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中的2020年是啥樣的?

愛佯裝


在電影界,科幻電影是太多觀眾欲罷不能的存在

它那無窮的未知,無盡的想象,無限的可能

讓科技迷們如痴如醉,也讓"科技渣"們心馳神往。


所謂科幻,就是"基於科學的幻想",

如果這份幻想能夠有一定依據和推斷

這類電影就有了"預知"的能力,其中的某些情節,已經在現在的2020實現。

如果這份幻想只是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腦洞比較大

這類電影裡的故事,到現在的2020還未實現,仍停留在幻想階段,未來可能實現,但也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不過,在很多電影中,已成真的科技與未實現的夢想都會雜糅在一起,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銀翼殺手》(又譯為《公元2020》)

上映時間1982年

可視電話早已實現(手機),而且比電影場景中的更加小巧。

城市裡繽紛奪目的LED幕牆,現在更是司空見慣。

《機器戰警》

上映時間1987年

一位在執行任務時受傷的警察,被科學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

英國機器人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患有漸凍症,去年底,他將自己改造成完全的機器合成人,並稱其為彼得2.0。

電影《阿基拉》

上映時間1988年

這部電影堪稱最準確的實現,因為它準確預言了2020年將在東京舉辦奧運會。

科幻小說《三體》

正在籌拍中

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的電影《三體》,對於2020年也有自己的設想:人類在 2020 年左右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的 EAST(實驗性高級超導託卡馬克),作為最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在2020年投入使用。


不過,我們的實際生活和電影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我們至今還未實現,但我們相信,那只是時間問題。


《火星任務》

上映時間2000年

電影裡的設想,人類在2020年首次登陸火星

雖然2020年的人類足跡,還未達到火星,但是2019 年 的12 月 19 日,NASA 下一代火星車完成地面試驗已經領到了"駕照"。

《鐵甲鋼拳》

上映時間2011年

電影裡禁止了人類拳擊,各種機器人取而代之,走上了擂臺。

現在的拳擊比賽,仍然是人類最愛的運動競技之一。但我們的機器人制作水平,的確是越來越好,它們會工作、下棋、踢球、聊天、自我學習。。。

此外,關於外星人侵略地球、仿生人、滿天飛的汽車等眾多場景,2020年都沒有實現。


但我們仍然滿懷希望與期待,

因為,我們是人類,是對未來努力探索的個體,是用愛去改變世界的個體。



熱辣君


1982年,改編自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

1987年科幻片《機器戰警》中,2020年,平凡無奇的警察墨菲,執行任務時被歹徒傷害。他被科學家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

1988年的《阿基拉》說,東京將於2020年舉辦奧運會

2000年的電影《火星任務》說,2020年,載人飛船火星登陸計劃成功。

2011年的電影《鐵甲鋼拳》:2020年已全面禁止人類拳擊,機器人代替人類上場比賽,繼續娛樂大眾。






茶撩人生


一個曾經存在於小學生科幻作文裡的年代突然到了眼前。

以前我們在作文本上寫,到了2020年,汽車在天上飛,人們住在玻璃罩著的房子裡,四季如春。

但是,當真實的2020年來臨時,我們遺憾地發現這些依然是“科幻”。

那麼,那些曾經享譽一時的科幻電影裡的“2020”,是否又實現了呢?

《銀翼殺手》,首先提起它,是因為它還有一個譯名《公元2020》,雖然電影中的故事是發生在2019年年底。 

當時,一家生產機器人的公司生產出了一種“複製人”——就是我們現在流行叫的AI。

在外形上,他們與人類完全無異,但體力遠勝於人類,因此,主要被人類用來探索外星球、開採資源等。

可他們也並不總是那麼聽話。在一個外星球殖民地,“複製人”們組織了一場血腥暴動。地球人當然不能忍,當即宣佈複製人為違法物,必須處死。

於是,專門獵殺複製人的銀翼殺手被派出。

這部電影上映於1982年,它的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則出版於1968年。

而電影裡出現的許多場景,已經在今天得到驗證。

比如可視電話,電影裡的人站在一人高的大型的電話面前,對方出現在熒幕裡,相互通話。但現在的手機,其實厲害多了,不但體積更小,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視頻。

還有電影裡佔據了整棟摩天大廈的巨型LED燈箱。現在看來亦是尋常事了。

而比起《銀翼殺手》裡這些被悄悄印證的細枝末節,1987年上映的科幻片《機器戰警》與現實的重合就頗有點讓人驚奇。

這部電影的同樣發生在2020年。一名警察在執行任務時,與歹徒搏鬥受傷。好在他遇到了一位神奇的科學家,後者將它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從此戰鬥力爆表。

而現實生活中的2016年,英國一名機器人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科學家患上了漸凍症,大多數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的患者會在三年內死亡。但2019年年末,他公開宣佈已經將自己改造成完全的機器合成人,並稱其為彼得2.0。

除了人類自身的處境外,科幻片還會想象宇宙星辰。

2000年上映的《火星任務》中,時間同樣設定在了2020年。人類首次向火星進軍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遭遇了神秘的災難性事故,一支太空救援隊出發前往調查事故的原因。

而2015年上映的《火星救援》,時間設定在2029年,這一設定與原本現實中NASA(美國太空總署)登陸火星的時間表一致。

影片中,人類實現了首次火星登陸,宇航員馬克成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幸運兒,卻因為一場沙塵暴與團隊成員失聯。惡劣的天氣讓救援隊無法及時找到他,他只能依靠個人的力量,在這個陌生的星球生存下來。而首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於是馬克就在火星上開啟了一個人的種土豆之旅。

現實世界裡,人類也從沒有停止對火星的探索。

2019年12月27日,NASA發佈聲明,稱“火星2020"探測車預計將於2020年7月升空,成為第五架登陸火星的探測車。而按照NASA公佈的計劃,人類將於2031年登陸火星。

不過,要說到真正的神預測,還是1988年上映的科幻動畫電影《阿基拉》。這部電影準確預言了2020年將在東京舉辦奧運會。

《阿基拉》裡的故事發生在2019年。1988年,東京發生了大爆炸,31年後,新東京得以重建,而重建的目的就是為了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

當時的東京,看似光鮮亮麗,實際上在繁華之下,充斥的是各種醜惡,經濟蕭條、治安動盪,全市即將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動。

有預測成功的,自然也就有預測失敗的。

《鐵甲鋼拳》裡,到了2020年,人類將全面禁止拳擊,由機器人代替人類上場比賽,為大眾提供娛樂。但眾所周知,在今天,拳擊依然是一項廣受熱愛的運動。

另一部短片《拉卡》裡則說,2020年,外星人將會統治地球,他們不僅奴役地球人,還肆意破壞地球,最終引起了地球人的反抗。

劉慈欣的《三體》裡也提到,2020年,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這為人類與外星生命進行博弈,增添了強有力的資本。

但現實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外星人到底會不會來侵佔地球?我們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不過這個事情應該在2020年是不會發生的了。

科幻探索的是未來,實際上聚焦的是當下。

我們的科技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並沒有隨之變得越來越好,環境汙染、物種滅絕,種種問題層出不窮。

在科幻電影裡,這些問題總會迎來一個大團圓式的結局。雖然裡面會有人的貪念,人的慾望,人的殘暴……但最終,人總會突然溫暖起來,突然記起自己向善的一面。

於是光明戰神黑暗,將美好帶回人間。











小平2020


曾經席捲中國票房的《環太平洋》和阿湯哥主演的《明日邊緣》,都將時間線設定在了這個年代。前者的2020年,地球被從海底冒出的怪獸佔領,後者的2020年,則被外星人侵佔。

2011年上映的《鐵甲鋼拳》,就大膽地暢想了僅僅9年後的2020年——拳擊手休·傑克曼失業了,因為法律禁止人類拳擊,各種機器人取而代之,走上了擂臺。考慮到動力骨骼發展的程度,以及拳擊也是機器試圖取代的“高危職業”之一,這個“預言”或許並不離譜。

1995年上映、由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捍衛機密》則把時間線定為2021年。屆時,人類只要戴上一個“頭盔”,無需說話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腦運輸資料——如今,腦電波識別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但假以時日,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史前行星之旅》中就計劃,2020年人類會殖民月球,下一個殖民地是金星。當然,近年來,火星才是更炙手可熱的移民對象。





陳小周


如果說每一部歷史都是折射了現實的“當代史”,那麼經常為我們勾勒未來的科幻片,可能就是未來現實的漸近線。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而我們發現,電影總會比現實更加天馬行空一些——

1997年8月29日,《終結者》中天網擁有自我意識的日子,現實中的大多數人則還沒能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

2001年,人類雖然已經習慣了探索太空,但不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冬眠”技術都沒有像《2001:太空漫遊》裡那樣成為現實。

2015年,我們仍沒有造出《回到未來》中的時光機,但已經開始有人研發飛行汽車了。

2019年,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自己的工作某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不過像《銀翼殺手》裡那樣人機傻傻分不清的情況,則有些多慮了。

當然,人類也沒有在2012年經歷世界末日。

現在,我們“安安穩穩”地走入到了2020年代。而這個年代,電影也早就為你畫了圖景。據維基百科不完全統計,至少有97部電影的時間線,涉及到2020年代。

2011年上映的《鐵甲鋼拳》,就大膽地暢想了僅僅9年後的2020年——拳擊手休·傑克曼失業了,因為法律禁止人類拳擊,各種機器人取而代之,走上了擂臺。考慮到動力骨骼發展的程度,以及拳擊也是機器試圖取代的“高危職業”之一,這個“預言”或許並不離譜。

1995年上映、由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捍衛機密》則把時間線定為2021年。屆時,人類只要戴上一個“頭盔”,無需說話就可以直接利用人腦運輸資料——如今,腦電波識別技術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但假以時日,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而背景也是2020年代的《她》,已經被無數人拿來“影射現實”:雖然還沒到愛上AI的地步,但有多少人已經每天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了?

電影中的2020年代,似乎並不美好。

曾經席捲中國票房的《環太平洋》和阿湯哥主演的《明日邊緣》,都將時間線設定在了這個年代。前者的2020年,地球被從海底冒出的怪獸佔領,後者的2020年,則被外星人侵佔。

《環太平洋》

《明日邊緣》

在僅僅兩年半前拍攝的恐怖短片《拉卡》中,2020年,人類更成為了外星人奴役的“低等動物”,不僅要與蟑螂爭食,更是會被外星人捉來當繁衍工具。地球更是變得慘不忍睹,比如埃菲爾鐵塔,就覆滿了外星人的蛹。

2016年上映的《人類之子》的故事則發生在2027年,而這一年,因為多年低生育率,所有人類都喪失了生育能力,19年來,都沒有一個新生兒誕生,人類面臨著作為一個物種整體的死亡危機。

當然,也有電影為地球做好了打算:比如早在1965年《史前行星之旅》中就計劃,2020年人類會殖民月球,下一個殖民地是金星。當然,近年來,火星才是更炙手可熱的移民對象。在《火星救援》中,人類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

《火星救援》

或許是因為電影創作者們都把2020年代當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年份,從沒考慮過彼時的觀眾真的要進入那一天,所以想象力總是不設上限。事實上,有的根據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原著設定在2021年的《人類之子》,在拍攝時把背景推遲到了2027年;原著設定在2029年的《攻殼機動隊》,影視化時也把時間線延遲到了2040年。

但無論想象怎麼馳騁,也終有跟不上現實的情況。

比如賈樟柯2015年拍的《山河故人》,他幻想的2025年,就顯得過於保守了。

而現在看來,93年的黑白默片《大都會》已近乎“神還原”了百年後的世界:到處是摩天大樓,汽車、軌道、飛行器在城市森林間穿梭。但“地下世界”的工人們卻如工蜂一樣日夜操勞。資本家的兒子在體驗過工人生活後驚呼:十個小時的工時永無止境啊!——他可曾想到,百年後的996?

當然,無論2020年代會變得更好還是更糟,近未來的世界是烏托邦還是反烏托邦,不管當下和未來會不會善待我們,我們總要善待自己。






君論八卦


記得小時候寫的作文都是幻想2020的。

1.有傳送門,人門一下子就可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

2.有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傲遊。

3.可以去月球上生活。

4.不用去學校,在家裡通過視頻學習。(因為肺炎,這個已經實現了。)

5.生活在一個機器人普遍的時代,每個人家裡都會有機器人。機器人代替了人們的一切勞動。(貌似這樣社會就會面臨很嚴重的失業問題。)

6.人們出行都是開飛機。(不知道天上會不會堵機。)

想像都是美好的,這些重任就交給理科生們了,你們加油。


穆碩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影裡面是如何幻想2020年的。

《史前星球之旅》是一部1965年的美國科幻電影,是改編自蘇聯科幻電影《星球塔》中的羅傑·科曼的兩個版本之一。故事講述在2020年,月球已被殖民。在旅行了200,000,000英里之後,第一批人降落在金星上,在那裡他們發現了一個史前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乘員受到各種怪物,植物等的攻擊。

《火星任務》是一部2000年的美國科幻電影。故事講述2020年人類首次的載人火星探測計劃突然遭遇神秘的事故,一支救援隊出發前往救援、調查事故....

《火龍帝國》是一部2002年的美國科幻災難電影。故事講述了,21世紀初,在英國倫敦地鐵的施工工地,地鐵施工驚醒了沉睡的火龍,現場所有人很快被火龍殺死。二十年後,地球已再度被上百萬條火龍佔據,人類近乎絕跡。男主角去尋找並消滅龍族的首領——雄龍。成功殺死了雄龍。人類勝利!電影《環太平洋》故事講述了,2013年,太平洋深處出現一個稱為“裂縫”的平行宇宙傳送門,為一大群稱作“怪獸”的外星巨獸對地球進行了侵略。2020年人類機甲部隊與外星怪物展開了決戰....

美國電影《鐵甲鋼拳》講述了2020年,由於人類拳擊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暴力的渴望,機器人拳擊因此出現。

《明日邊緣》是一部於2014年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電影。故事講述了2020年外星生物襲擊地球,男主角獲得重生一天的能力,最終戰勝外星生物。《未來警察》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香港科幻警匪片。故事講述了2080年,中國科學家馬博士運用太陽能解決了世界能源緊缺問題,因此導致部分油商重大損失,他們恨馬入骨。於是派遣技術升級後的改造人卡龍及斐娜利用時空穿梭機回到2020年,欲殺害當時只有12歲之少年馬博士。

日本動畫電影《亞基拉》1988年上映。故事講述了1988年7月,日本東京發生爆炸,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2019年,日本飽受政治腐敗和犯罪的困擾,重建的“新東京”更是動亂嚴重,故事包含了2020年場景如奧運會。


大俠包子鋪


想起1月1號那天,鬼使神差,重看了《銀翼殺手》。

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公元2020》。

去年11月,很多朋友都在發電影中這個時間截圖,感慨活著活著,就真活到了科幻的年份。

明明覺得,還很遙遠啊,怎麼忽然自己就身處其中了。

這就是科幻電影帶來的不真實感吧:

2020年,世界應該處於過渡發達後的頹唐,汽車在半高空飛來飛去,複製人都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哲學命題;

《銀翼殺手》(1982)

2020年,怪獸應該動不動就來騷擾一番,人類建成超大機甲站隊,守衛家園,向每個來犯之敵匯出巨大的鐵拳;

《環太平洋》(2013)

稍微現實點的2020年,也至少應該有一位半人半機甲的超級警察,除暴安良的同時,也為自己是人還是機器而痛苦糾結;

《機械戰警》(1987)

2020年,對兩個肉身打架厭倦的人類,應該開始迷上機器人拳擊,在更具觀賞性的搏鬥中忘掉一切現實的煩惱;

最現實的2020,探索宇宙之路總該有點收穫,人類已經登上火星,並且來一場跌宕起伏的火星救援。

《鐵甲鋼拳》(2011)

《火星救援》(2015)

以上,是我們在科幻電影中幻想過的2020年。

就像無數個平行宇宙,這些想象出來的現實,最終當然毫無懸念地與我們擦肩而過。

幻想終究是幻想,但當幻想的那一刻真的到來或即將到來,你敢說自己的感情就沒點微妙的波動?

最真實的,09年看《2012》,結合那時瑪雅預言世界末日的滿城風雨,對於三年後到底會怎樣,人心惶惶。

無數人在11年那個跨年之夜或是恐懼、或是好奇的等待末日來臨,甚至有不少深信不疑的,想在世界毀滅前放縱一下自己,搶劫商店,襲擊路人,放火燒自家房子,在火堆前徹夜的狂歡。

結果,當然什麼都沒發生,生活一切照舊。

這是科幻電影的魅力,也是想象力的魅力。站在2020的開頭,我們不妨來好好聊聊:

當科幻和我們的真實生活產生了交集,那種感覺,其實還挺美妙。

我們是過去的未來





文娛逗樂


1982,《銀翼殺手》

在那裡,2020年人類已經進入一個高度現代化的社會,隨處可見飛行汽車在林立的高樓中穿梭。

電影裡1人高的可視電話。2020年,我們用體積更小、信息技術更便捷的智能手機實現了。

佔據了整棟大樓的巨型LED燈箱。2020年看來亦是尋常事了。

1987,《機器戰警》-

電影中的2020年,一名執行任務受傷的警察,遇到了一位神奇科學家,被改造成了半人半機器人的“鐵甲威龍”,從此戰鬥力爆表。

而現實生活中的2016年,英國一名機器人科學家,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科學家患上了漸凍症,大多數被診斷出這種疾病的患者會在三年內死亡。但2019年年末,他公開宣佈已經將自己改造成完全的機器合成人,並稱其為彼得2.0。

2000,《火星任務》-

電影裡,人類在2020年成功登陸火星,在這裡發現了億萬年前外星人留下的痕跡……

而現實中,NASA 下一代火星車已完成地面試驗拿到 " 駕照 ",它被取名為“火星2020”。預計將於2020年7月升空,成為第五架登陸火星的探測車。而按照NASA公佈的計劃,人類將於2031年登陸火星。

- 2004,《我,機器人》-

電影里人類和機器人住在一起,商業機器人開始從事家庭保姆等職業。而電影中的機器人桑尼,已經明顯產生了人類的情感。

現實中,各種掃地機器人、機器人服務員、機器人廚師……已然真實存在。

該片的原著作者阿西莫夫,在其中提出了久負盛名的“機器人三定律”,至今仍被廣泛運用在科幻作品中。

1、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的時候置之不理;

2、機器人必須遵守人類發出的命令,只有當該命令可能會違背第一條定律的時候除外;

3、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前提是保護過程中不會違背第一和第二定律。


呱呱鵝


城市中四處可見的飛行器,強大的機器人戰士,人腦鏈接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