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視劇《白鹿原》中的白嘉軒,你感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殘影144377031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成名之作,也是作者的扛鼎力作。陳忠實也因此被許多人所熟知。因時間關係我沒有讀過《白鹿原》這部原著,只在電視上斷々續々看到由張嘉譯與秦海璐主演的《白鹿原》這部電視連續劇。

張嘉譯飾演劇中的男主人公——族長白嘉軒,秦海璐飾演白(嘉軒)的夫人。《白鹿軒》這部電視劇與柳青的《創業史》一樣,是一部反映和再現陝西人的血淚史。《白鹿原》這部曠世力作,先從清末寫起,再現了陝西關中地區一個名叫“白鹿原”的地方白、鹿兩家的恩怨,世家情仇講起。劇中的主要角色——男主人公族長白嘉軒,世代清明、耿直,他的一生勤勞,勤於耕作。一生充滿戲劇性傳奇,一生坎坷,身世奇特、曲折。歷經三世,清末、民國直至近現代梟雄聳峙、聳立,匪患、匪幫——大匪幫頭子與二匪首黑娃、兵痞與封建勢力及地方實力派——幾任民國國民政府縣長的盤剝與傾軋,地方上軍閥勢力的割據侵擾,當然了中間也穿插了一些你像地方上的賢士——朱先生,在中起到推波助瀾與推動故事情節繼續向前發展,焙託、賠襯與鋪墊、伏筆,故事情節迭巖、一曲三疊三折,各種勢力暗流湧動激盪,一詠三嘆,各方地方勢力勾心鬥角,頻繁更替、更迭,故事情節迭宕起伏,一波三折、頻發。頻率頻生,這其中也穿插和貫穿了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白嘉軒族長,以及女主人公兩人之間的愛情,兩次婚姻以及所經歷過的1929年陝西飢餓史上著名的“民國十八年”年饉,河南軍閥“劉瞎子”——劉鎮華的“鎮嵩軍”入侵、包圍西安長達八個月之久,給陝西西安周邊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性打擊史實。白鹿原上三伯的兒子——鹿兆謙,也就是後來大名鼎々的土匪二號人物——黑娃,離家出走與田小娥的愛情故事,回到白鹿原後未被認可和最終都未走進白鹿原祠堂。幾經波折與變故,後來上山當土匪。其中,也包括和包含著白嘉軒的女兒——白靈(也叫靈々),與鹿子霖的大兒子鹿兆鵬(共產黨員)、二兒子鹿兆海三人之間的愛恨——三人所走和所選的道路不同,最終呢?白靈在鹿兆鵬的帶領下,成為一對革命伉儷,走上了革命者的道路。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這部小說,始終緊々圍繞男一號主人公族長——白嘉軒(由張嘉譯飾演)展開,故事情節曲折,開篇之首第一句話:“我一生娶過七房媳婦兒”,故事情節急轉直下,留下懸念。陡然生變,(全篇故事內容)引人入勝,令讀者疑竇頓生,急索下章(內容)。猶如古典小說每章結局,“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雲々,是一個道理。

白嘉軒——小說《白鹿原》裡的族長,為人憨厚、狡黠,老成持重,很有見地和遠見。一生命運坎坷、命運多舛。第一次當上族長之後不張揚,不驕傲與驕橫,對族裡的民眾愛護有加。被黑娃打和跟土匪借糧,獨個單槍匹馬,獨自一人獨闖匪穴——龍潭虎穴,用事實跟正義感化匪首“第一號”頭目,為白鹿原上的鄉紳村民籌得了糧食。與“劉瞎子”——劉鎮華的“鎮嵩軍”中的一個小排長——楊排長,鬥智鬥勇、鬥狠,為了保全鄉親們所繳的糧食,煞費苦心而費盡了心機。當他發現田總鄉約向鹿子霖施壓,沆瀣一氣,一步々滑向坑害老百姓,腐敗貪汙的深淵。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開導和勸導他:“人做事不可做得太過分哩!天上的老天爺在看著呢”。最後,故事結局是:作為白鹿原上第二號公眾人物——鹿家的掌門人——鹿子霖,一心巴結、討好滋水縣的縣長——嶽維山,不惜犧牲自己的靈魂,壞事做盡,最後落得了一個猶如惶々不可終日之“喪家犬”形象。《白鹿原》這部小說,是陝西人的一部雄奇的傳奇史詩,鴻篇鉅作,恢宏之作,與法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一樣,如出一轍。傲立、傲然聳立在世界東方——中國的中部,這塊神奇的渭河平原之上,經久不衰,耐人尋味,按圖索驥,急索下章。正因為如此,陳忠實先生與《平凡的世界》、《人生》的作者,陝西籍另一位高產作家,也就是《白夜》、廢都》、《秦腔》、《高興》的作者——賈平凹,號稱“陝軍(籍)作家中三駕齊驅的馬車”,他們三人將“陝軍東征”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而響譽世界,請為他們致敬!!!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這部不朽之作,與前一兩年剛々獲得世界級文學巨匠之巨豪——山東高密籍另一位中國二十一世紀文學巨匠——莫言先生,相媲美與相齊並論。……

L:2019年5月14日。


回憶19561


總的來說雖然在當時社會里白嘉軒算是富戶,但是他是一位正直,善良,寬厚的人,對待在他家幹活的人很好,記得有這麼幾句話,那個長工說:碰來他活的好好的,有活幹,有飯吃,還有個家,革命了,他沒活幹了,沒飯吃了,也無家可回了。記得大意就是這樣!


終南山果果爺爺


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鄉紳,是舊社會維持鄉村秩序的中堅力量,有些文化但過於迂腐,鐵面無情卻有著善良的本性,我們即使不能把他當成一個完人,但肯定不能把他算作是個壞人!

作為一個族長,他無比虔誠的維護著封建禮教,以至於在處理淫婦田小娥時展現出了其人性中最為冷酷的一面,但儘管如此,我不認為他個人應該為田小娥的悲劇負責,因為他不過是在扮演著現在的法官的角色,就像我們的法官認為法律神聖不可侵犯一樣,在他眼裡封建禮法和白鹿原的鄉約族規是不容褻瀆和挑釁的。

我們必須得承認,這位老鄉紳還是幹了些好事的,在關健的時侯敢於挺身而出保護族人與鄉鄰的利益,也想著要造福桑梓,大力興辦教育,饑荒年月也能體恤貪弱,尤其是當原上時疫肆虐時,他也有不錯的表現……,所以,他作為一個族長,他是受到族人認可愛戴的,作為一個鄉紳,也不存在明顯的指摘之處。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他和鹿三之間堪稱典範的友情,一個東家和一個長工之間超越了身份地位,不計較錢糧財帛平等交往本身就見證了白嘉軒的人品和格局,一般人,包括你我都不見得能像他一樣……

如果非得上綱上線,那肯定是能找出他的很多不是出來,比如自私,又比如虛偽等等等等,可是我們應該知道,繞開環境去評論一個人物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再說,這世上真能找到一個不愛虛榮,一點也不自私虛偽的人來嗎?肯定很難吧!至少我就不敢誇口……

白嘉軒是一個生在白鹿原,長在白鹿原的地主鄉紳,也是一個為白鹿原而生生為白鹿原的智慧長者……





湘中明珠Zxp


白嘉軒不是一個好父親

白嘉軒是一個好人,亳無疑問。因為他為人正值,善良。秉承父親的品行,他個性耿直,豁達,與人為善。

白嘉軒的一生做了很多錯事。

第一,他對黑娃的不公,對小娥的偏見。

做為東家的身份對待長工,他對鹿三父子做到了仁至義盡。他的父親給鹿三娶了老婆,他又送黑娃上學。這些都不是東家份內之事,然而他做到了。

這可算是大仁大義,功德無量。但是,作為一個族長,他沒有給黑娃一絲顏面,沒有給小娥留下一線生機。這此,看起來有點鐵面無情,古板,愚腐。因為他的固執己見,導致了小娥後來的死亡之路。



第二,對白孝文的教育,實行了傳統的家長制,從小嚴格要求多於疼愛。規範作人,多於孩子天性的自由成長。因而,白孝文的成長是在壓制下的,不像鹿兆朋那樣自由,隨性。要不,他們兩個是兩時代的人,卻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白孝文的悲劇人生,是他一手策劃,親歷親為所致。

白嘉軒是一個好人,好族長,但過於愚腐,固執己見,因而籌成了小娥這一悲劇。但白嘉軒絕不是一個好父親,對於白孝文的教育是失敗的。作為一個父親的身份,對待白孝文的事情,也是不公平的。直至最後對孝文的處決。

固此,本小編並不崇尚白嘉軒的為人,倒有點喜歡鹿子林的風格。但是他們兩個的人品應該摻和,取優淘劣,方為一個成功的人。


九賤毒菇


白嘉軒是一個固步自封、不讀書、也不會變通的老頑固



拋開白嘉軒的閃光點,數數白嘉軒的罪惡,儼然是一個毀掉下一代的典範。如果從發展眼光來看,白嘉軒這個白鹿原的董事長是不合格的,因為他從來不讀書、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所以,真正的事理他並不通曉。



(一)白嘉軒的父親曾讓朱先生在自家的門楣上刻了“耕讀傳家”四個字,這也相當於家訓了吧。同志們,白嘉軒這一生侍奉土地、辛苦勞作,耕作他是做到了,可誰見他讀過一頁書呢?



(二)後來白嘉軒還大肆種罌粟,朱先生非常生氣地責令白嘉軒把“耕讀傳家”的玉石匾額摘下來,白嘉軒不肯,然後,就找人用黑布把它蒙上了。



(三)所以,白嘉軒對白鹿原的管理完全是靠著那本《鄉約》制度,和自己內心已然不符合時代和白鹿原發展的思想理念而行事的。要保護白鹿原,那就要有揚棄的精神,不斷地更新知識體系,可白大叔的世界裡只有保守兩字。



(四)這裡,不是我們用現代眼光去過分要求白大叔,而是古代更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晨訟午習不但是朱先生的習慣,就連田小娥的老爹不考試了,這種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都沒丟。他們都是邊耕田邊讀書的。



(五)再看故事開始,白嘉軒和鹿子霖去交皇糧,革命軍把鹿子霖的辮子剪了。後來,白嘉軒的辮子也讓朱先生鉸了。那麼,除了這些,白鹿原還有一次次的政權變革,都沒有把沉睡中的白大叔驚醒。



(六)白大叔依然在兵荒馬亂裡做著讓白孝文繼承族長的夢,並禁止白孝文等兄妹三個外出讀書,只讓他們白鹿原的祠堂裡就讀,學習舊學,死死地看住他們。白靈衝出去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白大叔自己不學習,還不讓別人有更高的想法。



(七)所以,他自己新手培養的接班人,卻成了他的掘墓人。而且,白孝文一生沒有一點快樂可言,二兒子的理想同樣也被他早早掐滅在了萌芽中。



(八)因此,正是他的不學習、不讀書,所以導致了他的固步自封、不懂變通。在田小娥和黑娃的事情上,貌似他所有的力氣就是整治田小娥,人家死後還要花大力氣蓋鎮妖塔,真是勞民傷財。



(九)何況,書中田小娥的老爹不但認了這門親,還給了黑娃和田小娥置房置地的錢。田秀才都能給人一條活路,白大叔和鹿大叔兩個都講究仁義的人,在這件事上,為啥都缺少了點人氣和活泛勁呢?再不濟,行個方便,讓他們遠走高飛不就行了嗎?那是條人命耶。



(十)還有,不管哪個年輕人要衝出白鹿原,白族長都不幹,他覺得只有自家最安全。他當然是好心,但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也是會誤人子弟的呀。



(十一)況且,黑娃也知道白大叔對自己很好,對老爹鹿三更是沒得說,但黑娃就是看不慣白大叔的又硬又直的腰,或許就是因為他的傳統裡只有高高在上的階層俯視,而缺少了與時俱進、與年輕人和白鹿原共話未來的能力,所以黑娃對他又愛又恨。



(十二)所以,白大叔管理著如此寵大的白鹿原公司,竟看見他親力親為去耕地了,沒看見他讀過一回書。所以,他的思想和知識體系都是過時的。可見,隨著時代發展,他儼然已經領導不了白鹿原了,更無法培養出新的管理團隊。



綜上,白嘉軒雖然是一個有擔當的族長,但他只知道耕地,從來不學習、不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至於說及時更新知識體系就別提了。試想,就算沒有外在變化,以白大叔為代表的白鹿原公司能有更好的未來嗎?

影視成長筆記小刨手


去年口碑最好的一部劇,當屬這部由經典小說改編的《白鹿原》。可以說是在可以的範圍內,極大地還原了小說中的場景和人物。

這部劇的成功,最為關鍵的原因之一,當屬幾位優秀演員的表演。秦海璐、張嘉譯、何冰等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大陸實力演員。

劇中幾個人的表演,除了角色塑造極為成功之外,將時代帶給人的好的、壞的方面的影響,小人物的心境,身不由己的那種坎坷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

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不假,改編影視劇難就難在這,要讓原著的讀者,或者說粉絲滿意,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很多影視劇為了能夠讓讀者滿意,不惜花大價錢,請出原著作者,當然得是在原著作者在的情況之下,像是《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些,就要請將這些名著研究得極為透徹的專家、學者。

為的是什麼?還原人物。要想做到真實,動人,就得從原著下手。書中,不管多少讀者,都認可的,白嘉軒的人物形象,有一句:“這個人的腰桿太直了。”

寧折不彎說的就是白嘉軒,這樣的人好,好是好,但是吃的虧也是自己的。在那個年代,或者說不管在任何一個年代,寧折不彎的人是肯定要吃虧的。

白嘉軒的一生真可謂坎坷,他對於仙草的感情也是真的令人動容。其實他是個很簡單的人,他只想在白鹿原上,好好活下去,世世代代根深於此,好好生活。

對於兒女的教育,也是如此,種地是第一,孝文愛讀書,在莊稼人眼裡是沒用的,於是處處打壓,導致孝文出走,其實白嘉軒骨子裡是有些愚昧的。

雖然如此,但是他的淳樸依然能夠讓觀眾產生好感,因為一個完全正面的角色是不被觀眾喜歡,現實裡也不會有這樣的人。

你接受他的簡單正直,就要接受他在某些方面不能顧全大局,只為做正直的事,而這樣的人物反而更能打動觀眾,而這樣的品質也正是當下人們所缺失的。


獨狼映畫


《白鹿原》中的白嘉軒,是一個封建色彩很濃的舊式鄉村權威——白鹿村的族長。作為一個敬供桑梓,服田力穡的農人,白嘉軒身上還有著農民的許多優良秉性和品質,小說肯定了他的傳統美德,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封建衛道士,他遵守著封建道德觀念,自覺履行與維護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監視著每一個可能破壞道德秩序和道德規範的行為。對於他所信奉的宗法文化,他不僅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而且懲罰叛逆者決不心慈手軟。他以嚴酷的族規和殘忍的手段來維護這個村莊,成為宗法文化的一個忠實捍衛者。

小說的第一句話說:“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娶過七房女人”,一開始就突現了他非凡的傳奇經歷。他把自己娶過七房女人引以為豪壯,而似乎不顧及先後死去的六房女人。他對死去的女人沒有絲毫的同情和追念之心。相反地,到最後他聽信了母親的教誨:“女人不過是糊窗戶的紙,破了、爛了、揭掉了再糊一層新的,死了五個我準備給你再娶五個,家產花光了值得,比沒兒沒女斷了香火給旁人佔去心甘。”以至於幾條性命的葬送成為他引以為豪壯的資本,可見,在他眼裡女人只是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工具,體現了一種典型的宗法農民的男權中心意識。

白嘉軒是一個封建家族的族長,族長這一身份使他擁有了宗法家族制度所賦予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族內一切事務的處理都受制於他所信奉的這種文化。他不許黑娃進入祠堂祭拜祖先,使他們成為村裡的“賤民”,遭受著一切不公正的待遇,直至小娥死後,他仍沒有任何動搖。在人們為瘟疫和死亡所恐懼,祈求為小娥修廟的時候,他力排眾議,置眾人的生死於不顧,並繼續對小娥進行迫害,掘墓焚骨……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被宗法傳統道德所侵蝕的“吃人”幫兇。

像白嘉軒這樣如此身體力行的,效忠於宗法文化的男人,他的一生經歷過失女之痛、喪妻之痛、破家之難、土匪致殘、不肖子孫的叛逆之後,也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文化信仰,他還始終堅持認為“凡是生在白鹿村炕腳地上的人們,只要是人,遲早都會跪倒在祠堂裡頭。”——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思想,又襯托了一種多麼可悲的命運。


長安陸戰隊



具備舊社會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的雙重身份,同時擁有樸素的傳統美德,但也被舊社會的落後意識所束縛。這樣的角色,就算被時代淘汰,也永遠都會被歷史記住。




娛樂圈外姐


我們大多數人身上都有一部分白嘉軒的存在!白嘉軒是一個複雜的人。

他是個好人,他的一生不管經歷過什麼事情,本質上他是一個坦坦蕩蕩的人,同時他擁有著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追求自立更生,當然,他也是個傳統本分的人,在歷史上這樣一個動盪的時期,他承擔起了保護一個家族,一個區域發展的重擔!

他又是一個壞人,他從自身維護的利益出發,懲罰小娥,拆散黑娃和小娥,在瘟疫面前,又沒有正確的認識到疾病的來源,導致了白鹿原上很多人遭受了更大的損失……,他在社會滾滾向前的巨輪中是一個封閉的人,甚至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區域的發展!

他有領導人該有的心胸度量,對於鹿三之子黑娃一視同仁,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鼓勵他外出闖蕩,犯了錯誤都能夠原諒他,教育接納鼓勵他最終走上了正道。

總體來看,他是有著時代侷限性的一個人,他的為人處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他陳舊保守的思想又是我們應該摒棄的。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網絡用名“蜂聞言事”,我見風就是雨,事是天下大事,奇聞趣事的事,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蜂聞言事


他顯示了一個恪守封建道德的人能做到多好,但也顯示了,即使他做到最好,也就是那樣子了。


從許多方面來看,白嘉軒是一個好人。他對鹿三這樣的小人物, 尊敬有加,盡力保得他周全;對仇敵白家,雖然知道鹿子霖作惡多端,並且處心積慮地針對白家,但卻還是恪守正道,並不報復鹿家;對待鄉鄰父老,他也是盡職盡責,努力維持白鹿原上的秩序和寧靜。作為一個封建大家長,白嘉軒不徇私不漲勢,辛勤勞動,已經是很完美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大家長,在他恪守正道的理念下,直接導致了許多錯事的發生。黑娃和田小娥本是真心相愛,也只有好好過日子的想法,但就是因為不符婦道,被全村人排斥,特別是被白嘉軒排斥,以至於最後黑娃外逃,田小娥墮落。而田小娥的墮落,很難說是不是和白嘉軒在祠堂上吊打她、讓她顏面盡失有關。


而他對自己的兒子,雖然也是盡心盡力地教導,但是一旦兒子們做出不符合他的理念的行為,就棄之如敝屣,斷然決然地和白孝文斷絕關係。我們不能說,白孝文的墮落是因為他,但白孝文墮落之後再不回頭,一路狂奔,肯定是因為他。


然而,這些在白嘉軒和封建道德標準看來,都是應該的。甚至以封建道德標準來看,白嘉軒已經做的非常非常好,甚至有點好過了。


但就是白嘉軒這樣人的存在,才決定了封建主義的必然破產。因為白嘉軒反而證明了,封建主義及其道德水平,已經走到了自己的極限,繼續堅持下去,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白嘉軒這樣的人,值得尊敬,但最終必將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