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手下五大將中的季布,為何會被劉邦赦免死罪,他到底有怎樣的經歷?

漢史趣聞


季布,楚地人,出身底層,沒有顯貴的背景,但是為人講義氣,重信用,喜歡抱打不平,在楚地是個出了名的講義氣的人,現在我們說的“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是說的英布。在楚漢戰爭時期,英布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在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英布曾多次打敗劉邦,使劉邦陷入困境之中,所以劉邦是非常痛恨英布的。


因此等到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劉邦立即發出懸賞,要捉拿季布,據史書記載: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如果誰要窩藏季布,就要誅滅三族。

季布被劉邦釋放,要感謝三個人。


項羽死後,季布逃跑了,躲在濮陽一戶姓周的人家,周家的主人和季布說,現在天子想抓你的心情特別迫切,那些官兵很快就會追到我這裡,如果將軍信任我,我這裡有一個計策可以救將軍於危難時刻,如果將軍不信任我,那我現在就自殺了。季布聽他說的這麼情真意切,就相信了他。於是周家人把季布打扮成一個被賣奴隸的樣子,和家裡幾十個奴隸混在一起賣到魯地的周家。


朱家是魯地有名的一個俠客,俠客見識多廣,當週氏對他說,我要把這些奴隸賣給你時,朱家一眼就看出不同尋常的季布,於是他安排季布到田間去勞作,並且告誡他兒子,田間的農活,他願意幹就幹,不願意幹就不要強求他,千萬不要怠慢他。交代完這些,朱家就乘車到洛陽,去拜見汝陰侯滕公,也就是夏侯嬰。

朱家在夏侯嬰府上喝了幾天酒後,對夏侯嬰也慢慢的熟悉起來,於是便開門見山的說到:“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要追捕他這麼緊。”


夏侯嬰說:因為季布是項羽的手下,季布曾經多次把皇上追殺的十分窘迫,所以皇上對季布恨之入骨,是一定要抓到他不可的。“


朱家問夏侯嬰:“你覺得季布是什麼樣的人。“夏侯嬰說:”他是個有能力的人。“

這時朱家又說:“作為臣子的當然要聽主公的安排,季布作為項羽的部下,他忠於項羽才攻打劉邦,做這些都是他的職責所在,項羽有那麼多部下,皇上能殺的完嗎?還有現在陛下剛得天下不久,就因為私怨這麼勞師動眾的去追殺一個人,這樣顯得皇上很心胸狹窄。還有季布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如果把季布逼到敵人那裡,為了恨一個人而增加敵人的實力,這是很不值得的。

夏侯嬰聽他這麼一說,立馬明白季布就在他手裡,沒過多久,夏侯嬰就找了個合適的機會去遊說劉邦,劉邦覺得夏侯嬰說的很有道理,就赦免了季布的罪。


沫一凡


季布是一個非典型性武將

歷史中記載,季布在項羽手下時曾經數次讓劉邦吃苦頭,劉邦恨透了他,所以,等劉邦得了天下,立刻懸賞緝拿。

知道結束遊戲,沒有繼續反對劉邦

季布在項羽戰敗之後,偽裝成苦力,到一個行俠仗義的大戶人家去打工。這個行為與鍾離眛是鮮明對比。季布顯示就是老子退出你們的遊戲,不玩了,別逼我了。鍾離眛的意味也很明顯,再聯和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王,看你劉邦能把我怎麼樣!

季布沒有把恩怨進一步發展,這就打下了一個好處理的基礎。

等朋友把季布化妝為奴隸轉移到大俠朱家的地盤兒的時候,才叫命好。朱家,是個真大俠,既有俠義心腸,又有本事。朱家首先認定了天下安定,劉邦由一個集團的首領變為天下之主,身份的變化,也使其利益發生變化:原來的季布是劉邦的對頭,現在的季布,可以是幫手,也可能被逼成對手。就看劉邦怎麼處理。

但是朱家乃一介平民,劉邦一是見不到,二是見了也不一定能取

得信任。朱家找到一個關鍵人物--夏侯嬰。夏侯嬰這個人也是義薄雲天,而且可不僅僅是個駕車的,也是車兵首領,論見識也不平常。要不是夏侯嬰搭救,韓信早就成了刀下鬼了,哪裡有機會見到蕭何。關鍵的一點,夏侯嬰深得劉邦信任,能說得上話。

朱家片刻不耽誤,拍馬就到洛陽拜訪夏侯嬰。英雄惜英雄,兩人一見如故,連續喝酒聊天數日。朱家認為已經瞭解夏侯嬰,找對人了,就順便提出讓夏侯嬰建議款待服軟的楚將,防止逼得人家遠走匈奴,反倒成了禍害。夏侯嬰一聽馬上就明白了,也瞭解朱家其人辦事滴水不漏,而且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就趁見劉邦的時候把寬大處理季布的建議提出來。劉邦也是個明白人,天下粗定,乃是招攬人才的時機,於是赦免了季布,還召見並授予季布官職。

不頑固,會運營聲譽

楚地有一個儒生--曹丘--專門依靠口才結交富貴,獲取名利。季布很討厭他,就讓朋友離那個儒生遠一點。曹丘聽說後卻拿著名帖前來拜訪季布。季布得到消息,想給曹丘點顏色看看,結果卻被曹丘擺平,還款待曹丘數日。曹丘等人見人就講季布信守承諾的往事。後來‘一諾千金’’成為一個成語,講的就是季布信守諾言。然而,具體季布做過什麼信守承諾的事呢?歷史並沒有記載。

司馬遷有感而發,對季布的評價很高,認為季布能夠‘摧剛為柔’。所以把季布的事蹟記錄在《季布欒佈列傳》。朱家救欒布的事蹟,在《遊俠列傳》也有記載。因此,季布不但聞名當時,又傳揚至今。

喜歡歷史故事,歡迎關注:夜航船水手。


夜航船水手


劉邦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人物,他的性格十分複雜。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劉邦是一位心胸狹隘的人,他建立漢朝以後過河拆橋,誅殺許多功臣,就連韓信都沒有幸免。然而事實上,劉邦並沒有那麼心胸狹窄,他也曾寬恕許多仇人,比如季布就是其中的代表。

季布是楚國人,他出身低層,但性格豪邁,重義氣,是江湖當中有名的義士,“一諾千金”這個成語說的就是他。季布起初是項羽的屬下,在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時,他曾數次打敗劉邦,使他陷入困境。在項羽諸位大將當中,劉邦最恨的就是季布,因此項羽滅亡以後,劉邦立刻發出懸賞,用千金來換取他的性命,並下令藏匿季布者誅三族。

在項羽死後,季布只能不斷逃跑,最終藏匿在一戶姓周的人家。按理說劉邦的懸賞令讓人十分動心,加上誅三族的威脅,沒有人敢藏匿季布,然而這位周氏卻十分敬仰季布,於是將他藏在家裡。周氏對季布說道:“陛下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殺。”季布十分感動,於是表示自己願意聽從安排。周氏將季布打扮成為一位奴隸,然後將他與其他幾十個奴僕一起賣給朱家。

朱家也是江湖當中著名的義士,他知道這位奴僕其實就是季布,不過他卻沒有聲張,而是將他交給兒子照看,然後前往洛陽拜見汝陰侯夏侯嬰。夏侯嬰款待了朱家,幾天以後,朱家終於與夏侯嬰談起季布。朱家對夏侯嬰說道:“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史記》)

夏侯嬰立刻意識到季布就藏匿在朱家,他將朱家的話稟告給劉邦聽,誰知劉邦聽完以後,不僅赦免了季布,還賜予他官職。

劉邦赦免季布當然不是突然發善心,他之所以不殺季布還要重用他,是因為朱家句句讓他認同。劉邦剛剛得到天下,需要忠臣,而季布就是一位忠臣,如果能夠將他收服,不僅可以得到一位忠臣,還可以讓天才義士都對他心悅誠服。而且項羽手下不少,劉邦如果執意要殺季布,將會有很多人覺得走投無路從而與他作對,若是季布走投無路逃到匈奴人那裡,對漢朝將是一個重大的損失,因此劉邦才會赦免季布。

不得不說季布的運氣實在很好,他遇到兩位貴人,願意擔著誅三族的風險為他求情。而劉邦不愧是建立漢朝的高祖,他的帝王心術造詣遠不是項羽可比的。


歷史戰爭


這裡是芒果論史!

季布能夠逃過死劫,既是因為他自己行事有原則但又不死板,又是因為劉邦明事理,聽得進去夏侯嬰的勸誡。但更重要的是,季布的運氣非常好,他幸運的成為了劉邦樹立的一個正面典型,他被赦免正是因為劉邦有向天下顯示自己博大胸襟的需求。

從項羽滅亡之後,季布逃竄開始,到夏侯嬰覲見劉邦,季布得以被赦免為止的這段時間裡,我們仍然可以窺見從戰國末期遺留下來的俠士之風。


逃亡:俠士相助

前文已經說過,季布是一個既有原則,又不死板的人,所謂原則指的是在其位,謀其事,忠於自己的君主,項羽未滅亡時,季布始終忠心耿耿,多次將劉邦逼入險境,現出窘態。正是這樣的過往使得劉邦對季布恨之入骨,建漢後瘋狂追殺季布。

而所謂“不死板”則是指季布看得懂天下大勢,不以自身綿薄之力逆天而行,項羽滅亡之後,季布即隱姓埋名,不再與漢王朝為敵。季布的這種表現為他和劉邦後來的和解埋下了緩衝帶,他之所以被赦免與這種“低姿態”脫不了干係。

前面兩點講的是來自季布的“內力”,而“外力”則是來自眾多俠義之士的幫助。其中包括周家、朱家以及滕公夏侯嬰,他們都認可季布的才能且敬佩季布的為人,願意冒著觸怒皇帝的風險為季布博一線生機。

在這些幫助季布的人中,朱家的進言最有道理,朱家找到劉邦的親信夏侯嬰,問他,“你覺得季布是個怎樣的人?”夏侯嬰答,“是個賢能之人!”朱家又問,“臣子為君主辦事不是應該的嗎?現在皇上剛得天下,卻憑一己私怨追殺賢才,若是將其逼往匈奴或南越,那不是資敵嗎?”



夏侯嬰覺得朱家之言有理,於是轉而進諫劉邦,季布方逃得一死。

劉邦:善於納諫

朱家的一席話之所以能夠打動夏侯嬰,在於他客觀理性的分析了追殺季布與赦免季布二者之間的利弊關係。

應該說,朱家的這番論證非常精彩,為季布之赦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劉邦這個接收者與決策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劉邦在季布之事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答案很簡單,是一個善於納諫,胸懷博大的仁君形象。

事實上,天下間如朱家這般能夠窺破利弊關係,理性分析者不少,未能成事大多是因為高高在上的決策者不能做到“善於納諫”!正如子嬰之於胡亥,范增之於項羽,蒯通之於韓信,如果做決策的人不能廣納善言,那這些善言也就無用了。

季布的幸運在於決定是否赦免他的人是劉邦,而劉邦恰好是一個“善於納諫”之人,這才使得朱家之言起了作用,季布才能逃過一劫。

季布被赦免,有三方原因,一是他自己的賢能,而是俠士的幫助,三是劉邦的大度,三者缺一不可!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英雄間的惺惺相惜

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此二者都為統治者所忌恨,卻被百姓讚不絕口,尤其是當王朝的國君大興土木,官吏中飽私囊,致使大批囤積居奇的不良商家發跡,而普通百姓卻受凍捱餓,所以俠者就應運而生。



據史書記載,季布是楚國人因俠義而聞名於當地,年輕的時候愛結交朋友打抱不平,每當有為秦朝苛政所逼而落草為寇的人,他都贈送盤纏救助,有一次其好友被誣陷下了大獄,他義無反顧的劫了獄,躲到山中最後參加了項羽的反秦革命軍!




而劉邦年輕的時候,也懷有一顆劫富濟貧之心,不事農業生產,與屠狗的樊噲、賣草鞋的周勃為伍,最終建立了漢朝。所謂英雄間惺惺相惜,鑑於兩個人有過相同的經歷,而都為清高之人所不容,故而成了劉邦不殺季布原因之一!

盡忠職守成保命符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當務之急是樹立盡忠職守的榜樣,讓隨他南征北戰的諸侯都安心生活,而不再為了私利又刀兵相見。據史書記載項羽有四大戰將分別是龍且、英布、鍾離眜、季布,其中只有英布是個叛徒!

秦朝滅亡以後,英布跟隨項羽立了大功,被封為九江王。起早年因為觸犯秦律被在臉上了刻字,所以時人又叫他黥布。由於項羽強行把劉邦塞到了巴蜀之地,僅僅3個月韓信就為劉邦吞併了巴蜀之下,一時間有了謀取天下的實力。而此時的英布遂背楚降漢了,致使劉邦輕易的就攻佔了彭城!



說實話,奪天下的時候,劉邦需要這樣的叛徒,然而當自己成了天下之主的時候,這樣的叛徒就成了絆腳石,所以需要樹立季布這樣盡忠職守的榜樣,來教導天下臣民為自己盡忠!

肝膽相照真兄弟也

話說劉邦當皇帝以後,對曾經為難自己的人是大開殺戒,就連自己的侄兒都被封為刮羹候,原因是其年輕時候嫂子沒給飯自己吃,更別說項羽陣營的季布了!

一時間季布是四處躲藏,有上頓沒下頓的!幸好濮陽的一戶周家人性格耿直收留了他。為了長久之計,將季布的頭髮剃掉,穿了一身補丁衣服,與家奴一起坐上馬車被賣到了山東一家姓朱的人戶。與其他的長工一樣,以幫主人耕地種田度日。有一次朱姓主人與季布交談,發現其談吐不凡,又聯想到城門上貼的海捕畫像,便一口認出了此人就是季布,由於感嘆其一諾千金的豪爽,就找到了自己的莫逆之交夏侯嬰。

經過一番交流之後,朱姓主人對其說道:“今皇上剛剛取得天下,應以寬仁為本,對項羽的部將應加以安撫,使其為新朝效命,如果繼續追捕下去,萬一往北投靠了匈奴,往南加入了南越,到那時事情就無法收拾了!”



後來夏侯嬰將此話原封不動的轉告了劉邦,一是被周姓與朱姓的疾風知勁草的義舉感動,二是為了招撫項羽部將的安邦大計,就赦免了季布並授予郎官之職!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季布有上面的那些因素才大難不死,像他的盡忠職守與樂於助人及肝膽相照,都是今日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惜緣小歷史


季布曾是西楚霸王賬下大將,項羽和劉邦相爭,雖然最終兵敗自刎,但曾經卻屢次打敗劉邦,而作為項羽賬下大將的季布也是曾多次讓劉邦陷入困境的,故而劉邦對季布還是頗為記恨的,但是在劉邦建立大漢後,雖然曾下令捉拿季布,但最後劉邦卻赦免了他。

那劉邦為什麼赦免季布死罪,他到底有怎樣的經歷呢?

季布這個人很仗義,並且他又是一個信守承諾、講信義的人,故而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言,也就是通常講的“一諾千金”。

作為項羽賬下大將的季布,在楚漢相爭時,他忠於項羽讓劉邦陷入困境這也是難免的。也因此劉邦很記恨季布。故而當劉邦打敗項羽後,劉邦曾懸賞千金下令捉拿季布。

而季布知道自己曾對劉邦不利,他也知道此時的處境,故而他先躲到一個姓周的人家中。季布仗義過人,他的名氣還是不小的,所以這個姓周的想救季布,於是就用計把他送到魯地的朱家。

而朱家當然知道他是季布,雖然也知道劉邦下令捉拿他,但還是收留了他。後來這這個姓朱的人就去見了夏侯嬰,這夏侯嬰也是一個很有義氣、很仗義的人。姓朱的人說季布雖然曾讓陛下陷入困境,但那時他是項羽的部將,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他分內之事。如今陛下因為怨恨去捉拿他,就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是心胸狹窄之人。若逼的太急,季布去了匈奴,這也不是想要的結局。

夏侯嬰聽了也覺得有理,同時季布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於是夏侯嬰就找個機會和劉邦說了這事,經過夏侯嬰的說情,所以劉邦就赦免了季布。

那時劉邦不僅赦免了季布,而且還讓他做了官,任命他為郎中。而季布曾作為項羽的部將,能得到這樣的結局還是很難得的。

不僅如此,季布後來也是不錯的,比如在漢惠帝劉盈為帝后,季布還被任命為中郎將。那時匈奴屢侵犯大漢,有一次匈奴得到單于寫信侮辱呂后,這讓呂后很生氣,於是就和將領商量桌擺出兵攻打匈奴,當時很多將領都是支持出兵的。



但季布卻堅決反對對匈奴用兵,在季布的反對下單,最終讓呂后放棄了攻打匈奴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如此,讓剛從戰亂中建立不久的大漢王朝得以修養生息。後來季布還做了河東郡守,在漢文帝時期,漢文帝還曾召見過他。


中孚鑑


一個不懂得生存法則的人,活得如同俠客一般的將軍。

一個只顧事實,而不顧環境背景的人。

一個憤恨諂媚,又喜歡被人戴高帽的人。

時人誇讚他“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季布,楚地人。以俠義出名又身懷武藝,被項羽徵調為部屬。

楚漢爭奪天下時,受命討伐劉邦以及其統領的部眾,數次威逼劉邦。在項羽兵敗自殺後,劉邦稱帝,在全國範圍內通緝季布,季布不得已,自降身份入濮陽周姓家族為奴。

按說如此下去曾經叱吒風雲的季布註定就此了卻殘生,可是,已經成為一員奴僕的季布卻依然逆襲成就赫赫聲名。

北宋蘇軾特意品鑑過季布,順帶將玉成季布聲名的無賴皇帝劉邦也大肆誇獎了一番。

以謂漢高祖、唐高祖皆創業之賢君,季布、屈突通皆一時之烈丈夫。惟烈丈夫,故能以身殉主,有死無二。惟賢君,故能推至公之心不以私怨殺士。此可以為萬世臣主之法。

可見季布的聲名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那麼,季布是怎麼做到的?

使得季布聲名遠揚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情,德才兼備、搞定皇帝

劉邦昭告天下敢有舍匿,罪三族,並特別註明季布為首犯。季布四處避難,不惜為人僕役。後劉邦在聽取夏侯嬰的勸解而幡然醒悟,赦免了季布的罪狀,並提升為郎中,經過這次聞名中外的捉放事件,季布的名聲遠揚各地。

這當然有劉邦著意宣揚的結果,即是為了讓人知曉他劉邦宅心仁厚肚量宏大,不計前嫌赦免了季布。還含有劉邦招撫項羽兵敗四處逃匿的將領,收取眾心的意味。

然而,季布之所以被赦免卻因有兩個先決的條件。

第一、季布先是藏身與周家,周家為了徹底解決季布被通緝的危局,便直接提出要將季布轉交到朱家。而朱家作為一方豪族明知劉邦下詔的嚴厲和對季布的渴求,卻依然收留了季布,可見季布的俠義名聲相當了得。以至於劉邦將其作為特例予以特赦,而後昭告天下彰顯新朝新氣象。

第二、夏侯嬰勸解劉邦的說辭來自於朱家。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

這套說辭確實精彩絕倫,其中季布數次讓劉邦吃癟的軍事指揮才能才是這套說辭成立的關鍵。

劉邦的“幡然醒悟”,其實就是即便自己用不了,也不能為他人所用。

季布再次崛起之後,尋找之前救助自己的周氏和朱氏家族,卻百尋不得一見,早早搬離避開了季布。季布頗引以為憾。

第二件事,基於事實,怒懟皇親

漢惠帝劉盈即位後,呂后主政,呂后收到了史上有名的“求婚信”。當然,裡面多有侮辱性的言辭。呂后怒不可遏,予以出兵討伐匈奴,在朝會上諮詢朝臣。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當場請兵十萬,殺奔匈奴巢穴,活捉冒頓。

季布一句話便將樊噲豪情萬丈的雄心“澆滅”。

“樊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餘萬,困於平城,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謾!且秦以事胡,陳勝等起。今瘡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可是,季布當著文武百官不給樊噲留情面的舉動,他沉寂多年的聲名,再次鵲起。不畏皇親國戚,當場訓責,並言之有物,使得呂后與樊噲,無言以對。

卻是讓季布從中央官員,被下放到了河東郡,遠離了權利的中心。

上述的兩件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宣揚了聲名,在政治上卻受到了打壓。季布因此就這樣錯過了建功立業的機會。

呂后病亡後,以往追隨在劉邦左右的功臣系聯合劉氏子弟發起史上有名的誅除諸呂的行動。

這種夾雜著政治與軍事目的的舉動,極易建下功勳,諸多的功臣與劉氏子嗣的命運隨之改寫。

代王劉恆的命運更是出現巨大變動,因為偏安一隅加上母親薄姬謹良,又是劉邦遺留在世的長子,遂成為大漢帝國的皇帝的不二人選。

代王劉恆遂被迎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季布則因以往為呂后出謀劃策,有諂媚呂氏子弟之嫌,又官任漢匈邊界手握兵權,被人告發到漢文帝劉恆那裡。

本來季布所在的河東郡隸屬於代地,季布與代王應該有些香火情。

然而,就如同韓信勸說陳豨謀反時所說的那樣,一再有人中傷的話,那麼劉邦不信也就信了。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處也;而公,陛下之信倖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將。

季布並未和陳豨一般惶恐不安,而是秉持昔日的豪爽之風,在受到漢文帝召見時,當面懟了漢文帝。

臣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毀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

漢文帝無言以對,只是讓其留在了長安。

季布此時如果按部就班,也就會泯然於眾人之中,但是他的性格卻是讓他無法安份守己。時不時的發表一些驚人言論。

但在漢文帝與眾朝臣之中沒有反響,更多的是被看做是一個過氣將領,一個過氣俠士的無病呻吟,就連回應都鮮少得到,季布依然依心而發。

鑑於呂后外戚的專權,呂氏子弟的橫行無忌。太尉周勃和丞相灌嬰對待漢文帝之妻竇皇后的母家子弟竇長君竇少君以及竇廣國採取了比較謹慎的做法,選取德行兼備的飽學之士為師為友,旁敲側擊引導竇氏子弟。

季布身為武將又兼俠士之風,卻依然拿起紙筆,勸導竇氏遠小人近賢臣。

竇氏子弟置之不理,卻引起季布筆下“非長者”的曹丘的注意,一番高帽下來,被季布引為上賓。“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之類的盛讚話語才得以傳揚開來。季布真正的品格得以展現出來。

此後,已經年長的季布便消失在歷史之中。但是季布的俠名威名卻流傳下來。

李白在詩中這樣讚歎季布。

魯連擅談笑,季布折公卿。

季布深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又身懷才能,卻是無法融入到官僚之列,終不為當朝所用。

季布雖說痛恨諂媚權貴,卻也是非常受用別人的誇讚,與他一度鄙視的口舌小人,又交往甚密。

季布,就是一個矛盾的人。


唐代丹藥


不得不說,季布趕上了“好時候”,統一以後的劉邦和戰爭時期轉了性了,所以,季後不但能夠被赦免死罪,後來還封了官,甚至做過二千石的高官。

季布為奴

季布也是楚國人,所以打仗也是跟著項羽混的,不過因為打仗勇猛,較有名氣,所以,在楚漢戰爭結束以後,劉邦祭出了懸賞令,捉捕季布,但凡敢有窩藏季布者,夷三族。

雖然法令很嚴格,但還是有人敢收留季布,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季布這個人一諾千金,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說到必然做到,不但結交了一些鐵哥們兒,更是聲名遠揚。季布先是藏在一戶周姓人家那裡,後來輾轉“賣給”了大俠朱家為奴。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季布這麼拉風的男人自然也是藏不住的,朱家馬上就知道了,所以朱家想了個辦法救季布。

又見夏侯嬰

作為劉邦的首席“司機”,夏侯嬰深得劉邦信任,所以很多人都是通過夏侯嬰救下的,比如劉邦的子女,還有韓信,這一次就輪到了季布。

朱家帶著季布到了洛陽,見到了夏侯嬰,跟他講明利害,“季布當年跟著項羽不過是各為其主,總不能是項羽的手下就全都殺了吧。不能因為陛下恨項羽就這麼幹,顯點肚量太小了,這樣不是把季布這樣有能力的人往南越、匈奴這些地方逼麼?”

夏侯嬰一聽,也有道理,於是就找到了劉邦,劉邦倒也不是不講理的人,自然從了夏侯嬰的意赦免了季布。後來還主動召見了季布,並封他做了郎官。

季布的升官路

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即位,直接將季布升為了中郎將,秩比二千石,負責皇宮守衛工作。後來趕上匈奴冒頓單于“調戲”呂后,把呂后氣得夠嗆,差點出兵打匈奴,幸好有季布勸止,才不至於再起刀兵。


後來,漢文帝即位,季布做河東郡守,幹得不錯,漢文帝經人推薦就想任命季後做御史大夫,只可惜這時候又有人背後說了季布的壞話,搞得漢文帝左右不是,只好季布怎麼來的,又讓他怎麼回去了。因為這事兒,漢文帝還被季布“上了課”,“總不能因為一個人說了好話,你就給我升官;然後又因為一個人說了壞話,你又不升官了吧”。弄得漢文帝也挺不好意思,但是一向嚴謹的他也還是維持了他的做法。


水言水語

為什麼說季布趕上了“好時候”呢?

其實劉邦能放過季後,倒也不完全是因為夏侯嬰的話,還有一個原因是他也想營造一種“忠臣孝子人人敬,佞黨奸臣留罵名”的導向。像季布這樣的,戰爭時期各為其主,一心護主的自然是要給予鼓勵的,反之結果就大不同了。

季布同母異父的弟弟丁公,也是在項羽手下做事的。彭城之戰,劉邦被打敗,一路逃奔的時候,就碰到了丁公的堵截,結果只因為劉邦說了一句“兩賢豈相厄哉”,便把劉邦放走了。

後來,項羽戰敗,丁公就想利用曾經救過劉邦的關係前來投奔,結果直接被劉邦樹了反面典型——為人臣者不忠的下場便是丁公這樣,唯有一死而已。


水一白聊歷史


根據史料記載,西楚霸王項羽手下有五位最著名的猛將,他們隨項羽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無數的戰功,這五位猛將是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項莊,在這五位猛將當中,除了英布後來在楚漢戰爭中叛楚歸漢,是個叛徒之外,其餘四位都是項羽忠心耿耿的猛將。今天小編給讀者們介紹的這位歷史人物,他是項羽忠心耿耿的猛將,由始至終都追隨著項羽,不過項羽自殺後他倖存下來了,是項羽手下猛將唯一倖存下來的,劉邦不僅赦免了他,還給他做了西漢王朝的大官,他就是季布。

季布的出生年史料沒有記載,楚國人,自幼練就一身好武藝,他為人仗義,喜歡抱打不平,所以他在當地一帶非常出名,人人都稱讚他是英雄好漢,而且他非常信守承諾,當時一直流傳一句佳話: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季布為人信守承諾,答應別人的事情,儘管是上刀山、下火海,他都一定能做到,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出自季布。

項梁、項羽剛起兵反秦時,一直在網羅人才加入反秦行列,項羽得知季布的威名,親自前去拜訪,不過剛開始季布並不答應,隨後兩人比試了一番,項羽的神勇令季布甘拜下風,季布從此成為項羽手下的一員猛將。季布在滅秦戰爭中大顯神威,立下了很多的戰功,是項羽手下數一數二的心腹猛將。

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季布追隨項羽與劉邦作戰,他多次率領楚軍給予漢軍沉重打擊,是漢軍上下都很懼怕的對手,而且季布不像項羽那樣只有勇武而無謀略,季布有勇有謀,當初的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人馬打敗了劉邦的56萬大軍,其中就有季布的參與,他運用側翼進攻、包抄等戰術,給予漢軍重創,劉邦差點因彭城之戰死掉,可見季布確實是項羽手下為數不多的有勇有謀的猛將。

英布、陳平等人原來是項羽的部下,後來因為受到項羽的猜忌,還有項羽本人的剛愎自用而背叛項羽,投靠劉邦,當項羽眾叛親離時,季布是項羽為數不多的對他忠心耿耿的部下,當項羽不斷在戰場上失敗時,他仍然追隨著項羽左右,所以他也是項羽能夠依靠的寥寥無幾的心腹部下。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進入最後的決戰,季布在項羽遭受四面楚歌之時,項羽命令他突圍而逃,隨後他帶著一小隊精兵強將突圍了,所以季布沒有參加垓下之戰。後來項羽戰敗自殺,劉邦下令追捕項羽的餘部,季布也是其中一個,項羽手下另一個智勇雙全的猛將鍾離眛也在其中,不過鍾離眛被迫自殺了,而季布在逃亡過程中,劉邦的兒時好友兼心腹重臣夏侯嬰認為季布是個人才,應該留為己用。剛開始劉邦因為季布此前總是打敗他,沒有答應。後來經過夏侯嬰的勸說,劉邦終於決定赦免季布。

季布被赦免後,劉邦封他做中郎將,這是一個等級很高的武官,劉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告知天下人,儘管是項羽的舊部,只要有才能,一定會重用,這也顯示了劉邦的胸襟廣闊。

季布在西漢做官後,一直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西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立下了一定的功勞,後來他不僅活過了劉邦去世,還活過了漢惠帝去世,一直活到了漢文帝年間,漢文帝封他做御史大夫,這是和丞相、太尉合稱的“三公”,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公元前165年漢文帝年間,季布在任上病逝,季布至此退出歷史舞臺。

季布是項羽手下忠心耿耿的猛將,也是項羽死後,其手下唯一倖存的猛將,他得到劉邦赦免,在西漢王朝做官,對西漢王朝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富士康一哥


季布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部將,楚漢兩軍交戰時,曾經多次讓劉邦困窘不堪。劉邦消滅項羽後,仍對此耿耿於懷,懸賞千金捉拿季布。季布潛藏到朱家家裡。朱家勸灌嬰說服劉邦赦免了季布,並召拜為郎中。惠帝時為中郎將,後轉任河東守。

季布為人俠義,及其信守承諾。所以當時的人“寧要季布一諾,不要千兩黃金”,這就是千金一諾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