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渺小的事物轉瞬即逝,唯有滄海桑田,歷久彌新。——題記

你是否和我一樣,午夜夢迴時,叩問過自己:“嘿,你要如何度過自己這一生?”

我不知道多年以後,當我獨自一人,再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我是否可以回答得滿意。但我知道,此時此刻的每一天,都將是未來回首的那個答案。

我有兩個朋友,阿藍和阿鏡,都單身在外地工作,如果非要貼社會標籤,他們可能一個是“普通人”,一個是自律的“成功人士”。

阿藍“宅”家一天做的事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阿藍今年27歲,在一家小公司工作,薪水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疫情期間,公司很受影響,沒什麼事情要做,在線辦公也只是走個過場。

早上7:00,阿藍醒來上了個廁所,刷了一會兒朋友圈,又看了一會兒新聞,不知不覺一個小時。

“反正也沒什麼事,再睡一會。”睡到快10:00,阿藍起床,開始思考中午吃什麼。

“肚子太餓了,先隨便吃一點。”阿藍開始燒水泡麵,吃完到了11:00。

“不想做飯,中午點外賣吧。”疫情期間,阿藍選了很久,最後點了份肯德基。

等外賣的時間,自然是玩一會手機遊戲。

取到外賣,一邊放綜藝,一邊吃炸雞喝可樂,不一會就到了下午2點。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阿藍看了看工作群沒有什麼事情要做,又繼續打起手遊。

“放大啊!會不會玩!”連續輸了幾場,阿藍有些氣急敗壞,退了遊戲,一看已經下午5點多了。

“又該吃晚飯了。”中午點的肯德基還剩個漢堡,放進微波爐加熱湊合了一頓。

“看看疫情怎麼樣了。”阿藍又拿起手機,憂國憂民一番,刷起小視頻,不知不覺到了晚上8點。

“啊!我今天怎麼又什麼都沒做啊!”阿藍拿起一本書,讀了一會也讀不進去。

“看書不行,要不看電影吧。”阿藍準備好零食飲料,拍了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開始一邊看電影一邊和朋友互動。

和朋友聊得正嗨,不知不覺電影都演完了,再一看錶快要12點了。

阿藍已經困了,粗糙地擦了遍臉,躺在床上準備睡覺,又摸出手機,漫無目的劃了半小時,想著明天一定不能再這樣過。

阿藍的這一天,晚睡晚起,沒有運動,缺乏規劃,不夠專注……明日,是否真能不再這樣過?還是,日復一日,直至麻木。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阿鏡“宅”家一天做的事

阿鏡是出了名的自律,30歲,但外形像25歲一樣清爽,在一家互聯網大公司任職主創。

疫情期間,阿鏡也過上了“宅”家生活。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早上6:40,第一束光照進阿鏡的房間,阿鏡便自然地起床,進入自己的“晨間儀式”。

衝個澡讓自己清醒,寫晨間日記,列出今天最重要的3件事務,做簡單的室內運動,準備營養健康的早餐,閱讀訂閱的新聞……

上午專注地完成一天最艱難的事,開始準備午餐。

因為動腦後更容易飢餓,所以哪怕是簡單的午餐也吃得很香。

下午完成剩下的2件任務,看看錶剛好17:00,正是運動的好時間。

運動之後,精力充沛。晚上阿鏡還有一些時間可以用來學習感興趣的事情。

晚上10:30,阿鏡準備入睡,迎接新的一天。

“宅”家每一天,都是你一生的縮影

阿鏡的這一天,慣性早起,高效能解決了當天的3件任務,學習了自己喜歡的事情,有運動、有健康規律的飲食,慣性早睡。阿鏡說:“我感到今天快樂而有意義。”


結語

普通人沒什麼不好,只是,這是否是我們嚮往的,那精彩紛呈的一生?

一天過完,不會再來。每一天,便是一生的縮影。


*作者簡介:艾燊,理科出身的90後,同濟大學研究生,用寫作感悟社會人生。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