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仔細想想,人的一生還有多少天可以與家人一起度過?為何不懷揣一份耐心,多和父母說說話?為何不帶上一絲感恩,感謝他們多年的哺育?為何不放下心中的浮華,陪伴他們度過一個舒適的晚年?請感謝上蒼,是它,你還有那麼幾天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請珍惜。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最好的告別》

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無意間看到書名時,我在想“什麼樣的告別是最好的呢?”,帶著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阿圖·葛文德,既是哈佛醫學院教授和哈佛公共健康學院教授,又是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病患安全挑戰項目負責人。

他還是《紐約客》等雜誌的醫學專欄作家,曾獲得多項榮譽,如《時代週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醫生,成為影響奧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

這本書,在豆瓣評分上高達9.0,一出版便得到全球各界專家、媒體的一致好評。

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這樣評價到:《最好的告別》是阿圖·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書。更是一本難得讀到這樣發人深省的書。

本書主要

圍繞衰老與死亡的話題,以講述生活故事的方式,介紹了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呈現出美國社會養老各方面的發展歷程,對中國解決日益加劇的老齡化問題很有借鑑意義。

那我們就很好理解了,本書的告別指的不是愛恨愁離,而是關於對衰老和死亡的告別,也就是該怎麼面對衰老,臨死之前該怎麼做,才能優雅地跨過死亡的終點

關於這些,作者在書中主要講述了三大問題,那就是養老、護理和臨終醫療。在3個方面上,我們透過作者提供的一個個鮮活案例,可以感受到美國老年人基本享有較舒適、較體面的老年生活,還感受到他們享有充分的、良好的醫療條件。

養老方面,美國確實做得很好,尤其是養老院。他們的養老機構類型多樣、選擇豐富,又提供專業、靠譜的照顧,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醫療、社交、安全等方面,而且能享受更人性化、更個性化的服務。

相對於我們中國的養老發展,有巨大差距呀。養老機構類型不多,沒有多大選擇性,而且不太專業,很多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不願去養老院更主要原因是放不下面子,思想太傳統,覺得去養老院,很丟人,見不得人,沒有自由。

書中對養老院的由來做了非常詳盡的說明,以前養老院叫救濟院,供乞丐、流浪兒、窮人的地方。現在可是隨著養老事業的發展,養老院是專門供養老人的地方,減少子女事務性的負擔,緩解孤獨感。

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作者在養老這塊強調需要慢慢疏導老人思想,讓老人慢慢適應從家裡到養老機構的轉變,得到老人的認同。

養老院雖然目前還有缺陷,但以後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僅僅是養老的場所,更是思想碰撞,修身養性,發揮老人晚年餘熱,成就養老事業。

此外,本書還提出了老年人在進入老年之前就要為自己做好準備,多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健康,減少疾病,以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樣才能很坦然、從容地面對衰老,自主、尊嚴、快樂、優雅地老去,不再是依賴兒女而被無情摧殘到無尊嚴、很痛苦地活著。

在疾病護理和臨終醫療方面,是本書重點內容,也是作者從醫學角度出發提出了姑息治療、善終服務的理念,認為

要以幫助病人減少痛苦,在親人的陪伴下,在善終服務醫護人員的調理下,平靜安寧地死去,而不是以治療為主。

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往往老人患疾病了,我們腦海裡第一個念頭就是送醫院治療直到不行了,才肯罷休,臨終時身上還到處插著管子,身體還流淌著藥液,對老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醫生明明知道,這樣醫治下去是沒用,還以假亂真給患者希望,真是勞財傷命呀。

2018年我爺爺去世之前就是經歷瞭如此痛苦,5月份開始發病,家裡人便送市醫院治療,治療了一個多星期,沒什麼好轉,醫院醫生硬要說治療下去,幸好爺爺堅持要回家。

回到老家後,爺爺有些疼痛,但堅決不去鄉衛生所打鎮痛劑,強硬帶他去打,他自己拔針無數次,他知道打了沒用,所以一直呆在家裡,直到8月18晚上帶著怨氣去世了,去世時兩眼從未閉上。他最大的遺憾是從生病到臨終時沒有看到過自己的兩個女兒

老人到了一定時間,是知道自己的身後事的,只想安靜地在家慢慢死去,不希望在醫院忍受針藥的疼痛。

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不以治療為主,而是適當調理,最重要的是給予老人更多的親人陪伴,不是躺在病床上的絕望,有時候情感勝過病痛。

老人在臨終前最渴望親情,希望子女能陪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可總是不盡人願。兒女總是把錢財看得非常重,時刻踐踏著親情。

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讓老人在最後活得更有意義,含笑而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告別。人來到世上不容易,走時也不讓稱心如意,他只能含恨而逝。

盡力滿足老人的需要,做到人性化,而不是為了賺錢錢財無盡地折磨身心,是整個醫學界,乃至整個社會需要重視。

豆瓣評分9.0《最好的告別》,如何向死而生,走好生命的最後旅程

告別的儀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準備好了陪伴老人走好最後路程嗎?


這幾天讀完這本書,我才深刻意識到這點,以前還以為爺爺在最後堅決不治療是矯情,是不懂事,是愚蠢,現在才知道我是最愚蠢,根本不懂他。

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不妨多看看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