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迪:武漢雄起仍可期,城市發展模式需反思|房產眾聲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疫情阻擊戰中,全國各地展現出了風格各異的城市性格,與高下不同的公共服務水平。

那麼,這些公眾記憶是否會延續到疫情結束,對各城市吸引力產生影響,甚至帶來新一輪的洗牌呢?

哪些地區將孕育樓市黑馬?哪些城市又將逆風前行?

本期我們將聚焦:疫情對中國樓市的城市格局,將帶來何種深遠影響?

武漢雄起仍可期

目前武漢的各行各業仍處於冰封狀態,疫情過後,武漢需要面臨經濟遭受的重創,人口的快速流失,以及居民對武漢的“壞印象”,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沒有知恥而後勇的決心,武漢就無法雄起。

但正如鍾老所言,武漢是座英雄的城市!

知名房地產評論者羊迪分析稱,武漢大概率會得到國家下發的“回血包”,進入“綠色通道”。同時,政府可以利用出售土地這個“二財政“,快速積累重塑城市的資金,然後以落戶補貼包的形式,高調回歸“搶人大戰”。只是這一切都為時尚早,要讓時間給我們答案。

武漢,一座平原城市,作為湖北省省會,九省可通衢,地鐵遍全市。房價自2016年的上漲後穩定了已有3年有餘,目前一萬多的均價,在省會城市、新一線城市、千萬級人口城市中,確實不算貴。羊迪戲稱,即便所有人都看衰武漢,武漢的房價真的可能跌到蔥的價格嗎?如果真能,那這蔥也是夠貴的。

對於一二線城市,中國製造2025將是引擎

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已經開啟,中國經濟正在換上新的引擎。

不要認為現在的中國還是2003年的中國。彼時的中國,城鎮化進程剛剛起步,「Made in China」還沒打出名號,獨生子女政策與戶籍制度還絲毫沒有鬆動,房價也沒有當下這麼高。凡此種種,才形成了“倚仗房地產”的大背景,才會有剎不住車的暴漲出現。

在2020年的當下,北上這種特大城市已經開始疏解人口,眾多二三線城市也放開了落戶門檻。棚改不再舊改換,房住不炒貫始終。房地產的虹吸效應、擠出效應,已讓我們警覺。接下來的中國引擎,不再是房地產,而是中國製造2025,是科技、是工業生產、是綠色環保高利潤的第三產業。

城市發展模式的反思

那麼,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行情又將迎來什麼變化呢?

羊迪認為,三四線城市的樓市行情先不急於判斷。這一次疫情,我們要先反思一下城市群戰略的發展模式。

究竟應該集全省之力發展一個省會城市好,還是修建道路,盤活經濟,扶持起若干中等城市,形成分佈式的城市群落好。如果是前者,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增長會相對較慢;如果是後者,三四線城市的增長會相對較快。而無論是哪一種增長,都將是伴隨著城鎮化運動和人口流動,都是不可逆的。

羊迪:武漢雄起仍可期,城市發展模式需反思|房產眾聲

以上為《春風化“疫” |房產眾聲 幸福同行》欄目的系列文章。

由幸福裡主辦、並聯合“中房經聯”、頭條房產、抖音房產協辦的《春風化“疫”| 房產眾聲 幸福同行》欄目,匯聚了房產業內資深人士、行業大咖、一線從業者、購房者等群體。

我們旨在藉助房產各界人群的眼睛,呈現疫情之下的中國房地產全貌;

通過他們的聲音,道出疫情過後的中國房地產去脈。

點擊以下鏈接,輕鬆查看本欄目系列文章。

羊迪:武漢雄起仍可期,城市發展模式需反思|房產眾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