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以色列是一個極度缺水的國家,說到以色列的農業,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

高科技的節水農業

可以說,以色列農業的發展史,就是以色列人與艱苦環境的抗爭史。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以色列的地形圖

以色列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以及內蓋夫沙漠。

其中,內蓋夫沙漠由大約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組成,佔據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積。

《聖經》中對以色列曾有這樣的預言:“以色列的土地終將開花、發芽,並用果子充滿世界的臉。”

現在看來,以色列確實做到了,它不僅成為了世界高科技農業的典範,還成功發展了高度外向型農業——將大量優質的農產品直接出口到國外,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為了更好地認識以色列農業,我們有必要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以色列人是如何解決用水問題的?

內蓋夫(Negav)位於氣候乾燥的沙漠地區,佔以色列國土面積的66%

,年降雨量僅有5-15cm,先天淡水資源不足。與此同時,內蓋夫擁有大量的地下鹹水,然而,這些鹹水資源都不能直接利用。

眾所周知,高鹽度的鹹水是無法用於農作物的澆灌和居民的日常飲用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以色列建造了規模龐大的海水淡化工廠,通過將海水、地下鹹水淡化,便可用於農業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其中,最大的Sorek淡化廠每年可產生超過6億立方米的淡水,可以供應150萬人的生活用水。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鹹水淡化廠

不止如此,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淡水,以色列人連空氣中的水分都不放過。

為了提取和冷凝空氣中的水分,以色列的Watergen公司自主研發了GENius熱交換系統——

首先將空氣吸入發生器,除去灰塵顆粒和雜質後獲得純淨空氣,然後再通過熱交換和冷卻系統,使空氣中的水分達到凝固點,從而生產出高質量的飲用水。在Watergen公司,一套規模化的發生器每天可產生5000升的純淨水,專供城鎮、村莊的居民飲用。

目前,以色列是水資源重複利用率最高的國家(達到了驚人的86%)。通過先進的技術,以色列的生活、工業、農業用水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為了將這場與水資源的鬥爭進行到底,以色列人不僅大力“開源”,而且做到了“節流”。為了不浪費每一滴水,以色列人發明了滴灌

技術——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滴灌技術 Drip technology

1959年,被譽為“現代滴灌之父”的Simcha Blass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滴灌系統,用於灌溉距離水源地8km以外的乾旱農田。

如今,依託於這項技術,以色列40%

以上的蔬菜和農作物產品都種植在內蓋夫廣袤的沙漠裡。這片沙漠還生產出了以色列90%以上的瓜果,源源不斷地出口到歐洲各國。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多次創造奇蹟的以色列農業

沙漠耕種篇

為了節約用水,以色列大力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智能化的基礎之上的。每一株農作物每天需要需要多少水量,需要多少肥料都是由機器精準控制的。

  • 那麼,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精準用水、精準施肥的呢?

原來,農田中的土壤裡安裝有傳感器,可以將土壤的溼度、溫度、pH、土壤結構等數據實時傳到電腦端,這些被實時採集的數據就是植物農作物發出的信號,會告訴機器的操控者它們需要多少水、它們的生長狀態又是怎樣的。

科學家們通過這些數據就能準確掌握農作物的各項生長指標,進而及時補充所需要的水分和養料。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通過電子設備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狀態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精準施肥原理:營養元素的定位、定量吸收

  • “水肥一體化”是以色列農業的核心技術

所謂“水肥一體化”,就是將氮、磷、鉀等無機肥溶解在水中,這樣一來,給植物澆水灌溉的同時又能提供肥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作物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效率。

當然,馬鈴薯、番茄、洋蔥、韭菜、芹菜等蔬菜對水分和肥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為此,農業科技人員針對特定的農作物設定了對應的參數,單位水體中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也是嚴格按照標準配比的。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通過生長實驗確定最佳的給水量和肥量,為“水肥一體化”技術提供理論支撐

在以色列農田裡,有縱橫交錯的管道系統:有的平鋪在地表,有的埋在地下,這是根據不同植物根系的深淺而設定的。不僅如此,這裡

30%的農業用水還可以重新回收利用。

  • 高度機械化的農業設施

從給水給肥到成熟採摘,再到農產品的加工上市,大都是由專業的農用機械來完成,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全自動噴灌系統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機械收穫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自動加工

沙漠養魚篇

除了在沙漠搞種植,以色列人還在沙漠裡成功養起了魚。

眾所周知,沙漠裡是極度缺水的,怎麼能養魚呢?

其實,這裡的沙漠養魚指的是在沙漠地帶建立集約化養殖池塘或工廠。以色列從上世紀20-30年代就開始嘗試養魚,其水產養殖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露天池塘養魚

以色列的水產養殖開始於1927年的鯉魚進口;1937年-1939年,以色列沿海開始了規模化養殖鯉魚;在1948年,以色列水產養殖的產量已經佔到魚類消費品總量的71.4%——也就是說,從海洋和湖泊中捕撈的所有魚類只佔到28.6%的比重。這一時期,以色列的池塘養殖總面積增加到了1400公頃

  • 第二階段:半封閉循環水養魚

這種模式指的是通過搭建棚頂,在室內的水泥池或簡易塑料池中進行的流水養殖模式。

混凝土水泥池具有堅固耐久、使用壽命長的優點。這種系統藉助增氧管道和生物濾池調節水質,養殖產量提高了400%,從原先露天池塘的0.5kg/m³增加到了20kg/m³

此外,為了節省成本,以色列也採用了防水的塑料材質作為養魚池,具有簡單輕便、易拆裝、易轉移的優點。別看塑料池養殖空間不大,但是有供氧系統的加持,同樣可以實現高密度養殖。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不同材質的塑料養殖池

  • 第三階段: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全封閉)

這是以色列目前水產養殖的最高科技成果,其核心工藝是水處理技術,主要採用高效的過濾器、全自動滾筒微濾機、實時水質監測、自動投餌等先進的養殖設備實現循環水養殖。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正在施工的工廠化養殖車間

工廠化養魚單位水體平均產量可達150kg/m³,餌料係數大多在1.2-1.3,養殖汙水經過處理後重新進入養殖池,在這中間只有3%-5%的水損失,因此是一種高效節水的養殖模式。

補充:餌料係數指的是魚蝦長一斤肉需要吃多少飼料。舉個例子,如果魚蝦長1斤肉吃了1.3斤料,我們就可以說餌料係數是1.3。

餌料係數越接近於1(或者說越低),說明飼料轉化率越好、魚蝦的消化率也就越高。一般來說,工廠化養殖模式的餌料係數要遠遠低於露天池塘養殖模式,因而飼料成本更低。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以色列農業的尖端科技

其實,上面提到的沙漠耕種、沙漠養魚只是以色列農業的基本操作。以色列更多的尖端科技聚焦在最新的科技成果轉化上,比如:

  • 用不同的顏色來控制農作物的生長(已經有研究表明,植物在不同色光下的生長狀態不同,通過人為控制色光就能夠影響植物的生長狀態。)
  • 培育不育果蠅來抑制果樹中的主要害蟲
  • 開發新型塑料托盤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農作物所需的水量減少50%
  • 開發熱成像系統,監測農作物體內的水分狀況
  • 智能網絡系統的在農業上的應用與普及
  • 生物殺蟲劑、生物化肥、智能傳感器
在沙漠裡種田,還在沙漠中養魚?以色列農業堪稱一個傳奇!

作為全球農業科技的領導者,以色列農業還要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相比之下,我國農業在機械化、自動化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農業智能化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視,牧海相信,我國農業也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在留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那麼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我是牧海,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