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來自西涼的勢力,那他和當時的西涼太守馬騰是什麼關係?

斯諾克男孩


東漢時期的權力結構人員:皇帝、外戚(會兼大將軍)、宦官(控制尚書檯)、士族、武族(微弱,如霍去病、董卓)。

東漢時期的軍隊構成:中央政府軍(南軍(御林軍)、北軍(負責征戰)、邊軍(負責剿殺少數民族叛亂,如董卓、公孫瓚))、州府兵(常備,守城,二線部隊,如馬騰就曾任雍州刺史部的軍司馬)。

董卓早年做過遊俠,後入邊軍,為謀求升遷向士族遞過投名狀。隨著軍功越來越大,引起了士族的警惕和猜疑。他為升遷,周旋於外戚、宦官、士族之間。

馬騰老族是漢初伏波將軍馬援,至他已家道不興。他年輕時結交許多雍涼名士如邊章、北宮伯玉、韓遂等。

東漢滅亡的導火索不是黃巾起義,而是西部羌族漢族叛亂。此次叛亂持續時間之長,耗資之多,與董卓和叛軍達成默契不無關係。當然,從軍費中獲取巨大利益的是士族和宦官、董卓。

靈帝劉宏死,何進想立自己外甥為帝。調董卓進京支援。西北叛軍被招安,馬上彌補了董卓撤走後的權力真空。此時馬騰在西北才算是翻身把歌唱了!後何進被宦官刺死,董卓控制南軍北軍,把持國家權柄,封太師號尚父,也是翻身了!董卓不善於處理政事,但是又不敢交出國家權柄——否則必死無疑(這點與後輩曹操很像)!

馬騰比較坑,交了幾個造反的朋友,後來也投靠了叛軍,害得老族蒙羞。當然最後也死於兒子馬超的造反!

他們都是一條命運線上的螞蚱!


森先董


同為西涼的勢力,董卓和馬騰,還真有過一些交集。

他們曾經互相征戰,也曾經試圖相互合作。

可惜,有緣無分!

董卓是西涼的,但西涼不是董卓的。馬騰從不是董卓下級。

作為漢末三國中的第一個大boss,董卓的閱歷是非常豐富的。

他曾經在涼州、洛陽、益州、幷州都做過官,甚至還跑到河北打過仗。

不過,董卓集團,是如假包換的涼州軍團。

董卓軍隊的軍隊構成,主要是“湟中義 從”、胡羌兵,以及涼州兵。

在吞併丁原的幷州軍之前,董卓手下骨幹多是涼州人。

董卓手下的主要將領:胡軫、李傕、郭汜、牛輔、張濟、樊稠、段煨、徐榮等。

其中,除了徐榮是遼東人外,其他人全部是涼州人。

董卓將、校及在位者多涼州人。——《後漢書.王允傳》。

不過,涼州不是董卓的。

董卓的簡歷中,從來沒有做過涼州的軍政大員。相反,他倒是做過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在進軍洛陽的最後關頭又被任命為幷州牧。(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來呂布殺掉丁原後,幷州軍幾乎毫無反抗地投奔了董卓。)

所以,涼州不是董卓的。當然,涼州也不是任何人的。當時的涼州已經亂成一鍋粥,大小軍閥一大堆。

董卓,也就沒有和馬騰有過上下級關係。

有緣無分1:一場沒打完的仗

相比之下,馬騰的簡歷就差得多了。

董卓沒做過涼州牧,馬騰也不是什麼西涼太守(根本就沒有這個職位)。倒是馬騰的兒子馬超,被根本沒控制涼州的劉備封過一個涼州牧。

馬騰第一次登場,就是以“叛軍”的身份與皇甫嵩、董卓交手。

187年,王國、韓遂叛亂,馬騰在這個時候也一起鬧騰了起來。

朝廷派皇甫嵩、董卓前去鎮壓。

最後的結果是:沒有結果。

皇甫嵩、董卓大敗叛軍。

不過,董卓很快就有其他事情要忙了。

首先,漢靈帝病危,放心不下董卓,讓董卓把軍隊交給皇甫嵩,自己回幷州當州牧去。董卓當然不幹,大家開始撕逼,沒時間追擊了。

然後,漢靈帝死了。何進招董卓進京。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馬騰、韓遂也趁著朝廷放緩追擊,內訌了起來。

於是,董卓與馬騰的這次兵戎相見,也就在各自內訌結束了。

有緣無分2:一場沒結成的盟

進入洛陽後,董卓一堆事情要忙,沒時間搭理馬騰。

直到192年,董卓退回長安後,才想起了馬騰。

為了與山東諸侯抗衡,董卓邀請馬騰、韓遂一起參與。

馬騰、韓遂也看到天下大亂,想很想和董卓一起玩。

可惜,等到馬騰、韓遂抵達長安時,董卓已經被殺了···

看來,大家到底是有緣無分呀!

最終,馬騰和董卓集團的繼承者(姑且這麼說吧)李傕也沒有合作愉快,內訌一番後就回到了涼州。

然後···就是強大的涼州軍在一波又一波的內訌中不斷被削弱,紛紛謝幕。

總的來說,漢末亂世伊始,涼州是武裝力量最強的一個地區。可惜,涼州始終沒有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來整合各方勢力,最終:在激盪人心的三國風雲中,涼州集團沒有登上舞臺的中央。

有效的組織,比力量更重要!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要說起董卓和馬騰的關係,就得從漢靈帝劉宏還在位時說起。

漢朝將全國分成十三個州,其中一個叫涼州,管轄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區。


(董卓)

東漢那個時期的涼州人民,由於地處漢、羌邊界,打架是家常便飯,加上自然條件惡劣,所以民風剽悍,悍不畏死,當兵的特別多。

當時的涼州騎兵戰鬥力很強,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漢靈帝中平元年十一月,涼州發生以北宮伯玉為首的叛亂,馬騰的好基友韓遂也加入了叛軍。

幾任涼州刺史都是草包,被叛軍打得找不著北,一個接一個的被撤職。

中平四年,靈帝又派耿鄙接任涼州刺史。耿鄙上任後,四處招兵買馬球討伐叛軍,就是在這個時候馬騰投軍,成為西涼鐵騎的一員。

由於馬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慢慢的就升到司馬這個職位,也算是進入了涼州勢力的中層領導行列。


(馬騰)

也算是耿鄙運氣比較好,這時涼州叛軍發生內訌,韓遂殺死北宮伯玉,成為叛軍的領導,帶著十多萬叛軍進犯隴西。

政府軍被打得大敗,耿鄙也被殺死,馬騰這時候看到叛軍勢大,便投降了韓遂,從此與韓遂交集了一輩子。

韓遂得到馬騰後,如虎添翼,先後打敗了朝廷來討伐的左將軍皇甫嵩等將領,勢力越來越大。

馬騰也憑著自己的實力,逐漸成長為叛軍領袖之一。


(平叛戰)

勢力大了,利益多了,叛軍內部就產生了矛盾。

叛軍首領閻忠、韓遂、馬騰之間相互不信任,後來發展成自相殘殺,有時為了利益又勾結在一起,總之是一個“相愛相殺”的狀態。

董卓這個人呢,原來就是涼州的黑社會老大,勇猛強悍,手下有一大票小弟。

要是放在今天,絕對是要首先剷除的黑惡勢力。

用當時的話說,董卓是個“遊俠”, 不管是白道還是黑道,董卓都吃得開。

黑老大當久了,也想當官過過癮。

所以在當地官員的推薦下,董卓搖身一變,成為政府的公務員。

由於他打仗有一手,加上名氣大,涼州附近的少數民族叛亂都被他輕而易舉的鎮壓下去。

就是面對韓遂的叛軍,也是互有勝負。


(董卓)

為了利用董卓打叛軍,漢靈帝封董卓為臺鄉侯、前將軍,他利用叛軍內部矛盾,擊敗韓遂等人,收降了不少叛亂的軍隊,自己的實力越加膨脹,整個隴西都是他的勢力範圍,他身兼地方軍閥和朝廷重臣雙重身份,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董卓也有眼光,他認為韓遂和馬騰也是英雄,便私下與他們接觸,互相勾結,相約相機成就大事。

(董卓與貂蟬)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主政,何進在與宦官們的鬥爭中落了下風,便接受了袁紹的鬼主意,宣董卓進京誅殺宦官。

董卓正想插手朝廷事務,得到進京的聖旨,立即引軍進京,並與韓遂、馬騰約定,等董卓在長安站住腳後,以韓遂和馬騰為援,掌控權力。

董卓還沒到洛陽,便看到城中一片火海,又打聽到官宦們殺了何進作亂,漢少帝逃出了洛陽,董卓急忙率兵尋找到少帝和後來的獻帝劉協,過了不久便藉機廢了少帝,立劉協為帝,開始挾天子令諸侯,干預中央政權。


(挾天子)

董卓進京後的第二年,被王允設計殺死。

董卓的部將李傕專權,為了拉攏,封韓遂為鎮西將軍,封馬騰為徵西將軍。

但馬騰、韓遂基於董卓太不得人心,為了個人目的,兩人聯合反李。

但被李傕打敗,馬騰、韓遂逃回涼州割據。

後來曹操掌權時,不斷挑撥馬騰、韓遂的關係,兩人由兄弟變成仇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曹操乘機要求馬騰進京,馬騰迫於壓力,只好來到曹操身邊。


(馬騰被殺)

建安十七年,馬超起兵反曹,在曹操身邊當人質的馬騰全家被殺。

馬超後來投奔了劉備,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發現董卓和馬騰的關係比較複雜,他們出身差不多,都是隴右大族士家;性格也相像,勇猛善戰。

按所處的位置來說,董卓是官兵,馬騰是賊。但他們既有矛盾,又有聯合。

在利益的驅使下,董卓和馬騰把“官兵捉賊”這出戏演得很逼真,董卓需要馬騰,馬騰也想利用董卓。

說到底,這兩個人都是漢末的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有分有合,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道德,更沒有老百姓的生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董卓和馬騰的共同點,是自小都居住在隴西,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在東漢時屬於涼州的地界。但不同的是,馬騰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他們馬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屬於傳說中的地方豪強;董卓的父親只是一個當地的基層官吏,屬於寒門子弟。

因為家族背景的不同,兩人的起點也直接拉開很大差距,馬騰在成年後,就被當地郡守委以重任,負責統領當地的軍隊和治安。董卓卻只能從小兵開始磨練,依靠軍功慢慢往上爬。再後來,馬騰成為涼州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而董卓則被推薦到中央政府去任職。

從這層意義上說,因為馬騰和他的家族是涼州地區的地頭蛇,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經營自己的地盤,好當地方上的土皇帝。但董卓因為沒有強大的家族背景,所以只能緊抱中央政府的大腿,成為一名帝國政府的中高級官員。



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如果董卓也調到涼州任職,那馬騰和董卓的關係,就類似於地方豪強與中央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但可惜的是,因為黃巾起義的爆發,徹底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在黃巾起義後,馬騰憑藉著強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天高皇帝遠,他們便以鎮壓黃巾起義為名,不斷髮展自己的勢力,同時將中央政府在當地的勢力都給驅除出去,於是馬騰、韓遂等人,很快就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當然,他們也是東漢末年最早的軍閥。

此時的董卓,因為是中央政府官員中的一員,則被政府委派到涼州地區平定黃巾之亂,在這個過程中,董卓的個人勢力也開始不斷髮展起來,同時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快速平定叛亂,董卓肯定希望獲得越來越多的權力,而皇帝也會有意放棄一部分對軍隊的控制。



在這種背景下,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據,董卓也自然會變得有些軍閥化,於是原本屬於中央政府的軍隊,就這樣被董卓佔為己有,等到最後,朝廷已經無法在有效的指揮和調令董卓的軍隊。

但總的來說,董卓雖然有軍閥屬性,但名義上還屬於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而馬騰,早已經變成地方上的割據軍閥,是貨真價實的軍閥。兩人雖然都在涼州,但所謀求的卻不一樣,董卓謀求的是到中央政府號令天下,馬騰謀求的是地方自治。

當然,董卓的整體實力雖然強於馬騰,但卻也奈何不了馬騰,因為人家是地頭蛇,董卓則是後進來的“強龍”而已。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涼州,相當於是被三大勢力控制,一股是馬騰,一股是董卓,另一股則是韓遂。


我是趙帥鍋


基本沒有關係,馬騰是西涼軍閥之一,但董卓不是西涼軍閥。


董卓祖籍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但他不是在隴西出生的。在他還小的時候,父親董君雅在豫州潁川郡任縣尉,他和弟弟董旻都是在豫州出生長大的。

後來董君雅離職返鄉,董卓隨父親才回到了涼州老家。在老家的這段時間,董卓因為經常到羌人部落遊玩,因而便結識了一些羌人首領和西涼當地的豪傑。

不過,他和西涼的關係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後來司徒袁隗闢他為的掾吏(袁隗就是袁紹的叔叔),助他飛黃騰達,他就一直在外地當大官,沒有回西涼。

馬騰的情況跟董卓正好相反。按《典略》中的說法,馬騰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祖籍扶風郡(也就是長安郊區人),但傳到他父親這一代時,已經沒有祖上的萌蔭,只能在涼州的天水郡擔任一個小官。

馬騰父親搬到天水後,沒多久就丟了官,由於家中貧困,便只得才留在了隴西,娶了低漢人一等的羌女為妻,並生下馬騰。於是馬騰就從關中人變成了西涼人。(馬騰有一半的羌人血統)

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嘗為天水蘭幹尉。後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典略》

馬騰出生後,父親給不了他多少幫助。因而他只能自力更生,吃過不少苦。

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典略》

從以上董卓和馬騰的背景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點:

一、董卓只是祖籍西涼,年青時在西涼待過幾年而已,他在西涼並沒有根基。馬騰的祖籍雖不在西涼,但他在西涼出生長大,勢力根基在西涼。

二、董卓因為有高層的提拔,一直都在上流圈子混;馬騰雖然祖上很闊,但他沒有沾到祖宗的光,一直都在基層混,兩人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馬騰發跡是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這一年是甲子年,黃巾起義就在一年爆發。可能是受黃巾波及,也可能是涼州羌胡一直以來的反抗東漢統治的情緒到達了高潮。西涼諸多豪強在這一年都造反了。(涼州軍閥韓遂就是當時參加的叛亂)

這一次叛亂規模很大,一度打到長安附近的美陽。當時的朝廷被嚇得不輕,一面讓涼州地方官員自募軍隊,一面調集皇甫嵩、董卓和孫堅等人參與平叛。(孫堅和董卓結仇就是在這一時期)

當時的馬騰響應朝廷號召,參加了涼州的地方軍,協助董卓這個朝廷中央軍將軍平定涼州叛亂。並且馬騰還通過努力,成為了涼州刺史耿鄙的司馬(相當於參謀長),算是擠入了上流官場圈子。

後來朝廷官軍和涼州地方官軍聯手,擊退了叛軍對長安的侵犯。但是,正當官軍準備進一步聚殲叛軍時,河北叛亂了,朝廷考慮到叛軍已是烏合之眾,涼州地方軍應該能消滅叛軍。便把皇甫嵩、董卓、孫堅等中央軍全部調走,將圍殲叛軍的任務交給了馬騰這幫西涼地方軍負責。


然而,朝廷的中央軍走後,涼州的地方軍根本打不過叛軍。不僅失地連連,就連涼州刺史耿鄙也被叛軍殺了。

鑑於叛軍勢大,且州郡長官大都戰死,於是馬騰這個涼州司馬就乾脆擁兵反叛,與叛軍合為一流,控制了隴西。

馬騰參加叛軍後,整個西涼全部淪陷。中平六年(189年),韓遂、馬騰等隴西實力派聚集人馬二度進犯關中。

這一次,朝廷再次調皇甫嵩、董卓等人參與平叛,兩人各率兩萬人在陳倉大敗叛軍,並把叛軍又趕回了隴西地區。

從以上敘述中,我們又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一、馬騰在董卓亂政之前,他已經率軍背叛了朝廷,淪為了叛軍。並且馬騰的價值觀不是主流士大夫的價值觀,他對東漢朝廷沒有什麼忠誠度可言,也沒有老先祖馬援“馬革裹屍”的軍人精神。

二、董卓當時恰好在涼州平叛,所率部隊中應該有一些隴西人,這也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把董卓軍稱為西涼軍的原因。但董卓的西涼軍,人數並不多,頂多兩萬人。

三、董卓當時跟馬騰不是盟友,而是敵人。

董卓在涼州平叛的同一年,漢靈帝病死,洛陽朝廷發生了爭權奪利事件。董卓因為跟司徒袁隗的關係,便由袁紹設計,以大將軍何進的名義,徵召他帶兵進京勤王。

董卓是明白人,他清楚這次進京的意義,便在臨行之前,密會韓遂、馬騰,邀請他們與自己結盟。並且還囑咐他們在自己走後,攻打皇甫嵩,趁機攻佔長安,割離關中與朝廷的關係。

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後漢書》

不過,馬騰並不信任董卓。董卓走後,他並沒有立即行動,而是一直在涼州觀望。期間發生了董卓進京亂政,廢少帝立獻帝,關東十三路諸侯討董卓,董卓燒燬洛陽遷都長安等一系列事件。(董卓在這一期間先後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何進、何旻的中央軍,西涼兵馬在董卓的部隊序列中,已經不佔人數優勢了)

一直到公元192年,董卓在關中立足,並徵召馬騰到長安協助他。此時,馬騰才拉著韓遂一起率軍離開涼州,投奔董卓。

不過馬騰的速度有點慢,他還沒到,董卓在長安就被王允、呂布殺害了。隨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攻佔長安,殺死王允、趕走呂布,控制了東漢朝廷。

鑑於西涼叛軍與董卓西涼軍曾經亦戰亦盟的背景,李傕、郭汜便以朝廷的名義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遣屯於郿縣。


應該說,此時的馬騰才跟董卓系的人馬有了一點關係。而此時,董卓已經死了。

總的來說,馬騰確實是西涼軍閥,但董卓不是西涼軍閥。他們兩人幾乎沒有交集。董卓出仕為官時,馬騰還在以砍柴為生。馬騰投軍立業時,董卓已經是一個名噪天下的大將了。後來馬騰背叛朝廷,董卓率軍打他,兩人是敵對關係。一直到董卓進京前,需要拉攏西涼實力派時,兩人才算有點交往。

不過,兩人至始至終沒有任何實際聯繫。馬騰決定投靠董卓時,董卓已經死了。


Mer86


三國這個特殊時期,有時候你還真分不清誰是兵,誰是賊。您看董卓挺可恨的吧,他還偏偏就是正規軍;馬騰看起來順眼點吧,他還真就做過匪。董卓還曾經奉命剿過馬騰這個匪,也曾相約馬騰一起去長安,這份“愛恨情仇”是咋回事呢?還是讓我們回到東漢末年看一看吧。


董卓與馬騰初碰面

上圖就是東漢末年十三州的分佈圖,而董卓那時候是漢朝皇帝正牌封的幷州刺史、河東太守。馬騰的父親馬平本是扶風茂陵人,後來因為去天水做過官,丟了官以後就在隴西定居了,隨後又娶了一個羌女,生下了馬騰。馬騰長得還是非常高大健壯的,雖然沒有固定職業,但是靠賣力氣也算是能養活自己。

當時的涼州刺史名叫耿鄙,這個人不太地道,本來他來上任就是來平叛的,結果他把周邊的氐、羌等民族也給逼得造反了,有人造反自然就要徵兵,馬騰就這時候入伍當兵了。因為作戰勇猛,取得了戰功,很快就被提升為偏將軍。

這時候叛軍內部也發生了內鬨,馬騰後來的那個戰友韓遂把其他幾個合作伙伴都給殺了,自己獨掌大軍,就衝著耿鄙殺過來了。結果耿鄙還沒等迎戰呢,自己內部也發生了內訌,耿鄙自己也被殺了。馬騰一見大勢已去,就帶著隊伍投奔韓遂去了。

就這個時候,幷州刺史董卓被派來跟韓遂、馬騰的叛軍對戰。

相愛相殺

剛開始韓遂和馬騰推舉了一個叫王國的出來抗雷,輕而易舉地就被政府軍擊敗了。後來又推出閻忠,結果沒多久又病死了。

董卓從一開始就不是很勢衷於平叛,因為他不過是平叛軍的副手,而正職則是皇甫嵩,皇甫嵩一心一意想平叛,不過董卓想的不過是保持自己的戰鬥力,順便發點戰爭財、壯大自己而已。所以,對於董卓來說,叛軍的存在反而是對他有利的,皇甫嵩反而是礙眼的那一個。

朝廷先後遷董卓為少府、幷州牧,董卓都牢牢抓著自己的軍權不放,而且還說他的手下這些兵攔著他的馬頭不讓他走,他也沒有辦法。

就這樣,敖到了漢靈帝去世,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董卓進京的時候竟然還拉攏馬騰、韓遂一起進京,哥倆兒一合計,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何不趁此機會,大幹一場。可當他們整頓完兵馬,到長安的時候,董卓已經死了,不過當時的掌權人還是董卓曾經的手下李傕,所以馬騰、韓遂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的徵西將軍和鎮西將軍,叛軍算是轉正了。

後記

後來,馬騰、韓遂、李傕還是鬧掰了,馬騰、韓遂回了西涼以後,依舊攻伐不斷,二人成為了仇敵,並不像《三國演義》中那麼友好。

至於西涼太守?這也是演義中的一個頭銜罷了,歷史上的馬騰從未擔任過這一頭銜,也更沒有參與討論董卓的戰爭。


水一白聊歷史


西涼城很大,是漢末第三大城市,涼州地區更大,有多大?

這種問題,地圖最有說服力:

上圖即是東漢末期的行政區劃圖,紅圈中涼州從土地面積來說怎麼也在前兩名吧!

還有更詳細的:

董卓隴西臨洮人,也就是甘肅岷縣人,馬騰扶風郡茂陵人,也就是陝西興平人。

再來一張現在的地圖好了:董卓緊鄰西藏,所以他才有條件“好結交羌人”;馬騰緊鄰西安城,出身豪家大族,當然要住在繁華之地了。

兩個人社會層次相差很大。他們之間還隔著秦嶺山脈。兩者之間相距1100裡地,坐火車要到蘭州繞一下,因為火車不容易爬山,大概花費10個小時。

所以說,兩個人其實連老鄉也算不上,是不是?

也有圖:

他們之間有沒有工作交集呢?

187年,涼州刺史耿鄙為了鎮壓氐人和羌人造反,豎起了招兵旗,馬騰領著一幫子子弟應徵當兵,馬騰離開家鄉去涼州當兵了,董卓在哪裡呢?

187年,董卓幹什麼沒有查到,188年,董卓和黃埔嵩各領兵兩萬救陳倉縣城呢,陳倉縣在陝西寶雞市,反而離長安很近了。

為什麼救陳倉城呢?因為馬騰的上級作亂造反,不過這時候的馬騰還只是一個小軍官,雖然和董卓是敵我交戰雙方,地位相差太多——兩個人沒有交集。

並且董卓對於這次“平叛”很不上心,敷衍了事。

一年後,189年,馬騰與同事們一番爭奪,也弄了一幫人馬,已成氣候。董卓幹什麼呢?

這一年,董卓已經接到了何進的書信“進京勤王”去了。

兩年後,董卓在京城混的很吃力,去信邀請馬騰進京一起進攻山東諸將,亂世時代,哪一個軍閥會不願意帶兵進京城呢?馬騰應!

192年,馬騰到達長安,董卓已死。

兩個人連面也沒有見過。

兩人什麼關係呢?通過一封信的關係!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馬騰和董卓是什麼關係?老鄉、盟友還是敵人呢?細說的話,董卓和馬騰應該是先是屬於敵對,後來又合併一處不過不分上下級的關係。

西涼太守並不是正史中的官職,當時東漢負責管理涼州也就是題目中的西涼的官職叫刺史,而那個時期的涼州刺史叫做耿鄙。而題目中的馬騰的西涼太守一職位應該是《三國演義》根據歷史上的馬騰佔據過涼州地界而給加上的職位。

我們先說一下馬騰

歷史上的馬騰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差不多,是一個漢族羌族的混血兒,身強力壯,勇猛非常,當時的涼州刺史耿鄙在涼州胡作非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如此大的壓力之下,涼州範圍內的漢族、羌族和氐(di)族就聯合起來反抗耿鄙反抗東漢。

為了鎮壓反叛的軍民,東漢在當地募集年輕男子組建軍隊,馬騰就加入了這隻平亂的軍隊,而且因為身體素質好,很快就積累了很多戰功,慢慢的升職成為偏將軍。

但是沒想到,耿鄙被部下突然殺死,軍隊沒有了首領,而這支軍隊也只能由馬騰等掌管實權的將軍率領,但是沒有了主張平定叛亂的耿鄙,慢慢的馬騰等人就率領部隊和之前作戰的叛軍合歸一處,共同反漢。主要的領袖就是韓遂、馬騰和王國等人,歷史上把這段時期成為三輔作亂。

下面董卓就該出場了

而朝廷得知此事之後,派去鎮壓馬騰他們的將軍就是董卓。

董卓是兩週隴西人,對於羌族,氐族等少數民族十分了解,之前董卓就是靠著鎮壓幷州叛亂才當上了幷州刺史的,因此董卓雖然對抗黃巾軍不太行,但是對付這些少數民族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董卓到了之後,採用了讓叛軍內部瓦解的辦法,就是和韓遂、馬騰私下溝通,和他們講明利害,再加上韓遂和馬騰之前都是漢朝的正規軍,很快就被董卓勸動了,他二人聯手殺了之前擁立為王的王國,三輔作亂在董卓的計謀之下不攻自破。

董卓和馬騰合作

《後漢書·董卓列傳》說“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董卓邀請韓遂馬騰共謀山東,也就是二人合兵一起,但是邀請二字說明董卓並沒有權利直接命令馬騰,因此二人是合作的關係。

結語

董卓和馬騰的關係比較混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東漢王朝搖搖欲墜,正規軍和叛軍前一秒還要大戰,之後就可能合兵一處,天下群雄並起,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第一。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都是西北軍閥出身,這裡編者私自總結了西北軍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特別糙,說幹就幹;認死理,誰都敢幹;比較窮,都想享點福。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就是如今甘肅岷縣人。馬騰,字壽成,扶風茂陵人,也就是如今陝西興平人。這兩人都是當時的西涼軍閥,唯一區別就是董卓出道遠比馬騰早。董卓屬於最早期的涼州軍閥,其次為部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二代軍閥,下來為馬騰、韓遂這些軍閥。馬騰、韓遂不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曾經討伐馬騰、韓遂,二人被打敗西退。直到董卓離開涼州後,馬騰、韓遂這些軍閥勢力在趁機強大起來。甚至後來董卓受到關東聯軍討伐,從洛陽遷都長安後,還面臨著馬騰、韓遂的威脅。於是董卓就向自己昔日打壓馬騰、韓遂拋出橄欖枝,徵召他們入朝組成關西聯軍,共同對付關東聯軍。可惜馬騰、韓遂到達長安後,朝局已經天翻地覆,昔日的董太師早命喪呂布之手。

下面,按照時間順序,就將董卓、馬騰這倆軍閥的出場到結局,編者按照時間順序整理一番,請各位指點。

一、董卓出場

董卓的父親曾經擔任過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董卓也是在任上所生。後來董卓的父親離職回家,由於隴西屬於羌人、漢人等民族雜居的地方,年輕時候的董卓很愛與羌人交往,在羌人中有很高的威信;所以成年後,就被隴西郡府徵辟為當地的治安官吏。涼州經常受到匈奴人南下騷擾,董卓就被徵辟為從事,率兵大破匈奴。被幷州刺史段熲推薦入朝廷公府,從此董卓正式成為國家正式編制的公務員。直到漢桓帝末年,董卓擔任羽林郎。

延熹九年(166年),董卓跟隨張奐平定鮮卑與羌人聯合的叛亂。

永康元年(167年),在張奐帳下擔任軍司馬的董卓奉命平定羌人對近畿地區三輔的進犯。次年,張奐班師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

後來,董卓出任幷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為某事而被免職。

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徵為掾吏,後出任幷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在北中郎將盧植鎮壓失利後被朝廷罷免後,董卓被拜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同樣在之後的作戰中,董卓也作戰不力被罷免、判“減死罪一等”,由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接任。但是年底朝廷就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跟著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

▲京畿三輔地圖

中平二年(185年),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之後,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由司空張溫接任,執金吾袁滂為副,董卓就明升暗降,從中郎將升為破虜將軍。後來在戰事中,董卓因功被封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

中平四年(187年),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軍包圍隴西。涼州狄道人王國及周圍氐、羌等民族造反。當時涼州刺史耿鄙於是徵集勇士,準備欲討伐叛亂。

二、馬騰出場

馬騰據傳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他的父親曾經擔任天水郡蘭幹縣尉,之後失官留居隴西,娶羌女為妻,生下馬騰。馬騰年青時貧窮,無產業,經常從彰山砍伐木材,背到城裡去賣,來養活自己。馬騰長得升高體大,性格賢厚,在當地也很有威望。

這年,馬騰應徵入伍,結果被當時州郡官員看重,任命為從事,統領部隊。不久,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也跟隨反叛順應韓遂,耿鄙被別駕所殺。此時身為耿鄙司馬的馬騰也擁兵反叛,與韓遂等人轉而與王國合兵,推舉王國為主帥,攻掠三輔地區。

中平五年(188年),王國等人叛軍再次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董卓拜前將軍為副,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這一年,朝廷徵董卓為少府,被上書拒絕。

中平六年(189年),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餘日不克,疲敝而退。被皇甫嵩乘機追擊,取得連勝,馬騰、韓遂等人乘機廢掉王國,又劫持信都縣令、涼州名士閻忠為主帥。不久閻忠憤恨病死,馬騰、韓遂等人相互爭權,互相攻殺,勢力有所衰弱。

▲東漢十三州地圖(隴西郡、扶風郡同屬於涼州)

三、董卓時代

靈帝在病重之際,下詔拜董卓為幷州牧,讓其交出軍權前往上任。結果東漢朝廷遭到董卓的第二次拒絕,自己帶著五千人磨磨蹭蹭的前往幷州路上,指導漢靈帝嗝屁了,董卓才走到河東郡。此時朝中,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張讓這些人打的不可開交,於是何進聽從了袁紹的餿主意,召董卓(涼州軍閥)、

丁原(幷州軍閥)進京勤王。得到命令的董卓喜出望外,離開率領軍隊南下洛陽,即使何進後悔派人勸阻都不聽,一直到洛陽城二十里外的夕陽亭駐紮。不久,大將軍何進被張讓設計殺害,聞到事變的董卓立刻進軍,在北芒山截住了張讓及皇帝劉辯等人,然後董卓藉著保駕乘機進京。進京後的董卓乘機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丁原的部曲,大將軍何進、車騎將軍何苗兄弟的部曲),隨後廢除少帝劉辯,改立劉協即位(即漢獻帝),專斷朝政。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軍閥推舉袁紹為盟主,開始討伐董卓;面對關東聯軍,董卓遷都長安。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在關東聯軍的壓力下遷都長安。

▲董卓時代

四、馬騰、韓遂時代

遷入長安後的董卓就面臨著涼州新興軍閥馬騰、韓遂的威脅。就向涼州軍閥韓遂、馬騰拋出了橄欖枝,邀請共同策劃進攻山東聯軍。馬騰、韓遂這些西涼軍閥看見天下大亂,也眼饞關東地區的富庶,就想傍著董卓這顆大樹離開西涼這個疲貧之地,於是率軍向長安出發。結果等他們到長安時,發現董卓已經被司徒王允聯合呂布所殺。此時,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專權,於是拜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馬騰為徵西將軍,屯軍於郿。

▲董卓之後執掌朝政的涼州軍閥

興平元年(194年),馬騰從涼州來朝,駐紮在霸橋,後因私與李傕翻臉,雙方兵戎相見。可憐的漢獻帝派使者調解失敗,於是韓遂率軍從金城趕來調解,結果變成了與馬騰聯合,一起進攻李傕。不久,馬騰、韓遂聯軍被李傕派樊稠、郭汜及侄子李利擊敗,逃回涼州。後來,李傕又主動與馬騰、韓遂等人和解,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羌將軍。

興平二年(195年),全國大荒,李傕、郭汜、樊稠等互相混戰,馬騰、韓遂這兩軍閥化敵為友,結為異姓兄弟自保,但是之後二人關係破裂,甚至韓遂殺掉了馬騰的妻兒。

▲馬騰、韓遂時代

五、曹操時代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西進迎接到漢獻帝劉協後,上表任命鍾繇為侍中、代理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鍾繇到長安上任後,就寫信勸服馬騰、韓遂歸順,並分別送一個兒子到朝廷當人質。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鍾繇就率領韓遂及馬騰之子馬超討伐郭援(袁紹之子袁尚任命的河東太守),後來馬超部將龐德還在戰場上親手殺了郭援。因功,馬騰被拜為徵南將軍,韓遂被拜為徵西將軍,都有開府任命官員的權利。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派張既徵集馬騰、韓遂等人擊敗了高幹、張晟軍,斬殺了反叛的衛固等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鍾繇、韋端前去勸和馬騰、韓遂,並以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槐裡,假節,封槐裡侯。之後,馬騰在張既的勸說放棄部隊,入朝為官,來到鄴城後,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其子馬超為偏將軍,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又封其子馬休為奉車都尉,馬鐵為騎都尉,同其餘家屬徙往鄴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準備進軍討伐漢中張魯,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假道滅虢,就聯合關中諸將張橫、梁興、安定的楊秋、河東的侯選、程銀、李堪、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萬人馬起兵反曹。結果當然是以馬超、韓遂為首關西聯軍被曹操分化瓦解,從此瓦解。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因馬超起兵之事誅殺馬騰,並夷滅三族。


安定郡小書生


同為西涼軍,董卓和馬騰的品行可謂是大大的不同

董卓的事蹟大家都清楚,這貨是東漢末年第一個向中央政府發起進攻的人,同時也是第一個權臣,在何進死後,原本進京勤王的董卓很快從救皇帝變成了做皇帝,他殺死少帝劉辯,改立獻帝劉協,自此開始了自己的相父生涯直到被王允呂布殺死,是一個十足的野心家。

但是馬騰不同,《三國演義》中對馬騰的描寫並不多,但是從他接受衣帶詔,並率領5000西涼軍在曹操都城中進攻看來,他還是一直忠於漢室的。

那麼董卓和馬騰有什麼關係嗎?

在董卓進京之前,董卓是西涼軍閥,屬官軍,靠打叛軍發家,韓遂和馬騰是叛軍中的一支,後來歸順漢朝,成了官軍。李傕、郭汜等人掌權之際,馬騰被任命為徵西將軍,屯於郿城,不久與李傕呈現矛盾,率兵彼此攻擊,兵敗退回西涼。馬騰聯合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同鎮西涼,逐步成為關中軍閥中勢力最強壯的兩支。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