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件之争一触即发,国内软硬件厂商走向联合

电脑移动端操作系统和生态,可以说一直由美国的微软、谷歌和英特尔等公司掌控。

尽管中国公司不断尝试攻山头,但收效并不算明显,不过随着国内研发企业走向联盟,这一状况开始改善。比如诚迈软件和武汉深之度推出的国产统一操作系统,也就是UOS横空出世,以及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即将诞生。

另一方面美国在5G设备领域的竞争中显得落后于中国,为了争夺这一行业的话语权,美国政府除了多次使用政治手段,目前还正在召集多家科技公司从5G软件方面围攻华为。可以发现在全球最新的顶级技术支撑下,中美两国的企业由以往的各自为政逐步走向联盟。

手机难以摆脱谷歌,厂商联合寻求更大话语权

最近有外媒消息显示,华为、小米、OPPO和vivo正在联手打造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让外国的开发者把他们的开发的APP同时上传到这4家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

从作用上看,这个平台能够让海外的开发者更轻松的覆盖多个应用商店和营销,他们的应用程序可以预见平台壮大之后,将对谷歌play应用商店的主导地位构成盈利的挑战。

据说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最快将在3月份正式推出,平台最初将覆盖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在内的9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会拓展至全球市场中,但是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官网的介绍是去年8月就已经成立,而且目前只显示小米、OV3家公司的信息,华为并不在其中,不过或许现在不在,不代表未来不在。


中美软件之争一触即发,国内软硬件厂商走向联合

分析原因,小米、OPPO、vivo等厂商有达成合作的基础,三家公司均属于全球智能手机头部厂商,在新兴市场增长迅速,而且有较强的区域互补性,其中小米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市场销量和用户基础,东南亚地区有着强悍的市场销量表现,通过组建联盟这番操作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行业话语权,在于谷歌的后续谈判中获得优势。

另一方面这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国产手机厂商的利润率。近年来随着硬件销售放缓,中国手机厂商正试图夺取更大的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应用商店、预装应用、广告和游戏等都可以看做是可能产生新收入和利润的领域。

2019年谷歌行在应用商店服务中就获得了88亿美元的利润,小米、OPPO、vivo也希望通过联合出击在海外分得一杯羹。不过有人认为传统上相互竞争的公司组建联盟很难取得成功,从长远来说还得看具体执行效果如何。

华为HMS抗衡谷歌GMS服务

另外其中可能涉及的谷歌GMS服务授权也是潜在的重要问题,诚然让全球开发者服务联盟如果凭借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在不同地区的优势,统一协调好各方的技术和利益来推广这个平台,产生的影响将难以估量。至于影响力有多大,确实需要看后期执行力度如何,以及地方谷歌的连横策略。另外在抗击谷歌GMS整个框架上,华为公司目前走在前面,月16日,华为面向全球发布了HMS框架,进一步拓展HMS和鸿蒙生态。

目前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已经超过了130万,接入HMS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5.5万款,HMS生态已经覆盖170个国家和6亿人口,未来随着华为开放速度加快以及各项创新能力加强,HMS生态的规模大概率还将持续增长。

电脑操作系统长期陷入纷乱处境

众所周知,电脑操作系统方面,美国微软的windows独霸全球电脑操作系统数10年,为了抗争微软的科技霸权,近20年来国内科技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做了许多努力。

2000年北京中科红旗软件公司成立推出红旗Linux;2001年,国防科技大学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研制出了银河麒麟;2003年上海中标软件公司成立,推出中标普华Linux;2008年武汉深之度科技公司推出深度操作系统;2013年中国CCA联合实验室成立,与天津麒麟联合推出优麒麟。除了以上比较知名的国产操作系统,还有雨林木风、凝思磐石、共创、湖南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多点开花。

基础相对薄弱的国产操作系统,在面对windows的软件生态盗版问题以及游戏性能等优势挑战时,仍然无法逾越制度完善,于是国产操作系统开始逐步走向联盟。

国产操作系统走向联合抗击Windows

2010年12月16日,民用中标Linux和军用银河麒麟系统正式合并,宣告,将以中标麒麟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上,并开发居民两用的操作系统,4年之后,天津麒麟成立时,又将湖南麒麟旗下的麒麟与银河麒麟等无形资产整合在了一起,中标软件、天津麒麟都隶属于中国软件集团,而且两家公司的操作系统都基于Linux内核。

在国内操作系统企业现在是普遍小散弱,配套软硬件生态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效应,在发展矛盾日益凸显情况下,产业急需达到统一技术体系和生态环境的自主操作系统,屏蔽CPU、架构体系差异等,以构建更完善的生态。

最终2019年12月6日,在中标软件母公司中国电子整合下,业界期待已久的中标、银河正式合并,这意味着中国操作系统新旗舰宣告诞生。

实际上在两大国产系统合并的半年前,中国电子已经签署协议,联合中兴、深之度等公司在打造了统一操作系统联盟,并在武汉、南京、北京等地组织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

UOS成为国产操作系统里程碑


中美软件之争一触即发,国内软硬件厂商走向联合

自去年10月起,基于Linux内核的统一操作系统,开启了4个版本的快速迭代。从发布面向桌面和服务器的测试版本。

正式版发布历时不到4个月,1月15日,统信软件公司正式发布国产统一操作系统UOS,覆盖了龙芯、飞腾、兆芯、海光、申威等芯片平台的笔记本、台式机、一体机、工作站以及服务器,又有多款原创应用、原生软件以及专属桌面等。

另外在硬件方面UOS能够兼容联想、华为、清华同方、长城、曙光等整机厂商的40余款终端设备。

在软件方面能够支持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安全等200多种企业应用和业务,在外设方面能够兼容主流的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


中美软件之争一触即发,国内软硬件厂商走向联合

这是国内操作系统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但这背后它能快速取得成功,离不开武汉甚至度公司,某种程度上UOS可以说是深度V20系统的换皮版本。

深度系统经历了12年的发展阶段,目前用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是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中国操作系统产品。

整体来看,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已经基本具备替代windows系统的水平和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尽管生态建设和研发推广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正在逐步改善和壮大。

而在未来随着国内UOS、深度以及中标麒麟能再上前快一步,或许至少在政府机构以及公共机构替代微软的windows系统指日可待,甚至在民用领域获得更多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