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文 / 巴九靈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本職工作之外發展副業。這是因為,副業能拓寬收入來源,給生活多一份保障,給自己多一份獨立的底氣。

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44%的職場人認為自己當下對副業有剛需,且著隨著年齡增長,對副業的需求程度也會提升。在95後、90後、80後中,對副業有剛需的佔比分別為39.1%、43.5%、47.0%。

那麼普通人要怎麼發展副業呢?

今天小巴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副業賺錢》,作者Angie(張丹茹)是國家認證生涯規劃師,也是月入百萬的知識變現者,曾榮獲“噹噹網2017年度新銳作家”稱號。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自己的成功經驗,告訴大傢什麼時候適合開展副業工作,如何開展副業,以及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01


什麼時候適合開展副業


很多人想做副業,主要是因為自己的主業遇到了瓶頸,才想在副業中尋求突破。但是作者認為,如果你連主業都應付不來,又有什麼時間和能力去發展副業呢?

對此,首先你要確認自己目前的狀態,是否適合開展副業。如果你對本職工作已經駕輕就熟,還有大量的空閒時間,那麼,這時的你已經具備了開始副業的時間條件。

如果你整日處於忙碌的工作狀態,就要分辨出自己的忙碌到底是因為效率低下,還是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如果是前者,你需要的是提升工作的效率;如果是後者,如果你還想發展副業,就要儘快跳槽到相對空閒的崗位上。

其次,具備多元化的技能是你發展副業的能力條件。很多人都有做副業的想法,卻苦於自己擅長的技能過於單一,無法滿足發展副業時需要的能力要求。

比如,小巴的一個朋友主業是做文職工作的,她工作的內容主要是給領導寫會議紀要。雖然她的文筆不錯,但是不會選圖,也不會排版,當她想要把運營公眾號作為副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能力過於單一,除了寫文案外,其他的都要一點一滴地從頭學起。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因此,只有在平日裡積攢下足夠多的技能後,才是開展副業的好時機。

最後,人脈資源是副業開展順暢的保障。在擁有了一定的人脈資源後,你會發現比自己從頭開始摸索簡單得多。


02


如何平衡主業和副業


當你有了時間、能力以及一定的人脈資源之後,擺在你面前的難題是如何平衡主業和副業之間的關係。

大部分人開展副業是為了填補主業的收入不足,或者是為了分散收入來源單一的風險,那麼要如何把握主業和副業之間的平衡呢?對此,作者提供了幾種主副業組合的建議。

第一種組合是,鐵飯碗和興趣愛好的組合。這裡的鐵飯碗是指工作穩定,時間充裕,但是收入比較一般的職業。這類人可以在工作之餘,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寫作來開展副業。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比如有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這是一部相當優秀的歷史通俗讀物,它的作者“當年明月”,原本是廣東順德的一個海關公務員,由於日常工作比較空閒,又非常喜歡明朝的歷史,就經常在網絡上發表文章,結果受到了一大批粉絲的歡迎,最後邊寫作邊出版,到現在銷量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冊。

第二種組合是,左腦和右腦的組合。這是一種理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比如一個程序員精通編程,業餘時間又擅長繪畫。這種理性與藝術的互補方式,可以開闊思維,還能夠激發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

第三種組合是,腦力與體力的組合。這種模式不僅能夠讓人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而且還能確保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平衡。比如,作者有位主業做財務的朋友,是典型的腦力勞動者,而他業餘時間酷愛跑步,還取得了營養師資格證,所以他選擇的副業是教人健身塑形這樣的體力工作。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第四種模式是寫作+教學+諮詢的組合。比如你平時喜歡做投資,每天晚上都要寫點投資心得,那麼你可以把這些心得發在自己的公眾號或者社群裡,免費教身邊的朋友做投資。等到你的經驗和知識體系越來越豐富,跟你討論投資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多,那麼你就可以按時間來收諮詢費了。

一般情況下,從事培訓工作、銷售、律師、分析師的人,會比較適合這種模式。


03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實現副業賺錢


當你找到發展副業的正確定位後,還需要打破常規思維的牆,這樣才能在副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作者認為,能夠通過副業月入百萬的人,常常是運用了複利思維。

在分享複利思維之前,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複利的含義。在日常生活中,複利最常應用的領域是投資領域。比如,你用1萬元作為基金投資的本金,假設年投資回報率是10%,一年產生的利息是1000元。那麼,下一年你的投資本金就變成了1.1萬元,相應的利息便為1100元,這個就是複利。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當然,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複利”並不是“利息”,而是指做一件事可以產生積累式的效果。為此,作者提出了三種副業賺錢的複利思維。

第一種是產品複利。

這裡的“產品”是指從事副業的具體內容,比如你打算做知識付費的副業,那麼你分享的知識就是產品。如果你想讓自己分享的知識產生複利效果,就需要分析出知識的精華,並且把其中的道理傳達給你的用戶。只要用戶覺得你的產品做得好,就會口耳相傳,最終為你產品付費的用戶就會隨著時間的積澱而發生裂變。

第二種複利思維是能力複利。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習一種本領,後期就越有可能因為能力不足和想做的副業擦肩而過。如果你想要避免這種遺憾,就必須要長期發展多種能力,並且學會觸類旁通,才能快速地掌握新技能來應對在副業上遇到的問題。

最後一種複利思維是“成就套路”複利,指的是取得成功的套路,或者說是做成一件事所用到的思維、方法和流程。

比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之所以精通經濟學、數學、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是因為他擅長把成功習得新知識的思維,套用到新的領域上。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所以,複利思維的魅力就在於:成功地做好某件事,並挖掘出其中的規律和本質,便可以付出最小的成本,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穫。


副業剛需時代,他們為什麼可以靠“不務正業”月入百萬?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詞,叫作“副業剛需”,意思是搞副業已經變成了成年人該有的自覺,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永遠都要有自己的Plan B。通過今天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如何開展副業有了一定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