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吃一次就難忘的美食有哪些?

我叫小折


本人作為一名小吃店主,是怎麼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也是和吃有關。

首先我推薦自己所做的小吃手工辣條,以前我是在深圳上班的,有一次去陝西西安旅遊,無意中在街上碰到一家手工辣條的小店,我本人是非常喜歡吃辣條的,但是現做現賣的手工辣條第一次見,懷著好奇的心買了一份吃,從此就喜歡上了,手工辣條無任何添加劑色素,熱騰騰剛出爐的手工辣條,口感非常筋道,剛炸出來的辣椒油非常香氣十足,當時自己也在想,手工辣條這個小吃在目前全國市場還非常空缺,辣條全國都在吃,但是手工現做的辣條很多人沒吃過,所以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目前做了兩年多,自己也在擺攤,也有合作店鋪和培訓。





我的秘製辣條


讓你吃一次就難忘的美食有哪些?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到[微笑],也讓我想起了我記憶中的難忘美食

首先來說一個有趣的記憶美食,記得20年前去孩爸的部隊探親(河北涿州),部隊裡兄弟情義特別濃,只要有家屬探親大家都掙著招待,一天又一位兄弟說,我們明天去涿州(部隊離涿州還挺遠的)請嫂子吃應該她從來沒沒吃過的《驢肉火燒》,當我們來到店裡時,至少有30人在排隊,當時真的好期待快點啊快點啊,終於等到了,記得當時他買了至少有20個吧,趕緊開吃一口咬下去[捂臉]味道好濃啊說不出什麼味,不敢再咬第二口了,但我還是給一個吃下去了,再看看滿屋子人都大口大口吃的津津有味,我想這應該就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吧

再說一個吃了一次唸到現在的美食吧,也是去孩爸的部隊,他知道我喜歡吃魚,去飯館總是少不了點一個魚🐟,有一天他點了《水煮魚片》,當端上來時,我說這還能吃嗎,因為上面鋪滿了油炸的幹辣椒,他說這辣椒不辣還很香,都是夾在饅頭裡吃的(當時北方的飯館主食很少有米飯基本饅頭),我嘗試著辣椒夾在饅頭裡還真的很好吃又酥又香,辣椒一咬就碎的感覺一直忘不了,水煮魚片也是能接受的麻辣鮮香,到現在也沒吃到過這樣的美味了





皖西懶媽


記得那是2002年夏天,我剛參加工作頭年,我是農村出來的,沒見過什麼世面,更沒去過富麗堂皇的大飯店吃過飯!

當時上班離家遠,我每天中午都是在路邊的小吃店花3塊錢吃一碗麵條,最多的是就幾瓣大蒜! 很多的時候早餐都是餓著肚子,晚飯都是回到出租屋自己做,熬點稀飯,就著饅頭,或者炒個青菜!

有一天,公司的區域老總來我們辦事處出差,晚上帶我們幾個同事到一家飯店吃飯,這頓飯是我那時候記憶最深刻的,18年過去了,至今記憶猶新!

晚上7點左右,我們乘出租車來到鄭州經三路的”秦朝瓦罐”飯店,我是頭一次坐出租車,內心那個興奮啊!但是還不能讓老總看出來我那沒出息的樣子,我裝的表面很平靜。我們包間在二樓,一進大廳,六個身著禮賓服且花容月貌的小姐姐向我們90度彎腰:“歡迎光臨”! 我不由得內心深處裡升騰從來一股強烈的自豪感!(現在想想我那時候真是齷齪)我的眼睛就開始不夠使喚了,裡面裝修堪稱金碧輝煌,燈光五顏六色,所有客桌都是爆滿,帥哥靚女或竊竊私語,或高談闊論,或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同時我又怕老總他們走在前面把我弄丟了,我時不時的用眼睛餘光撇一下他們走到哪裡,然後趕緊跟過去!

轉眼就到了樓梯前,開始上樓,樓梯兩邊的牆壁上掛滿了大幅的照片,各種美味佳餚的照片使人垂涎欲滴,或是飯店老闆、主廚與當紅明星政要的親切合影,讓人浮想聯翩!

進入包間內,落座,服務員畢恭畢敬的遞過菜單,老總笑呵呵對我說:小郭,喜歡什麼,隨便點! 我靦腆的雙手推過去:老闆,您來,我啥都行。

我們老闆一點都不吝嗇,滿滿的點了一桌。

“秦朝瓦罐”,煲湯當然是一絕,店門前那幾口一人多高的大缸就夠威風的,什麼老母雞山參湯,老鴨野菌湯,排骨……這些都不是重點,令我印象最深刻是一道用野生王八(鱉)做的菜,一個很大的白瓷盆,裡面湯白黑肉 ,搭配青菜紅椒點綴 ,王八蓋劈開8份,然後又整整齊齊的拼好蓋在湯上面,特別漂亮!在那以前,我根本都沒見過王八是什麼樣子的,更別說吃了!

人們常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真的,我沒見過,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要是說到這個王八肉有多好吃,我感覺也就那麼回事,但是那個王八蓋的裙邊特別好吃,軟軟糯糯扣扣彈彈筋筋的感覺,別有一番風味!還有那個乳白色的王八湯,嗯!哈喇子又流出來了,哈哈!




Totototototoll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次就難忘的美食,說真的,長這麼大了,越大是越覺得沒什麼能讓自己特別難忘的,加上現在這個社會,想吃啥沒有呢?讓人難忘的,大抵就是輕易觸及不到的吧。

來說說我心目中那些吃一次就難忘的美食吧

NO.1

老家的炒酸筍,我老家在廣西,酸筍是出了名的,下飯下粥也好,吃到撐都還想吃的那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舅舅醃製的酸筍和他自己種的朝天椒,那簡直是絕配了,酸酸辣辣的,開胃得緊

NO.2

媽媽的白切雞,媽媽在做這道菜的時候,眼睛都是發光的,這個是她的拿手好菜呢,媽媽說外面大廚做的都沒有她的好吃,實際上,媽媽真的不是吹牛,吃起來有幸福的感覺,連最難嚼的雞胸肉都可以做的很嫩很嫩,薑汁也調得很適當。

NO.3

順德的雙皮奶,奶香濃郁,真的就那種好像5瓶牛奶縮起來的精華,有機會,還想再去吃一次,哪怕需要排隊半天,感覺也很值得。


百姓家常美食


那是一碗讓我這輩子,甚至下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美食,被外國人嫌棄的中國地道小吃---臭豆腐。

那時候已經失去了學業,和朋友們一起四處流浪打工了。有一天晚上手工之後,一起玩的好的幾個朋友說要去逛夜市。我們這個小城裡的夜市很繁華,到處都有,不但有賣各色的吃穿用品,還有時候有各種的商業演出行為,特別的熱鬧。

還沒到夜市呢,一陣奇異的臭味就直鑽進鼻孔裡。那種臭,讓我一個自小就在農村裡長大的人都有點受不了。朋友們告訴我那是臭豆腐,我才剛剛得知,原來還有一種食物叫做“臭豆腐”。有吃過的小夥伴要去買,我就跟過去看熱鬧。只見一個一米多寬的油乎乎的小推車,上面一邊擺著一口油鍋,一邊擺著塑料盒子裡盛放的臭豆腐,還有蔥花油鹽等各種佐料。那個小夥伴告訴我很好吃,並且攛掇我也來一碗嚐嚐。可是這氣味聞起來也實在是太臭了,我直搖頭,而且那豆腐看起來黑乎乎髒兮兮的,可如何能吃的下去!朋友們都說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架不住他們的強力推薦,我也要了一碗,和他們坐在攤子後邊的幾隻小桌子旁邊等著。

沒多久,一碗一碗炸好的臭豆腐端上來,炸的又黑又黃的豆腐排列的整整齊齊的在碗裡碼著,上面撒了些碧綠的蔥花,還有配合著它們一起的豆腐湯。看著別人大口的吃起來,雖然這味道依然很臭,我也按捺不住好奇心,用勺子舀了一口湯嚐了嚐,別說這湯居然不是臭的,而且味道還不錯。又盛了一塊豆腐放進嘴裡,這滋味!不臭,還很鮮,很香。真是超乎我的想象啊。好吃,不貴,所以我一口氣吃光了它



家香味道


那必須是紅燒肉!

作為一個家鄉靠近四川的陝西人,從小到大吃的菜口味都偏川菜,炒青菜都要放一把辣椒,所以味覺上更偏向於川菜的味道。

作為一個嘴巴吃慣了川菜的麻辣鮮香的人剛到浙江工作的時候還沒覺得吃的有什麼不習慣,那時候自己住的地方有廚房自己經常做一些家鄉口味的菜吃,偶爾也在飯店吃,但是即使去了飯店也是點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口味,所以到這個時候還沒有機會感受到浙江本地的口味,只是在傳言中瞭解到浙江人喜甜,做菜的時候喜歡放糖,但是一直也沒機會嘗一下。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本地同事邀請我去她家吃飯,一桌子菜裡做法最多的就是蒸菜蒸娃娃菜、清蒸雞一類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道紅燒肉,在我刻板的印象裡,糖和肉的組合是很奇怪的,至少當時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我是想象不出來這兩個組合出來的味道,直到我夾了一塊紅燒肉放進嘴裡,那一刻我被驚豔到了,香甜鬆軟,入口即化,這也使我對甜味有了新的認識,這也太太太好吃了肉質軟糯滿口留香啊!頓時食慾大開,當即就問了做法,之後回家苦心鑽研,誓要做出同樣好吃的紅燒肉(當然也走了很多彎路)

現在的我已經在浙江十年了,紅燒肉也成了我拿手菜之一,我做的紅燒肉味道甚至都已經超出了我那浙江本地的婆婆,甚至我家先生曾經連續三天點名要吃我做的紅燒肉,紅燒肉這道菜也刷新了我對浙菜的認知。


家常小聶


額!!!!

前幾年一直在無錫工作生活,我覺得那邊的口味特別適合我!

釀麵筋,湯包,麵條等等都是我的最愛

回味無窮。其實無錫特產醬排骨感覺一般

就是那種街頭巷尾的小店做的麵筋味道只是一絕。

最讓我回味的就是位於無錫雲林苑西區裡一家麵館的麵筋味道贊👍

一碗麵 加麵筋 煎雞蛋 滷大腸

早飯飽了

老師傅做的幾樣小菜非常的有味道!!!

現在回來老家還是時不時的想念那個味道!!!




園胖子D


在我映像中,那時候上小學5年紀,大概在90年代,那次放學回家,很餓,還沒到門口就喊媽,有沒有飯吃,媽媽說還沒有煮好,但是有米湯,結果我拿起盆就喝,喝錯了,把淘米水給喝了,那時候感覺真的太好喝了。

那時候家裡窮,沒有白米飯吃,基本就是米飯裡面加土豆,因為餓的原因,飯煮好以後,我和妹妹先把白米飯挑完了,留下土豆給爸爸媽媽他們吃,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對不起父母,現在自己有孩子了,看到孩子這樣浪費,真的很想揍他,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現在的00後感覺不到那時候來之不易的東西,還是印證那句成語,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祈禱]


毛毛生活工作記


讓我吃一次就難忘的美食那一定煎餅,多少年前我就羨慕地灘上那賣煎餅的大叔,那製做煎餅的過程在我眼黑就是最美的圖畫,只見他在地上支著平底的大鍋上到上稀稀的麵糊,用小刮鏟輕輪一刮,一個薄薄的餅丕就好了,然後打一個雞蛋再一刮,金黃色的餅已經很誘人了,再在餅上抹上我不懂的料,放一塊生菜,一根火腿腸,一片炸過的薄餅脆,捲起來遞給我咬第一口時,我真是覺得那是人世間最好吃的美味,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吃過肯德基,麥當勞,以後的曰子裡我三天兩天去吃煎餅,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居然沒吃夠,有空的時候,在家也學著做,雖然沒有外面賣的好,但我可以憑自已的喜好,做出自已愛吃的煎餅了



半夏半暖1003


我記得我小時候爺爺做的一種麵食很好吃的,在我們那邊名字叫做“鍋邊”,就是用粘米粉兌水然後在燒有開水的大鍋裡淋在鍋邊然後就會有一塊塊的粉面掉下鍋裡的水裡,然後等煮熟了,就像粥一樣有點黏黏的,很好吃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但是自從爺爺過世以後,自己再怎麼模仿以前爺爺的做法,能做出來,但是味道卻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味道,很懷念,我覺得那時候能吃上爺爺做的鍋邊比在外面吃的大餐還美味,只是現在物以人非,人不在了,再也沒有爺爺做的鍋邊了!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