈藥。在軍車旁邊的草地上,躺著一具關東軍的屍體,當他們搜查這名死去的關東軍時,在他的身上搜到了一封信。

只見這封信上寫道:“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我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因此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於是我決定自殺,但我把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希望你們能夠將這些子彈全部對準日本法西斯。”

在這封短信的結尾,還簽上了“伊田助男”的名字。

顯然,這名叫伊田助男的士兵,是一名反戰的共產主義戰士,大家深深為他的行為感到欽佩。

由於有了這車彈藥,周保中和救國軍經過數小時的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鱉剛村一,奪取了勝利。

戰爭結束後,周保中等人將伊田助男的屍體埋葬在了他犧牲的地方,並立了一塊碑以紀念他。

後來,此事得到上報,伊田助男的事蹟,很快就傳到了共產國際大會上了。

當然,對於天皇和關東軍來說,他們卻因為伊田助男的行為勃然大怒。在斥責伊田助男是日奸的同時,還解除了鱉剛村一的少將軍銜和職務,同時還在關東軍中,進行了一次思想大整頓。

(伊田助男肖像畫)

抗戰勝利後,伊田助男的事蹟雖偶有人提起,卻因為他是日本人的原因,因此一直沒有被追認為烈士。

直到2005年9月,中共汪清縣工委在經過討論和層層上報後,才得以追認伊田助男為烈士,併為他在汪清縣烈士陵園中樹了一塊紀念碑。

近年來,有人頻頻在網上質疑伊田助男事件的真實性。認為伊田助男只是一名輜重司機,根本無權調動一軍車的彈藥等。

其實,在抗日戰爭時期,像伊田助男這樣的日本士兵還大有人在。

比如坂本寅吉受他哥哥的影響,早年就加入了共產黨。

他是日本反戰同盟會會員,後來被迫參軍後,在侵華戰爭中一直表現不佳。暗中卻不斷為中國抗日軍隊送物資和軍糧等,甚至經常將日軍情報,巧妙地送到抗日軍隊的手中。

(坂本寅吉雕像)

坂本寅吉的表現,自然讓日本侵略軍大為不滿,於是他們派了一名叫“黑田”的軍官,接替了他的職務。

沒想到,坂本寅吉乾脆和抗日軍隊打起了配合,由他將黑田誘騙到抗日軍隊的包圍圈中,最終讓黑田做了俘虜。

事情發生後,坂本寅吉遭到日本軍的緝捕。在被押往杭州的時候,他趁日軍看守不嚴,跳車而逃。

此後,坂本寅吉乾脆參加了抗日軍隊,不光在抗日戰爭中數次衝鋒在前,還娶了一箇中國姑娘做媳婦。

可惜這位勇敢的日本共產黨員,最終犧牲在了淮海戰役中。

所以說,凡是在抗日戰爭中,為了反戰,為了世界和平做出過貢獻的日本人,都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不是無端質疑。

(參考史料:《汪清縣縣誌》)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九一八事變”後,由於東北軍首領奉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日軍幾乎不費一槍一炮,便在短時間內佔領奉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事後,日本又扶植清廢帝溥儀組建偽滿政權(1932-1945年),並藉助傀儡政權的力量,在東北地區推行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和文化洗腦政策,妄圖將其變為日本的殖民地。



偽滿的“領土”起初包括東北三省,後來又囊括進熱河省、內蒙古東部及河北省東北部,總面積約有113萬平方公里。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有大約3700萬同胞淪為亡國奴,過著水深火熱一般的生活。然而,對於日寇的野蠻侵略政策,在東北軍主力撤入關內的情況下,當地軍民依然在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抵抗,給日偽軍隊以沉重打擊。


其中,原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營長王德林,因不願跟隨省主席熙洽一起做漢奸,就此決心走上抗日的道路。在共產黨的幫助下,1932年2月,王德林率部在吉林省延吉縣小城子舉行抗日誓師大會,正式宣佈反正抗日,併成立“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救國軍”組建成功後,王德林自任總指揮,共產黨員李延祿擔任參謀長,周保中為總參議。



“救國軍”成立不到20天,便收復敦化、額稷、蛟河等地,並在海林東站、鏡泊湖等地接連重創日軍,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此後,“救國軍”不斷地團結、爭取所有的抗日力量,使得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到當年7月,“救國軍”的兵力擴展到3.5萬餘人,並收復延吉、琿春等十餘座大中城市,從而鼓舞了東北軍民的抗日鬥志。


“救國軍”的存在讓日本帝國主義如芒在背,為了消除這個“心腹大患”,偽滿政權按照主子的授意,對王德林許以高官厚祿,要求他放棄抵抗,但被王德林嚴詞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軍改“撫”為“剿”,從1932年11月下旬開始,糾集重兵對“救國軍”進行圍攻。


由於眾寡不敵,“救國軍”戰敗後,被迫化整為零,潛伏于山林深處打游擊。不久,王德林率傷兵退入蘇聯境內,“救國軍”抗日活動就此步入低谷。為了求得援助,王德林前往莫斯科拜會斯大林,隨後又繞到歐洲、香港回國,奔走於上海、天津、鄭州等地為“救國軍”募捐,但其本人卻再沒能回到東北戰場上(王德於1938年病逝于山東老家)。



王德林離開東北戰場後,“救國軍”內部由於意識形態和戰鬥路線的分歧,最終走向分裂。其中,李延祿、周保中指揮的部隊,另組“東北抗日救國遊擊軍”(以下簡稱“遊擊軍”),由李延祿擔任總司令。“遊擊軍”組建成立後,在寧安、汪清、密山等地開展游擊戰,並取得團山子、八道訶子、馬家大屯等戰鬥的勝利。


“遊擊軍”取得一系列輝煌的勝利後,隨即遭到日偽軍隊的重兵圍剿,由於缺乏外援,漸漸地便陷入物資匱乏的窘境當中,尤其是彈藥奇缺,給後續軍事行動帶來大難題。就在李延祿、周保中等人一籌莫展之際,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並就此解決彈藥補給難題。



1933年3月底,“遊擊軍”在吉林省汪清縣馬家屯一帶,重創日本關東軍鱉剛村一旅團數千敵軍。戰事結束後,“遊擊軍”士兵打掃戰場,並四處收集日軍遺留下來的槍支彈藥。其中一支小分隊在嘎呀河畔搜索時,意外地在一處隱蔽的松林中,發現一輛滿載彈藥但發動機已被破壞的日本軍車。在距離軍車不遠處的地方,戰士們還發現一具日軍士兵的遺體,以及一張用日語書寫的紙條。


經過翻譯得知,死者名叫伊田助男,隸屬於關東軍間島輜重隊,生前是日共黨員。根據伊田助男的自述,他出於對“遊擊軍”抗日事業的支持,冒死為他們送來滿載十萬發子彈的軍車,但由於身邊全是“法西斯野獸”,無法親手將車輛交給“遊擊軍”,所以只能毀車、自殺。在紙條的結尾,伊田助男鼓勵“遊擊軍”用這些子彈奮勇殺敵,並祝願“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對於伊田助男的義舉,“遊擊軍”很感動,經高層商議後,決定將他的遺體與犧牲的游擊隊員合葬在一處,並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時任總書記的王明獲悉此事後,立刻彙報共產國際,並得到各國共產黨的一致讚揚。為表彰伊田助男的貢獻,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縣關工委在縣烈士陵園為其樹立紀念碑,並追認他為抗日烈士。對於這個結果,伊田助男若地下有知,應該可以含笑九泉了。


資料來源: 《東北抗日聯軍的過去和現在》、《東滿抗日鬥爭烽火》、 《過去的年代--關於東北抗聯四軍的回憶》


文史磚家


1931年,九一八事變過後,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日益加劇,在我國東北大地上橫行霸道,肆虐掠奪資源和物產,瘋狂地鎮壓抗日武裝力量和殘害無辜百姓。日本帝國主義和法西斯的暴力行徑,不僅引起了全中國軍民的強烈抵抗,在日本軍營中也有一些義憤填膺的主張正義的人,其中我們熟悉的

伊田助男便是其中之一。

1933年3月30日,日軍為了消滅延邊地區的游擊隊,以多餘抗日遊擊隊10倍的兵力,向我抗日遊擊隊活動的中心地區馬家大屯(今汪清縣東光鎮東林村)包圍過來。

當時由李延祿率領的抗日救國遊擊軍就集結在汪清縣的馬家大屯,為了保衛駐紮在這裡的中共東滿特委,該部隊與前來圍剿的由鱉剛村一指揮的東滿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四縣的三千名日軍進行了殊死搏鬥。

戰鬥從拂曉一直打到了黃昏時分,日軍窮兇極惡,用飛機和大炮一直猛攻我軍陣地孤獨山。此時我軍的彈藥已經消耗殆盡,而日軍還在不斷的進攻,在這危急存亡的時候,我軍亟需補充彈藥。

而就當我軍奮力打退敵人的一次進攻之後,趁著黃昏戰鬥暫歇之際,我軍戰士們開始悄悄離開孤獨山,並迅速在附近的戰場上搜集子彈。到了午夜時分,突然有一個戰士跑來向李延祿報告說:我部李文光支隊在嘎牙河下游的大肚川溝打掃戰場的時候,在一片極其隱蔽的松林裡,發現了一輛日本軍車,車上滿載著步槍子彈,預計有十萬發。指揮部迅速將子彈分發到了每個戰士的手中,有了子彈,我們就有了戰鬥勝利的重要保證。

但是這一車子彈是從何而來呢?難道是老天爺給的?這讓李延祿和戰士們非常不解。

在一番探尋之後,戰士們發現這輛汽車的發動機被人為破壞了,隨後戰士們繼續往前搜尋,突然大家發現,在嘎牙河邊的松林裡,有一具日本士兵的屍體。在距離屍體十幾步遠的一塊石頭下,壓著一張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紙條,上面寫著: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的同志們,我看到你們分撒在山溝裡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同你們一道去打擊共同的敵人。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們包圍著,走投無路,我決心自殺了,我把我運來的十萬發子彈贈送給貴軍。它藏在北面的松樹林裡。請你們瞄準法西斯軍射擊,我雖身死,但革命精神長存,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他的落款是:“關東軍間島輜重隊,共產黨員,伊田助男”,時間是“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日”。

伊田助男捨身為中國抗日軍送子彈的壯舉,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名抗日戰士,使得他們面對伊田助男的遺體時,紛紛肅然起敬。隨後,遊擊軍的戰士們把伊田助男的遺體和遊擊軍的烈士們一起埋葬在了一片幽靜的青山翠谷之中,讓這位來自異國他鄉的英雄與中國的抗日英烈們一起長眠在中國的土地上。

三天後,遊擊軍的同志們和馬家大屯的群眾,在伊田助男的墳前,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向這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貢獻出了自己年輕生命的日本國際主義戰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後來,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國際主義戰士,人們還將當時的馬家大屯小學改名為“伊田小學”,並將他的事蹟向上級做了彙報。

後來伊田助男的事蹟還曾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廣為傳播。1935年的時候,抗日救國遊擊軍軍長李延祿在蘇聯莫斯科工作期間,還將伊田助男的事蹟寫成文稿,刊登在莫斯科出版的《救國時報》上。新中國成立後,伊田助男的英勇事蹟還出現在了各大報刊上。

當然了,對於日本天皇和日本關東軍來說,他們對於伊田助男的行為自然會感到十分氣憤,甚至還怒斥他是日本人的叛徒,漢奸。隨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解除了鱉剛村一的少將軍銜和職務,同時還在關東軍中進行了一場思想大整頓。

但是這位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勇於向日本侵略者反戈一擊的偉大戰士伊田助男的名字,早已經刻在了中國的抗戰鬥爭史冊上。最後,讓我們給這位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方圓文史


中日戰爭爆發。

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隊炸燬自己修築的南滿鐵路,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中日戰爭拉開序幕。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英勇善戰的中華兒女奮戰14年終於打贏了這場戰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告終。

抗戰14年,我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打贏了這場戰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日本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其實也引發了本國一些正義人士的不滿,他們也成了反戰反法西斯人士,伊田助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伊田助男做了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蹟?他給抗日遊擊隊送了一車10萬發子彈,他因為知道會被日軍法西斯迫害而自殺,他也因此被追認為烈士。

伊田助男給游擊隊送子彈。

伊田助男給游擊隊送子彈的事情發生在1933年的3月。伊田助男是關東軍少將鱉剛村一部隊中負責輜重運輸的一名普通士兵,並跟著鱉剛村一來到了吉林省汪清縣馬家屯清剿游擊隊。伊田助男是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人,看著日軍在中國燒殺輕掠很是氣憤,看著又要圍剿馬家屯游擊隊,他決定幫著游擊隊做點什麼,他能做什麼了?他一個人開車把武器送到了游擊隊經常出沒的地方。

伊田助男為了子彈安全,還破壞了軍車的發動機,他也知道回去之後肯定要被迫害,就選擇了飲彈自盡。游擊隊發現了滿載子彈的這輛車,也在不遠的小河邊發現了伊田助男的屍體,伊田助男還留有一封遺書,交代了自己為何要送子彈給游擊隊。

伊田助男的遺書。

伊田助男的遺書很短:

親愛的中國游擊隊同志們:
......
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
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伊田助男是一個正義人士。

這車彈藥,對游擊隊就是雪中送炭。

日本法西斯是殘酷的,可是伊田助男卻是一個正義人士,為了幫助游擊隊抗日他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當然不能忘記他。游擊隊埋葬了他的屍體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還立了紀念碑把他的遺書刻在了碑上,當地還把馬家屯小學更名為“伊田小學”,伊田助男被追認為烈士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致敬每一個抗日烈士。


湘西小木魚


哨兵小虎第857條回答。

人的一生有一件被他人記住就足以,而如果這件事是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做的,那就足以流芳百世、驚天動地了。

而伊田助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作為日本人,一名日本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時期,為當時一貧如洗的中國共產黨東北“抗日救國軍”贈送10萬發子彈。

而他自己本人則是日本關東軍鱉剛村一少將旅團間道的輜重都隊的一名普通士兵。而這件事也導致鱉剛村一上將被解職,鱉村旅團被進行集體思想教育。


1933年初春,日本佔領了東三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中國吉林省汪清縣大梨樹溝,周保中領導的游擊隊在打掃戰場間隙,意外在嘎呀河周邊的一處隱蔽松林內發現了一輛滿載彈藥的、發動機被破壞了的汽車。

同時在河邊也發現了日本士兵的屍體,還留有一張紙條用日語寫到:

當然,我們今天再來看正件事情,無論他是被我軍宣傳鼓動後,被策反的,還是主動為之,在當時的環境下,他都無愧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時。

2005年,汪清縣授予伊田助男“抗日烈士”稱號,並把“馬家屯小學”更名為“伊田小學”。


哨兵小虎


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縣關工委在縣烈士陵園中,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紀念碑。看到伊田助男這個名字,大家想必不難猜出,這是一個日本人,事實上他不止是一個日本人,而且是抗戰時期日本關東軍的一員。那麼,中國為何會將一名日本士兵追認為烈士呢?

我們將時間倒回到1933年,彼時的東北已經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並且扶立溥儀建立偽滿洲國。不過,當地的百姓並未徹底被日本人的槍炮所嚇倒,仍然有大量的革命志士活躍於敵佔區,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正在蘇聯學習的共產黨員周保中返回國內,並在不久後投入到了牡丹江地區的抗日武裝鬥爭之中。在1932年8月,周保中受“中國國民救國軍”總司令王德林的邀請,擔任救國軍總參議,前方司令部參謀處長,並與當地的抗日遊擊隊組建了綏寧抗日同盟軍。

△周保中

1933年3月30日,周保中帶領游擊隊在吉林省汪清縣大梨樹溝馬家屯附近,與日本關東軍鱉剛村一旅團的數千日軍展開激烈交戰。當時的東北抗戰形勢極為嚴峻,不僅裝備極為落後,且極度缺乏武器彈藥,因此常常需要在戰鬥間歇冒險打掃戰場,從而在屍體身上搜尋武器彈藥。

就在雙方戰鬥的間歇,游擊隊員們像往常一樣打掃戰場時,卻意外地在嘎呀河邊的一處隱蔽的松林中,發現了一輛滿載子彈,且發動機已經被破壞的日本軍車,同時在河邊發現了一具日本士兵的屍體。游擊隊員沒能從這具屍體上找到彈藥,卻發現了一張寫滿了日語的紙條。

在精通日語的游擊隊員翻譯下,人們這才知道,這張紙條正是這名叫伊田助男的日本士兵留給游擊隊的,上面寫道,“我看到你們撒在山溝裡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落款則是“日本關東軍間島輜重隊,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原來,伊田助男乃是日本的共產黨員,他雖然反對日本發動的法西斯戰爭,但在這場世界大戰中一個人的反對力量太過弱小,他雖然被迫參加了關東軍,成為了輜重隊的一員,但卻並不願意為侵略者賣命。因此,他冒險將裝滿彈藥的汽車開到松林,破壞了汽車發動機,留下遺書、飲彈自盡。

同年清明節,游擊隊員和馬家屯的百姓們,將伊田助男的遺體和戰鬥中犧牲的游擊隊員合葬一處,並在墓前隆重追悼。追悼會上,在大家的倡議下,決定將馬家屯小學更名為“伊田小學”,以紀念伊田助男對游擊戰爭的貢獻。而伊田助男的名字,也就此傳到了共產國際的大會上。

日本關東軍高層得知此之後,對於“伊田助男事件”極為憤怒,不僅將鱉剛村一少將解職,而且對鱉剛村一旅團全體日軍官兵進行了集中“思想整訓”,不久之後更是直接撤銷了該旅團的建制。

2005年9月3日,中共汪清縣關工委在縣烈士陵園為伊田助男立起了抗日烈士紀念碑,以此紀念伊田助男在抗日戰爭中所做的貢獻。


香茗史館


小雪歷史微鑑:伊田助男是日本的共產黨員,他以自殺為藉口,向東北義勇軍提供了軍事物資,以支持在中國的反對納粹的神聖事業,後來,他雖然死了,但是,被共產國家表彰,成為二戰中身先士卒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受到最高待遇。

東北義勇軍反戰同盟的分裂

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東三省成為了日本在中國的殖民地,扶持偽滿洲皇帝溥儀進行自治,雖然國民黨守軍接受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但是,在民間興起了一股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浪潮,原吉林軍第一旅第三營營長王德林,因為不想跟隨吉林省長當漢奸,遂直接下野,組建“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投入到了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

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在投入到抗日鬥爭中,相繼拿下延吉、琿春等十餘座大中城市,從而鼓舞了東北軍民的抗日鬥志。但是,槍打出頭鳥,日本人在1932年11月下旬開始,日軍開始對救國軍進行殘酷鎮壓。

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王德林領導的抗日救國軍隨即轉戰農村山區,進行遊擊戰爭,而他本人也出國避禍,最後沒有回到祖國身邊。

從王德林出走以後,這個地下武裝慢慢走向了分裂。這些人一旦沒有主心骨,就成了散兵遊勇,而李延祿、周保中指揮的部隊,另組“東北抗日救國遊擊軍”,由李延祿擔任總司令。“遊擊軍”組建成立後,在寧安、汪清、密山等地開展游擊戰,並取得團山子、八道訶子、馬家大屯等戰鬥的勝利。

游擊戰中,卻有意外收穫

而伊田助男是誰,他當時是混在日本戰士中的臥底,他冒著被敵人發現的危險,上演了驚天潛伏,自己把裝滿彈藥的大卡車開到伏擊圈中,自己卻以自殺的形式倒在了血泊中。

在山中的游擊隊員因為長時間沒有彈藥的補給,很難繼續打仗,在一次的伏擊戰中,他們伏擊了日本的小部隊,而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卻發現了已經死亡的伊田助男。

在檢查他的遺體時發現有一個字條,最後翻譯告訴他,他是一個日本共產黨員,這次就想給他們運送補給。

後來,這件事被上報到了共產國際,共產國際的人對他進行了表彰。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是日本共產黨員,關東軍,偷偷給抗聯送了一整車彈藥。結局好像是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