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新冠病毒有可能轉成慢性,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你怎麼看?

玲子七彩生活


隨著我國的新冠疫情出現拐點,確診病例持續下降的時候,近日專家也對新冠病毒的疫情發展做了預測,大致有三種可能性:(1)疫情無法控制,發生全球大流行;(2)新冠病毒在某個時候消失;(3)新冠病毒轉為慢性,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下面我們逐個來分析一下。

全球大流行

這個可能性我認為出現的幾率相對低,但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狡猾,我們不能對這個可能性加以排除,特別是韓國、日本出現新增病例較多、多個國家確診病例出現的情況下。

當然,長久以來每次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最終都是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的,雖然在古時候醫療技術以及公共衛生條件落後,每次病毒爆發流行都會導致人類大量死亡,但我們是聰明和善於總結的,以當今的醫療水平和公共衛生條件,雖然在對付新冠病毒的時候付出了一些代價,但要戰勝新冠病毒還是要有信心的,說發生全球大流行目前為時尚早。

新冠病毒在某個時候消失

病毒是非細胞生物,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外殼,但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已經存在於地球上。冠狀病毒是病毒之中的一大類,長期以來就一直與人類進行著博弈,未曾停止過。

就拿SARS來說,2003年在我國曾引起大流行,雖然最終疫情得以平息,但其實SARS病毒也未曾消失,它只是潛伏在某種野生動物的身上,在合適的條件下有可能再次出來作惡。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有85%的同源性,因此專家也推測由SARS變異而來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十幾年過去了SARS病毒都仍然存在,那麼以這個邏輯來看新冠病毒也一樣長期存在,但隨著我們採取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和抗病毒藥物的不斷研發,它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在人類之中消失。

新冠病毒轉為慢性,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

這個可能性也很大,既然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並在人類之中流行,而且具有人傳人的特點,目前人類對新冠病毒普遍易感,那麼可以說它已經盯上了人類這個宿主,有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在特定的季節或者特定的條件下爆發流行,而且病毒是相當狡猾的生物,可以通過不斷變異來避免宿主的免疫系統殺滅,要徹底消滅它也是不可能的。

但即使新冠病毒轉為慢性,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也無需過於擔心。因為我們目前已經發現不少藥物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等臨床試驗結束正式上市使用,新冠病毒也會像流感一樣,即使流行也會有藥可防可治,對我們的威脅也不再像目前這麼大了。


藥師方健


很正常啊,從一開始就可以預見到這種情況。

實際上,這也是為什麼人群中普遍存在冠狀病毒抗體的原因。

我曾經介紹過,冠狀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存在冠狀病毒抗體,成年人高於兒童。各國報道的人群抗體陽性率不同,我國人群以往冠狀病毒中和抗體陽性率在30%~60%。

但是冠狀病毒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引起的免疫應答較差,再次感染較常見。正因為它會出現短期後的再次感染,所以人群中才會持續存在抗體。不感染的話,抗體哪來的?

這次NCP,只不過因為它是“新型”的,屬於病毒重組後基因和蛋白序列發生改變,毒力和宿主特異性發生變化,過去人們體內存在的抗體對它無效了,所以才爆發了大流行。

為什麼其他冠狀病毒也能導致肺炎,卻沒有大流行?也正是因為,很多人體內存在抗體。

若說不想讓NCP轉成慢性,那就要像那個不負責任滿嘴跑火車的俄國佬奧尼先科說的一樣,“掐斷NCP的源頭”。當然這句話我已經反駁過了,要是真能做到掐斷NCP源頭,那就順便連地球的生命起源問題都解決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包括說找到NCP是從哪種已知的毒株變異過來的,這也需要很久的時間,樂觀的猜測,最快也要二三十年才可能找到。

而冠狀病毒的宿主,則包括一切脊椎動物,問題是現在人類也不知道除了人類以外,NCP會對哪些宿主致病,又對哪些宿主不致病而僅僅是攜帶。畢竟地球上的脊椎動物那麼多,短時間內不可能把情況摸清。

這也就是說,人類目前根本沒法控制NCP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無法徹底消滅它,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與人類共存於自然界,NCP自然就可以悠悠哉哉轉成慢性。這是天使之然,人力不能違啊。完全沒辦法。

不過這種情況也有積極的一面。NCP長期存在於自然界,轉為慢性,雖然平行傳播的感染幾率呈幾何級上升,但隨之而來是一定是致病尤其是致死能力呈幾何級下降。普通情況接觸感染的話,病毒數量一定很低,就算髮病也是輕症,加上我們現在對治療NCP已經算是得心應手,不僅出現患者後容易治療,並且許多人的身體裡,也很容易持續存在NCP抗體,這樣的話,NCP就無法再次形成大流行。

當然了,它的危險性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高於其他冠狀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但隨著相關治療水平的進展,其威脅必定逐步降低,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當然,NCP轉成大範圍慢性的可能性雖然存在,但還是不高。可能性最高的,是小範圍慢性存在,就像當初的SARS,它也是冠狀病毒致病,控制住以後,幾乎不可能再次大流行,但間或出現幾例感染病例,就這樣零零散散地存在著,只是無法徹底消滅殆盡。


純鈞LHGR


新冠病毒長期存在的可能性屬實存在,這是由物種進化的特性所決定的。

一、RNA病毒的變異性很大

我們知道,新冠病毒的遺傳信息是RNA單鏈,這與我們人類的遺傳信息為DNA雙鏈不同。在DNA的雙鏈中,脫氧核糖核酸序列是左右配對互補的,在複製過程中,如果一側的核酸序列出現錯誤,細胞會根據另一側的正確序列進行糾錯修復,從而保證子代細胞與父代細胞的相似性。

而RNA病毒則沒有這種互補的糾錯機制,導致了RNA病毒在複製過程,如果“犯了錯”,就會按錯誤的序列複製自身,子代病毒與父代病毒就會產生差異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基因變異。所以RNA病毒在複製過程中,幾乎在不停的變異

,這種變異性是隨機的,而何種變異利於生存,則由生存環境來決定。

二、進化選擇的“適者生存”

病毒進化有兩個主要方向,其一是傳播性;其二是致病性

因為病毒無法獨立生存,必須要寄生在有生命活性的細胞內才能繁殖複製,延續自己的基因。所以在不停地基因變異中,那些可以增加傳播性的子代病毒總會更容易傳染給他人,而傳播性變弱的子代病毒則被淘汰。

但病毒在侵襲宿主(如人類)的時候,會造成宿主細胞的損傷,這就是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稱為病毒的毒力。基因變異中,那些毒力強的子代病毒所感染的宿主會很快死亡,導致傳播鏈條中斷而被淘汰。而毒力較弱的子代病毒所感染的宿主存活時間更長,會有更大的傳播幾率。

所以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如果放任新冠病毒自然傳播,那麼到最後就是傳播性很強,而致病性較弱的子代病毒可以生存,其餘的子代病毒被淘汰。這也就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三、對新冠病毒來說人類是個“新物種”

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種病毒,一般來說,每種病毒表面有特定的觸點,只與特定的生物細胞蛋白結合,只在一種生物群體傳播。比如說雞、豬、猩猩、貓、狗、人等各種生物群體,都有專屬性的病毒,很少跨種族傳播。

但是病毒是在不斷變異的,可能就是一次偶然的變異,某種生物群體中的專屬病毒產生了可以結合其他生物細胞的觸點,就會產生跨種族傳播。比如這次的新冠病毒,就很有可能是從野生動物的身上變異出可以結合人類細胞的觸點,然後又碰巧接觸到了人類,就造成了人際之間的傳播。

所以對於新冠病毒來說,人類是個“新物種”。一種病毒感染新物種的最初階段,往往控制不好致病性的大小,下起手來“沒輕沒重”,就會使宿主發生較大的傷亡。但隨著病毒不斷的變異和傳播,就會遵循“物競天擇”的特性,只把傳播性強而致病性小的子代病毒留存下來。

四、人類的防疫措施加速了自然選擇過程

現在我國全民防疫,每個人都知道戴口罩和勤洗手的重要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斷絕了病毒的傳播途徑。而且全國各地都在對發熱、咳嗽的人進行篩查和隔離。這種防疫措施可以把那些病毒致病性較強,症狀明顯的感染者篩選出來。但對致病性較弱,症狀不明顯的感染者就可能會漏過。

想徹底防止病毒傳播的方法就是隔離,把每一個人都隔離起來度過潛伏期。但是我國有14億人口,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很聽話的把自己隔離。而且還要維持民生物資的生產,還要推持社會正常運轉,所以目前的隔離措施是有限的。那些毒力弱、症狀輕的子代病毒,還是有可能進行傳播的。

所以結合現實情況以及病毒的傳播特性,最終有可能通過“自然選擇”使新冠病毒變成有一定的傳染性,但是毒力較弱,類似於流感一樣的病毒長期存在。不過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是,通過大家繼續齊心協力對病毒嚴防死守,如同2003年消滅“非典”一樣,最終徹底戰勝新冠病毒。華子相信是後者,徹底殲滅病毒,不給它捲土重來的機會。

我藥師華子,歡迎大家關注我。隨手點個贊,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科學知識,讓大家堅定信心,眾志成城,相信在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戰爭中,人類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strong>


藥師華子


現在的治療手段已經越來越多,如果真的發現為慢性病毒,國家肯定會加速研發生產疫苗和治療藥物。

病毒可怕就是因為它的未知性和不可治!如果可以預防和治療了,那就可以控制住它了!隨著時間的延續,它的威脅會越來越低的!


一念輪迴彈指間


很有幫助,謝謝!從自身做起,防護做好、注意個人衛生、提高自身免疫力,讓病毒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