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學」張心怡:中國之聲



「校園文學」張心怡:中國之聲

歷史是一首曲子,時而激昂,時而悠緩。中國聲音始終響徹人們耳畔。毛澤東“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豪壯的振興中國之聲,動人心魄;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堅定的復興中國之聲,激人奮進;鄧稼先“假如生命終結之後能夠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真誠的熱愛祖國之聲,感人至深。


先賢之聲,助力中華之崛起。從學貫古今外,以天下道義,良知為己任,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的文化巨人梁漱溟、辜鴻銘到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的具有文化視野的一代建築宗師梁思成,他們無不懷有一顆復興民族之心。原北大校長蔡元培,秉持“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的不拘一格求人才的包容的辦學理念,吸引了大批學術界名流,開創了中國教育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這些開拓者,為中華之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赤子之聲,飽含愛國豪情。克服重重困難歸國的錢學森,讓蘑菇雲升起在了祖國的上空;懷揣科技報國理想的黃大年,實現了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的夢想;奮鬥一生的南仁東,以天眼凝望著遙遠廣闊的璀璨星空。他們拼盡全力,只為那一顆赤子之心和愛國豪情。


青年之聲,“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從兩次登上聯合國舞臺的王俊凱到登頂珠峰的登邖人,再到選擇去海軍陸戰隊服役,去亞丁灣護航的北大高材生宋璽……這些時代青年,扛起了復興中華的重任。當代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他們奮力拼搏,讓中國之聲愈發鏗鏘有力。


無論是中國飛人蘇炳添、短道速滑之王武大靖,還是愛國企業家任正非、董明珠、馬雲,又或是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無不以復興中華為己任,以國之榮為最高追求。


綠色之聲,展現大美中國。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今日的塞罕壩實現了由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面到如今綠樹蔥茂、天淨水清的綠色奇蹟。這不僅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展現,更是勇擔使命的大國形象的完美體現。綠色中國,會讓世界更綠。


創新之聲,為國家插上騰飛的翅膀。在創新精神的指引下,航天事業不斷髮展,浩瀚天空一次次留下中國印跡,從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測,中國航天豎立了中國新高度。復興號列車提高了中國速度,蛟龍號潛出了中國深度,嫦娥號登出了中國高度,“慧眼”衛星織造了中國緯度。這一項項振奮人心的矚目成就,是創新中國的直接體現,是強國騰飛的必備利器。


開放之聲,響徹四海八荒。一趟趟中歐班列在亞歐大陸古道上行駛出合作共贏的加速度,秉承“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堅定信念,推動“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智慧,開創美好未來。開放的中國,快速成長,逐漸富強。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這些響亮的中國之聲,正在以行動與實踐傳遞這思想與情感,激勵著更多的中國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強國夢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中國之聲,生生不息;中國之聲,響遏行雲。


END

張心怡2020屆3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