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轟隆隆的摩托車轟鳴聲,一個“騎士”男孩疾風一樣掠過,那身影隨著遠去的油門聲飛快消失。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時光迴轉到2020年春節……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告急!

醫療物資告急!!

武漢大學附屬同仁醫院醫療物資告急!!!

……

一位醫生在抖音上發出求助視頻。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視頻——醫療防護物資緊缺,醫生髮出求救視頻

“我們不敢喝水,因為一喝水,就要上廁所。那,一件防護服就沒有了。”

……


鏡頭一 —— 戰“疫”騎士來了


我是李玉龍,湖北街舞聯盟的一員。

街舞活動停下來的這些天,我和愛車一起出勤,給醫院運送防護物資。

今天的目的地是武漢漢南區人民醫院傳染科。這是我第一次獨自“送貨”。

過程不太順利。下雨了,路面溼滑反光。雨點打在頭盔上,視線不是很清晰。醫院所在的區域快出武漢市了,距出發的地方有50多公里,我以前沒去過那邊,不是很瞭解情況。

在接近目的地的一處卡點,我被執勤警察攔下來,才知道這邊已經封區。

“通行證。”警察說。

我連忙解釋說我是去給醫院送物資的,打開揹包給他看裡面的護目鏡。警察馬上明白了,能看出他也想幫我一把,但紀律不允許他這麼做。沒有通行證,我過不去,就像那邊的人不能隨便過來一樣。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雨越下越大。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卻只能待在原地,少有的挫敗感。警察示意我進屋裡等,我不能,我給醫生打了電話,他正在往這邊趕。

20分鐘後,醫生出現了,他跑了幾公里路。接過物資時他連連道謝,我隔著頭盔也能看出他很疲憊。

懊惱!慚愧!是我的失誤讓醫生冒著大雨辛苦跑路。醫生轉過身後,我忍不住用手猛砸摩托車座。

我暗下決心:“決不能有第二次!一定要考慮到所有的細節,做到萬無一失。”


鏡頭二 —— 戰“疫”騎士們,出發!


我們MD摩托車隊,一共165個小夥伴。新冠疫情發生後,聽說醫院缺物資,大家二話沒說,在車隊微信群裡募捐籌資。

隊長詹路說,2003年“非典”的時候,他還是個學生,什麼也做不了,現在新冠肺炎讓老家成了“重災區”,詹路覺得必須做點什麼。大年初一,他忙了一整天,在網上搜找購買防護物資的各類渠道。晚上,聯繫到了一個生產護目鏡的山東廠家。

廠家很猶豫。他們擔心被不良商家利用,怕有人哄抬醫療物資價格。詹路給廠家打了40多個電話,最後把車隊捐款的微信截圖發過去,告訴他們這批訂單完全是民間自發組織購買的,才打消了他們的顧慮。

9塊錢一個護目鏡,這可真是良心批發價。

一個多星期後,1400個護目鏡抵達武漢。

本想直接捐贈給醫院,可沒那麼簡單。我們發現,一些公佈出來的缺物資的醫院的電話很難打進去,捐贈的流程也比較繁瑣。

我們向醫生車友瞭解情況後得知,醫院各科室需要的護目鏡數量是30至50個,摩托車送正合適。

一番研究,派送路線和任務明確了。這事兒,完全自願參與,隊友報名踴躍,我是其中一個。派活兒就在車隊微信群裡完成。

詹路下令:把物資快速送往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科室,一定要落實到身處前線的醫務人員手裡。

第一次送物資,八車陣容,非常順利。看到醫生們接過護目鏡後的喜悅神情,大家說:“這麼幹就對了。”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第二次有點兒險。目的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是距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那家三甲醫院。最早一批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商戶患者,大多在周邊診所、社區醫院治療,未見好轉的後來就轉到了中心醫院的後湖院區。

對接人是急診科護士長。護士長一看到我們,大老遠地就“警告”:

“離我遠點兒!我怕病毒傳到你們身上!”

“站遠些,把箱子放地上,不用幫我搬,我自己來就可以!”

護士長說的“遠點兒”,是2米外。

2米外!我的心跳忽然有點快、有點亂、有點慌。

真的感覺到了有些後怕。


鏡頭三 —— 我們是有血有肉的戰“疫”騎士


每次把摩托車停下,都有一絲異樣的感覺不經意襲來。晚上回家後,頭件事就是鑽進浴室洗澡,要洗很久很久。

一開始,妻子不支持。當我說要外出送物資,她臉上有一分佩服,另外九分是驚訝。

我說,我們做這件事,一是想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不能眼看著他們因為缺少防護白白犧牲;二是想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城市快點好起來,回到以前的樣子,有吃的、有喝的、有玩兒的。

這話沒能說服她。我也明白,哪個妻子捨得讓自己的丈夫去冒這個險。摩托車速度快,更快地取貨、飛快地送達,意味著更高頻次的接觸、更大的感染可能性,而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也很快。

母親更是不放行。老人說:“網上說了,宅在家裡就是最大貢獻,兒子,逞英雄要分時候。”

我向她們保證:使用最好的防護裝備,裡三層外三層,每天消毒5次以上,決不把病毒帶回家。

妻子和母親不發話。她們清楚我的脾氣——倔!

出發前,我故意問妻子:“老婆,我帥不帥?”

過了好一會,妻子甩來一個語氣勉強尾音下沉的“帥”。

可以出發了。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鏡頭四 —— 戰“疫”騎士,勇敢“逆行”


我當然懂得,只有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才能幫上更多人。

頭盔、騎行服、三層口罩、酒精……每次出門前,我都要檢查裝備是否就位。

然後是我的“消毒五部曲”——

出門前先噴些酒精消毒;

每到一個地方給自己噴酒精消毒;

與人接觸後,給手、衣服、頭盔、鞋底、摩托車消毒;

回到小區,在樓下給自己消毒,用過的東西打包裝好再扔;

手機、鑰匙等等,回家都要拿酒精消毒。

繁瑣得很,但一步都不能馬虎。

我有一個不離身的法寶:裝著酒精的小噴壺。這小噴壺原來是用來裝化妝水的。我把老婆的徵用了。用她的話說,這是她支援我。

我們是武漢戰“疫”騎士


全國馳援下,武漢主要醫院的物資短缺正在得到緩解。我們“騎士團”還在跑,把消毒液送到環衛工人、志願者、民警手裡。前幾天,日本的街舞朋友捐款購買了一批消毒液。還有,我們還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有人說我們是一群讓人提氣又擔心的“逆行者”。我們從不逆行,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和管制規定。

我想,我會堅持到戰“疫”勝利的那一天。到那天,我要摘下口罩,飛馳在武漢最寬敞的馬路上,猛踩幾腳油門,感受速度、感受風,感受呼吸、感受自由的到來。

記者手記


這次時斷時續的採訪,進行了快一週,因為“騎士”們總是在路上。採訪最後,我問:“武漢最寬敞的馬路,是哪條?”

李玉龍沉默了兩秒說:“不知道。”

這個有些出人意料的回答讓我們的眼眶都有些溼潤。現實總是如此真實,它又一次開了我們的玩笑。

如何在一條“不知道”的馬路上飛馳,需要想象力,更需要信念。

正如這戰“疫“勝利的確切時間和地點,我們不知道,但我們在努力走向它。


文旅中國融媒體記者 張婷 葉飛 |採寫

陳璐|視頻剪輯

李琤 |排版

李曉誠 |校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