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荷花風滿堂——書畫家馮祥順作品賞析 趙光耀


品物荷花風滿堂——書畫家馮祥順作品賞析             趙光耀


繼創作出榜書《火龍出山》為武漢人民祈福書法作品後,書畫家馮祥順善為易經,道推時位,再出六尺荷花圖,水墨丹青,花風滿堂,期冀風過武漢,吹散霧霾一般,趕走非冠狀病毒肺炎。君不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一餘風在黃鶴樓,吹比珞珈山,過來火神山、雷神山,滌漾水波,蕩平疫情,還武漢江湖安寧。東湖荷花在,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賞析馮祥順的荷花作品,只應白鷺在側,柳枝漸染,春天風雲,如是就寫。因因覺得,工作繁忙,常恐秋風緊,飄零君不知。

昨夜西風,入夢見西施,浣紗溪水荷花香,不知何故?晨來早起,微信來畫,知是馮祥順連夜新創作品,囑咐我,玩味道鮮。我有西施夢裡唱和印象,以及獨闢蹊徑見證濟寧微山湖三十萬畝荷花超大情景,彼遠有十里荷花揚州路,近有茵茵湛河,綠綠白鷺洲,笑隔荷花共人語。馮祥順意象游龍,構思弘大,六尺有所長,於茲有斯文。鬼谷子開合自如,居然氣宇軒昂,首當其衝,荷花布局以大見長,大位居中,高大如山,成荷花山。兩邊左淡右濃,生髮無限江山,如江南浮田,水生木長。和農夫,一起耕耘荷花山。層巒疊嶂,石巖磊磊於高山之巔,不見暗流盈滿浪,浪裡荷花無窮碧。根根噓噓,不以花開菡萏,折光影孤傲,不依負,自抗風浪,淘盡慢徐時光,流漫漫,只在一念之間,春風化雨,滋養成長,一步步的來,總有波面澄霞,蘭艇採香去。也總有藕花珠綴,猶似汗凝妝。

故鄉樂途,從河南到湖北,菱葉鶯波荷貼風,畫法中,馮祥順從葉到花畫起。首先,蘸滿水墨用大提筆或鬥筆畫正面的葉子,側面的葉子用稍重筆墨畫出一邊,再用淡墨畫出荷葉的背面;其次,用濃墨在葉臍處畫一圓圈,並在葉子上勾勒出一些葉脈;再者,用中鋒線蘸淡墨從瓣尖到瓣根分左右兩筆勾畫花瓣;最後,用中鋒蘸墨畫出花、梗、花心、花蕊與花絲等。2700多年的荷花歷史,馮祥順儼然在胸。春來發幾枝?此時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老夫方夏耘,“小荷才露尖尖角”。翠蓋凌波時,“葉有清風花弄影”;雨後,“碧玉落盤弄水晶”,別有一種風韻;縱使寂寞,不見殘荷亦有雅趣。

中國國畫中的荷花歷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就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華等。而他平時畫的最多的還是荷花,他自己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馮祥順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書法出道,兼而有之,有繪畫、易經等,經過他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畫荷成為其創作中地位突出者。尤其是近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範圍拓展至另一境地。他不但愛畫荷,也愛觀荷。馮祥順年輕時住在江西,湖泊泉雅一池,荷花迎燕子盤旋,成了他寫生的好地方。回到河南後,他觀察荷花,平頂山盆景園、葉縣翠花橋畔、燕山水庫岸邊…使他對畫荷的興趣越加濃厚。他如周敦頤愛荷花的出泥不染,洪湖荷花娉娉婷婷從水中浮起,太湖平雍容高貴,而嘉興田田荷葉,西湖姿態優雅的荷杆也時常走進他的畫面。他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概括力,長期捕捉國內各地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用他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精進、拂塵、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氣象萬千。

此圖六尺,馮祥順重視對荷花真實形態的寫實,瞭解和體會荷花的生長規律和種種姿態,並賦予虛擬。因此,無論工筆、寫意均有其豐富的情感意涵吐露心機。亦能將荷花的聯袂、共性、集聚,以及高潔、清香、馨怡、嫵媚、洪雅等品格表露無遺。縱觀馮祥順的荷花,早年在江西慕白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深遠,到兼用淺絛法,受益於諸多大家的薰染,以及近年他到上海、廣東受南方畫派之影響,兼作工筆重彩荷花,並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沒骨法畫荷,其個人開創出他自己的獨特畫荷風格。因此在中國畫荷史上,馮祥順先生可堪稱是自八大山人、石濤以來中國百年第一畫荷隊伍中的一員,尤其是馮祥順先生榜書底子,轉入此中來,成這巨幅荷花的天地氣魄與造化章法,更為世人所驚歎。

畫堂春,風滿堂。故鄉謠,何日去。家住鷹城,心中有愛 ,一如春風拂面,紅紅心中,荷花粉蕊也隨風。且聽風吟,最憶是武漢,但願神龍出山降妖除魔,此去隨所願,畫入武漢葉作塵,塵埃落定。荷花風滿堂,再來武大賞櫻花。

品物荷花風滿堂——書畫家馮祥順作品賞析             趙光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