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村老人70歲,甚至80歲了還在種地工作,大家怎麼看呢?

山東田園野狼


70以上歲數的老年人,他們主要是閒不住,而且是吃過苦過來的人,他們年輕時基本上都是在家種地,很少有出門打過工的,他們看著土地閒著荒蕪著心裡面難受


夜太美葉哥


這話題我老公很有發言權了,公公婆婆住在臨沂老家,一個八十六,一個八十五。前幾年我們比較忙的時候,想讓老兩口來幫忙看看門,每個月還有工資拿,比在家裡種地賺的多,也可以照顧他們。可是老兩口來了沒幾天就要回家,說在這了住不習慣,沒辦法只好送回家。回家以後兩個人就種地,姊妹幾個都不願意,可是老兩口還是很倔,姐弟幾個商量由他們去吧,只要不傷到筋骨,隨他倆整吧。這都好幾年了老兩口身體很健康,很少吃藥打針。每次回老家都會把他倆種地土特產給我們分享,看著兩個老人自豪高興的樣子心裡也說不出的高興。每次電話都會囑咐幹活要小心,別累著,他們還嫌棄我們囉哩囉嗦。我也在這裡勸大家一句多給老人一些自由,限制不是好辦法,多帶他們去熟悉的農村去玩玩,比吃靈丹妙藥都好,好了就說到這裡吧,意見僅供參考。











菩提樹下1618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眼睛酸酸的,有點想哭的感覺!

我外公84歲了,我外婆也已經76了,一輩子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過到了今天。到現在,他們兩個還管理著四畝多的茶葉,每年還要種五六畝的玉米。我說這些的時候,肯定有人會問我,我外公外婆沒有多的子女嗎?其實不是的,他們有九個子女:五個女兒,四個兒子。那麼你又要問我這麼多的子女為什麼沒有人贍養他們呢?是不是孩子對他們一點沒有孝心呢?其實不是的,包括我的幾個舅舅幾個舅媽都有勸他們不要和兒女分開住了,每家都願意養他們的,但是不管誰勸說,他們就是不答應。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小姨離婚以後,把我表弟扔給他們撫養,把我表弟拉扯大以後,我表弟跑去上海打工了,我外公外婆不想和子女住一起的原因竟然就是害怕住到一起後我舅舅他們把土地佔為己有了,他們害怕以後我表弟回村什麼也沒有了,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麼大的年齡還在勞動著。想想挺心酸的,雖然適當的勞動可以讓他們的身體保持健康,但畢竟年齡太大了,去勞動發生事故的危險性很高。

再講講我外公外婆的鄰居吧!這個老人現在才六十多,但是身體不是很好,有高血壓,老伴去世得很早。兒子很有本事,現在是我們市裡一個事業單位的小領導了,在市裡買了房子。他兒子不想把他一個人放在鄉下,有很多次已經把他接到城裡了。可是沒幾天,老頭又催著他兒子送他回家了,每年種十幾畝地的玉米,一個人養兩頭豬養幾隻雞,生活過得真的很滋潤的。

據我觀察,農村老年人捨不得閒下來的基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為生活所迫,不敢停下來休息,他們休息那天就是離開人世的那天。還有一種就是明明可以選擇安逸的生活,但是一輩子養成的勞動習慣已經讓他們停不下來了,他們一旦停下了勞動,就會覺得空虛,生活變得無所適從了,也沒有那種踏實感了。在我看來,既是一種可悲,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吧!

在網上找了幾張圖片,但願我的回答能配得上這些圖片!謝謝





鄉野南哥


農村的老人,70 80都還在幹活,這很普遍,我大伯今年93了,還在弄他的菜園子。原因是:以前幹活幹慣了,閒不下來。我也問過我大伯,我說您這麼大年齡,該歇歇了,他說閒不住,就當是鍛鍊身體了。如果什麼都不幹,會待出毛病來。我爸80多,也沒有閒著。前幾年因尿毒症去世了,這才永遠的休息了。我的好父親,您為我們勞累了一輩子!我們愧對您


陪你一起燦爛


我家是農村的,公公76婆婆75歲,他們也還種地,農村的老人們,也許幹活習慣了,待了一冬天,趕上春節發生了新肺炎,村裡不讓出門,在家待了20多天,這兩天天氣好,好多老人們都去地裡找活幹了,種麥子的,在地裡清壟溝,過幾天就該澆返清水了,種葡萄的,在上肥料,鬆土。能幹點活了,更高興了。我孃家就爸爸一個人,70歲了,種著10畝地,每次收穫了麥子棒子,那種喜悅的表情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農村的老人,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地,有健康的身體,都挺滿足的。


一陽高照


大家好,我談談我的想法,與大家共享。

年齡7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大都經歷了災年,荒年,即使是好年景,那時物資也很匱乏,別說是一日三餐了,好多人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他們大都啃過樹皮,吃過草根,能討上一口飯,就很不錯了,經歷了這些,他們都惜糧如金。

在黨的領導下,日子慢慢的好起來了,特別是大包乾,充分調動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很多荒地都開發了出來,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不但衣食無憂,還蓋了新房子,雖然老人都70多歲了,更有80歲的老者,他們習慣了在田裡勞作,不下地就渾身不自在,孩子們攔都攔不住,為了不讓老人生氣,也就由著老人下地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和活,協助孩子們種幾畝地,自給自足,自己也開心,還解決了全家人的口糧,燃料,其樂融融,很溫馨。

也有一部分老人,兒女都進了城,也把老人接進了城,可是老人大半輩子生活在農村,在城裡就是住不慣,就又回到了農村,儘管兒女勸說老人不要種地,而且不時給老人送來生活費,但老人樂意種地,所產糧油蔬菜自己吃不完,送給兒女,是自己種的,兒女吃著放心,兒女給得錢也捨不得花,給兒孫留著,可憐天下父母心。

也有極個別現象,兒女不管老人,跟老人分開住過,老人自己不種點地,吃啥,雖然老人有國家給得養老金,但生活成本也高,用錢的地方也多,如果生點病啥的,就有困難了,自己種點地,口糧就有著落了。



山村電商核桃哥


70,80歲還在種地,有無奈之舉,也有習慣之事。我家一親戚就80多,還是自己種菜,自己養雞,自給自足完全不是問題。並非她不想休息,也並非沒有人贍養她,一切只是她自己想去做。

很多農村老年人都是如此,只要自己還能動,就閒不下來,總覺得自己能照顧好自己。不論家中兒女怎麼勸,怎麼給他錢花,也止不住老人想幹活的習慣。用他們的話說:幹了一輩子,你要我閒下來,還真不適應。

還有一些就是沒有人贍養的無奈之舉,這種事情大很多農村地區時有發生。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情,想要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還得靠農村幹部的耐心開導,細心溝通。


七條秀


農村老人七十歲甚至八十歲還在種地,這在農村裡面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主要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家庭條件原因。現在農村裡面的家庭條件相比以前確實是好了很多了,但是,依舊還是有一些家庭發展得較慢。這些家庭也慢慢的變成了貧困戶,這時候家裡的老人下地幹活,這也是逼不得已的。

二是有些老人真的是閒不下來。說到這裡的時候可能有些朋友會罵我,說哪裡有老人閒不下來的?還真別說,農村裡面確實是有老人還真的是閒不下來。畢竟在農村裡面幹了一輩子的農活,已經習慣了。如果真的長時間的不幹活,用老人家的話說就是感覺自己的骨頭要散架了一樣。我們村裡就有一個,其實他們家的條件還可以,吃穿根本不愁,兒子也在外面有生意,也還孝順,不幹活家裡也不缺吃穿,但是他們就是要到田地裡去找活幹,別人說也沒有用。

三是有一些極度貧困戶。這個情況跟第一種情況還是不一樣。這些極度貧困戶,基本上都是孤寡老人了。農村裡面的資源有限,即便是五保戶,他們也還是要自己去幹活,能夠種些菜就種些菜。反正就是隻要能夠解決一點自己的問題,自己是不會停下來的。

四是兒女不孝順的。我們村也有這樣的人。女兒遠嫁,還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結婚的時候分家,將老兩口的房子給分了。老兩口就沒有地方住了,然後就到另外一路邊建了一泥土房,非常的簡陋。兒子很少管,老兩口也是沒有辦法,種菜、種地管自己。也跟他們交流過,老人家的意思就是憑自己能力,能夠動一下,就絕對不輕易向兒子張口。

其實,農村裡面的老人如果兒女孝順晚年還是好過的,但是就是怕兒女不孝順,晚年就真的很難了。


洞庭清水塘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衣食住行到生活方式,無一不在改變。拿種地來說,以前農民都把地看成命根子,從選種子開始,就像對待自家的孩子一樣,三天兩頭去地裡看,生怕出點問題。所以那時候大家都說種地累,可不是累麼?除草,治蟲,收割,裝袋,物色價格賣掉,每一個環節都耗費人不少力氣。但是再看現在,別說精心照顧了,大部分人直接把地租給了包地大戶。

放眼望去,在農村,如今親自種地的人極少,而這極少的一部分人中,有不少七八十歲的人。

我們都知道,人過了七十歲以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不行了,沒有以前那麼有勁,頭也昏了,眼也花了,慢慢的需要子女照顧了,可以說非常不適合種地。畢竟種地是個體力活。

那為什麼仍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種地呢?

我覺得吧,有兩個原因。

一是不得不種。農村老人大部分沒有退休金,平時除了國家每月給的那點錢,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想要生活的好一點的話,要麼子女給錢,要麼自己種地掙錢。在我國,不麻煩兒女是大部分農民的希望,於是寧願種地累點,也不想拖累孩子。

另外一個原因是捨不得放棄土地,現在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都出生在建國以前,他們經歷過艱苦歲月,對土地有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感情,哪怕種地不怎麼掙錢了,也不捨得丟棄。





小魚頭喲


農村65歲左右的老人種地還是有的,像你說的70歲甚至80歲的農村老人種地,沒有很多,只有個例。

而且,像這麼大年紀了的老人,他們種地也不會幹很重的活。首先,70、80歲確實已經沒有多大力氣了,再者,幹太大力氣活,老人免疫力低,很容易生病的。

農村種地的人在35-65歲之間,60歲之後的就會越來越少。

我不知道我們這裡是不是跟你們那裡不一樣,即使農村人都有吃苦耐勞的體質,但是到了一定年紀了,種地工作會越來越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