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死的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將中,誰才是死的最冤的那個?

史學達人


三國猛將如雲,誰死的最冤,除了魏延還是魏延,只因名字不好,犯了馬岱的忌,所以含淚而殞,馬丁琳治魏延,千古恨事!



魏延,字文長,是蜀國著名猛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後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鎮遠將軍,鎮守漢中,後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這員猛將與諸葛亮一見面就差點被斬,被諸葛亮來了下馬威,功勞沒領到,差點人頭不保。長沙之戰,魏延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勇救黃忠,拿下長沙城功不可沒。諸葛亮一見魏延,就要推出去斬首示眾,一個莫須有的“腦有反骨”,真叫人蛋疼。後人猜測諸葛亮有識人之術,知魏延狂妄自大,以腦有反骨敲打敲打,防止魏延居功自傲,目中無人。


不聽指揮的將不如一個聽話的兵,諸葛亮在展示一下自己的領導藝術呢。

魏延身死都是自己性格導致的,倒並非是諸葛亮刻意盤算之果。《三國志》陳壽對魏延的評價相當準確,他說魏延 “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又說“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可見,魏延真的是一身臭脾氣害死了自己。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魏延已任徵西大將軍,而死敵楊儀只不過是丞相府裡的長史,兩人品序相差太大,可兩人鬧矛盾,諸葛亮與眾人都站在楊儀這一邊,可想而知魏延人緣奇差,不得人心,都是性格惹的禍。


作為一名功績卓著的大將軍,手握重權,本就招人妒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即使不懂,但收斂避禍之心還是該有的。

魏延性格跋扈,狂妄自大,居功自傲,目中無人,是出了名的臭脾氣之人。好事不出門,惡名傳千里,連孫權都說: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至於是造勢,還是中傷,不得而知,但這惡名遠揚真不是好事。

作為一名將軍,不從軍令是相當可怕的,這最終釀成身死慘禍。病重諸葛亮知道魏延不會有謀反之心,但自己死後,魏延很可能不聽軍令,擁兵自重,再無一人制衡於他,鬧得蜀國君臣失心,出現分裂危機。諸葛亮自然為了掃消禍端,為蜀國爭取和平過渡時期,下了殺魏之策:從令,將軍在;違令,將軍亡。

諸葛亮去世後,秘不發喪,把三軍事務託付楊儀、姜維等人。楊儀令魏延斷後,魏延不聽令,不甘楊儀擺佈,他說“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明顯以北伐為己任,並沒叛亂之心,但後來一些舉動,徹底造成了殺身之禍!

魏延不聽楊儀斷後的命令,可以理解為賭氣之失,不想聽從小人的擺佈,但在楊儀率軍徐徐退卻後,如同小孩子鬧脾氣,跑到楊儀前面,燒掉閣道,最後率兵出擊楊儀,這主帥剛死,軍心未穩,無異是自毀城牆,在所有人中眼中,這無異於謀反!何況,魏延的人緣關係極差,這時誰還肯為他說上一句好話!

所以說魏延算是最冤的一個,勇猛擅戰,一心為蜀國衝鋒陷陣,可惜一身臭脾氣惹來了殺身之禍,無謀反之心卻當成叛臣賊子殺了,成了穩定局勢的棄子,可悲可嘆。


歷史不舊


三國有很多猛將死的很冤,如果他們不死,歷史可能都會改寫,只可惜因為他們的身死,造成歷史很大的改變,

按先後順序排名,第一名:大將軍何進。

何進是東漢末年朝廷的實權派人物,外戚身份,何時因為異母的妹妹是漢靈帝的皇后而入朝為官,因為個人能力逐漸做到大將軍,何進因與宦官爭權,在聽信袁紹的讒言後,召地方軍進都城,以脅迫皇后同意斬殺所有的宦官,結果因為計劃敗露,被宦官們先動手殺掉,何進一死,天下大亂,先是董卓亂政,廢除皇帝,另立劉協為漢獻帝,然後是關東諸候討伐董卓,諸侯們各自擁兵自立,彼此攻伐,拉開了漢末三國初立的序幕。



要知道何進身為大將軍,手握天下兵馬,何進要是不死,董卓哪裡敢進京,有何進在,董卓也不敢亂政,那樣天下就不會大亂,何時不死,至於有能力控制地方軍閥,因為何進手裡還有天下最精銳的中央軍,隨時會討伐各地諸侯,那樣漢朝皇帝至少在何進的支持下,仍然能夠大致控制天下,漢朝就沒有那麼容易破滅,何進死的真叫冤啊。

第二名:孫堅

孫堅是孫權和孫策的父親,漢末第一猛將,在曹操、劉備、袁紹、袁術這些較大勢力的諸侯還不成氣候時,孫堅已是名滿天下了,孫堅在與董卓軍作戰時,是唯一勝利的猛將。當時天下敢與董卓軍交戰的,只有曹操和孫堅,曹操被董卓軍打得落花流水,差一點連命都丟了,而袁紹與袁術連打都不敢打,當時的劉備更是不知道在哪裡小打小鬧。



孫堅擊敗董卓手下中郎將胡軫,兩次擊敗呂布,斬殺了華雄,又擊敗了親自帶兵來戰的董卓,孫堅以雜牌軍擊敗當時名滿天下、戰力最強悍的西涼軍,這種勇猛、這種戰力,號稱當時的天下第一也不為過,只可惜孫堅在後期與劉表軍作戰時,被藏在竹林間的黃祖埋伏,從竹林間發射飛箭,孫堅腦部中箭身亡,死時只有37歲。

孫堅要是不死,將會打下更為廣闊的天地,而且他的兩個兒子孫策和孫權都是人才,孫堅不死,孫策也沒這麼早死,那樣的話,歷史都會不一樣,孫家打下的江山肯定不止江東,要知道那個時候的曹操、袁紹、袁術、劉備等都還沒有寸土之功。

第三名:周瑜

周瑜是江東四大都督之首,文武全才,江東的軍事頂樑柱,周瑜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的領導了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擊敗了曹操,打破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從此曹操得隴不敢望蜀。



周瑜在南郡之戰結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的時候只有36歲,算是英年早逝,周瑜死了暴病,有可能是得了瘟疫,有可能是箭傷發作導致敗血,但就這麼突然的死了,要知道周瑜當時剛剛見過孫權,向孫權提出西取益州的計劃,孫權批准了周瑜的計劃,周瑜就忙著趕回駐地安排西征益州的準備工作,結果還沒有到駐地就死了,周瑜死的太可惜了。

周瑜要是不死,就可能發動西征益州的戰爭,那樣的話,歷史就會不一樣了,而且周瑜不死,劉備可能就沒有機會拿下益州了,拿不了益州,就無法成就一番事業,周瑜的死成就了劉備,劉備才是最大受益者。

第四名:關羽

關羽是三國時期萬人敵的猛將,戰功赫赫,忠心無二,不僅在戰場上斬殺過敵方主帥,而且曹魏諸多名將都敗在關羽手上,在襄樊戰役中,關羽曾威震華夏,三國中僅有關羽有威震華夏的稱讚。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跟隨劉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四處流浪到稱霸一方,劉備能建立如此功勳,關羽功不可沒,關羽鎮守著劉備集團最重要的根據地--荊州,在襄樊之戰,關羽力挫曹魏眾多名將,打得洛陽及許昌一帶紛紛叛曹響應關羽,打著曹操兩次差點遷都,關羽不可謂不勇猛。

而關羽成也荊州,敗也荊州。要不是孫權在背後偷襲荊州,關羽將會對曹魏造成進一步的威脅,很有可能就會擴大戰果,那樣的話,三國將會更加精彩,歷史也會因此而改寫,關羽在孫權的背盟偷襲下,身首異處,實在太讓人痛心。

第五名:魏延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總有人覺得魏延是個叛徒,腦後有反骨,賣主求榮,其實真實的魏延不是這樣的。



歷史上真實的魏延是劉備的部曲,也就是劉備的私兵,應該是劉備私自召募的兵,不是降將,在隨劉備入益州,因作戰勇猛被劉備破格提拔為鎮守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十多年,無一差錯,在隨諸葛亮北伐後,也因作戰勇猛數有戰功,得到進一步升遷,魏延因為勇猛及戰功,成為蜀漢政權數一數二的猛將,在軍隊中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李嚴,而作為從低層完全靠能力爬上來的魏延來說,非常不容易。

魏延之死非常冤枉,並沒有造反的嫌遺,最多也就是不聽從諸葛亮遺命,諸葛亮本來的安排是想保護魏延,結果陰差陽差,導致魏延身死,魏延的死,楊儀的責任最大,楊儀素與魏延不和,藉著魏延不聽從諸葛亮遺命,出於私人仇恨原因,殺了魏延,並誅滅魏延三族,魏延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已人手裡,實是是痛心。

魏延要是不死,絕對是蜀漢自諸葛亮之後的軍事棟樑,魏延的才能強過王平與姜維,如果魏延擔任蜀漢最高軍事長官,蜀漢也不至於在後期諸葛亮去世後,在軍事上毫無作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人才輩出,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在這裡面有好多猛將死的相當憋屈,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我認為三國中死的最令人痛心的五大猛將。

首先說一下,我是按正史說的,不談演義,談演義的話像張遼、徐晃、太史慈、甘寧等等一干人等死的都很憋屈,但實質上歷史上這些人是善終的,都是病死的。

三國猛將冤死榜第五名:典韋

典韋,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餘人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典韋武勇卓絕,《三國志》形容典韋:“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陳壽以樊噲比喻典韋,可見典韋確實是一員虎將。

將軍難免陣前亡,戰死不是丟人的事情,但是典韋之死完全不應該。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投降。本來皆大歡喜的一件事情,沒有想到曹操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荷爾蒙分泌過多,將張繡的嬸嬸給那個了,張繡大怒降而復叛,突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在典韋的拼死護衛下曹操跑掉了,但是典韋戰死了。

曹操逃命回去後,得知典韋已死,為之痛哭,哭有啥用?人家嫂子你也給護了,你忠心耿耿的虎將也陣亡了,哎!典韋死的夠冤。

三國猛將冤死榜第四名:孫策

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漢末群雄之一,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

“小霸王”孫策橫掃江東是何等的豪氣,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奪取豫章郡後孫策完成了統一江東的大業,而公元200年三國迷都知道,曹操、袁紹爭奪北方統治權的官渡之戰即將爆發,而統一江東的孫策也有了北進爭奪天下的雄心。

吳郡太守許貢不喜孫策,秘密聯繫曹操讓曹操防備孫策,結果給孫策發現,許貢被殺。結果許貢的三個門客深受許貢恩情發誓給主人報仇,結果孫策一次外出打獵的時候和手下分散,遭到這三個門客的襲擊,孫策面部中箭,不幾日就傷重去世。

孫策遇刺死亡才二十六歲,孫策之死對曹操是重大利好,曹操也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孫策開創江東基業,還未大展宏圖就遇刺身亡,真是憋屈啊,死的時候才26歲,是整個三國時期最傑出的青年英才,孫策死的時候才26歲,三國其他牛人26歲在幹啥呢?

三國猛將冤死榜第三名:魏延

正史中的魏延比演義出彩的多,是劉備集團的老將,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之後魏延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

歷史上魏延是深受諸葛亮器重的,你沒有看錯諸葛亮很是愛護魏延,諸葛亮北伐曹魏,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你覺得不是諸葛亮心腹能做丞相司馬?之後魏延因北伐戰功又被諸葛亮上表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諸葛先生才是個武鄉侯,魏延的南鄭侯可是標準的縣侯。

魏延性格孤僻和同僚關係都處理的很僵,諸葛亮病死之後,蜀軍撤退,魏延和楊儀等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被殺,夷滅三族。

按照裴松之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可見魏延被殺就是一個陰謀,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是蜀國碩果僅存的名將了,被冤殺滅族,真實可嘆啊!

三國猛將冤死榜第二名:張飛

張三爺的事蹟我們大家耳熟能詳,據水斷橋、義釋嚴顏、大破張郃等等,張飛和關羽被時人稱之為“萬人敵”,關、張是蜀漢的重要支柱,歷史上張飛智謀也不錯,漢中宕渠之戰張飛大破張郃靠的就是謀略和用兵。

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對屬下過於苛刻,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結果被劉備這個烏鴉嘴說中,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所殺。

劉備伐吳本來就兵力不足將領也缺乏,而失去大將張飛對劉備的處境無疑是雪上加霜,立志為關羽報仇的張飛卻被麾下三流偏將所暗殺,真是死的冤枉,死不冪目啊!

三國猛將冤死榜第一名:鄧艾

鄧艾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他是第一冤的了。

鄧艾,字士載,鄧艾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司馬昭伐蜀的時候,一度陷入僵持,鍾會的大軍被姜維牽制住無法前進,糧草也出現困難,在一般情況下就是草草收軍了事,結果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越過七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突襲攻破蜀綿竹,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逼近成都。蜀漢後主劉禪驚恐失據,在主降派勸導下,請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

鄧艾創下如此奇功,遭到鍾會的汙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

鄧艾之死我總覺得是司馬昭故意為之,以司馬昭之聰明以及之後對付鍾會提前佈局的手段,司馬昭不可能不知道鍾會是冤枉的,鄧艾能力出眾功高震主當時曹魏政權名義上還存在司馬昭是不會讓有如此大功的人存活的。

可憐鄧艾,滅蜀奇功,卻被冤殺,還是故意冤殺的,可悲,可哀啊!


我家的貓叫皮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是猛將,而且必須是冤死。一般將領就別提了吧,一般將領可憐巴巴可能冤死的更多。我們先羅列一下三國演義所有猛將的死法,有一種演義本身未表,然後就是“善終”,病死也算善終吧;還有一種就是死得其所,求仁得仁,比如壯烈戰死,還有就是意外,最後才是冤枉。然後我們在所有認為是冤枉的武將裡面排一個名。

首先我們認為全三國演義的猛將有:呂布、關羽、張飛、趙雲、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典韋、許褚、曹仁、曹洪、李典、樂進、于禁、高順、高覽、李傕、顏良、文丑、紀靈、黃忠、馬超、馬騰、張任、曹彰、龐德、文鴦、郝昭、王雙、魏延、張苞、關興、程普、韓當、黃蓋、董襲、徐盛、丁奉、凌操、淩統、甘寧、曹休、夏侯霸、太史慈、周泰、潘璋、徐晃、華雄、麴義、蔣欽、陳武、鄧艾、姜維。共54名將正好一副撲克牌不知道恰當不,接下來先看看都怎麼死的。

大王:呂布。在與曹操劉備爭奪徐州的過程中,在下邳被自己手下背叛,侯成放馬,魏續開門,宋憲盜戟,被執。後被劉備進讒言,被曹操斬。死得其所。

小王:關羽。奉令響應漢中戰役,攻取樊城,水淹七軍,斬龐德捉于禁。被盟軍東吳襲取後路,敗走麥城,被東吳朱然部將馬忠擒,被吳主孫權斬首。死得其所。

黑桃二:趙雲。病死善終於蜀漢,諡號順平侯。

紅桃二:張飛。因兄死不能控制情緒,虐待手下太甚,被手下範疆張達趁醉酒謀殺。冤。

方塊二:馬超。一說病死,一說鬱郁不得志而亡。善終。

草花二:夏侯惇。曹操得風誕,召夏侯惇議事,惇見操身邊有伏皇后等鬼魂,嚇昏,最後病死。善終。

黑桃A:張遼。黃初五年攻取東吳,為救曹丕被丁奉一箭射中腰。而後箭瘡崩裂而亡。死得其所。

紅桃A:文鴦。未表。

方塊A:太史慈。搶合肥城時身中數箭,重病身亡。死得其所。

草花A:黃忠。虢亭之戰被周泰、韓當、潘璋、淩統圍,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後箭瘡迸發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K:龐德。樊城之戰,先射中關羽右臂,水淹七軍,被周倉大船撞翻,在水中生擒。被關羽斬首。死得其所。

紅桃K:典韋。張繡偷曹操營,事先賈詡將典韋灌醉,並胡車兒偷走大戟。格鬥中終被殺。冤。

方塊K:許褚。漢中之戰,因喝多酒,被張飛一矛刺中肩窩,受重傷。之後無事蹟,疑善終。

草花K:甘寧。夷陵之戰因為發瘧疾,倉促應戰,被蠻王沙摩可射中,坐大樹下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Q:顏良。白馬之戰,先後斬宋憲魏續,敗徐晃。被關羽萬軍中一刀取於馬下。死得其所。

紅桃Q:文丑。白馬之戰。與關公戰不三合,心怯繞走,被關羽一刀斬於腦後。死得其所。

方塊Q:夏侯淵。定軍山被黃忠突襲劈死。死得其所。

草花Q: 張郃。在追擊蜀軍時,在木門道被諸葛亮用諸葛連弩設計射死。死得其所。

黑桃J:鄧艾。滅蜀後,司馬昭懷疑其有自專之心,令監軍衛獾收之至枷車送長安。半路適逢平鍾會亂,放出,卻被衛獾因私怨派人殺死。冤。

紅桃J:姜維。蜀亡後,試圖使用反間計殺死鍾會復國,卻因士兵造反被殺。死得其所。

方塊J:徐晃。征剿新城孟達,被城上箭射中額頭而死,時年五十七歲。死得其所。

草花J: 周泰。火燒連營殺沙摩可後,再不知去向。未表。

黑桃10:淩統。火燒連營後不知去向。未表。

紅桃10:馬騰。因參與謀反事洩,點兵時被曹操拿下並斬首。死得其所。

方塊10:魏延。諸葛亮認為其有反骨,死時授馬岱計策,在陣前從腦後斬首。冤。

草花10:華雄。虎牢關被關羽溫酒斬華雄。死得其所。

黑桃9:麴義。磐河之戰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死得其所。

紅桃9:程普。赤壁之戰後為江夏太守。未表。

方塊9:高順。下邳之戰兵敗後被曹操執殺。死得其所。

草花9:張任。徵蜀時被張飛擒殺。死得其所。

黑桃8:曹彰。未表。

紅桃8:曹仁。未表。

方塊8:高覽。被趙雲一槍刺死。死得其所。

草花8:紀靈。與張飛戰不十回合,被張飛一槍刺死。死得其所。

黑桃7:韓當。火燒聯營後,未表。

紅桃7:黃蓋。未表。

方塊7:曹洪。曹丕篡位時作者描寫了曹洪卑劣的嘴臉。之後不見表。

草花7:曹休。建興六年,被陸遜大破於石亭,惶恐之甚,徂發而死。死得其所。

黑桃6:李典。逍遙津戰後不見表,懷疑病死善終。

紅桃6:樂進。被甘寧一箭射中面門後不見表,懷疑病死善終。

方塊6:丁奉。活到最後一回。病死善終。

草花6:徐盛。未表。

黑桃5:關興。病死善終。

紅桃5:張苞。在追殺郭淮孫禮的過程中,戰馬跌入山澗而死。死得其所。

方塊5:郝昭。在陳倉病重後見蜀軍至而驚死。死得其所。

草花5:王雙。被魏延斬殺。死得其所。

黑桃4:董襲。在逍遙津因風大船翻被淹死。死得其所。

紅桃4:凌操。在征討黃祖時被甘寧一箭射死。死得其所。

方塊4:夏侯霸。奉姜維命收洮陽,被鄧艾設計射死在城下。死得其所。

草花4:潘璋。被關興為關羽報仇殺死。死得其所。

黑桃3:蔣欽。未表。

紅桃3:陳武。在於龐德交戰過程中,樹枝抓住袖袍,被殺死。死得其所。

方塊3:于禁。被曹丕派去修墓,被墓道中的壁畫羞辱死。非常特別的死法。

草花3:李傕。被曾經的同夥段煨殺死獻給曹操首級。冤。

看了這副撲克牌之後,其實覺得名將大多數都是死得其所的。很少善終,而冤死的也不多。有張飛、魏延、典韋、鄧艾、李傕五個。

張飛雖然是自己人殺的,但是其實是有些自找的。典韋也其實不該喝酒,不貪杯其實就沒事了,畢竟守衛曹操職責所在。李傕呢,說是被同伴殺了,其實大家還挺開心的。

所以真冤的就是鄧艾和魏延兩個。兩個人其實都是被自己人殺了,而且本身並沒有反心,都是被內部人士誣陷的。魏延呢,可能平時還挺跋扈的,尤其是對楊儀。而功勞看,鄧艾的功勞更大。

鄧艾只是在滅蜀後,給朝廷上表的語氣有些大,讓人覺得有些自專,本身不是死罪,只是枷車拿歸。但是中間發生了鍾會謀反的變故,衛獾怕鄧艾將來對自己不利乘亂就將鄧艾殺了。鄧艾本身是一個有理有節的謙謙君子,且出身寒門,實不為當時士大夫階層所見容。可謂全三國名將第一冤!


洗雲忘言


三國五大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他們是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關羽、張飛是劉備早期舉兵時就跟隨了劉備,趙雲是在劉備依附袁紹時加入,黃忠是劉備收復荊州時加入,馬超是在劉備攻打益州劉璋時加入。五人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根據真實歷史《三國志》(不是小說《三國演義》)記載】:【黃忠】:公元220年就病逝了,有的文獻記載他活了75歲,歲數是不小了。【關羽】: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張飛】: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在江州江州。因為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果然,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三國演義》中誤寫作範疆)謀殺。【趙雲】: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馬超】: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 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願我能向前走


三國時期是這個混亂紛爭的年代,因此也有諸多名將層出不窮,但有戰爭就有傷亡,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將,如果說死的痛心,那就是去世時帶有一些遺憾。那麼在我心中死的痛心的猛將分別是關羽、于禁、張頜、夏侯淵、魏延,而最冤的我認為是魏延。

敗走麥城關雲長

關羽之死之所以痛心,是因為其本人和其所提領的荊州之地對於蜀漢政權的重要性極高。關羽時為蜀漢假節鉞的前將軍,名副其實的蜀漢政權武將之首,麾下三萬荊州兵也是蜀漢政權最精銳的部隊,襄樊之戰的戰略意義重大,意在打通漢中至上庸再到荊州的連接線,而這條佔線上唯一的斷帶就在於襄樊地區,如果關羽能夠奪得襄樊,真就能達成出宛、洛的藍圖。



而天遂人願,一代名將隕落於麥城,不僅使蜀漢的大好形勢就此葬送,還為夷陵之敗埋下了禍根,痛心的地方也不止是關羽身首異處,更是蜀漢從此失去了荊州的部分控制權,戰略國策也就失去了意義,造成後來諸葛亮只有不斷北伐尋找出路的窘境。

晚節不保於文則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惪邪!”——曹操

于禁一生大殺四方,屢立戰功,是曹操最倚仗的將軍之一,也位居“五子良將”之列,但其一生最大的恥辱就是在樊城面對關羽時,所督七軍全軍覆沒不說,而後還向關羽請降了,話說到這裡,我個人覺得於禁確實有為屬下將士乞求活路的心裡因素,時為水漫軍營,關羽軍乘大船射殺逃亡於岸堤的魏軍,相當於將魏軍當活靶子來打,這樣的情況下,于禁的投降顯得為將者的仁慈之心。相比較而下,龐德雖然英勇抵抗,但箭矢射完之後,也是乘小舟逃跑,並未管手下將士的性命,因此曹操的評價也有失公道。



當關羽被東吳殺害後,于禁又轉投了孫權,當劉備東征時,孫權向魏國稱臣,便將於禁還給了曹丕,此時的于禁已經是“鬚髮皓白,形容憔悴”,由此可見於禁內心的愧疚還是很大的。但曹丕還是羞辱了這位功勞頗高的大將,命令于禁拜謁已故的曹操靈位時,在曹操的排位後放置巨畫一幅,畫裡是于禁全軍覆沒投降關羽與龐德大義凜然只求速死的對比,《三國志》中在此處記載到“禁見,慚恚發病而死”。個人覺得曹丕對於奉獻如此大的老將軍做出這等羞辱的事,也真的令人痛心。

老驥伏櫪張儁乂

頜日:“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頜不得已,遂進。——《魏略》



五子良將中,一直戰鬥到第三代魏國君主的老將張頜,最終官至徵西車騎將軍,也是五子良將中官職做到最大的。在西線的戰區中,搭檔過夏侯淵、曹真和司馬懿,前兩者都是曹氏宗親為主帥,張頜掛副,戰績頗豐。但到了司馬懿掛帥時,張頜卻死於一場追擊,雖然在《三國志》中未提起張頜為何追擊,但《魏略》中的說法是張頜勸司馬懿不要追諸葛亮,司馬懿卻咬定了讓張頜追擊,因而才在木門遇伏。



這種由於司馬懿的政治陰謀造成張頜之死的說法我個人比較贊同,《漢晉春秋》中記載了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期間是“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故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由此可見的司馬懿戰略防守的態度很堅決,以司馬懿的智慧,諸葛亮退軍時的佈防和安排理應能猜的到,又何況是木門這樣的山谷地形?加之張頜都已經看出來此退軍不能追的情況下,司馬懿還一定要讓張頜遵守軍令追擊至死,此間的政治謀害是比較明顯的。張頜之死也是魏國政權中老一輩功勳之首的隕落,心痛之餘也是司馬家族排除異己的一個臺階。

孤膽英雄夏侯淵



千里襲人的夏侯妙才是魏國西線雍涼戰區的大都督,韓遂、馬超這等名將在其陣前也佔不到絲毫便宜,西羌隴右皆平復於夏侯淵之手。曹操能夠順利拿下漢中也多虧了夏侯淵的指揮,而這位名將在劉備發動的漢中之戰中,被黃忠斬於定軍山,也使魏國上下震動,而在夏侯淵與劉備相持一年的時間裡,曹操也並未對漢中戰場進行有效的增援,夏侯淵也多次分兵援助張頜,導致自己孤立無援,奮戰而死。這位名將之死不僅讓曹魏痛失西線一柱石,而且丟掉了漢中這塊戰略要地。

反骨惡名魏文長

魏延在歷史上是劉備比較喜歡的將領,在奪得漢中之後,劉備也是力排眾議,沒有提拔元老張飛,而是任用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也不負眾望,在漢中為蜀國頂起了北方的防線。但魏延的結局卻很悲慘,不僅被歷史釘在了謀反的十字架上,還在死後,被楊儀踩著頭顱大罵為庸奴。

其實在歷史上,魏延展現了不錯的軍事能力,後世還有評價其“子午谷奇謀”要比諸葛亮的穩紮穩打更有機會獲勝,無論如何,這樣的軍事人才,在本來就人才匱乏的蜀國,算是極為稀缺的資源,在人際關係處理上的失誤,不僅被誅滅了三族,還在歷史上留下了“腦後反骨”的惡名。



上述將領中,關羽、夏侯淵、張頜終究是戰死沙場,留得一代名將之名於後世,而於禁死的是比較窩囊,雖然晚節不保,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毅重之美名。而魏延謀反之說確實找不到太多證據,而蜀漢政權在諸葛亮去世後,本該他大展宏圖之時,卻死於了楊儀、費禕之流的手裡,空有一身才華,當打之年卻惡名留傳於世被滅三族,實在是可惜,冤枉。


棍哥觀史


這個問題裡有兩個條件:猛將,最冤。死得雖冤但不是猛將,或者是猛將卻死得不冤,都不在其列。根據這兩個限定條件,以下5個人可上榜:

第一名:張郃

為什麼說張郃死得最冤?因為他是被領導假公濟私、假借敵人之手除掉的,張郃跟司馬懿有矛盾,一方面他對司馬懿不太服氣,總是發表一些不同意見,另一方面司馬懿覺得他的存在不利於自己更牢靠地掌握軍權。

諸葛亮撤軍,司馬懿命令張郃親自率隊去追擊,張郃已判斷出這個命令有問題,並進行了申訴,但司馬懿不聽,仍堅持讓他去追,張郃只得奉命,結果被殺。

更冤枉的是,司馬懿這招借刀殺人的計策實施後,事後竟然沒有得到任何追究,張郃算是白死了。

第二名:陸遜

名將陸遜一生指揮了奪取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石亭之戰,這三大戰役是孫吳立國的基礎,所以陸遜是孫吳建國的第一功臣,他的貢獻和軍事才能都有目共睹。

但是,後期陸遜與孫權關係越來越微妙,孫權想集權,江東大族成為他的障礙,無論呂壹事件、暨豔事件還是立太子之爭,都是孫權與江東大族之間矛盾的反映,而陸遜無形中就是江東大族的代表,孫權雖然沒有免除陸遜的官職,但借一些小事不斷打擊他,又派人當面斥責,一代名將不堪其辱,竟然“憤恚致卒”。

第三名:魏延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魏延已任徵西大將軍,相當於上將,而楊儀只不過是丞相府裡的長史,品秩不過千石,對應的武職充其量也只能算大校,但上將魏延與大校楊儀鬧矛盾時眾人卻普遍站在了後者一邊,包括諸葛亮。

當然這裡面也有原因,魏延自己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他的脾氣不好,容易跟大家鬧矛盾,但說他有反心就實在太冤枉了,魏延絕無反心,否則最後不會落到那樣下場。

第四名:馬謖

馬謖失街亭,事後又逃亡,按律當斬,殺馬謖大家都沒什麼可說的,但馬謖也是個悲劇,因為他去執行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魏軍的大批援軍來了,需要有人去街亭阻擋,但街亭遠在秦安隴城,蜀軍之前沒有到達過這裡,對這裡的情況很陌生,實力又懸殊,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戰鬥,並非把握實足,馬謖可能守住,也可能守不住,因此被殺,只能說他倒黴。

第五名:麴義

麴義是袁紹奪取冀州的大功臣,當年他向韓馥施壓,韓馥才把冀州讓給了袁紹,後來麴義又率“大戟士”力戰界橋,為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但麴義後來卻突然銷聲匿跡了,史書沒有做出過解釋,但以袁紹的性格及為人,麴義肯定是被他消除了,狡兔死,走狗烹,擔心麴義會對自己不利,袁紹把麴義殺了,只有這一種解釋。


南門太守


諸位說了一大堆夠猛,死得夠冤的大將,我來說一下比較邊緣,被人忽視的死得夠冤又很猛的大將

1.徐晃

徐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孟達叛魏後,司馬懿先行平叛,本沒有徐晃什麼事,徐晃領兵與司馬懿平叛兵馬在半途相遇,徐晃自領先鋒。徐晃率軍抵達上庸城下,其坐騎收駕不住,直抵城門下,徐晃本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孟達降魏,並沒有任何防備,哪知孟達突然一箭射中徐晃面門,可惜這位戰敗了關羽的驍將這麼就死了。

2.郭淮

郭淮是魏國後期與張郃齊名的大將。姜維率大軍攻魏,郭淮率魏軍將姜維殺得大敗。姜維單槍匹馬,倉惶逃命,郭淮也單槍匹馬在後面緊追。姜維欲放冷箭射死郭淮,卻發現箭矢全部散落,無奈只得拉空弦嚇唬一下。郭淮聽到絃聲急忙側身躲避,卻發現是空心箭。姜維又連拉幾下空弦,郭淮躲避後發現都是空箭,料想姜維己無箭矢,遂不再躲避,於是一箭朝姜維射去,姜維躲避後順手接住箭矢,姜維立即用此箭向郭淮射去,郭淮早無防備,結果被射中面門,魏國擎天之柱就這麼死掉了。

2.夏侯淵

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蜀將黃忠和法正奉命堅守定軍山。曹操一流大將夏侯淵率大軍進攻定軍山,黃忠本想出戰,被法正制止。等到中午時分,太陽高照,曹軍人困馬乏,紛紛下馬休息,法正突然令旗一揮,黃忠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殺下來,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刀劈兩段,可惜曹魏一代名將就這麼死了。

4.蔡瑁

蔡瑁是劉表手下第一大將,其能力在文聘、張允、王威、黃祖、魏延之上。蔡瑁降曹後,得到曹操重用,統領所有水師。赤壁之戰時,周瑜深知他的能力,利用蔣幹這頭蠢豬,用反間計將蔡瑁除掉。若蔡瑁不死,龐統的連環計就不能得逞,火燒赤壁將成為空話,曹操將一統天下,三國將不復存在。

5.蔡陽

老將蔡陽是曹操手下大將,遠非守五關的六將可比,能力與夏候惇不分伯仲。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與張飛相會古城,而張飛並不相信關羽,認為關羽將帶領曹軍來擒拿於他。正在這時,蔡陽帶兵來報關羽殺其侄秦琪之仇,而張飛就此認為這是要來擒拿他的曹軍。關羽為表清白,要求在三通鼓內斬殺蔡陽,張飛親自擂鼓,關羽精神倍增,終將曹操名將蔡陽斬於馬下。

以上冤死的都是曹魏名將,可能有羅貫中的功勞。下圖為關公大戰蔡陽


張飛腦殼全世界亂飛


三國裡的猛將如雲,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五虎上將"是當之無愧的三國超級猛將。


其中,智勇雙全的關羽做為"大哥大",原本是靠鎮守荊州,並多次打敗曹操麾下猛將而聞名天下。後來又因大意失荊州而毀一世英名,敗走麥城被擒後終被斬殺,落得出師末捷身先死的悲慘下場。不過,他雖然死的慘,但是咎由自取的結果,怪不得別人,並不冤。


而趙雲、黃忠、馬超三虎將以"老好人"著稱,結果好人有好報,三人均得以善終。死的都不留餘恨的。


唯獨張飛的死過於離奇。關羽被東吳殺死後,劉備為給結拜兄弟報仇血恨,不聽諸葛亮的勸阻,一意孤行的伐吳。張飛成了"急先鋒",他急於帶兵去江州會合,脾氣暴躁的他還沒出發,一邊喝酒和豪哭來表達對二哥的悼念,另一邊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到手下將士身上,結果鞭打士卒引起眾怒,又令手下張達、範強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否則軍法處置,結果張範在完不成的情況下選擇了鍥而走險,乘張飛醉酒暈睡時,殺死張飛,然後取了他的首級投奔東吳。

總之,張飛沒有死於戰場,沒有被對手斬殺,卻因不善待屬下而死於非命,不但悲慘,而且太冤枉。可以說是三國虎將中死的最冤的。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如果你生在三國,多少人巴望猛將死越早越好,有什麼冤,從來沒有常勝將軍,聽說關羽在三國殺沒低於一萬人,後來天神才封作門神,生著人怕,死去鬼懼。張飛也封為門神公。難道殺別人是該死的。猛將還連累了家族,親朋好友。殺這麼多人仇人更多了。在戰場上沒有邪和正,勝為王,敗為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