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抗擊疫情金融業在行動

《中國金融》|抗擊疫情金融業在行動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4期

2020年1月,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此次疫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抗擊疫情需要強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系統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作為,確保金融服務暢通,支持各地疫情防控。同時,對於此次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進行了預判,除了強化對受疫情影響群眾的金融服務外,還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企事業單位的金融支持,做好對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中央銀行多種政策工具助力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人民銀行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部署,立即行動起來,強化疫情防控資金支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和貨幣信貸支持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經濟穩健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提供充足流動性。2020年2月3日人民銀行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2019年同期多9000億元;2月4日人民銀行繼續增加流動性供應,當日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投放資金5000億元。人民銀行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超預期流動性投放推動了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下行,並將進一步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有利於降低資金成本,緩解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財務壓力,擴大融資規模,支持實體經濟。

二是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專項再貸款為抓手,全力做好支持疫情防控金融工作。1月31日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發放專項再貸款 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專門安排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專款專用,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專項再貸款期限為1年,發放對象包括9家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家重點省市地方法人銀行;專項再貸款實行優惠利率,即每月專項再貸款發放利率為上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250個基點,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貸款利率上限為貸款發放時最近一次公佈的1年期LPR減100個基點;專項再貸款採取"先貸後借"的報銷制,資金投向實行重點企業名單制管理。2月10日,人民銀行發放了首批專項再貸款。

三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同發力,多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2020年2月7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發佈《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明確了中央財政貼息、央行再貸款、名單制管理等相關政策,主要內容包括:明確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並動態調整;對名單內企業,人民銀行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中央財政對享受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的企業給予貼息支持;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將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各級財政、審計部門強化資金監管和跟蹤審計,確保專款專用。


銀保監會多措並舉強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銀保監會高度重視,切實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來抓。自1月26日起,銀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銀行業、保險業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障金融服務的安全和順暢,為疫情防控領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一是做好對受疫情影響群眾和受困企業的金融服務。1月26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針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求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險理賠客戶要優先處理,適當擴展責任範圍,應賠盡賠。針對受困企業,要求銀行保險機構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對於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二是加大對疫情防控一線企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銀保監會將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全力滿足衛生防疫、醫藥用品製造及採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開闢業務快速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提供更優惠高效的金融服務;對疫情防控相關醫療設備的金融租賃業務,鼓勵緩收或減收相關租金和利息;積極支持防疫用品小微企業生產,保持貸款增速,切實落實綜合融資成本壓降要求等。

三是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疫情影響下不少小微企業出現暫時性困難的情況,銀保監會已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採取降低貸款利率、增加專項信貸額度及減免逾期利息等多項應急幫扶措施。在2月7日國新辦的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今年銀保監會將重點從增量、降價、提質和擴面四個方面來做好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其中,"增量"指單戶授信1千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要實現"兩增",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的增速,有貸款餘額的戶數不低於上年水平;"降價"是要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綜合成本進一步降低;"提質"是要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中的信用貸款、續貸和中長期貸款的比例;"擴面"是指新增貸款要更多投向首次從銀行機構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即提高首貸率。

四是加強對重點領域復工復產的信貸投放和保障。在2月15日國新辦的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提出,將引導機構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並且將融資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引導機構考慮以適當方式將支持製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復工復產的情況納入考核指標體系,或者合理調整考核權重,激發基層網點和一線業務人員的積極性;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機構2020年人民幣貸款和發債規模,加快推動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此外,在同日發佈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中,銀保監會強調要加強對春耕春種的金融支持,全力保障農副產品生產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資金需求,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穩定農業種養殖戶和農民生產經營預期。


確保疫情期間支付清算服務正常開展


為了確保疫情期間對居民和企業的支付清算服務正常開展,人民銀行要求相關機構做好支付清算系統運行維護和應急準備,保障系統"7*24"小時正常運行,快速響應和高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2月15日,在國務院舉行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作為當前一項極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恢復生產。一是開設支付清算綠色通道,確保資金及時劃撥到賬;二是強化現金供應和流通管理,切實保障現金使用安全;三是確保金融科技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持續安全運行。

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的部署,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多措並舉,全力以赴保障支付清算系統、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ACS)安全穩定運行。為開闢抗擊疫情資金匯劃綠色通道,清算總中心及時調整支付系統對外服務安排,並注意加強防疫相關資金動向的監控和統計。自1月24日起,將小額批量支付系統貸記業務單筆金額上限臨時調整為5億元。從1月25日起至2月2日,放開小額支付系統業務限額。1月31日、2月1日節假日期間,大額支付系統執行特殊工作日運行時序,為ACS、CIPS提供緊急資金匯劃通道。全力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重點加強對武漢城市處理中心的運行監控,提前協調廠商備足備件,隨時準備遠程接管。制定支付系統抗擊疫情收費減免措施,對單位和個人在抗擊疫情期間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向湖北等疫區相關賬戶捐款或匯劃防疫專用款項,免收跨行轉賬手續費。減免湖北地區系統參與者業務收費。

中國銀聯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確保疫情期間銀行卡跨行交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證各地、各類銀聯支付服務平穩有序開展。聯合主要商業銀行緊急制定手續費優惠方案,在疫情防控期內對重點疫情地區實行取現減免、消費服務手續費優惠等措施。在大年初一當天,中國銀聯連夜組織各條線力量全力攻關,在雲閃付APP中快速上線"武漢加油 愛心捐贈"便捷捐款渠道,動員全系統力量快速行動。啟動應急支付服務,與合作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密切溝通,為個人及商戶應對春節傳統節日和疫情防控做好相關資金保障。雲閃付APP提供轉賬、零手續費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公共繳費等各類在線支付服務,並支持610家銀行餘額查詢、近150家銀行信用卡賬單查詢。

網聯公司對成員機構清算付差情況開展監控,聯動支付機構,實時提示調整映射額度,協同銀行關注資金頭寸,避免流動性風險,為疫情資金及時到位提供通暢的支付清算通道。

農信銀中心第一時間響應農信機構需求,開發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綠色通道,推動成員單位減免特定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貸款利息。保障農信機構依託農信銀支付清算系統開展防疫物資採購、愛心捐助,為疫情防控提供便捷支付。對重點疫情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實行金融服務手續費定向減免等優惠政策。主動聯合各農信機構及專業公司,研究推廣"ETC無感支付加油"工程。

城銀清算從系統運維、技術支持和業務服務等多方面著手,為各地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的資金匯劃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支付清算服務。考慮到各地城商行、民營銀行推廣通存通兌等可以縮短金融服務通勤距離的業務優勢,城銀清算在已經免收普通匯兌等業務清算費的基礎上,進一步暫免所有清算費,助力全國中小銀行共同抗擊疫情。

作為重要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螞蟻金服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大電子支付保障力度,對公立醫院商戶免收手續費,採用線上巡檢方式進行商戶日常巡檢,保障支付體系連續高效運轉。面對全國各地大量旅行人員集中出現交通住宿退款問題,支付寶建立應急保障機制,使用自有資金進行大規模的先行墊付,且不向商家收取任何費用,最大程度保障了消費者權益。為支持各類機構遠程辦公和逐步復工,阿里雲面向600多萬家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科研院所提供免費的釘釘協同和計算資源,支持逾2億用戶遠程辦公,為實體經濟復甦持續注入動力。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對湖北地區150萬小微商戶和30萬醫藥類小微商戶貸款利率降低10%,根據需要提供還款重組和延期方案,堅決落實央行不抽貸、不斷貸的要求,同時對主要家庭成員有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小微客戶免收貸款利息。


《中國金融》|抗擊疫情金融業在行動

金融機構做好抗擊疫情全方位金融服務


隨著抗擊疫情戰役的不斷深入,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做好全方位金融服務工作,精準施策,全力以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三大政策性銀行累計發放215億元抗擊疫情金融債。2月5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中央國債公司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面向全球成功發行1年期阻擊疫情主題的金融債券50億元人民幣,發行利率為1.8833%; 2月6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1年期的30億元抗擊疫情主題金融債,發行利率1.61%;國家開發銀行成功發行1年期135億元"戰疫專題債券",發行利率1.65%,其中,面向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債券通"渠道發行規模80億元,同時通過電子渠道向社會公眾零售55億元,由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上海農商行、交通銀行和寧波銀行作為承辦銀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網絡銀行渠道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三大政策性銀行發行債券所籌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投放。

開闢綠色通道馳援抗擊疫情企業。以國有大型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支持疫情防控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時間開闢綠色通道,加大應急貸款、專項貸款信貸力度,支持醫療、生物製藥、疫苗生產、電信、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重點領域企業客戶,保障其信貸需求。中國工商銀行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和擴大生產,截至2月8日,已緊急投放貸款130億元用於疫情防控。中國農業銀行出臺18項措施,提出對疫情防控信貸需求足額保障。中國銀行截至2月9日累計發放67.31億元貸款,支持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建設銀行快速啟動應急預案,優化工作流程,主動靠前服務,強化科技賦能,截至2月11日已經累計為614戶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發放貸款99.03億元。交通銀行開通"全流程無紙化""線上貸審會"等綠色通道,要求審查審批人員"隨到隨審",截至2月7日已為95家疫情防控企業提供緊急貸款28億元。郵政儲蓄銀行截至2月11日累計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信貸支持金額104.88億元。

助力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一是為中小企業參與疫情防控提供專項貸款支持,並給予利率優惠,如中信銀行對於湖北省內普惠型小微企業,配置專項信貸規模100億元,對新增的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下浮0.5個百分點。二是對階段性還款困難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設置政策寬限期,對受疫情影響相關行業小微企業暫時無法正常歸還到期貸款而發生逾期的,不計罰息及複利,不影響客戶徵信記錄,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展期和最長時間為6個月至18個月不等的無還本續貸支持。三是費用減免,減免範圍涵蓋中小企業在湖北疫區設立防疫專用賬戶的對公賬戶開戶費和管理費、向防疫專用賬戶捐款或匯劃防疫專用款項手續費等。中國進出口銀行還對湖北省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和物流運輸行業的實體中小微企業免收2月份全月貸款利息,涉及貸款近1600億元,利息免收金額約6億元。

豐富線上金融服務模式,在有效減少人員流動的同時,確保各項業務平穩、高效運轉。針對疫情的高傳染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依託金融科技,藉助強大的大數據徵信能力和風控模型,拓展線上金融服務內容,積極引導客戶使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銀行、微信公眾號等電子渠道辦理業務。同時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商業銀行還在APP上推出了疫情專屬服務區、特色醫療服務等生活類服務舉措,指導市民做好疫情防控,助力抗擊疫情。


特殊時期的資本市場監管更有溫度


應對疫情,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總的考慮是,按照一切有利於疫情防控和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原則,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尊重市場規律,體現監管彈性,為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企業、投資者儘快渡過難關全力提供金融支持,讓資本市場的監管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股市2月3日開市。受疫情影響,證監會作出延期開市決定,由原定的1月31日調整到2月3日,並決定不再繼續延期。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解釋,2月3日開市是權衡各種因素、"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結果。因為股市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股市開市是經濟體系正常運行的重要風向標,繼續延遲開市將導致A股積累的各種壓力增大,同時股市與銀行間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於2月3日同步開市,有助於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保障跨境投資者交易的連續性和順暢性。從目前的股市交易情況看,A股市場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的證券交易超過95%,同時電話委託下單的服務方式,使投資者以非現場方式進行證券交易的需求均可得到滿足,這也為股市開市提供了有利條件。

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直接融資服務。疫情防控,首先需要必要的資金支持,證券行業實施政策傾斜,引導資金流向疫情防控領域。對於註冊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相關企業以及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領域的企業,中國證監會設立公司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綠色通道",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截至2月14日,已有註冊地在湖北的武漢當代明誠、武漢四水、襄陽東津國投通過"綠色通道"發債,擬融資規模28億元,有10只公司債券及1只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發行,共計112.3億元,其中部分募集資金將用於疫情防控相關業務。已有2家湖北企業獲准發債,另有數單抗擊疫情專項債正在籌劃發行。結合正在推進的深化新三板改革,全國股轉公司對相關企業掛牌和股票發行設置綠色通道,即報即審、專人對接、優先審查、審完即掛(發)。中國基金業協會對投資於與防疫抗疫相關的醫療設備、疫苗藥品研發生產領域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以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設立的資管產品備案申請實施"綠色通道"。據不完全統計,到2月12日,股權和創投基金的抗疫類在投項目46個,合計金額170.46億元。

積極防範疫情誘發潛在風險。本次疫情爆發後,不少上市公司生產經營受到衝擊,並帶來一系列潛在風險。針對企業經營困難,滬深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期貨交易所和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股權市場對相關上市公司、掛牌企業作出減免上市年費、上市初費及掛牌費用和年費等決定。為防範企業經營困難導致的債券違約風險,對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發行人生產經營正常的,證監會提出支持發新還舊、展期及調整還本付息週期等方式。對於可能引致的股票質押、融資融券業務風險,證監會規定,股票質押協議在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將根據不同地區受疫情影響情況,分類採取展期措施。疫情解除前,對於湖北地區的融資融券客戶,以及因疫情實施隔離或者接受救治的其他地區融資融券客戶,證券公司不主動實施強制平倉。


充分發揮保險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功能


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保險業積極落實通知相關要求,結合行業特點和優勢,細化相關舉措,力爭使保險業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出真招、見實效。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一時間向全體會員單位發出了"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議,推動保險全行業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開通保險理賠綠色通道,確保做好理賠服務,同時加強保險創新,為疫情防控提供專屬保險產品和服務,積極向重點疫區開展捐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針對保險資管產品的註冊工作,著重加強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服務保障力度:簡化股權類產品文件報送方式,減少疫情傳播風險;開闢綠色通道,對募集資金用於疫情嚴重地區、抗擊疫情蔓延及支持疫情嚴重地區建設等領域的產品優先受理和註冊。

各保險公司積極發揮自身的人員、網點和專業優勢,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加大對一線醫護人員、醫療科研工作者等的保險保障力度。據初步統計,已有74家保險公司向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家屬、疾控人員贈送意外險、定期壽險等多種保險保障,總保額約9萬億元。如中國人壽向武漢在內的湖北省14個地市31.18萬醫護人員捐贈"守護天使醫護人員特定保險",保額總計1559億元,並且向中日友好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參與新冠肺炎藥物臨床試驗的科研人員免費提供每人130萬元額度的保險保障;中國平安為身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800萬疾控和醫護人員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人均保額50萬元;中國太保宣佈向在湖北地區抗擊疫情的湖北省及外地援鄂參與疫情救治的全體醫護人員共50多萬人提供為期一年的專屬保險保障,還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工作人員免費提供了保險保障;新華保險宣佈通過新華人壽保險公益基金會,向在武漢地區抗擊疫情的近20萬名醫護人員每人贈送30萬元保額的保險保障,總風險保額約600億元。

二是快速完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理賠,創新保險產品開發,擴展保險責任,為疫情較重地區的保險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保障,強化保險消費者保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5家人身保險公司在不增加保費的情況下,將400餘款的意外險和疾病險責任範圍,擴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導致的身故、傷殘和重疾的賠付。而且,各保險公司普遍降低了理賠標準,針對新冠肺炎出險客戶取消等待期、免賠額、給付比例和定點醫院等賠付限制,簡化或免除了紙製理賠材料要求,通過線上理賠、預付賠款等方式進行快速賠付。如中國人保健康的主要醫療險產品均覆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保險責任,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險責任擴展至因感染新冠病毒引起的身故及殘疾,此外,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保險公司均較快實現了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案例的理賠。中再集團作為再保險國家隊和主力軍,為多家直保公司擴展新冠肺炎保險責任提供再保險支持,如助力中國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提供相關保險解決方案,為廣大人民群眾和醫護人員保駕護航。此外,銀保監會財險部發布的《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車險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續保時商業車險無賠款優待係數不因疫情期間未按時續保而上浮",積極保障疫情期間保險消費者的相關權益。

三是積極捐款捐物。包括保險行業協會、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泰康保險等單位和機構,積極為抗擊新型肺炎疫情捐款、捐贈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如泰康保險集團向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捐資3000萬元,並設立1億元"泰康公共衛生和流行病防治基金"。

四是幫助小微企業渡過疫情難關。2月7日,平安產險宣佈為全國10萬家小微企業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每家企業保額100萬元,努力緩解小微企業由於疫情面臨的進一步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