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被日軍俘虜的美軍,存活率有多少?

賽門之略


江湖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出來混的,總是要還”,日本在整個二戰當中,對待俘虜手段殘忍,同樣對自己也特別殘忍,他們不願意做俘虜,這是因為他們的武道精神影響,只要被圍剿,他們要麼拼殺,要麼就切腹自盡。

在太平洋戰場的時候,日本士兵的狙擊手對自己特別殘忍,把自己綁在樹上,隱藏起來,然後偷襲美國,只要被發現,日本士兵就逃不了,只能同歸於盡,只要上樹,就沒有想下來的念頭,這也體現日本戰爭狂魔。


1941年日本人突然偷襲了珍珠港。給美國一個悶頭棍,美國面對日本的強烈進攻,節節退敗,美軍在太平洋上可謂是兵敗如山倒,把美國的海軍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日本之所以偷襲太平洋,就是想東南亞的資源,實現東南亞共榮圈。

日本把戰火燒到美國殖民地的菲利賓,而駐地在菲利賓的美軍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因為在太平洋戰場上,是日本最好的關東軍,是日本從中國戰場上調離過去的,而且把很多坦克也調到那邊,所以日本在二戰初期,後勤補給跟得上,軍隊還很強,傷亡少,菲利賓被日本打趴之後,在菲利賓的4萬多美國開始做噩夢了。


在西方他們比較推崇投降,打不過就投降,而而不是和敵人同歸於盡,所以在面對日本絕對的碾壓下,美國選擇了投降。1864年-1949年很多國家都簽署了《日內瓦公約》,而且很多國家都遵循戰俘優待的約定,就像法國一樣,在不敵德國的閃電戰術之後,只抵抗一個月就投降,而德國在對待俘虜兵,都是不會輕易殺死,所以在德國手下的俘虜存活率是90%,而如果落到日本手裡,就看天命了。

日本不遵守《日內瓦公約》,他們認為認為投降是可恥的行為。所以他們在被抓的時候,就會自盡,而對待俘虜幾乎都是死亡,而美軍俘虜在日本手下只有一成的存活率,這就是日本和德國的差距,這個思想和先進文明的巨大的反差。

在美國投降以後,開始噩夢一樣的“巴丹死亡行軍”,這段行軍死亡太多人,因為東南亞的氣候比較炎熱,所以很多美軍在路上因為水分流失而死亡,日本不給他們喝水,而且把糧食還沒收了,這個和以前運送非洲奴隸一樣,在運送的過程中,有被毆打,有瘟疫,有被餓死的,各種各樣的死亡方式,讓美軍內心感到恐懼。


在炎熱的夏天,美軍走了長達120公里的死亡行軍,那是天路,通向死亡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死了15000人,大部分都是被餓死和渴死的,很多都是被餓成皮包骨,在到達日本俘虜營,又死了一萬多人,手段之殘忍呀!

風水輪流轉,在美國回魂過來,再加上日本資源匱乏,而且陷入在中國,被毛爺爺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打到找不了北,日本戰鬥力開始下降,美軍和蘇軍、英國開始一起對日本打壓,最後美國給日本一個大結局,兩顆原子彈結束了二戰,逼迫日本投降,現在日本被美國死死控制在手裡,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棋子,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特朗普都不給安倍晉三面子,每次都讓他站在紅毯之外。


風暴吳逖


1945年,杜魯門總統決定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美國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很多都表示反對。

他們對杜魯門說:總統,您知道投放原子彈的後果嗎?它將讓日本無論軍民無差別死亡,還將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同時將會產生長達幾十年上百年的環境汙染。

杜魯門總統什麼也沒說,他默默打開幻燈機,屏幕上顯示了這樣一組數據,數據顯示美軍在菲律賓和太平洋戰場先後一共有5萬人向日軍投降,6000人被俘,據可靠情報,被俘的美軍士兵無一例外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他們往往十多個人被關在十平方不到的小屋裡,吃喝拉撒不許出去,每天只有十五分鐘的"放風時間",一頓只有100克麵包,他們的衣服不許換洗,他們經常被日本兵拉出來配合完成殺人遊戲,他們骨瘦如柴。

而根據戰後的數據,那些落在日軍手裡的美軍戰俘他們有五分之一的人被折磨得大小便失禁,十分之一的人精神失常。僅僅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駐菲律賓美軍有五萬人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投降,僅僅有三萬四千人生還,其中一萬六千人死於非命,日本人手裡的美軍戰俘生存率僅有百分之六十多一點。

看到這些,科學家們默默地閉上了嘴。

實事求是地說,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和日本法西斯對待戰俘都不人道,但相比之下,日本人更慘無人道,可以說是禽獸不如。

日本對待我國平民和戰俘同樣殘忍,他們把被俘的我國軍人弄去做勞工,不讓吃飽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稍有懈怠就往死裡打。更為殘忍的是,他們把部分被俘的我國軍民、還有蘇聯人、朝鮮人用來做細菌戰試驗。

斯大林後來也如法炮製殘忍對待東北戰場上的日軍戰俘,虐殺了十幾萬日軍戰俘,也算是遭到了報應,這是後話了,按下不表。

我們回顧一下日軍在二戰中是如何對待美軍戰俘的。

日本人並沒有美國強大就對美軍表示出一點恐懼,更沒有表示出對美軍戰俘一點友好。相反,他們同樣殘忍對待被俘的美軍士兵,一點都不客氣,說句直白的話,那就是拼命往死裡整。

尤其是太平洋戰爭打響後,到了最後階段的時候,日軍後方戰略物資缺乏,武器彈藥供應不上,也沒有制空權;而美軍不僅武器先進,而且彈藥充足,同時還有及時的空中火力支援。

所以日軍雖然很勇敢,但戰場上打得非常窩囊、憋屈,總是被美軍壓著打,打得抬不起頭,因此他們就把一肚子無名火發洩到美軍戰俘身上,不大就罵,拳打、腳踢、刺刀捅、鞭子抽、逼迫美軍戰俘吃屎,往他們身上撒尿,甚至有個別日軍虐待狂割掉他們的耳朵,挖掉他們的眼睛,吃掉他們的肝臟。

而更多的美軍戰俘則像牲口一樣被逼著幹超負荷的工作,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在日軍都食品短缺的情況下,美軍的待遇可想而知,他們平均每天200克麵包,連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不少戰俘長期睡在髒兮兮和潮溼不通風的生活環境中失去免疫力,死於痢疾和瘧疾。死後沒有人收拾屍體,不是仍在路邊就是拋到樹林,屍體上爬滿蛆蟲、蒼蠅,空氣中瀰漫著惡臭。

而被俘的美軍飛行員的遭遇更是難以用文字形容,有的飛行員被剝皮,割下大腿上的肉,還有的飛行員被用於細菌實驗,活活折磨死後投進鍋爐。

有人說在二戰中日本政府不是國際公約的成員國,所以在慘無人道對待戰俘,因為他們不受約束。

其實,法律只是制約小人物的,薩達姆對軍隊和平民使用化學武器,不管他是不是禁止化武公約的成員國,他的行為都是非人類的。

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倒是簽訂了有關公約,但不也一樣對平民如此?

在生活中有人跟別人帶來人身傷害,他們在鏡頭前往往會悔恨的說他們自己是"法盲",但只要是個人都知道,傷害他人身體和奪取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不能容許的,跟法盲無關。

在戰後,日本那些有良知的人都對那時候日軍犯下的罪行進行了懺悔和反省,其中包括現年90歲的東野利夫。

他告訴記者,在二戰結束前末期,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九州大學)醫學部於1945年對美軍戰俘實施不以治療為目的的"實驗手術"導致8人死亡,當時還是醫科學生的婦產科醫生東野利夫參與其中。如今,作為"九州大學活體解剖"最後在世證人,他堅持講述這段經歷,希望把戰爭的"悲慘與愚蠢"告知後人。

我們有句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牢記歷史教訓,聲討、譴責那些不遵守國際法的卑鄙、殘暴的行為(不管做出這些獸行的是哪個國家的是什麼人),才能讓這個世界更文明、更乾淨。

至今還有好多人聲討日軍、蘇軍的虐俘暴行,卻同情白起、項羽、宋哲元屠殺俘虜的暴行或者戲謔美軍在關塔那摩血基地的虐俘行為,其實這些人是愚昧的,虐待戰俘不管是什麼時代,對象是什麼人,都是暴行,都該受到譴責;這樣下去人類才能更文明,獸行才能逐漸銷聲匿跡。


歷來現實


二戰,這場幾乎席捲了世界的戰爭,除了平民百姓受傷害最多之外,再就是被敵國俘虜的士兵了。1864年-1949年多國已經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大部分都會遵循戰俘優待的約定。但唯獨日本並不遵守,二戰期間,對待俘虜最殘忍的是日軍,日軍奉行武士道精神,認為投降是可恥的行為。美軍俘虜在日軍手中死亡率超過九成。

舉個例子: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使美軍無法立即投入戰場,隨即進攻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日軍迅速攻佔菲律賓的同時,俘虜了近4萬駐地美軍。之後便要把他們趕往300公里外的戰俘營,押運路途遙遠,上萬名美軍俘虜死在了路上,日軍斷絕戰俘的食物和水,在東南亞高溫的氣候,缺水的美軍戰俘也應缺水休克,對於已經體力不支的士兵,日軍都會殘忍槍殺。一路上可謂是人間地獄,恐怖的“死亡行軍”。

歷史應該被銘記,也不會隨著時間被磨滅。要知道戰爭是多麼的殘酷。希望人類和平!!


村野俗人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二戰日軍對美軍戰俘的處置,跟對中國戰俘是不同的。


在二戰時期可以說和平形成的血雨腥風是最多的,那在和平中最頻仍的莫過於戰俘遭到的損傷了。在二戰時日本是一個非正義的化身了,那麼被日軍俘虜的兵士會怎樣處置呢?

據統計,日軍關於俘虜的美軍滅亡率超越百分之九十,而美軍在德國的戰俘凡是隻會被投入到集中營,沒有生命風險,數據分析,在德軍手裡的美軍戰俘滅亡率不超越百分之十。沒有比照就沒有損傷,已經有四萬的美軍戰俘前後死在了日軍手裡,日軍何故云雲殘酷!


1941年,日本的水師對美國位居要地的珍珠港停止了打擊。此次打擊形成了太平洋艦隊受損,沒有方法能到場自動防禦。同時,日本將發動了對西北亞地域的進犯,而此時,西北亞的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因為後續力氣缺乏和各種緣由,菲律賓又淪為了日本的領地。

同時4萬的美軍戰俘歸屬於日本掌握。這4萬的戰俘,有一萬屬於美國的布衣。

在日本進入菲律賓的馬尼拉時,曾號令這些戰俘,站在路的兩側,對日軍暗示歡送,這是對甲士最大規範的凌辱。而日軍在霸佔菲律賓後又將美軍的戰俘趕到300裡之外得戰俘虎帳中。


因戰俘虎帳的旅途悠遠,不止一萬五的美軍俘虜死在了這條通往巴丹的路上。這除旅途悠遠招致美軍滅亡人數多,還有一個緣由就是在行軍的過程當中日軍關於食品與水這些根本的工具都充公了,關於西北亞這類低溫天氣,很容易形成人體的缺水,招致虛脫休克,以至滅亡。

日本是一個看不起投誠行為的國度,在這些投誠的戰俘中,他們請求喝水,凡是日軍都是冒充贊同隨之開槍打死,形成厥後戰俘都不敢隨便請求喝水,而看待那些體力不支的戰俘,日軍則會挑選殘酷的殺戮,或用刺刀,或用軍刀刺死,畫面十分血淋淋。


關於剩下一些頑強的戰俘,即使抵達了戰營也不會有甚麼好後果等著他們的。到了戰營起首開端停止沉重的勞役,比方開端修鐵路,而有些鐵路是穿過森林的,而西北亞的森林是很乾冷的,又十分多的有毒蚊蟲。許多戰俘因而受了傳染,得了病。

作為戰俘,殘酷的日軍天然不會給充足的食糧,戰俘得不到根本的養分,變得更是體弱多病。並且日軍十分兇惡,常有戰俘被活活打死。其中有一部分戰俘會被押到日本外鄉去幹事,據紀錄,有一艘船在西北內地漂浮,被我國的漁民救了,合計約兩百人,關於這兩百人簡直是僥倖!


僥倖之神卻不克不及眷顧更多的不幸的戰俘,那些被運到美國外鄉的戰俘就更慘了,他們被壓榨勞動力,連最根本的生存權也是沒的。

日本物資匱乏,在和平年代更是不用說,什麼都是配給制,看待戰俘更是低落規範,以至與沒有食品。看待偷食品的戰俘,二話不說間接正法。


美國厥後決議投放原子彈時,原本首選的進犯所在是小松,厥後得知有美軍戰俘營,便保持了。1945年日本投誠,這才意味著美軍戰俘的惡運真正完畢。


江水趣談


戰後雖然有很多著作涉及被日本俘虜美軍的遭遇,但是對於美軍確切的存活率鮮有權威調研。但也確實有二戰研究機構給出的數據表明日軍戰俘營(共同關押包括美、英、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及其他亞洲籍等戰俘)的戰俘死亡率是德軍戰俘營的15倍左右。而德軍戰俘營(非猶太集中營)的死亡率在3%左右。因此,你可以初步得出在日軍戰俘營中的存活率。雖然任何數據的調研都可能因樣本採集、方法論、甚至主觀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有誇大和失實的現象,但是,日軍在二戰期間表現出對自己與他人人道精神主義的缺失一直是全世界共同聲討的話題,進入日本戰俘營就等於九死一生,也基本是共識和事實。(對非歐美的戰俘更是如此!)


而全世界這種“集體民意”的產生顯然和二戰時日本民族表現出的核心理念和日本軍隊表現出的野蠻特質是分不開的。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在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並沒有帶動其國家理念及核心價值觀的文明進步,表現在軍事上,大家也有一個共識:就是二戰中尤其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是一支經過現代化訓練與裝備的軍隊,但是,日軍在戰爭倫理、軍人價值觀及人道主義的正確認識上是遠遠落後世界文明的。

日軍手冊中只有失敗後自裁的方法,從沒有像美軍手冊中那樣如何對待俘虜的條例。美軍在交戰之初都非常奇怪日軍為何經常要做毫無意義的萬歲衝鋒,也就是自殺衝鋒撲進交叉火力網。他們不知道,日軍士兵戰敗以後除了“找死”,沒有其他選擇。

既然日軍自己都沒有做俘虜的選項和文化,善待敵方俘虜就更沒有按鈕了。很自然,在日軍眼裡戰敗而不去死的官兵是一群不值得尊重的懦夫、是一群豬狗不如的行屍走肉。虐待和殘害這些“低等生靈”以發洩不滿也是很多日軍違反人道的驅動力,這是日軍本身對戰爭倫理的無知所造成的。


此外,太平洋戰爭之前日軍各著名的陸軍和海陸學校基本都不設明確的後勤補給專業。因此加之天平洋戰爭戰線過長,日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後勤保障上的表現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一個大BUG。所有部隊每次戰役都存在補給問題,甚至很多部隊只能靠戰利品做補給,也就是打到哪吃到哪。這個問題一直到英帕爾戰役時達到完全無法想象的地步。而後勤補給的短板也直接招致日軍對大批戰俘毫無應付能力(就盼著俘虜快死,以免爭自己的口糧)。這也一直是日軍和一些人長期“護短”的最重要的藉口。

因此,綜合文化、倫理、人道、自身補給等問題,日軍在戰俘問題上出現巴丹死亡行軍、泰緬鐵路(電影《桂河大橋》的原型)、甚至《父島食俘事件》(日軍烹食美軍戰俘)等等暴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像一位美國軍事觀察員曾經在戰後總結的那樣:日本民族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分不清戰爭與暴行之間的差別。


橘皮文書


在傳統武士道精神教育下,日軍在戰爭早期極少出現被俘現象,就算在戰場上也經常上演自盡或同歸於盡的特長。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相對於同盟國對戰俘管理較為人道,日軍的行為直接用兇殘形容一點也不過份。

震驚世界具有典型代表的巴丹死亡大行軍,可以說是日軍在對待西方戰俘上採用的就是折磨、殺戮,從來沒有人性可言。落在日軍手裡除了直接殺害,就是送入戰俘營幹苦力折磨,再或者送回本島或海外基地為日本企業充當勞力。

這種場景並不少見,除了殘暴還是殘暴。

1942年,日軍向菲律賓攻擊士氣低落的美菲盟軍總計九萬之眾選擇向日軍投降,正是這個決定帶來了接下來的巴丹死亡行軍。日軍從1942年4月10日開始,武裝押解戰俘前往120公里外的奧德內爾戰俘營,此後再轉移到馬尼拉將他們送至日軍後方戰俘營。

對於《日內瓦公約》完全無視的日軍,一路不提供糧食和飲水,並且下令對於任何不能一直繼續走到集中營的美國俘虜,都應在離公路200英尺(60米)處被處死。這段120公里的行軍成了美軍戰俘的噩夢,也是一條通往地獄之路。傷病人員、體力不支人員、離開隊伍尋找水源飲食人員通通遭到射殺的命運。

這些戰俘被逼著在酷暑時節從菲律賓叢林中步行,由於日軍的各種暴行共有15000名戰俘倒斃在途中,當年的倖存者將其稱為“巴丹半島死亡之旅”。但是這種折磨才剛開始,進入戰俘營的士兵同樣面臨著疾病、苦力勞作、虐待、任意殺戮等威脅,抵達營地後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

按照比例計算,有一半的人倒在日軍各種折磨和殺戮下,這比例不可謂不高。如果不是二戰結束,再給點時間估計戰俘營中剩不下多少人,大家看下圖就懂了。

因此,對於戰爭後期美國俘獲的日軍有時就故意給予各種羞辱,也算是找點面子回來。


河東三叔


二戰被日軍俘虜的8萬多美軍,存活率有多少?江湖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出來混的,總是要還”,日本在整個二戰當中,對待俘虜手段殘忍,同樣對自己也特別殘忍,他們不願意做俘虜,這是因為他們的武道精神影響,只要被圍剿,他們要麼拼殺,要麼就切腹自盡。

在太平洋戰場的時候,日本士兵的狙擊手對自己特別殘忍,把自己綁在樹上,隱藏起來,然後偷襲美國,只要被發現,日本士兵就逃不了,只能同歸於盡,只要上樹,就沒有想下來的念頭,這也體現日本戰爭狂魔。

1942年的4月9日,在菲律賓島的美軍僅堅持抵抗了日軍4個月之後,頂不住而向日軍投降。被俘美軍以為日軍會按《日內瓦公約》中的規定善待他們,但日軍根本不玩這一套,對美軍來一個“巴丹死亡行軍”。

當時日軍強迫他們在菲律賓行走長達120公里,正值夏天很熱,日軍不給他們水喝,被俘的美軍有8萬人,總共被日軍渴死的有1萬5000人。但活下來的美軍更慘,被日軍折磨得不成人形。讓他們做工卻不給飯吃,有很多美軍餓得只剩下皮包骨頭,很殘忍!剛過去兩個月,就死了2萬6000人。

1942年駐新加坡的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率領七萬英軍向日軍投降,共有13萬英國印度澳大利亞聯軍成為了日本軍隊的戰俘。日軍俘虜1.5萬澳大利亞士兵,能存活下來的只有6千多士兵而已。後來,澳大利亞軍打敗了投入在新幾內亞戰爭的19萬日軍,被俘的一律處死。能活下來的1千人日軍,都是靠吃同伴屍體存活於世!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處死了戰爭罪犯日本軍官150人。


美軍戰俘遭遇的地獄式生活大致有三種:

  其一:做苦力

  

  巴丹行軍。僥倖活下來的美軍戰俘還要承擔高強度的勞動作業,死於路途或勞工營,堪稱九死一生。

  其二:被當做試驗品

  

  大家知道,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有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美軍戰俘也不能倖免。成為人體實驗的馬路大

  其三:被打死

  

  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獲取美軍戰俘的途徑大都是通過擊落其飛機來俘獲飛行員。

  美軍飛機被擊落後,被哇哇而來的日軍所俘虜。日軍對美軍的轟炸行為恨之入骨,這些飛行員戰俘也成為日本軍官和士兵的洩憤對象。有的被活活打死 。

還有一點就是戰俘統一關在戰俘營裡,由於人數戰俘眾多,空間狹小,醫療衛生條件非常有限,並且營養不良,抵抗力差,因此很多最可怕的疾病隨之而來,基本上所有人都換上的一種或者幾種傳染病,例如痢疾,瘧疾,肺炎,腳氣等。很多戰俘雙腳一軟,倒下就再也起不來,死亡的戰俘會被集中掩埋,但是僅僅能挖一米深,再深就會有地下水滲透進來,掩埋之前會把所有的衣物留下,因為活著的人更需要這些東西,晚上戰俘睡在臭水溝的旁邊,只要翻身就能“方便”。

為了防止逃跑,日本人會將每個人編上編號,早晚各點名一次,如果發現有人沒到,日本人就會立馬處死編號前後各5個人。所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中,美軍戰俘的存活率想高恐怕也高不了哪去。

被日軍俘虜的美軍女兵有多慘?

當時日本人發明了一種對待女性戰俘的慘無人道的虐待方法,日本人將一根銅製的棍子燒的火紅,然後立刻將棍子放在被扒光衣服的美軍女兵俘虜身上滾來滾去,隨即這些女兵俘虜發出悽慘的叫聲,而這些日本士兵則樂的哈哈大笑,經過兩次這樣的折磨之後女兵俘虜基本上已經被折磨的只剩下一口氣了。

日本人還將這樣的刑法起名為“燒烤”,到了後來,這些美軍女兵俘虜一聽到要去“燒烤”有的直接嚇暈了過去,更有人寧遠選擇撞牆自殺,除了“燒烤”之外,日本人還假借研究之名,將這些女兵俘虜綁到凳子上直接進行活體解刨,當時的場景慘烈至極,無法直視。

所以日軍雖然很勇敢,但戰場上打得非常窩囊、憋屈,總是被美軍壓著打,打得抬不起頭,因此他們就把一肚子無名火發洩到美軍戰俘身上,不大就罵,拳打、腳踢、刺刀捅、鞭子抽、逼迫美軍戰俘吃屎,往他們身上撒尿,甚至有個別日軍虐待狂割掉他們的耳朵,挖掉他們的眼睛,吃掉他們的肝臟。

而更多的美軍戰俘則像牲口一樣被逼著幹超負荷的工作,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在日軍都食品短缺的情況下,美軍的待遇可想而知,他們平均每天200克麵包,連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不少戰俘長期睡在髒兮兮和潮溼不通風的生活環境中失去免疫力,死於痢疾和瘧疾。死後沒有人收拾屍體,不是仍在路邊就是拋到樹林,屍體上爬滿蛆蟲、蒼蠅,空氣中瀰漫著惡臭。

而被俘的美軍飛行員的遭遇更是難以用文字形容,有的飛行員被剝皮,割下大腿上的肉,還有的飛行員被用於細菌實驗,活活折磨死後投進鍋爐。

有人說在二戰中日本政府不是國際公約的成員國,所以在慘無人道對待戰俘,因為他們不受約束。

美國總統布什的父親、前總統老布什在二戰期間險些被日軍砍頭吃掉。在美國出版的新書《飛行員》披露說,老布什的8名戰友均遭此厄運。老布什在二戰期間參加海軍當飛行員。1944年9月,時年20歲的他和另外8人駕機前往東京以南700英里處的父島上空執行轟炸任務,不幸被日軍擊落。他們9人成功逃離飛機。但最後除老布什一人外,其餘8名飛行員游上岸後皆被日軍俘虜。 在關島進行的戰爭罪審判中,8名飛行員的可怕厄運早已確定,即他們被日軍俘虜後砍頭吃掉。老布什當時之所以逃過一劫,是因為他把飛機迫降到距離父島更遠的海面上,並且掙扎著爬上了一個救生筏。日軍派出船隻抓捕老布什時,美軍飛機猛烈開火,逼退了日軍船隻。老布什最終被一艘美軍潛艇救起。

但是,惡人終食惡果,就在美軍俘虜了日本士兵的時候,也是沒有給他們好果子吃。 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野心實在太大,想要爭霸世界,竟然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這也直接導致美國參加二戰並對日本宣戰。其實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還是稍占上風,他們對俘虜依舊很慘無人道,用各種酷刑折磨俘虜,完全沒給自己留後路,所謂夜郎自大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不久之後,美軍就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取得上風,佔據了主動,為了報復日軍的所作所為,美軍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之身。相對於日軍對待戰俘的殘忍來,美軍也同樣對待日軍戰俘非常殘忍,自從美國發起了太平洋戰爭以來,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實力,很快就打的日軍叫苦不堪,也俘虜了不少的日本士兵,對待這些俘虜的日本士兵壓根就不把他們當人對待。


鐵桿軍迷


關於被日軍俘虜的美軍死亡率,並沒有非常準確地說法,因為日軍一線部隊大量存在虐殺屠殺俘虜的情況,很多案例未必能夠正常統計入戰俘死亡數據中。



1945年日本投降後,美軍統計被解救的盟國戰俘共計有

美國:14473人

英聯邦及自治領:37583人

荷蘭:約28500人

中國:56人

(這個數據應該是英美受降區域及其他地區英美戰俘合計,不包括自由法國和中國受降區域的非英美荷戰俘)

日本手中的美國戰俘死亡率,有一個估計數字是33%,還有一個數字是美國陸軍和陸軍航空隊共有27465人被俘,死亡率40.4%,但是不清楚這個數字是否包括開戰時在美軍中服役的菲律賓人。


DDG的老船塢


1864年-1949年多國已經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大部分都會遵循戰俘優待的約定。但唯獨日本並不遵守,二戰期間,對待俘虜最殘忍的是日軍,日軍奉行武士道精神,認為投降是可恥的行為。美軍俘虜在日軍手中死亡率超過九成。

非人的折磨

被俘的美軍士兵無一例外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他們往往十多個人被關在十平方不到的小屋裡,吃喝拉撒不許出去,每天只有十五分鐘的"放風時間",一頓只有100克麵包,他們的衣服不許換洗,他們經常被日本兵拉出來配合完成殺人遊戲,他們骨瘦如柴。

而根據戰後的數據,那些落在日軍手裡的美軍戰俘他們有五分之一的人被折磨得大小便失禁,十分之一的人精神失常。僅僅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駐菲律賓美軍有五萬人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投降,僅僅有三萬四千人生還,其中一萬六千人死於非命。

個人覺得日軍在戰場上打得非常窩囊、憋屈,總是被美軍壓著打,打得抬不起頭,因此他們就把一肚子無名火發洩到美軍戰俘身上,不大就罵,拳打、腳踢、刺刀捅、鞭子抽、逼迫美軍戰俘吃屎,往他們身上撒尿,甚至有個別日軍虐待狂割掉他們的耳朵,挖掉他們的眼睛,吃掉他們的肝臟。

而更多的美軍戰俘則像牲口一樣被逼著幹超負荷的工作,幹著又髒又累的活。在日軍都食品短缺的情況下,美軍的待遇可想而知,他們平均每天200克麵包,連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不少戰俘長期睡在髒兮兮和潮溼不通風的生活環境中失去免疫力,死於痢疾和瘧疾。死後沒有人收拾屍體,不是仍在路邊就是拋到樹林,屍體上爬滿蛆蟲、蒼蠅,空氣中瀰漫著惡臭。

而被俘的美軍飛行員的遭遇更是難以用文字形容,有的飛行員被剝皮,割下大腿上的肉,還有的飛行員被用於細菌實驗,活活折磨死後投進鍋爐。

虐待戰俘不管是什麼時代,對象是什麼人,都是暴行,都該受到譴責;


笑看往事如雲


1941年,日本的水師對美國位居要地的珍珠港停止了打擊。此次打擊形成了太平洋艦隊受損,沒有方法能到場自動防禦。同時,日本將發動了對西北亞地域的進犯,而此時,西北亞的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因為後續力氣缺乏和各種緣由,菲律賓又淪為了日本的領地。同時4萬的美軍戰俘歸屬於日本掌握。這4萬的戰俘,有一萬屬於美國的,其中對待戰俘最狠莫過於巴丹行軍事件。


在日本進入菲律賓的馬尼拉時,曾號令這些戰俘,站在路的兩側,對日軍暗示歡送,這是對甲士最大規範的凌辱。而日軍在霸佔菲律賓後又將美軍的戰俘趕到300裡之外得戰俘虎帳中。因戰俘虎帳的旅途悠遠,不止一萬五的美軍俘虜死在了這條通往巴丹的路上。這除旅途悠遠招致美軍滅亡人數多,還有一個緣由就是在行軍的過程當中日軍關於食品與水這些根本的工具都充公了,關於西北亞這類低溫天氣,很容易形成人體的缺水,招致虛脫休克,以至滅亡。日本是一個看不起投誠行為的國度,在這些投誠的戰俘中,他們請求喝水,凡是日軍都是冒充贊同隨之開槍打死,形成厥後戰俘都不敢隨便請求喝水,而看待那些體力不支的戰俘,日軍則會挑選殘酷的殺戮,或用刺刀,或用軍刀刺死,畫面十分血淋淋。關於剩下一些頑強的戰俘,即使抵達了戰營也不會有甚麼好後果等著他們的。到了戰營起首開端停止沉重的勞役,比方開端修鐵路,而有些鐵路是穿過森林的,而西北亞的森林是很乾冷的,又十分多的有毒蚊蟲。許多戰俘因而受了傳染,得了病。作為戰俘,殘酷的日軍天然不會給充足的食糧,戰俘得不到根本的養分,變得更是體弱多病。並且日軍十分兇惡,常有戰俘被活活打死。其中有一部分戰俘會被押到日本外鄉去幹事,據紀錄,有一艘船在西北內地漂浮,被我國的漁民救了,合計約兩百人,關於這兩百人簡直是僥倖!



數據顯示美軍在菲律賓和太平洋戰場先後一共有5萬人向日軍投降,6000人被俘,據可靠情報,被俘的美軍士兵無一例外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他們往往十多個人被關在十平方不到的小屋裡,吃喝拉撒不許出去,每天只有十五分鐘的"放風時間",一頓只有100克麵包,他們的衣服不許換洗,他們經常被日本兵拉出來配合完成殺人遊戲,他們骨瘦如柴。 而根據戰後的數據,那些落在日軍手裡的美軍戰俘他們有五分之一的人被折磨得大小便失禁,十分之一的人精神失常。僅僅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駐菲律賓美軍有五萬人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投降,僅僅有三萬四千人生還,其中一萬六千人死於非命,日本人手裡的美軍戰俘生存率僅有百分之六十多一點。


二戰期間有很多美國士兵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喪生的,他們被綁在手術檯上,被人挖掉了某些器官,最後痛苦掙扎而死。這個實驗有多麼殘忍,我們可想而知,死不可怕,等死才最可怕。二戰後,美國人曾統計過被日本俘虜的美國士兵的死亡率,其數值之高令人驚歎。直到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才開始掌握主動權。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此時的日本實力大減,在對美戰爭中處於下風,很多日本士兵成為了美軍的俘虜。美軍終於得到了報復日本士兵餓機會,他們以更加殘忍的手段虐待日本俘虜,甚至還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