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演奏中如何控制音色?

我是wg吳哥


古箏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與鮮明的民族特色。它誕生於秦朝時期,經歷幾千年的發展,於唐朝迎來了鼎盛時期。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樂器愛好者被古箏優美的音色所吸引,紛紛加入到了古箏演奏的學習中來。古箏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在演奏中對音色的把握。音色,其實就是不同形狀、性質的發音物體通過顫動產生的不同諧波。通過對不同音色的表現,可以塑造出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創造出優美的旋律,表達出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情感。古箏演奏者只有掌握好古箏各異的音色,才能通過不同的演奏,恰當的表現出樂曲中的情感,發揮出極致的音色。

一、 古箏演奏中影響音色的基本元素

1、 古箏演奏中影響音色的內部元素

在古箏演奏中有許多影響音色的內部因素需要我們注意與重視。演奏者手指和手掌的自然條件、演奏姿勢、觸弦的變化、義甲的佩戴、觀眾的互動以及意志力調整、演奏者素質等,都是古箏演奏中影響音色的決定性因素。總的來說,在古箏演奏中演奏者要著力於手指上,全身呈放鬆狀態。如果演奏者的手掌小巧而纖細,則彈奏出的音色會顯得較為乾淨輕快,反之則會顯得深沉厚重。演奏中的觸弦方法、速度、深度以及力度都會對音色產生影響。觸弦方法主要涉及到提彈與夾彈兩種基本技巧,觸弦時應注意避免過重或過輕,觸弦速度要活潑或舒緩,觸弦的深度也要隨樂曲音色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義甲的佩戴是為了增強指肚與甲片的貼合度,甲尖需露出適當的長度,不同的義甲佩戴方法會對音色產生不同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將對古箏演奏中的音色產生直接影響。另外,演奏者自身素質也會對音色產生影響。最後,演奏過程中的觀眾互動以及演奏者的演奏意志力,同樣會對對音色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2、 古箏演奏中影響音色的外部元素

古箏演奏中影響音色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演奏場地、演奏提示以及義甲等。就義甲對音色的影響而言,義甲是在古箏演奏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在古箏演奏的發展初期,由於演奏者只能用真的指甲來演奏,身體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生產力的進步,樂曲的難度越來越大,運用真指甲來演奏許多技巧無法完成,這時義甲便誕生了。通過佩戴義甲不僅可以保護指甲,還可以演奏出更好的音色。義甲的製作材料與工藝都是十分考究的,不同材料的義甲演奏出的音色也不同。除此之外,演奏場地與演奏提示對音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演奏場地對音色體現有非常大的影響,操場、廣場、劇場、專業舞臺等,場地的不同也意味著音色的不同。至於演奏提示則主要指樂譜,演奏者應認真揣摩創作者的心境,仔細閱讀樂譜,把樂譜中蘊含的情感表達出來。

二、 古箏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

1、 提高古箏演奏者的內在素養

古箏演奏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對於古箏演奏者而言,若要擁有優秀的音色,需具備極高的知識涵養與藝術修養,良好的內在修養能夠使演奏者更準確的把握古箏的音色。一篇古箏樂曲的音色表現,需要演奏者對樂曲內在情感與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要求演奏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音色鑑別能力。通過藝術的聽覺辨別與豐富想象的運用,對樂曲的精神內涵有準確的把握,從而將各種風格的古箏作品更好的演奏出來。另外,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在準確把握樂曲音色的同時,不斷根據各方面的反饋及時調整音色,使其更接近客觀的音色標準。古箏演奏出的音色是有所不同的,演奏者要通過聽覺的不斷辨別,判斷出不同音色的各自特點,同時尋找與之相配的最佳演奏技巧。當然,演奏者也不能過分關注音色的變化,只有對演奏中音色的變化一直保持敏感性,並從局部與整體兩方面把握好作品內容與音色的統一,最終才會演奏出優美而自然的音色。

2、 掌握科學的古箏演奏方法

科學的演奏方法,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的把握古箏音色。古箏的音色主要包括變化音色與基本音色。作為古箏演奏中聲音的底色,基本音色反映了演奏者的基本功底。古箏是管絃類樂器,只有準確的把握觸弦點,才能彈奏出結實、圓潤、清晰的聲音。另外,古箏演奏者應熟練掌握變化音色,變化音色是指古箏演奏中運用的各種情感與不同風格的音色內容。實際上,每首樂曲都有著固定的思想感情與音樂形象,演奏者情緒的變化影響著古箏演奏中音色的對比與轉變。總的來說,若要在古箏演奏中準確掌握豐富多變的音色,彈奏出風格多樣的古箏曲目,演奏者就需要準確掌握觸弦時速度的變化、觸弦位置的轉變、特殊音色的控制以及手指用力的位置等元素,並將這些要素融匯於心,靈活的運用於古箏演奏中。





關於貳道橋


感謝你的提問,我認為古箏演奏中音色的控制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1,演奏方法對音色的影響,古箏屬於彈撥類的樂器,它的演奏方式是手指之間的觸碰弦點彈奏,讓箏弦達到一種最佳的震動狀態,從而發出最為清涼圓潤的音色,而不同的演奏方法,會產生不同的音色。

2,演奏主觀感情上的差異,任何音樂,思想才是音色的靈魂。沒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再好的演奏技術也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空殼。而這個也是古箏演奏中最難把握的一樣,它需要演奏者的在已有的技術上對樂曲進行二度創作。因此,演奏者在演奏古箏曲時,要時刻把握到作品中所包含的內容、情緒、風格等感性的認知,再因地制宜地設計屬於此類樂曲的觸弦方式,從而獲得不同音色來表達作品內部的思想感情,做到演奏者與作品的合二為一。

3,增強古箏音色控制的建議,增強古箏音色控制並非一時半會就能訓練成的,首先需要選擇較好的梧桐木、紅木或者其他較為硬的木材作為面板,讓其發出的聲響能夠清脆,明亮,並且選用規格材料較好的義甲,表面光滑不粗糙的義甲能夠使音色柔和飽滿,選用一個適合自己的箏弦讓音色統一有個性。

以上三點是本人從事古箏教學積累的一些經驗,供你參考,歡迎你關注真韻堂古箏,相互學習。



真韻堂古箏


按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古箏彈奏所表現的音色來自兩方面:一是樂器本身的音色,二是演奏者操控的音色。

樂器本身的音色很重要,比如一把帶有木頭音的古箏,聽起來就會讓人暴躁(耳朵越敏感越暴躁),如果琴絃的彈性張力不好,按滑顫的手感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品牌與風格不同的箏,音色也有不同的特性。舉個例子,敦煌箏厚重明亮,彈現代曲目尤其是速度快的曲目非常合適;臺灣宏聲是手挖箏,對音高特別敏感,按揉顫特別有感覺,但彈快曲真的不是太合適,因為餘音太長,你都彈完下三節了,上三節的低音還在那嗡嗡響。

然後你說彈某些傳統曲目吧,鋼絲箏的音色跟尼龍弦的真的不一樣。

所以有時說音色,是要看曲子,也要看箏的。

以上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是技術操控。

這方面的天花板太高,大師們的彈法也五花八門手法不一,但有一個原則是共通的:好的音色一定是來自技術上的舉重若輕,而不是舉輕若重。

所以基本功不夠,談音色控制真是無米之炊。

1、聲音強而不燥,弱而不虛來自:重心下沉+放鬆+正確的觸弦方法;

2、顆粒感來自:小關節的正確發力;

3、速度快還能保持顆粒感來自:正確的彈奏方法+足夠的手指機能與獨立性;

4、某些4和7你聽起來特別有感覺,是因為使用了重顫,問問你的手指能不能在克服弦張力的同時還纏得均勻、放鬆、以及幅度頻率可控;

5、滑音微妙婉轉,需要耳朵對音高很敏感,左手對壓力很敏感且控制能力強。

6、傳統夾彈和快速託劈需要整個大指機能很強,能彈穩了再說音色。

想到更多再補充


小恐龍妍


想要獲得美的音色,必須要做到身體放鬆,不能出現聳肩、抬肘、夾臂等僵硬的感覺;然後將手臂肌肉用最合適的緊張度協調運動起來,因為假如手臂過於緊張將會使協調作用轉為手臂與手的對抗,就不能保持充分的彈性,讓演奏十分吃力;最後,將動力集中地貫注在力的作用點(即手指尖)上,“大動作松,小動作活,力沉指尖”。彈奏出的聲音要求聲音集中,高音區亮而清脆,中音區音質集中而飽滿,低音區渾厚而有共鳴。然而古箏的這種音色與人為的演奏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是發力的問題,在演奏時儘量使用巧力、爆發力,手指觸弦後迅速回到原來的自然狀態,使音色感覺聽去明亮集中。手指觸弦發力對音色的控制分為:點、面、角、速、力。也就是說手指觸弦不僅有力點、角度、力度的變化,還要富有彈性,更有“輕重”、“緩急


謝健single


一、角度
眾所周知,古箏義甲觸弦的角度直接影響到音質和音色。一般認為,夾彈法義甲彈弦的方向與箏弦平面構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夾角,提彈法則構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夾角。搖指技巧中,義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食指搖與縱切面(也可看作是與前嶽山)構成向左後右前30度左右的夾角,拇指搖則與前嶽山構成小於30度的夾角比較合理。
二、深度
古箏左手的點按滑揉、右手義甲的入弦深度均應根據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來確定。一般來說,揉弦宜淺,以不明顯改變原音音高為度,但對於某些地方風格強烈的樂曲,需要產生幅度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帶緊張感的重顫(擻音)時,則左手揉弦應有一定的深度(有時可以揉按至上一級音高的深度)。
三、長度
左手按滑音的位置與箏碼的適宜距離(長度),一般來說,是15~400px左右。當然,這個位置也不是絕對的,可以根據銅弦的鬆緊、碼子的高低以及樂曲表達的需要而作適當的調整:如弦張得較緊,按弦吃力時,手可稍向左移;箏碼(特別是高音區的小碼子)偏低時,為保證音高的到位(特別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


四、弧度
在彈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時,左手的下按和上放過程不應是簡單的直線,而應該是帶有弧度的曲線,否則發出來的滑音不夠柔美;下滑音時手指應先按至上一級音高,在下面後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時,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級音高,再退後走弧線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時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級音高,往後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級音高,呈●形。依照這樣的運指線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經過音,音韻優美動聽,尤其是速度較慢時的滑音,效果最好。
五、密度
搖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搖指的效果。一般來說,拇指搖的密度為每秒四到六次來回,亦即每秒振動8~12次;食指搖更為細密,每秒可振動10~16次。基礎訓練中,一是要強調放鬆,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義甲觸弦要淺,來回運動速度要均勻一致。
六、感度
眾所周知,藝術的核心是一個“情”字。文學家李漁就曾說過:“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無曲,此所謂無情之曲。”因此,在演奏箏曲時,必須講求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帶聲,以聲抒情”。使曲子能夠引起觀(聽)眾的情感共鳴,才能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f700015a5c711614b1\

gaozaike


1 在彈奏過程中要注意指甲跟琴絃的接觸面,不同的樂曲要求有不同的接觸面,大部分要求接觸面不能過多,容易有雜音,在演奏過程中,控制好指甲接觸面減少雜音肯定會有好的音色出來。

2 在彈奏過程中,注意力度的強弱,控制好力度樂曲聽起來就會抑揚頓挫,容易把人帶進樂曲裡面去。一般弱的時候都要往靠近琴碼方向彈奏,聲音渾厚。強的時候就要靠近前嶽山(琴頭)大概四指距離的位置,聲音清脆且不會有刺耳的聲音。控制好力度跟適應的位置彈出來的聲音悅耳動聽。


3 不能否認,根據自己技法的熟悉程度,對曲子感情的理解,在彈奏過程中能帶入的感情多少也會影響曲子的音色。大家都知道引人入勝這句話,一般來說,除了彈奏技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對曲子的理解,只有彈奏者感情充沛了才能把聽眾帶入曲子,這樣的曲子自然也好聽了很多。

以上觀點都是建立在琴音色基本過關的基礎上,你不能隨便弄一個然後說彈出優美樂曲,音色太爛的琴靠技巧是彌補不了多少的。

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歡迎補充。


菁風隨緣


一、保證正確的彈奏方法,好的音色都是建立在正面觸弦的基礎上的。正面觸弦,指尖站在弦上才可以穩。

二、指尖發力,重力彈奏。力量集中在指尖,音色不發虛。

三、在情感表達中的強弱變化。情緒激昂時,彈奏力度加強,靠嶽山彈奏。情緒低落時,力度稍弱,靠近箏碼彈奏。

四、重複樂句或者句尾重複單音結束時,都是先強後弱處理。弱音要靠嶽山彈奏。





鍾老師成人古箏教學


音色,是音樂語言構成要素之一,它是指聲音的色彩和持性。它是音樂表現手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屬於音樂的內容,反過來又影響內容。從描寫自然的潺潺流水聲、鳥兒的鳴唱聲到描寫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到刻劃人物內心感覺與抽象的理念世界,音色具有塑造多樣音色形象特點的功能。

表現不同風格的音色形象,就要求使用不同的音色,如:明亮的、暗淡的、圓潤的、飽滿的等等。它具有美化旋律,恰當表現樂曲情感的作用。現實生活中,即使輪廓很美的一件傢俱,如果表面的油漆被損壞,便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們失去美感。音色的作用就如這油漆,即使旋律很流暢,而音色不美,旋律的藝術魅力便會大打折扣。


小姚影視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古箏演奏中如何控制音色?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下我個人的見解

首先什麼是音色?音色即音品,聲音的屬性之一。主要由其諧音的多少及各諧音的相對強度所決定。從器樂的角度,音色可分為樂器音色和演奏音色。前者為樂器本身所具有的音色;後者為演奏樂器所獲得的音色。樂器音色的優劣對演奏音色有一定的影響:樂器音色優良,為演奏者彈奏出良好的演奏音色提供了好的先決條件;樂器音色差,不但不會有助於良好的演奏音色,反而會阻礙到演奏者彈奏出良好的演奏音色。無疑,擁有一臺具有良好樂器音色的樂器是每一個演奏者共同的願望。但是,有了好的樂器,如果演奏者不具備正確的演奏方法和美的心理音色,不僅奏不出美的演奏音色來,還會破壞樂器自身的好音色。因此,樂器音色只是一定的物質外部條件,關鍵還在於駕馭樂器的演奏者。演奏者可以在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的基礎上,以美的心裡音色為指導最大限度地彌補樂器音色的不足,從而獲得悅耳的演奏音色。

那麼如何控制音色?

 1、提高古箏演奏者的內在素養

古箏演奏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對於古箏演奏者而言,若要擁有優秀的音色,需具備極高的知識涵養與藝術修養,良好的內在修養能夠使演奏者更準確的把握古箏的音色。一篇古箏樂曲的音色表現,需要演奏者對樂曲內在情感與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要求演奏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與音色鑑別能力。通過藝術的聽覺辨別與豐富想象的運用,對樂曲的精神內涵有準確的把握,從而將各種風格的古箏作品更好的演奏出來。另外,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在準確把握樂曲音色的同時,不斷根據各方面的反饋及時調整音色,使其更接近客觀的音色標準。古箏演奏出的音色是有所不同的,演奏者要通過聽覺的不斷辨別,判斷出不同音色的各自特點,同時尋找與之相配的最佳演奏技巧。當然,演奏者也不能過分關注音色的變化,只有對演奏中音色的變化一直保持敏感性,並從局部與整體兩方面把握好作品內容與音色的統一,最終才會演奏出優美而自然的音色。

2、 掌握科學的古箏演奏方法

科學的演奏方法,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的把握古箏音色。古箏的音色主要包括變化音色與基本音色。作為古箏演奏中聲音的底色,基本音色反映了演奏者的基本功底。古箏是管絃類樂器,只有準確的把握觸弦點,才能彈奏出結實、圓潤、清晰的聲音。另外,古箏演奏者應熟練掌握變化音色,變化音色是指古箏演奏中運用的各種情感與不同風格的音色內容。實際上,每首樂曲都有著固定的思想感情與音樂形象,演奏者情緒的變化影響著古箏演奏中音色的對比與轉變。總的來說,若要在古箏演奏中準確掌握豐富多變的音色,彈奏出風格多樣的古箏曲目,演奏者就需要準確掌握觸弦時速度的變化、觸弦位置的轉變、特殊音色的控制以及手指用力的位置等元素,並將這些要素融匯於心,靈活的運用於古箏演奏中





龍心太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按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古箏彈奏所表現的音色來自兩方面:一是樂器本身的音色,二是演奏者操控的音色。

樂器本身的音色很重要,比如一把帶有木頭音的古箏,聽起來就會讓人暴躁(耳朵越敏感越暴躁),如果琴絃的彈性張力不好,按滑顫的手感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品牌與風格不同的箏,音色也有不同的特性。舉個例子,敦煌箏厚重明亮,彈現代曲目尤其是速度快的曲目非常合適;臺灣宏聲是手挖箏,對音高特別敏感,按揉顫特別有感覺,但彈快曲真的不是太合適,因為餘音太長,你都彈完下三節了,上三節的低音還在那嗡嗡響。

然後你說彈某些傳統曲目吧,鋼絲箏的音色跟尼龍弦的真的不一樣。

所以有時說音色,是要看曲子,也要看箏的。

以上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是技術操控。

這方面的天花板太高,大師們的彈法也五花八門手法不一,但有一個原則是共通的:好的音色一定是來自技術上的舉重若輕,而不是舉輕若重。

所以基本功不夠,談音色控制真是無米之炊。

1、聲音強而不燥,弱而不虛來自:重心下沉+放鬆+正確的觸弦方法;

2、顆粒感來自:小關節的正確發力;

3、速度快還能保持顆粒感來自:正確的彈奏方法+足夠的手指機能與獨立性;

4、某些4和7你聽起來特別有感覺,是因為使用了重顫,問問你的手指能不能在克服弦張力的同時還纏得均勻、放鬆、以及幅度頻率可控;

5、滑音微妙婉轉,需要耳朵對音高很敏感,左手對壓力很敏感且控制能力強。

6、傳統夾彈和快速託劈需要整個大指機能很強,能彈穩了再說音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