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李俊懷:疫情之後,大城市依舊是多數人的選擇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疫情阻擊戰中,全國各地展現出了風格各異的城市性格,與高下不同的公共服務水平。

那麼,這些公眾記憶是否會延續到疫情結束,對各城市吸引力產生影響,甚至帶來新一輪的洗牌呢?

哪些地區將孕育樓市黑馬?哪些城市又將逆風前行?

本期我們將聚焦:疫情對中國樓市的城市格局,將帶來何種深遠影響?

樓市依然要看回城市的基本面。疫情不會動搖國家發展的根基,也不會動搖樓市發展的基本面。疫情動搖不了城市的價值,一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大家買房還是要回歸這個城市的產業發展、人口流入等基本面去做判斷。

疫情之後,大城市依舊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千麥規劃聯合創始人、大鬍子說房創始人、城市和房產研究專家李俊懷分析:

在疫情之下,很多人會被當下的壓抑、痛苦甚至是些許恐慌的情緒所影響。大城市的人口密集,感染人數都很多,讓大家感覺大城市很危險,認為這是發展大城市的病,進而質疑國家的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實際上,大家可以看到。

武漢正式封城之前,有30萬人逃離,其中一部分逃離到湖北省內其他城市,剩下的大部分都往大城市,尤其是往北上廣深跑。為什麼?因為城市越發達,醫療資源越好,大家用腳投票把性命交給這些城市。

其實不管是醫療資源,還是大城市的教育質量、就業機會等各方面,一二線城市都是遠勝於三四線城市。放長遠來看,科學技術的發展,哪怕就是對抗病毒的藥物研製,也都得在大城市的醫療機構研發出來。

其實這次疫情發生在武漢,更多是一個偶然事件。

疫情不會動搖武漢的根基和城市基本面,武漢仍然是中部的不管是經濟還是人口的老大,武漢的經濟和樓市發展不會停滯。當然,受疫情影響,經濟的修復和武漢人民信心的修復都需要時間,今年的武漢的樓市的反彈時間要比其他地方慢,最快也要年底,甚至下跌的可能性較大!

投資的話只建議關注:一線、強二線和環一線。

因為疫情的影響,本該2020年的樓市小陽春沒了。但是購房需求不會大幅度減少,疫情結束後,在政策的刺激下,購房需求會被激發,整體上全國樓市都會有個樓市旺季,快則2季度,慢則年底。

五大核心城市群依舊是大家置業關注的重中之重,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還有長江中游城市群。尤其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這是中國戰略地位、資源、人口和氣候資源結合得最好的城市群。

具體城市上,一線城市,北京過去調整了近兩年,房價整體下跌了15-20%。今年大概率會引來一波回暖。上海在去年下半年成交量就開始不斷放大,今年樓市會大概率上漲一波。廣州整體也是回暖,但是板塊會有明顯分化,類似花都、從化、增城,南沙,上漲不會明顯。中心城區,天河、黃埔還有海珠、荔灣,預計二手房會有一波漲幅。深圳19年獨立上漲一波,今年上漲會較小,中心板塊會滯漲,如寶中、前海和福田、南山大部分板塊。但龍華、龍崗一些19年漲幅較小或無漲幅的,會有一定程度的補漲。

其他的強二線城市,杭州、成都、天津、南京、蘇州、青島等,整體上會回暖。如果疫情一季度完全控制,最快第二季度會有一波樓市反彈。

當然,政策出臺下,雨露均霑。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也會有所回暖,但是整體會是先揚後抑,尤其是在買房需求的在過去兩三年消耗比較大、棚改明顯減弱的三四線,年底甚至還會迎來下跌。

逃離北上廣?李俊懷:疫情之後,大城市依舊是多數人的選擇|房產眾聲

以上為《春風化“疫” | 房產眾聲 幸福同行》欄目的系列文章。

由幸福裡主辦、並聯合“中房經聯”、頭條房產、抖音房產協辦的《春風化“疫” | 房產眾聲 幸福同行》欄目,匯聚了房產業內資深人士、行業大咖、一線從業者、購房者等群體。

我們旨在藉助房產各界人群的眼睛,呈現疫情之下的中國房地產全貌;

通過他們的聲音,道出疫情過後的中國房地產去脈。

點擊以下鏈接,輕鬆查看本欄目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