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近日,都市劇《安家》在北京衛視、上海衛視正式上線。該劇由孫儷、羅晉、王自健主演,講述了某房地產中介公司大區經理房似錦,臨危受命去挽救一家業績不斷下滑的門店之後所發生的故事。

這回,甄嬛娘娘不宮鬥,改賣房了。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娘娘的房產中介門店


本劇背景設定在魔都上海。這地界名號一出,房產市場的“肥美”程度可見一斑,劇中更是出現了一條街上三家中介的盛況。

孫儷娘娘新官上任三把火,門店老油條看不順眼了,扔給她一塊最難啃的骨頭:幫宮蓓蓓(海清 飾)找到合適的房子。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劇中,海清對房子的要求很高:價格便宜、所有房間全部朝陽、交通便利、學區房、有儲物間,還得住得下他們一家老小。她每週都要看房,看了三個月都沒看到合適的房子,中介費時費力也開不出單。

不僅如此,她還是位婦產科醫生,平時工作太忙,即便孫儷奪命連環call也聯繫不到她

一般中介到這時候可能會選擇發個微信,等待對方來聯繫自己。作為銷售精英,孫儷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

她通過海清留下的奶粉購物袋,從售貨員那裡獲取到海清的真實姓名和工作,進而找到客戶本人,準確瞭解到她的生活狀態和實際需求。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打破規則需做好承受代價的準備


房產中介自有它的行規:客戶沒有主動告知的信息就不應該打聽。

“我在中介那裡留的姓名是假名,你居然直接找到我單位來。你這麼做是侵犯我的隱私,以後不要聯繫我了!”劇中的海清嚴厲質問道。

劇中的做法顯然違背了規則,輕則遭受質疑,重則會破壞員工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進而對公司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規則是約定俗成的標準,是維護工作生態的必要部分。如果要打破規則,就要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打破規則帶來的餘震可能是長期的、難以彌補的。就拿信任舉例,組織信任可分為對外公信力對內公信力

  • 對外信任一旦被破壞,組織將會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籤,難以與其他組織建立合作關係,進而損害長期利益;
  • 對組織內部而言,還會有從眾效應的附加。一旦破壞規則成為約定俗成的行為,那麼組織今後制定的重大決策將失去約束力,組織秩序和效率將會受到重創。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劇中的孫儷顯然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面對質疑和指責,她沒有退縮,仍舊和顏悅色地向客戶說明情況。她沒有強迫海清當場就與她交換什麼有價值的信息,而是留下名片,為之後的聯繫鋪路。

這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解決方法:打破規則後,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因為適應“新規則”需要時間。如果對方適應你的行動方式,那麼後續的合作將變得更加順利;如果不適應,強扭的瓜不甜,只能另擇出路了。

打破規則≈創新與生機


規則,意味著約定俗成、循規蹈矩。遵循規則辦事是最穩妥的,也是最沒有驚喜的方式。如果想要收穫與眾不同的成果,還需勇敢一些,做出更創新的舉動。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幾乎所有公司在總結優秀領導者特質時,都會納入一條“結果導向”:

它要求經營管理和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態度均要符合結果的要求,否則沒有價值和意義。換言之,我們在工作中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達到公司的目標。

制定規則的初衷是幫助我們更高效、更嚴謹的完成工作。如果規則阻礙了我們達成最終目標,那麼它可能就需要改進和優化了。就像劇中的孫儷,如果她和其他人一樣按規則辦事,等待客戶上門,她可能無法成為銷售冠軍。畢竟,能夠從同樣優秀、同樣努力的群體中脫穎而出的人,一定具有創新的工作方式。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總結與建議:SWOT分析法


綜上所述,當我們遇到工作瓶頸時,勇於打破規則可能面臨風險,也可能贏得生機。選擇的關鍵在於我們想達到怎樣的結果,以及可以承擔怎樣的風險

這時,我們可以通過SWOT法則,將事情分析清楚:

《安家》孫儷賣房|工作瓶頸下,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嗎?

將打破規則的優勢、弱勢、可能得到的機會和將要面對的威脅清晰地列舉出來,可以幫助我們預判事件可能產生的結果,從而做出選擇。等到分析清楚後,我們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希望以上能對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幫助,祝大家工作順利、生活順心!

對於劇中的行為,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