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會愛別人,不會分享愛,不會表達愛和人相處總會保持距離,要怎麼改變呢?

小神燒香


不會愛別人,不會分享愛,總是跟人保持距離,怎麼改變?

題目中隱藏著的信息量很大,題主的過往經歷讓人心疼。

而磊媽也曾經是這樣的一個人。

磊媽試著分析解答一下。

從心理學上來說,不會愛別人,是因為“自己不愛自己”,簡稱“不自愛”。

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是不會懂得怎麼去愛別人的。

為什麼人會不自愛呢?

這是個比較久遠的問題。根源一般出在童年時期。

嬰幼兒時期加上童年時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大人的陪伴、鼓勵、肯定和愛。

這種愛在童年時期得到的足夠了,孩子就可以一生都有愛自己、愛別人的能力。

童年時期得到過父母足夠的陪伴、肯定和情感鏈接的孩子,是不缺愛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般也不會出現“不會愛”別人的情況。

而童年乃至嬰幼兒時期一直被否定、嫌棄或者親子之間情感鏈接很少的孩子,會出現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的孩子,潛意識會覺得自己不重要,自己不好,自己就不愛自己。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就沒辦法去愛別人。

原因很簡單,用比較外化的原理解釋,就是:

如果你有一碗米,你可以給到別人一粒米,這毫不困難。

如果你的碗是空的,童年時沒有人給過你足夠的米,那當你想給別人時,你是給不出來的。

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我怎麼給別人?

不會愛別人的人,當然也是不會分享愛的。

磊媽就深受其苦。磊媽也是內心力量不足的。

對他人充滿防備,不容易親近他人,總是保持距離。這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這也是童年時期父母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鏈接沒有做好造成的。

這個問題的案例可參考《歡樂頌》中的安迪。

那到底要怎麼辦呢?

磊媽建議題主可以分為以下幾步去走:

第一步,覺察。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了?

可以通過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或者尋找心理醫生、系統學習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去對自己先進行一個剖析和回顧。

然後第二步,接納它們。

曾經的自己受到很多傷害,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

傷害已經造成,不要回避,也不要去怨恨。

因為對你造成傷害的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傷害你。他們能力有限,他們是無意的。

第三步,開始學著愛自己。

告訴自己“我是獨一無二的”,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就有我獨特的價值。

提升自己的價值感,讓自己變得自信,好好愛自己。

當你慢慢的療愈過往的傷痛,有了自信,開始欣賞自己的一切……

你會發現,你慢慢的也就有了愛別人的能力,也就有了分享愛的能力。

當你的內在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你也就不那麼懼怕跟人交往了,也就敢跟人近距離接觸了。


家庭教育桂林磊媽


沒有關係的,既然意識到了就會開始改變的。我想跟你分享我的經歷。

當我剛剛出社會的時候我也是一個不太會跟別人相處的人,不懂得跟別人維持關係。這個跟我的原生家庭有關,我父母很早離婚,家裡家庭生活很少。我也不擅長社交,不懂得跟別人表達愛,不懂怎麼跟別人拉進距離。 愛也是需要學習的。我覺得相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是會覺得不是特別擅長,但是我不再害怕去表達,依然在學習愛的路上。我有一些小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1 學習心理學,瞭解自己。我推薦是家庭系統排列,它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領域一個新的家庭治療方法,由德國心理治療大師伯特·海靈格(Bert Hellinger)經30年的研究發展起來的。家庭系統排列能幫組我們看到隱藏在性格背後家庭的影響因素,繼而瞭解我們自己。成年人很多行為模式都跟幼年時期的傷痛有關。只有直面這些傷痛,我們才能從中解脫。


2. 可以學習冥想內觀,加強感受力。缺乏愛的人往往比較難理解別人的情緒,其實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情緒也很麻木。通過學習冥想,內觀去感受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情緒,慢慢的就能理解其他人的情緒了。


3. 要理解愛,先學會感恩。愛是建立在感恩之上的,當我們能感受到別人對我們的愛和付出時候自然就會升起感恩之心,你對對方的愛也會升起。去做義工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通過幫組別人學會給予,只有能給予的人才會對別人對你的付出有感覺,想收穫愛,可以試著先給予。

4.敞開心扉,誠實面對,真誠表達。在跟人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是產生了憤怒,委屈,喜悅,感恩,抱歉,都不要忽視它,都是很正常的情緒,給情緒找到合適的出口,釋放它。如果想跟別人表達也很好,人與人之間,只有經歷過一些摩擦,才真正開始發生關係。


真心兔子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愛無能”,就是描述不會愛別人,也不會表達愛的一類人群。

我們如何能喚起內心深處對身邊人的愛,同時要學會表達愛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心理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一下就能改變的,我們需要自己慢慢去喚起、去培養。下面的這些方法,需要你努力去做。如果你不願堅持、不願去嘗試,我想那是誰都幫不了你的。一個永遠呆在心理旋渦中的人,對外哀嚎,我要改變,那是假的.....。


1、 去做志願者。去養老院或孤兒院去做義工,去幫助別人、去關愛別人,為老人或孤兒做一些事情,去幫助她們,這可以激活你內心愛的感覺。

2、 每天立個小目標,為別人做件事情,每天最少一件,一定是幫助別人不求回報的事情。比如,幫同事打水、公交車上給老人或孕婦讓坐....等等。

3、 可以去養個小動物,每天都需要將它照顧好,可以去撫摸它、與它對話。

4、去關心家人,主動陪他們靜坐、聊天,為他們做點事情,表達對他們的關心。


慢慢去培養,我想愛的能力、愛的感覺,會不知不覺的在你身上呈現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繼續探討家庭教育與兒童心理學,也請轉發、收藏或點擊上方【找心理】 關注我們!


找心理


你能做到以下幾種“改變”,你提出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一、\t改變“面對你不敢面對的人

我不認識你,但從你的問題上能感覺出,你好像有時會在面對人的時候有點膽怯。你應該把膽子放下,自然的心去面對,不用有什麼複雜性的心裡,也沒什麼可怕的,你不敢面對的這些人不可能打你一頓,不能傷了你,你怕什麼?就算說出的話難聽,你也不用理會。你要學會改變,你對你平常不敢面對的人要努力改變。

二、\t改變”不敢大聲說話”

我說的不敢大聲說話並不是大吵大叫的那樣,而且你的聲音輕的可能連自己都聽不見吧?你無論遇到怎樣的人或是看到怎樣的事,你最終要是用嘴巴說話的對不對?你要去表達,你要通過你自己的嘴巴把你心裡所想所說的表達出來不是嗎?你會學會去說,你要敢去說,你要大聲說出來,這才能戰勝你的心裡。

三、\t改變“被動”

喜歡一個人也是要主動上前表達出來呀,你不說人家能知道嗎?也許把你當哥哥當姐姐當弟弟當妹妹,你幫他(她)拿這個遞那個,小心翼翼的偷偷摸摸的這種換了誰也是不舒服的,那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你得讓對方知道不是嗎?你得改變而且必須改變。不然你永遠做不到喜歡別人,更做不到讓別人能喜歡你,沒能喜歡哪來的愛呢。

四、\t改變“保持距離”

距離產生美不假,但距離太大不就是美沒有了嗎?你可以保持距離,但你得分人和事呀,有些人有些事你總是這樣保持距離,那我也是怕了你了五、\t改變“你現在的心態”你現在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你到底面對了什麼人或是面對了什麼事,也只有你自己清楚。我希望你能拋開所有的顧慮,所有的疑問,所有的膽怯等。只要你的心態是個平常心,那麼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啦。

希望我說的這些改變,你真正能做到,那麼你提的出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祝你成功!


北方小郎


這樣的現狀不願你,是你從小沒有感受到別人給你的“適合你,讓你感受到的愛和滋養”。

大人愛孩子大部分都是憑著自己傳承下來的“我認為這樣對你好”的方式愛孩子,但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還有可能是控制或綁架。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表達愛,也不會分享愛。因為他自己收到的“愛”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但是自己想要怎樣的愛,又說不清楚。

現在意識到自己問題,想改變就是很大的突破。

我是覺心悅境,關注我,會定期的與大家分享心智成熟成長的相關知識。



覺心悅境


首先,恭喜你,能夠意識到一個問題的存在,就說明你還有改變它的機會。
如果遇到這個問題,你可以換個環境,換一個生活方式,換一種心態。
先一個休息天,跟朋友出去爬爬山,玩玩水,或者去看一些畫展,聽聽名師講座,又或者乾脆沉澱下來,好好看書,看看能不能繼續進修。
請看我的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f600065a8c5acf0918\

史萊克云云


那現在你就要調整好心態先,你現在要學會對其他人感興趣,不管同事,還是朋友,上班時間打下招呼,互相關心下。慢慢地拉近距離,這樣你就會喜歡與人交往了,就會喜歡分享的了。


小黑莉


我只愛一個華為的工程師,其他人與我沒一分錢關係,不在意,傷害我的人該死,死有餘辜


財務一李


能意識到說明你也在進步,在改變。可能是你改變的步伐跟不上你現在的需求,還要多努力,儘快的突破你的心理障礙,做一些你平時不敢做的事,前提是要合法合理。


新視界007


你好

能夠意識到就是改變的開始,很棒

這是表明你願意跟人連接了,沒有人能夠生活在一座孤島,有這個願人與人連接的意願,可以嘗試一下步驟走出來

1、帶著覺察,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哪怕負向的情緒也是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的;

2、在與人交往過程當中,做身心合一的一致性的表達,就是你心裡面怎麼想的就去表達,你表達了,別人才會更加懂你。

3、提升愛的能力,想要愛一個人去愛TA就是了,比如你愛一個嬰兒,你就會忍不住的想要去抱ta,撫摸ta,親吻ta,我們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能力的,只是長大之後我們忘記了。

最後,如果這給你帶來的困擾,可以求助專業的人員,比如心理諮詢師,提升自己愛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