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前天中午,我收到一條微信:我們公司要裁員了。

當時正在忙,一直到晚上才拿起手機,剛打開微信,又是一條“我被裁了!

發微信的,是我堂妹姚姚。堂妹在一家連鎖店,從事門店銷售工作。

受這次的疫情影響,門店已經一個月沒有開門了,換句話說,公司已經一個月沒有收入了。

就連上個月的工資,也只發了基礎工資,公司稱績效一週後再發。

其實公司也一直在努力挽救:在線上銷售消毒噴霧、護目鏡等產品,但這點收入,對於整個公司的損失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堂妹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將近三年,本想今年努努力,衝刺店長的位置。沒想到,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卻收到了裁員消息

1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仔細想想,堂妹被裁員這件事,其實也沒必要覺得那麼意外,宣佈公司裁員甚至倒閉的遠不止她們一家公司。

北京最大KTV“K歌之王”在2月9日,北京正式上班的前一天,與公司200多名全部員工解除勞務合同。據說,王思聰曾在此一夜消費250萬;

著名IT培訓教育“兄弟連”創始人李超宣佈:因受疫情及經營原因致資金鍊斷裂,遣散全部員工;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在2月10日的員工大會上,宣佈裁員500人,佔總員工數的10%,高管集體降薪20%。據悉,新潮傳媒於2013年進入電梯廣告行業。在2019下半年,該公司躋身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成梯媒唯一上榜企業,曾獲京東、百度等數十億元的融資。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另有一些受影響較大還有:西貝筱面村、外婆家、淘票票、海底撈、大麥網等幾十家企業。

企業不好過,員工的日子哪能好過呀。

有公司發出通知:3月起,全員降薪30%,停工期發最低工資的70%,全年不調薪,不接受的員工可以辭職。領導還友情提醒說:疫情後,大多數的公司都不會招人,建議大家慎重考慮!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這個還算不錯的了,畢竟能堅持上班,起碼說明還有收入

有的公司直接把職場退了,通知大家各自遠程。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有工作的人面臨降薪、裁員的危機,那批2019年年底離職準備年後跳槽的人,就更難了。

某人力機構的調研報告顯示:春節後復工第一週的企業招聘職位同2019年同期

下降71.66%

前同事是IT程序猿,今年正好35歲,年底剛辭職,準備跳槽到一家新公司,投簡歷、初試、複試,過五關斬六將。新公司在上海,他們家在崑山,為此他還準備在上海租房,就因為薪資比前公司高出5000塊。

結果,人事在10號打電話給他,一如既往地噓寒問暖,到最後,越來越不對勁——人事是通知他年後暫時不要去上班了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本想借著機會升職加薪,卻沒想到由年薪30W直接變成了待業人員。

而35歲的年紀,找一份合適又體面的工作並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現在嚴峻的大環境。不光要和同齡人競爭,可能還要面臨和大批的高校畢業生競爭。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表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達到874萬,比去年同期高出40萬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這不是製造焦慮,這些都是事實。

疫情之下,企業難、員工難、從業人員難、高校畢業生難。

實實在在,驗證了董卿的那句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2

我們該如何自救

面對危機,我們如何能夠穩妥地度過難關?在此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不賺錢的時候,更要拼命存錢

這次疫情,最大的問題,就是錢

沒有現金流,企業倒閉;沒有存款,房貸花唄還不上。毫不誇張地說,決定能否順利度過疫情的,是錢。

歲月靜好之時,工資還房貸、信用卡或者花唄,綽綽有餘。但是面對大病大災,沒有一點餘糧,還真是不行。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其實平時就該養成給自己存錢的習慣,一旦遭遇跳槽、裁員,至少保證自己有足夠的現金度過幾個月的過渡期。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你不能賺錢,那一定要拼命存錢。

2.不斷學習,打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職場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能力,或者說“核心競爭力”。

你在公司,有沒有別人代替不了的能力呢?如果沒有,那你要小心了。當公司出現危機時,很有可能,第一個裁掉的就是你。

延遲復工通知剛出來的時候,有人在家玩手機打遊戲,還有一批人,正卯足了勁在家學習。看書、學課程、提升學歷,早上五六點就起床,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打磨自己核心競爭力,他們稱“時間根本不夠用”。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專注做好一件事,不斷地打磨,做到極致,讓自己有一樣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

當你足夠優秀,有著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你就是“值錢”的,自然會有公司來找你。

3.發展副業,留足後路

副業這個詞應該都不陌生,以前一直說副業是剛需,經過這次疫情後,越來越發現,副業其實是必須

在父母輩的觀念裡,教師、公務員這類是“鐵飯碗”行業,是吃“國家飯”的。

然而,時代在發展,所謂的“鐵飯碗”養得起一個人,養不起一家人,更養不起房貸車貸。

在我看來,沒有一份永遠的職業,更沒有呆一輩子的公司。在做好主業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應該發展一份自己的副業。當然沒有主業,就更加需要一份副業來維持生活了。

就拿這次疫情大批裁員來說,如果你有一份發展的不錯的副業,根本就不會擔心公司會不會裁員、降薪,這時候,副業就是你的保障。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我有一個朋友,讀的數控專業,畢業在工廠上班。業餘時間很喜歡健身,慢慢發展為私教。後來,直接轉行幹起了健身教練,還開了健身房。

說到底,發展副業,是你在職業發展上給自己的另一條後路

。一份副業,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自我成長,何樂而不為?

4.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

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並非是讓你跑業務、搞創業。

而是自己把自己當成公司的CEO,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制定明瞭的職業發展、尋找自己在工作中需要獲得的技能,從而刻意往這個方向發展,這就是你向別人展示的“產品”。

在工作中,努力拓展自己的圈子,接觸不同的行業、人,積累屬於自己的人脈,這其中,很有可能藏著日後對你有幫助的人;

另外,跳出自己工作的一環,嘗試瞭解其他人的工作任務,以便優化自己的工作;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最後,瞭解你的競爭對手,分析你們之間的異同點,再進行汲取、吸收。

轉換思維,站在公司的角度,想想你能為公司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分析自身有哪些需要優化、更改,將自己活成一家公司。

牛逼的人,早已將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3

重創之下,必有新生

這次疫情,是災難,也是一節反思課

峰瑞資本副總裁馬睿認為,“此次疫情會使原來一些低頻行業的線上化機會出現,培養在線習慣後能夠有留存的企業將直接受益。”

所謂重創之下,必有新生

相信,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從中都能得到不少。

在家等待復工的日子,我被裁員了: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很多人看到裁員,開始慌了。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著。

其實,真的沒必要這樣。事情已經這樣了,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無法改變,何不如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退一步說,吃不好睡不好,身體免疫力下降,哪來精力面對這疫情。

如果你被裁了,正好反思自己,公司那麼多人,為什麼就裁你?是這個崗位對公司無足輕重,還是自己平時做事不如別人。問題找出來,下一步就是自己好好解決。

如果很幸運,你還在上班,那就以此為鑑,看看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積極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時間精力富裕之下,還可以考慮考慮自己的Plan B。

保持一份積極樂觀的心態,也能更好地做下一步的規劃。

只有努力過完今天的人,才會有明天。

凡事皆有周期,疫情確診人數已經明顯有降幅,這場劫難終將過去。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願大家鼓足信心,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