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已經上線了,你說它拼得過抖音嗎?

純粹吐槽


5G時代已經來臨,除了5G帶來速度上的體驗之外,網絡媒體上的內容也開始從圖文慢慢向視頻傾斜,尤其在短視頻領域更為如此。

有人說,5G時代的來臨會讓短視頻出現井噴發展的勢頭。

不得不說,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短視頻了。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主流短視頻平臺不斷地佔據著人們的休閒娛樂時間。

今年春節期間,疫情讓許多人出不門,宅在家中無所事事,進一步為短視頻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為目前國內社交一哥的騰訊自然不會放棄這一短視頻紅利。

前段時間有微信用戶注意到,在微信的發現頁面出現了一個“視頻號”的入口。最近隨著微信7.0.11內測版地推出,騰訊向更多的用戶開啟了這個視頻號。

小雨注意到,這個視頻號與抖音和快手在模式上有點類似:

各種小視頻是以視頻流的形式向用戶展示的,通過上滑下滑就可以觀看。

根據小雨的體驗,這個微視號與抖音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抖音是以娛樂視頻為主,幾乎都是純視頻的內容,而視頻號則是結合了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更注重價值傳播。

所以,儘管騰訊想要通過微視號來分得短視頻市場的一杯羹,但是在產品設計上卻與抖音、快手等採用的是不同的理念,是產品差異化運營的結果。

因此,二者並沒有直接的衝突與競爭。

實際上騰訊也有自己的短視頻平臺——微視。在去年的時候,騰訊通過“用微視可以在朋友圈發佈長達30秒小視頻”的策略,希望可以讓擁有10億用戶的微信帶動微視的發展。如今看來,微視還是不溫不火,並沒有達到騰訊預期的效果,更沒有對抖音造成太大的競爭和壓力。

所以,此次微視號能否快速成長起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小雨覺得能夠引起用戶最大關注的方式就是讓用戶通過這個產品賺到錢。所以,如果微視號能夠在前期通過資金鼓勵用戶使用、創造內容的話,再加上微信號10幾億的用戶基礎,或許在未來能夠殷掀起行業的一波腥風血雨。

我是【電腦手機那些事兒】的小雨,歡迎大家關注訂閱,和小雨一起學習關於電腦、手機的實用軟件和應用技巧。


電腦手機那些事兒


2020新年過後,微信視頻號開始上線,和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APP對比你看好嗎?我覺得不看好!

過年期間微信的視頻號蠢蠢欲動的就開始推出了,開始還是部分的微信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我用的幾個微信都能看到了,而對於微信開通視頻號,我也看了很多申請規則,嘗試申請了一下並沒有通過,我也知道肯定過不了因為視頻創作我的內容太少,大多數都是以文章和回答問題為主!所以全網平臺也看了下也沒有那麼好的申請條件!

我重點說說我對於視頻號的看法,雖然就像提問者說的這樣微信目前擁有了13億的超級app,的確做什麼有一點動作都會爆點,然而我並沒有那麼看好微信推出的視頻號,因為目前而言微信上面太過於臃腫了,在早期也有人說微信推出微信支付,那麼支付寶就慘了,可是這麼多年下來,支付寶依然還是很優秀的佔據著不錯的市場地位,因為微信的根基還是社交聊天,而在社交聊天基礎上建立的第一個擴展價值是微信公眾號也引起了很多轟動,接著開始推出微信支付以及微信商城(微商微店、京東、拼多多等模式),在這就是帶動了小程序的火熱!

自從微信推出小程序之後,支付寶、頭條、百度陸續都開始推出了,甚至360基於瀏覽器都推出了一個pc版本的!其實微信公眾號早都開始支持了視頻功能以及傳視頻功能,但是還是要基於微信打開,而視頻號更多是一個分散式的分發平臺,他想要做成一個抖音平臺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個超級app佔據的手機內存太大了,而且微信生態目前你的內容太過於臃腫了,用戶選擇太多反而不利於一個單項目的發展,在短視頻領域騰訊做了很多嘗試、微視死而復生、騰訊視頻、火鍋小視頻等等方面,甚至還投資了快手!但是自己做就是沒有做出一個很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很多做自媒體也好以及做營銷推廣的角度,甚至做微商角度,視頻號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工具,是在朋友圈之後又一個福利地,相信如果一旦這些人群進入之後,你會發現視頻號和朋友圈的小視頻也沒有多大區別了!

其實視頻號如果要做起來除非是他和微視打通,直接同步,接著開放收益功能,激勵創作者願意創作優質內容,而視頻號本身的價值就是為微視拓展流量價值,我相信發展肯定會有前景的,但是基於微信獨立運營我不看好,雖然早期視頻號規則很嚴格,可能後期慢慢的就開放了,這個是騰訊產品的規律,同樣騰訊微信做視頻號到底能夠支撐多久?這個還是未知數呢,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創業者李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將微信與抖音對立了起來,先不說能否放在同等位置進行比較,這種潛意識裡的對比其實就已經能說明抖音這幾年成長對騰訊系社交的威脅。

當然,說回微信視頻號,雖然還沒有開放申請,但網上已經有相對完整的信息,很明顯,它是微信內容領域的一次“補短板”行為,並且與公眾號平臺深度綁定,即便背靠著微信這棵大樹,我依然不認為視頻號可以拼過抖音。

在我看來,微信推出視頻號,跟去年抖音推出飛聊一樣,佈局作用明顯,顛覆效果卻小之又小。理由如下:

第一,短視頻的即時社交屬性並不明顯。

其實從更廣的範圍來說,視頻本身其實都不具備很強的即時社交屬性,我們一般將視頻稱作深度內容,意思就是人們在觀看視頻時侯其實即時社交的需求會被壓抑,而且是深度壓抑,視頻越好看,用戶沉浸越深,而且因為存在描述語言的問題,用戶很難分享看視頻的感受的細節,這也為即時社交增加了難度。

抖音能夠火爆,跟即時社交也沒有任何關聯,它最初的目的其實就是構建視頻類內容分享平臺,讓人們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的視頻,與此同時在觀看過程中形成標籤,讓視頻能夠找到帶有標籤的用戶,與此同時用戶分享及上傳的視頻也會形成標籤,推送給網絡上的其他人,這就像滾雪球一樣,其核心邏輯在於用戶對於圖文類內容的疲勞,以及對視頻類內容的興奮。

所以即便抖音推出了飛聊,飛聊與抖音及頭條深度綁定,依然無法取得用戶數量上的增長,因為抖音本身的調性決定著用戶對即時通訊的需求弱小。

換而言之,即時通訊與短視頻內容沒有明顯的線性關係,微信的確可以為視頻號帶來巨大的流量支持,但不要忘了,內容的傳播機制才是內容運營的核心,從目前透露出的信息來看,微信視頻號還是走的社交路線,這對於天生喜愛大流量的短視頻來說本身就是缺陷。

第二,品牌認知的形成,以及用戶基礎的影響。

在用戶群體中有這麼一些比較普遍的認知:一是年輕人帶火了抖音;二是學生用QQ,進入社會後使用微信。

第一種認知裡的年輕人指的是95後00後們,抖音上前幾年的發展中,其內容生產主力和消費主力也基本上都是這一類人群,同時傳播的源頭也基本上是它們,90後們80後們首先被拉近這個用戶群體,而後開始向著全年齡段擴散。

第二種認知也很普遍,微信向來被視作“成年人”的社交軟件,因為它夠簡單,並且基於熟人社交關係,這比較符合國人的生活觀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封閉”也是微信的重要特徵之一。

這兩種品牌認知中,抖音的好玩和開放是很吸引年輕人的,因為年輕人受限於物質條件和關係鏈,同時和這個年齡段所保有的旺盛的好奇心,他們對於自己社交圈外的世界發生著什麼擁有異乎尋常的熱情,相比較而言,成年人會“現實”很多。

抖音能夠向著全年齡段擴散的邏輯其實也隱藏在這樣的心理變化中——國人的觀念也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發生著變化,一方面科技的發展讓人們需要更為多元化的視角,人們不願意受限於熟人朋友圈及固定的內容。

抖音的品牌認知讓人們容易接受它,同時它的主要用戶是移動互聯網最為活躍的用戶群體。

這也是騰訊或者微信想染指短視頻但屢屢碰壁的主要原因,它在內容領域無法獲得年輕群體的支持,在圖文內容領域,微信公眾號的實力可以說首屈一指,但在泛娛樂化的視頻內容方面,微信公眾號缺乏的是能夠打破朋友圈壁壘的傳播機制。

第三,技術對於用戶心理的把握上,抖音堪稱業界典範。

想想我們身處的時代,說是信息大爆炸毫不為過,我們每天面對著形形色色的信息,很多時候面對著資訊,我們只能被動被捲入信息狂潮中。之前的信息推送幾乎全都是瀑布流,按照簡單的分類,由編輯團隊進行篩選後呈現,在信息的呈現上可以說完全中心化。

微信公眾號的推出解決的是信息簡陋和完全中心化的問題,公眾號之後,自媒體興起,人們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公眾號,與新聞相結合來獲取信息,這時候體現了人的選擇性,可以說內在邏輯跟百度搜索趨同。

但信息量的激增,以及人們對於非必要信息的需求,是這個時候的公眾號和百度搜索都無法提供的。

頭條的誕生,從它最初的slogan——你喜歡的,就是頭條——可以看出它的解決方案,它將用戶關注的內容都打上標籤,並且將網絡上所有的信息也都打上標籤,然後讓機器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標籤推送相對應的內容。

它解決了什麼問題?一句話來說,就是治好了用戶的選擇困難症。

後來的抖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如此,人們的壓力越大,對於非必要信息的消費就會加劇,並且非必要信息因為帶著娛樂或社交性質,往往沒有很明確的搜索關鍵詞,這時候我們就很難定義用戶需要哪一類內容,但過往的使用數據,比如在哪一類視頻上停留時間較長,哪一類視頻互動較多,就會讓機器形成判斷。同時抖音也有自己的“糾偏系統”,目的在於讓用戶也能接觸到其他領域內容,提升內容新鮮度。

微信視頻號沿襲的還是公眾號的邏輯,從公眾號內容入手建立標籤,但微信本身的基本屬性——熟人社交約束了視頻號的傳播,如果可以放開評論顯示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對微信的形象又是一次考驗,張小龍未必會因此改變微信的某些“基礎”。

總而言之,我並不認為微信視頻號可以拼得過抖音,這跟app規模關係不大,因為抖音的日活基本上也跟微信處於同一層級,而且微信視頻號能夠活躍的市場也僅限於國內,抖音卻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

但筆者還是很欣賞微信的這些動作,一個居安思危的團隊才能擁有更健康的機體,只是微信更應該思考的可能是內部的矛盾——內容與即時社交的分歧,我始終認為微信更應該關注的還是即時社交本身,關注5G和新硬件對即時社交的影響。

至於內容,微信沒有必要變成一個臃腫的集群,孩子大了就應該讓它獨自飛。

以上。


關注好人長安君,掌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看更多科技熱評哦!


好人長安君


今年春節期間,疫情讓許多人出不了門,宅在家中無所事事,進一步為短視頻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微信的視頻號蠢蠢欲動的就開始推出了。開始還是部分的微信可以看到,現在我用的幾個微信都能看到了,各種小視頻是以視頻流的形式向用戶展示的,通過上滑下滑就可以觀看。嘗試申請了一下並沒有通過。在初期就設定了進入門檻把一些想進入的推在門外。也沒有開放收益功能,激勵創作者願意創作優質內容,短視頻我相信發展肯定會有前景的,但是微信短視頻我不看好,雖然早期視頻號規則很嚴格,可能後期慢慢的就開放了,這個是騰訊產品的規律,視頻號頁面設計排版,功能更像朋友圈。在公眾號上,限制了內容創作者的範圍和成為文章內容的載體而限制了其他短內容的發展。

這樣看來視頻號的推出是想對以前的失誤做個挽回。


薄荷大叔


個人認為拼不過,微信不會將這個作為重點去運營,而且是和這麼多個已經領先多年幾乎完善的專營軟件拼,得不償失。就和現在你想開網店,你新來的拼得過同樣產品的同行嗎,這個同行已經霸佔了這個市場,你想拼也是可以,但是想想值得嗎?



HCZA


視頻號在內測,沒有正式上線。

2抖音偏視頻,圖文為輔。

不會取代,彼此不同,生態更加繁榮。


TiMi自媒體


廢話少說,有錢的是大爺,自媒體的興起必然是一場新的廝殺,誰給的佣金高,誰的用戶就多,這才是剛剛開始,日後競爭更加激烈。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不過最後的贏家絕對也不會掙錢的,燒錢遊戲不管你錢多少都給你燒乾淨,因為新的資金會不斷注入,吃瓜群眾只管坐等吃瓜吧。





愛看愛看好多快樂


很難說,微信坐擁13億資源,有著龐大的數據庫,和高端的支付手段,擁有著強大的金融能力,前景很好,但抖音這幾年也欣然崛起,技術手段不斷完善,平臺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也不斷增加,各年齡段的人都依賴著抖音,所以說各有各的資源和優勢,互聯網的風口,必定是驚濤駭浪,一番風險,誰能勝出?還說不定,現在是資源分享時代,合作共贏才是王道,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微信作為老牌,抖音作為新秀,相互競爭,都會走向更好。


小魚竿影視


拼不過,原因很簡單,抖音的數據量在那裡擺著。除非它有更特別的吸引功能。


liangzi52


有一點難度!但是微信視頻號如果真的想鬥過抖音也不是沒可能。畢竟馬化騰有個有錢的主,各方面收入都很強。而這一點抖音沒法跟微信視頻號比較。如果老馬真得有這種想法的話也不是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