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從我做起、習慣養成”主題第一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馬軍教授開講《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

課程介紹:課程從學生返校風險的防範、開學前學校應急預案的制定、開學後學校每日防控的措施、不同學段學校的防控側重點、青少年公共衛生教育的加強等方面,解答了在關鍵時期,教育系統應如何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學校蔓延,守護師生健康,維護校園穩定。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馬軍教授

馬軍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兒少衛生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副主任。


聽完的講解 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堂課的知識點↓↓↓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問:如果開學時間確定了,請您給學生尤其是大學生提個醒,在返校途中,哪些地方是疫情防控的高風險點?應有針對性地做好哪些保護措施?

答:如果確定開學時間,學生在準備返校、返校途中、返回學校三個時間段,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準備返校,注意自己是否存在發熱、咳嗽、咽痛、乏力、肌肉痠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等症狀:如果有,應該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如果沒有,可以正常出行。

返校途中,的確存在新型冠狀病毒高風險點,如車站機場人群密度大、飛機火車空間密閉、途中時間長、公共設施多人使用等,旅行途中全程至少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推薦戴手套保持手衛生,避免手直接接觸公共物品和部位,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主動配合體溫檢測;如果途中自覺發熱應主動測量體溫,出現可疑症狀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不帶呼氣閥),避免接觸其他人員,視情況及時就醫,如發現身邊人員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報告。

返回學校,應減少與他人見面、接觸,避免參加聚會等集體活動,加強飲食營養,注意飲水充足。如必須參加外出活動應佩戴口罩。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保持住所的通風良好,勤洗手,不要隨地吐痰。


問:教育部已經發通知要求,在正式開學之前,學生不得自行返校,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一些自行返校的學生,或者因特殊原因提前返校的學生,學校應該如何應對?

答:寒假留校的學生應按照學校相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工作要求,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如避免參加聚會等集體活動,防止聚集性疫情的發生等。

寒假離校又自行返回學校的學生,應做好登記及分類管理工作。來自湖北地區之外的返校學生,瞭解其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並隔離觀察14天。對到過疫區(湖北省和防控重點地區)或者接觸過來自疫區人員的學生,嚴格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時間從離開疫區或與來自疫區人員最後一次接觸之日起滿14天。醫學觀察期滿時,如未出現異常症狀(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解除醫學觀察。如有發熱、乾咳等症狀,及時聯繫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及周圍人員中是否有類似病例,聽從醫務人員指引,並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詳盡信息。

寒假離校未經學校批准堅持返校的學生,除了按照寒假離校又自行返回學校的學生做好登記及分類管理工作外,應該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學校相關規定,追究責任,並給予相應處罰。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問:開學前,在疫情防控方面,學校應該做好哪些物資、人員等準備?哪些地方或者環節比較容易被忽略?

答:按照我個人的建議,學校要做好七大方面的工作準備:

其一,全面防疫消毒、人員排查,為開學做準備。校長及托幼機構負責人是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第一責任人。開學前,學校及托幼機構提前制定開學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必要時進行桌面應急演練。進行學校、托幼機構、培訓機構全面防疫消毒;全面排查所有師生員工健康狀況,包括學校保安、保潔、廚工等,防止帶病上崗上學。

其二,教職工防病知識技能培訓。學校及托幼機構對教職工(包括所有校內工作人員)進行防控疫情工作培訓,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條例》以及相關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等。持續開展健康宣教,消除麻痺大意和僥倖心理,營造積極防控氛圍。

其三,儲備足量傳染病防疫物資用品。學校及托幼機構應在開學前儲備足量的個人防護用品(如醫用口罩、手套、洗手液)、符合要求的消毒劑(含氯消毒片或消毒劑、醫用酒精等)、體溫計、移動紫外線消毒燈,洗手間必須配備肥皂或洗手液,並按班級比例配備足夠的嘔吐物處理包。

其四,全面開展校園內環境清潔整治行動。重點做好滅鼠、清除越冬蚊卵的專項行動。消除衛生死角,徹底清除各類病媒生物孳生環境,推進教室、宿舍、食堂、運動場館、圖書館、廁所、空調系統等重點區域和場所環境衛生改善整體行動,做到日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全力營造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

其五,教職工返校返崗前健康調查報備。學校及托幼機構要安排返校返崗人員在開學前、上班前1—2天提交填寫好的健康調查表進行報備,調查內容包括:自身和家屬(同住人員)健康狀況,近期是否到過疫區,近期是否與疫區人員有接觸等。

其六,師生入校(園)時健康篩查。若師生等進入學校(幼兒園)人員出現發熱(體溫≥37.3℃)或者乾咳、氣促、肌肉痠痛無力等症狀,應立即戴上醫用口罩,及時離校就醫,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求進行居家觀察。同時,學校及托幼機構立即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報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後續相關工作。

其七,適當進行心理應激疏導及援助。對於家人、親密關係人、自己患病、疑似病例或者有密切接觸史需要醫學觀察的師生,學校及托幼機構需要關注其心理狀況及變化,需要時請求權威心理應激及援助部門給予適當心理援助。


問:對於學校尤其是高校,如果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病例,應該如何應急處理以及管理?

答:學校要安排專人每天及時瞭解掌握師生健康狀況,並對赴武漢或者離開武漢等疫區人員進行追蹤隨訪。瞭解14天內到過武漢、中轉經過武漢、接待過從武漢地區來的人的師生,瞭解接觸過確診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師生,以及有疑似症狀的師生,均應統計上報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

學校如果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病例,要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及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不可忽視的是,需要進行消毒處理。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疑似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間所在公共場所如教室、寢室、食堂,以及使用過的物品等,進行終末消毒。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問:開學後,學校如何對食堂(或配餐單位)、飲用水進行安全監管?

答:開學前應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學校食堂、學生集體配餐單位的全面檢查,全面清潔消毒,全面的人員衛生安全培訓。在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自備水源的防護,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通過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提供的生活飲用水開學前必須檢測合格後才能使用。

要嚴格執行學校食堂和學生集中用餐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做好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晨檢工作,防止帶病上崗;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採購野生動物作為食物進入學校。


問:學校每日防控有哪些必須做的工作?哪些公共區域需要格外注意?

答:我認為,主要有五點,一是加強學校出入管理,把嚴校門關,謝絕一切與學校教學活動、衛生防疫等正常工作無關的外來人員進入校園。另外,在校園內部加強不同功能區域或者樓間管理,設置樓門管理制定,避免樓間無關人員流動,減少交叉接觸。

二是及時瞭解師生健康及重點人員追蹤隨訪。及時掌握瞭解師生健康狀況,對赴湖北或者離開湖北等疫區人員或者與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隨訪。

三是學校密切監測學生的健康狀態,每日兩次測量體溫,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如發現學生中出現可疑症狀,應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員報告,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四是學校應儘量避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教室、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食堂、禮堂、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活動區域,建議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

五是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熱敏感,保持56℃30分鐘、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學校利用晚上對教室、功能室、校園綠化帶、廁所、樓梯間、桌椅、板凳、牆裙、地面及各種玩具等師生聚集場所使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考慮運輸、使用方便,可以使用含氯消毒片(泡騰片)。寄宿制學校學生宿舍可以利用學生上課期間、宿舍無人時進行消毒。


問:寄宿制學校在疫情防控方面,需要注意什麼?

答:寄宿制學校應嚴格執行教育部、省教育廳相關疫情管理要求,在疫情防控階段停止寄宿。寄宿制學校應在每層樓設體溫篩查崗,需經體溫篩查正常及無其他不適症狀後方可進入教學區。學校應安排好臨時隔離場所,臨時隔離場所應獨立於人群密集場所。集中隔離場所加強通風,保持環境衛生。被隔離者儘量單人單間,房間內設衛生間。隔離房間內產生的廢棄物,均按感染性廢物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其他物品必須經過消毒後才能移出隔離區。被隔離者須戴醫用口罩,禁止離開房間和相互探訪。不得使用空調系統。寄宿制學校週末返校時需實行分批進校安排,防止學生聚集進校。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問:針對大學生、中小學生、在園幼兒等不同學段的學生,應該有哪些不同的防控側重點?

答:各類托幼機構開學時間應與當地小學開學時間相同,或者晚於當地小學開學時間。因為中小學開學時間是當地政府根據當地疫情發展情況確定的,托幼機構一般寒假開學時間早於當地小學開學時間,在疫情特殊時期要依據疫情發展情況確定開學時間,所以各類托幼機構開學時間應與當地小學開學時間相同,或者晚於當地小學開學時間是合理的。

兒童也應該正確佩戴合適口罩。疫情物資緊缺,有條件應先選擇兒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是兒童外科口罩、兒童醫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兒童棉口罩,要指導孩子正確使用口罩。

對家長來說,應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外出規範佩戴口罩,從室外進門後立即更換衣服鞋子,正確處理口罩,洗手、徹底全身洗漱清潔後再接觸孩子。

督促兒童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病從口入,避免年幼兒童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訴兒童手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尤其是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在家裡也不要隨意亂摸。飲食前、大小便後、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


問:那中小學校和大學呢?

答:特別強調的是,各類學校要按教育部、省教育廳統一要求推遲開學,寒假期間停止一切聚集性培訓、教育教學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含各類研學、志願者服務等),師生不得提前返校,尤其是初三、高三不得提前回校。

對中小學校來說,應嚴把入校關,落實學生晨(午)檢制度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師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不帶病上課。

各類學校應當建立由學生到教師、到學校疫情報告人、到學校領導的傳染病疫情發現、信息登記與報告制度,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網絡,及時上報給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

各類學校要與當地衛生健康部門、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完善醫校協作機制,確保兼職衛生副校長在崗,明確學校所在地的定點醫院。

保持環境清潔,定時開窗通風,做好日常消毒。學生在家休息時不可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要適當安排鍛鍊或活動。在家休息的學生均應按時休息,確保睡眠充足。

對大學來說,寒假期間返鄉學生留在家內,做好防護,儘量不要外出,所有學生未經許可不得提前返校。要加強寒假在校學生的疫情預防;寒假離校又自行返回學校學生的疫情管理,前面已經談過

學校要安排專人每天及時瞭解掌握師生寒假動向和健康狀況,並對赴武漢或者離開武漢等疫區人員進行追蹤隨訪。做好寒假期間值班值守,一旦出現確診或可疑病例,要及時向教育主管部門及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問:師生在校期間的個人防護該怎麼做?

答: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如網吧、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影院、展覽館等地方。

保持手衛生,經常洗手。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摘脫口罩後,要用肥皂和流動的水徹底清洗雙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觸碰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衣服遮住口鼻。

做好個人防護。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請勿重複使用。建議廢棄後的口罩要放置到專門垃圾袋中封口後扔到垃圾箱中。

主動監測、科學就醫。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如果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疼、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

就診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主動告訴醫生是否有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特別是武漢等地區)的旅行居住史,是否接觸過相關疾病病人,患病後接觸過哪些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保持健康行為習慣。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每次通風時間為20—30分鐘;家庭成員間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潔,勤曬衣被;注意營養,適度運動;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儘量避免到售賣活體動物的市場。


問:您覺得我國民眾的公共衛生觀念處在一個怎樣的水平上?應該怎樣利用這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師生進行公共衛生方面的教育?

答:通過本次疫情防控可以看出,我國居民對於公共衛生理解和觀念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最好能夠做到對事件客觀瞭解和認知,既要重視但不恐慌,既要渴求瞭解但也不聽謠傳謠,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要求遵紀守法,只有這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才能有序開展。這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該成為青少年教育的契機。

急慢性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危害依然嚴重,儘管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實踐在100多年發展中使許多傳染病得到了控制甚至消滅,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在全世界傳染病防控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全球化帶來的生活方式轉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等因素時常造成傳染性疾病的流行。人類不僅沒有真正解決傳統傳染病的危害,還面臨許多已被識別和控制的傳染病再生的威脅,更是面臨著很多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中國人口眾多、局部密集、流動頻繁,更容易受到急慢性傳染病的危害。因此,全民應該提高公共衛生認知水平,掌握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基本知識、基本要求,遵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法律規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健康生態環境。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應該從小培養健康衛生習慣、建立公共衛生意識。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具有健康的公共衛生觀念和生活行為習慣,成為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健康的促進者、維護者和受益者,成為兒童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和表率。


聽完馬軍教授的詳細講解

同學們是不是對返校後

個人的防護重點

健康行為習慣養成等

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同時也對教育系統

守護師生安康

維護校園穩定

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心


前方醫護人員和科學家們

為戰“疫”奮力拼搏

後方學校工作人員們

堅守崗位守護淨土

讓我們心連著心

手牽著手

共同期盼

戰“疫”的勝利

春天的到來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來  源/微言教育

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 戰“疫”公開課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