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麼辦?

湘古子自娛體


現在很多基層崗位,老闆點名只招90後,也就是說你超過30歲還沒當上管理層,很可能就要失業了。

我所在的互聯網行業,一線員工都是90後和95後,基本看不見80後。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根據我的工作經歷,總結下大概有這幾點原因:

1.員工年紀越大,越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現在的公司普遍喜歡年輕人,主要是年輕人,特別是還沒有結婚成家的人,需要賺錢買房買車,他們比較能吃苦。

而年紀大了職場人基本都已經結婚成家,房子車子都有了,和年輕人相比壓力比較小,而且他們因為家庭的因素,很難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上。

2.年紀大、經驗豐富的員工成本比較高

年紀大的員工工作經驗豐富,同時要的薪資也會比年輕人高。同樣是招聘要一個寫文案的,25歲的小夥子只要5000塊就肯幹,而一個經驗豐富的40歲專家要價2萬。老闆往往出於成本考慮,寧願選擇那個小夥子,也不會選擇那個專家。

3.年紀大的員工身經百戰,很難被老闆洗腦

年紀大的員工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畫餅老闆沒遇到過?這些經驗是20多歲的小夥子小姑娘不具備的。老闆自己也清楚這一點,他們很難糊弄年紀大的職場精英。所以乾脆就不招了,改招年輕人,畢竟老闆總是想自己多賺錢,讓員工少拿錢。


所以知道這些原因後,你就對症下藥唄。

1.如果你現在不到35歲,在一家公司上班,爭取當上管理層。有了管理經驗,找工作就能稍微輕鬆點了。

2.已經過了35歲,如果已經當上了管理層,那就爭取保住自己的位置,多出業績。

3.已經過了35歲,還在基層搬磚,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你有兩條路,一條走行業專家的路線,爭取讓自己的技術出圈,不只是影響你的公司,可以適當結點私活。其次是走管理路線,讓自己的工作創作出更大的價值,這樣老闆就不會輕易把你辭退了。

4.35歲後爭取自己創業,與其讓別人挑三揀四,不如化被動為主動,去挑選別人。


我的分享完畢。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關注我,一起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做個有錢人。


江少


35歲,在很多職場人眼裡是個分水嶺,在很多HR眼裡,就是招聘的分界線。35歲不可招,35歲不可用。多少年以來,職場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少企業也在實踐著這樣的信條。

我也曾經與一些HR聊過35歲現象,也問過他們關於這種信條的解讀。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有說服力的回答。我只能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企業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吧。

可是我們反思一下,35歲現象有多普遍?

1.一個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級,對人才閱歷和年齡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們翻閱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會發現,35歲現象基本在中基層崗位上。高層崗位幾乎沒有35歲的限制。

2.不同行業對年齡要求的差異比較大。在一些相對前沿的公司,比如電商、比如研發、比如其他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企業對應聘員工的年齡要求比較高,年齡偏大是不受歡迎的;但在一些傳統行業裡,對於應聘者的年齡要求則沒有固定限制,或者年齡要求沒有那麼嚴格。

3.另外,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基於其業務或者發展的需求,會要求或者不要求35歲的限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從整理上來看,我們無論瀏覽招聘平臺的信息,對接企業HR還是獵頭公司,需求崗位對年齡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很多朋友可能比較關心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35歲現象的發生的?

1.傳統的職場閱歷解讀。在以前的時候,一般認為一個職場人到了35歲,職場經驗要在10年或者10年以上了。10年的積累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但同時使得他們成為了職場“老兵”,對於親團隊建設,對於企業未來發展活躍度和創新都起不到積極作用。

2.35歲面臨的三大問題:

A.職場邏輯固化。35歲的人在長期的職場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職場工作習慣和職場價值觀,在個人行為和團隊相處上都會不自覺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很難有大的改變。

B.個人思維路徑和理念固化。大量的職場人在10年以後都會普遍性的沿襲自己一直以來的經驗,在問題處理和責任擔當以及面對新課題的時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較慢,甚至排斥。這種行為造成他們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對己對人,都是不利的。

C.個人成長驅動力較差和工作精力逐步下滑。

如果是追求上進的企業,需要追求上進的員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夠承擔重壓而且全力以赴的員工。但人到35歲,很多人都沒有了追求進步的勁頭,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節奏了。

3.人云亦云,道聽途說。對於35歲的分界線劃分,來源於官方的招聘限制和某些所謂社會學家的解讀。社會企業和職場跟風而上,再加上社會上的一些所謂專家、學者、企業工作人員不辨是非的盲目接受與宣導,使得35歲現象蔚然成風。但實際上呢?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深入研究,35歲的合理性在哪裡?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跟風現象。

站在企業角度來看,35歲現象是有利呢還是有弊呢?

有利之處:

1.團隊年輕化,潮氣蓬勃,活躍度高。

2.對於一些年輕化的團隊來說,團隊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團隊文化。

3.企業再快速發展過程中,敢施壓敢調整,團隊承壓能力較強。

不利之處:

1.完全年輕化的團隊,增加企業在執行層面規範化和執行效率的摸索期。

2.沒有合理的年齡結構搭配,不利於企業員工整體的成長與發展。我們講究梯隊建設,除了所謂的職級梯隊以外,年齡梯隊也是很重要的。

3.限於企業中基層的執行或管理,高層關鍵時刻不給力。大家有時間瞭解一下歌爾電子的管理,就明白我說的道理了。

35歲現象到底合理否?

1.35歲現象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職場年齡,就如大家所說的現在新興產業基本都年輕化一樣,動不動就80後、70後OUT了,可是看看哪個互聯網巨頭的大佬不是70後或者80後?是不是現在前沿領頭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後或者80後?是他們在引領行業,在引領大批的年輕人前行。你說馬化騰的理念比哪個年輕人的理念落後了?馬雲作為60後,又比哪個35歲以下的年輕員工思想落後了?35分界線導致大量優秀的職場人被排斥在外,部分優質的人力資源被閒置或者荒廢。

2.就像我在一開始說的那樣,企業的需求不同,行業不同,招聘的崗位不同級別不同,應該在年齡階段上實事求是,以滿足自身發展和整體績效需求為目標,在人力資源結構的劃分上,35歲現象應該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為個人應該如何看待或者對待35歲現象?

1.35歲現象雖然存在,但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優秀職場人被35歲所阻擋。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總是大有可為,總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向你拋出橄欖枝。35歲現象存在,但擋不住你的優秀。

2.35歲危機,對於個人來講,還是自我選擇和暗示的結果。在社會或者市場35歲風氣的影響下,很多職場人,早早的就開始擔憂35歲的問題,到了臨近35歲,不管市場如何選擇,自己先打退堂鼓。對於35歲以後的歲月,在自己的職業生也規劃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現空白。這種選擇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結果。還沒有面臨這個問題,你先把自己打敗了。怨誰呢?

有些朋友說,連華為這樣的企業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為什麼不合理?我想說的的,第一你的企業不是華為,第二華為的35歲限制與其戰略需求和實際的團隊工作需要密切相關,華為要解決的問題與你所在的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隊打造也根本不一樣。你信不信華為38歲的員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個人思維與能力遠超你企業的員工?作為職場人,面對35歲現象,我們知道它存在就好,沒有必要在心理過多計較,無形中給自己設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過來說,一個職場人35歲還在到處求職,也真的事比較失敗了。


個人努力不足,不能腳踏實地,卻用心抱怨運氣不濟,眼紅別人成功,自己卻原地踏步,茫然四顧。所有的人前風光,都必然是背後受傷,成功與跨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無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滿足。能做到這些,你的35歲又怕什麼呢?


回答不當之處請包涵。


指尖視野


正好跟朋友討論這個話題,她聽到一個說法是“要麼你升上去,要麼沒人管你;我認識一幫35+/40+的大牛,或者創業,或者在家擼貓”。這算為未來指明瞭方向了嗎?當然不是。因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35+的人既沒有積累足夠的競爭力,也沒有積攢足夠的錢,35+日子還得照常過。

第一,招聘單位明確不找超過35歲的人嗎?至少不全面。

這個說法現在特別火,所以,好像是真的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比如,哪家公司的總經理要求不能超過35歲?再比如,誰說保安員、保潔員不能超過35歲啦?都不是。

現在,人們看到的“不招聘35歲以上的人”的這個話題點,更多來自互聯網、IT業、新興行業。一方面,有現實的原因:比如,本身工作節奏特別快、加班多、要求員工all in、要求員工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等,這些都更傾向於招聘沒有成家立業的人群;另一方面,是財大氣粗的原因:這些行業雖然勞動強度大,但待遇也好、又有“夢想”的光環在,所以吸引了眾多年輕的求職者,求職者眾必然就多了篩選的餘地,所以,才會底氣說我不想要超過35歲的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行業的人一般都是社交媒體的活躍者,所以,他們的吐槽會更容易被討論、更容易獲得關注,但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雖然我剛剛覺得例子也比較極端,但想明白為什麼這個點炒的火熱之後,你再踏下心來認真看企業的求職信息,會發現:真正限制年齡、對年齡特別在意的,一定不是大多數崗位。這不是追風的事,一個崗位的需要什麼要求,會受到:崗位本身職責範圍、崗位任務對任職能力的要求以及求職者競爭情況比拼結果等方方面面的影響,絕不會僅僅是年齡。

第二,35歲以後確實會面臨職業的天花板。

當然,35歲以後確實面臨職業的天花板,這些天花板是什麼呢?

1.你的精力:大概率上說,35歲以後的人已經結婚生子,勢必需要給家庭留出一些時間來;而且,身體的狀態也跟20幾歲的時候不一樣,未必已經有頹態,但體力恢復上至少沒有那麼快。同樣加班一通宵,需要緩的時間可以會變成。

2.你的經驗:一般來說,35歲有大概10年上下的工作經驗了,應該是很豐富了,但是,一個崗位上真的需要這麼久的經驗積累嗎?哪些工作2、3年的人,在經驗上可不一定比你差,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增加值會遞減——也許真的有些你的經驗別人是不知道的,但那也一定不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也就是,一般情況下沒啥用。

3.你的學習能力:這一條實際上是受到前邊兩條的共同制約:一方面,由於精力分散學習力本身會下降;另一方面,你的經驗很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已經是“滿”的啦,不需要再補充。

4.你的勁兒頭:“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相信一定會有一些經歷讓你深有同感。所以,在機會再次出現的時候,往往會懷疑、會退縮、會覺得好事不會降在自己身上。那麼,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你沒有勁兒頭,甚至特別圓滑,就是各位大佬經常口誅筆伐的典型代表,也是現在裁員是重點對象。

以上這些,你可以對號入座,不管是哪一條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職業發展,特別是在跳槽、換行的時候,是會被對方質疑的點,這件事不認也不行。

第三,有危機感不完全是壞事,怎麼辦?

找到我們可能的短板,當然就是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解決。從這個角度上看,趁著這個話題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未嘗不是一件事好事:
1.提前進行職業規劃,找到更合適自己的位置。

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狀態會呈現下滑的趨勢是自然現象,雖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會不一樣,按這個趨勢都是一樣的。所以,跟20幾歲的人拼加班、拼體力,顯然是不明智的。說到職業路徑,具體可以有3個方向:

1)一個方向是走管理路線,這需要管理相關的能力以及機會,非常好,但概率不高;
2)一個方向是二線支持部門,比如培訓、顧問、質量督導等,這需要特別強的業務能力,特別是發揮自己經驗優勢,也很不錯,而且概率比管理崗要多一些;
3)再一個方向就是轉專業或者轉行了,也就是不是沿著自己的專業或者職業路徑走,找到新的突破口或者接受新的安排,最終一定會找到路,但好或者不好就不一定啦。

2.不只是經歷,把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

同樣是10年的工作經歷,但每個人積累的工作經驗是不一樣的。這裡,除了本身能力、態度的影響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方法。與“只是努力做好每件事”相比,我們還需要問自己:1)為什麼要做這件事;2)這個結果讓人滿意嗎?3)如果重新來過,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4)類似的事情是否可以有一套解決方案?5)如何避免這件事上犯同樣的錯誤?

最後,有一些積累會讓自己更從容。這是最掏心掏肺的建議了,月光族很灑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一定越來越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性。我們不是非要大富大貴,但日常生活能夠從容一些肯定會更好,所以,注意個人的財務管理,多給自己攢點錢是非常實際的。

所以,我認為“不招35歲以上的人”本身不是一個真實的命題,只是在個人崗位上才會體現的明顯;但35歲以上確實面臨著現實的職業發展瓶頸,需要提前計劃才好打破這個天花板,讓自己在35歲之後又更好或者更符合自己內心需求的職業成長(PS: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升職加薪、成為總經理,有了35歲以前的積累,在35歲以後可以從事自己更開心的工作也非常好呀)。


為好優姐姐


歲月是把殺豬刀啊,畢業後轉眼就到了35歲,就到了職場人最焦慮的年齡,他們此時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齡大概60-70歲,一般已經沒有工作收入,部分沒有養老金,子女大概讀小學,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可以說一睜開眼就是錢,可到了35歲卻是職場人的一道分水嶺,在求職的時候很可能被拒之門外,有些人更慘,直接面臨被辭退,而且很多人在失業後就再難就業,有的被迫出來跑滴滴、送外賣、做臨時工,有的更是淪為做門衛、掃地等等工作,下場十分淒涼。

為什麼有些用人單位不招35歲以上的人?

1、35歲的人性價比低。35歲的人員已經積累了十餘年工作經驗,要麼技術牛逼,要麼業務能力強,往往對工資的要求比較高,聘用一名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夥,一般給四、五千元工資就可以把他們給打發了,但對於35歲以上的人,憑著一身過硬的技術水來或業務能力,可能一張口就開價一萬多,所以,作為用人單位,為啥不招年輕人呢?招兩個的費用都比不上招一個35歲以上的!

2、35歲的人不能加班。35歲,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的鎖碎事越來越多,是不能跟未結婚的年輕小夥子比拼投入時間的。再者,35歲,身體機能已經開始下降,精力也不再像年輕小夥子,他們只需泡個方便麵就能幹活到通宵,35歲以上的你,加班到晚上九點,身體就各種不適了,作為用人單位,當然更樂意招一個年輕人了。

3、35歲的人可塑造性下降。35歲,思維方式已經定型,說難聽點已經開始固化了,是很難接受新知識的,也是不願過多改變自己的,作為招聘單位,當然就更樂於招一個年輕的、有活力的,只要經過公司培養一段時間,就可成為對公司有用的人。

那超過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對於某些吃青春飯類的工作,比如文秘、空姐、導遊、模特、運動員等等,這些工作就被人認為是吃青春飯的工作,他們是最害怕因年齡增大而失業的,不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開動腦筋、只要敢於挑戰自己,也是可以找到屬於自己職場後半段的職業的,比如你是一名文秘,年紀大後還可以嘗試做自媒體,既可以發揮所以,還可以掙到錢,很好做得好的人月入過萬不是問題呢;比如你是一名運動員,退役之後還可以做一名教練,收入也不少;比如你是一名導遊,愛好攝影,年紀大後,還可以發揮愛好,成為一名攝影師,這也不是沒可能,所以說,不用擔心怎麼辦,那些超過35歲的人,只要結合自己的特長、愛好,往一個方向努力下去,你就不可能捱餓,甚至可能迎來個人職場的第二春呢!

對於某些技術型的人來說,35歲才意味著漸入佳境,開始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有的技術上更上一層樓,有的獲得了職位的晉升。就拿很多傳統行業的技術人員來說,25歲左右畢業,3-5年入門,5-10熟練,10年以上才勉強稱得上經驗豐富,但畢業10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35歲了,像這個年齡的技術人員難道不應該招嗎?當然不是,這個時候,他們有經驗、有技術、處事沉穩、能扛事、能出活,雖然年齡“老”一點,但絕對是公司一寶,而且,其寶刀遠遠未老!


設計製造迷


35歲確實是一道"坎",不少企業把它納入了人才招聘的第一道程序一一"海選",那我們該怎麼辦?破冰只需要四步:

一.好人品,好信譽,強實力是我們立足的根本!

1.我們要像保護生命一樣去守護好個人信譽;好的人品、好的信譽,能夠讓我們快速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反之寸步難行!

2.通過不斷地主動學習、實踐、總結,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力,不斷地挑戰自己的目標;用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超越把自己蛻變成行業的精英,甚至是具有超強話語權的專家!

二.走出去,勤社交,搭建優質高層人脈

1.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咱們國家人才氾濫呀!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吶,因為到處都是"香酒"!如果自己天天就只知道呆在"深巷"(公司、家裡),大佬們又怎麼會知道你呀!

2.我們一定主動出去社交,多參加一些高層論壇、行業協會、慈善晚會等,通過這些渠道去宣傳自己與結交朋友,從而搭建自己的優質高層人脈!

三.如果35歲了,我們找工作根本不需要去人才市場,或許只需要一個電話!

1.我們不參與公司招聘的海選,所以公司設定"35歲以內"的海選人才的標準根本制約不到我們!

2.需要工作的時候給我們的朋友打個電話或者約個飯,順便聊聊他們公司現在有哪些崗位能夠與自己相匹配的,或者其他相關公司有哪些崗位合適的;把彼此的責、權、利對接好了,工作也就落實了!

四.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未雨綢繆,要有目標、有計劃的有序推進!

我們千萬不能冒冒失失的,等到火燒眉毛了才想到事情要處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未雨綢繆,要有目標、有計劃的有序推進;找工作也是一樣,除非你老爸自己開的公司,你愛幹什麼,愛什麼時候去幹都可以!否則你就要有計劃,要為換工作贏得時間,不然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只要我們做到以上四大點必能打破"35歲"這個緊箍咒!

(我是諸葛教練,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實戰經驗;關注我,有問題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快回復🤝)


諸葛明職場教練


我是來現身說法的,在去年,也就是我臨近34歲的時候重新找工作,各種“35歲以下”年齡要求的招聘讓我的心很慌,35歲年齡是求職的一道關卡,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一次階段性的職業規劃。以下是我的分析:


因為是重回職場,所以我在搜索職位的時候,以以往的經驗和行業範圍來篩選,同時因為信心不足(已經離開太久),我查看的大多是文職類的辦公室工作,幾乎全部都有年齡限制,大部分都限制在35歲以下。


其實我在搜索這類工作的時候,是有一個意識的:35歲,至少已經出來社會工作長達10年以上,不管跳槽還是找工作,仍然在基層員工的範圍,說明潛在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了。


我開始擴大範圍,往上走:尋找管理職位,搜索一些獵頭的招聘。確實,管理職位沒有在年齡上有絕對的要求,或者年齡會放寬到45,在能力要求上列得比較詳細。我一一比對,有些能力要求並不能達到:最近兩三年的職業要求更新得很快,如果要跟得上得付出大量的時間,快35歲的我已經熬不起夜了。


年齡的限制並不是所有工作都一樣:

如果按照45歲年齡要求,還有一些對學歷等要求不高的工作,比如一些工廠的工作或者清潔工、保安等。

很多互聯網公司一些職位招聘要求是在30歲以下或者更小。

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工作基本是大專/本科學歷,年齡要求35以下,如果研究上以上學歷,可能放寬到45歲。包括一些人才引進的計劃也基本如此。


為什麼好多單位招聘都明確年齡不超35歲?


從生理上來說,35歲的身體是一個轉折點,體力會開始下降,高強度的工作、社交會更加消耗人的精力,無法保持精力旺盛的狀態。綜藝節目《奔跑吧》第三期,就是嘉賓們一起熬夜:一個晚上不睡覺,撕名牌,吃燒烤,洗浴中心體驗。最後經過質量檢測,90後暴打80後:熬夜後浮腫的臉,憔悴的神態,消不去的黑眼圈,提醒著年齡越大越需要注意休息,不可再任性。


從職場發展來說:一般情況下,晉升路線從新人到熟手精英,大概需要1到2年時間,從熟手精英到管理層,大概1到3年的時間,從管理者成為管理精英,大概需要1到3年時間,2+3+3=8年,也就是說從0開始吃透一個行業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最多8年的時間也應該足夠了。除掉試錯時間成本(找適合的工作),35歲之前如果還未經歷從新手到領導者這個晉升過程,35歲是最後的機會——再過10年,也差不多退休了。


從社會及家庭功能來說,35歲的時候,孩子嗷嗷待哺/正在讀書;父母大都60歲以上(保險一般過了60很難買或者價格很高,60是另一個年齡關卡,人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病小痛,健康與精力開始下降)需要家人更過的關注和照顧。正處在這個年齡的人們時間和精力無法完全投入到工作中,需要付出許多時間和經歷照顧家庭,工作的質量就有可能下降。


那麼超過這個年紀的人該怎麼辦呢?


1.首先就是要注意身體的健康,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做基礎,說什麼都是假的。休息時間要夠並且要有質量,不能再任性地熬夜。飲食要健康有營養,菸酒適度。勤鍛鍊多健身,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


2.對自身要有正確的認知,包括自身的能力長處在哪些方面、以往積累的經驗有哪些、身體與生活的狀況等等,找準定位。


3.明確自己的興趣點,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是可以事半功倍更輕鬆地應對的,畢竟人生苦短,生活不易,能做喜歡的事情不會消耗人的內力。如果沒法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那就儘可能在已有工作上尋求內在動力,認真對待每一份可以提供報酬的工作。


4.35歲也有年齡優勢,善於利用/挖掘時間與經歷帶給自己的資源,這個年齡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5.保持學習的心態,只有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的要求和挑戰,接受新事物,年齡就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問題。


35歲,人生路還沒走一半,轉換成發展的心態來看,35歲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在34歲“高齡”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之後,有哪些優勢幫助自己更快在職場上立足呢?比如人際的觀察力,成熟的處事方式,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人生的閱歷,適當的表現方式,讓領導與同事都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很快取得信任,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此問題上不多囉嗦。


小獅子在成長


我就是一個35歲以上的大叔,現身說法。

其實很多的中年人都面臨這個問題,我先告訴你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

第一,35歲,意味著你工作了10年,如果你依然停滯不前或者沒有多大成就,就證明了你之前的10年就不夠努力,或者專業能力不夠強。

第二,35歲的,已經工作10年的你,打算找老闆要多少工資?如果能做的事情一樣,老闆為什麼不去選擇那個25歲,工資要求只抵你一半的小夥子?

第三,35歲,職場老鳥,怕你是根老油條,請神容易送神難。

那麼要怎麼辦呢?

我見過很多人,並不是要出去找工作的,而是工作去找他們。

這個問題還需要回答麼?你只有做得了別人無法取代的工作,才能有競爭力和生存能力啊。前段時間阿里招收了一名83歲的老奶奶出任“淘寶資深用研專員”一職,這位老奶奶是清華學霸,這個職位年薪是40萬。你看,別人這不是明顯的跨越了招聘中年齡的坎嗎?所以別人制定這個35歲的規矩並不一定是篩掉所有35歲以上的人,要麼他這個崗位只適合年輕人來做,要麼就是他想要篩掉那些不努力、不上進、不好好學習的35+們。

如果你能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你能為別人公司創造價值,如果你能夠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相信年齡什麼的都不是問題,我也沒見過哪個高級崗位有年齡限制,有限制的多半是些初級崗位。所以你如果幹了10年還是基礎崗位的話,想跳出這個圈,只有一種方法,提升自己,人生沒有末班車,只有下班車。


黃穆溟


能否客觀、理性的看待此現象,決定了我們能否從現在開始就思考、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否為了未來的發展積蓄能力、資源、資本!因此,先為提問者點贊!

一、很多崗位,三十五歲以下的人都用不完!還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那自然會畫下這個年齡標準了。(只能說部分崗位,並非所有崗位哦!!!)

企業是要結合人才市場現狀、企業的崗位需求、不同年齡階段求職者綜合因素等等來確定招聘用人標準的。

1、很多崗位,35歲以下的人都用不完,隨手可以招聘到;

2、很多崗位性質決定了,35歲之前其精力、行動力是最合適的。例如:做基層的銷售工作很辛苦的,招聘銷售新人時,對年齡做一些限制很正常。

3、很多崗位的薪酬標準決定了,超過了三十五歲,很難滿足其需求。

過了三十五歲,各個方面的壓力對於收入的要求會變高,而且非常迫切。很多崗位,薪酬待遇可能短時間內無法滿足這個人群的需求。有些超過這個年齡的求職者,可能為了能夠立刻有收入而選擇了接受低薪,但不穩定性太強!企業不願意冒那個風險。

4、隨著人年齡的增長,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適應能力等等出現固化、弱化,企業不願意冒險去招聘。

或許有些人超過三十五歲後,在參加面試時表現很好。但在實際的用人過程中,很多企業發現年齡偏大的人的適應能力、思維方式等等方面要弱於年輕人,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說的是“比例”!用人單位在隨手可以招聘到年輕求職者的情況下,不會為了一個較小比例去冒險、這是在浪費成本!)

總體而言,很多崗位三十五歲之前的求職者都隨手可以招聘到啊!

二、管理崗位、高能力、業績要求的崗位,對於“三十五”這個要求會降低很多

越是高級的管理崗位,對於年齡的要求越會適當放寬的。這是很自然的規律。因為沒有多年的從業經歷,不可能有極強的管理能力。

另外部分銷售工作,也對於求職者的年齡會適當放寬。特別是那些對於人脈、資源、背景等等要求權重較高的銷售行業。可以放寬對於年齡的限制。

還有一些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崗位,也是可以放寬對求職者年齡限制的。

用人單位,是以業績、效益、收益、目標為參考標準的!

三、中國就是人多!這就是個殘酷且現實的問題!個人沒本事,不去玩命提升自我、只是呼籲平等、自己鬱悶頂個屁用?——原諒老鬼說話隨性!面對現實,你才能有自我提升的動力!

中國就是人多!這就是最大的現實!

各個行業缺少有人的人才,這也是現實!很多時候不是企業不想招聘到優秀的人才,而是招聘不到!當然了,老鬼也不否認很多企業有問題,留不住人。

在說的殘酷一點、冷血一點:反正多數人一輩子都會身處社會基層,二八法則就擺在那兒!自己不努力,別想著什麼公平不公平!千百年了都是這個樣子!現在的世界也是這個樣子!

用麼就認命,要麼就從現在開始玩命的努力!反正這個社會各種因素摻雜在一塊決定了你我這些草根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牢騷、抱怨、憤青、狂噴,純粹白浪費時間、腦細胞。只會讓自己失去動力。

四、世事無絕對,“35歲”這個門檻卡不住積極向上的人!

換種說法:你管他35歲這個標準幹什麼?看上哪個企業,如果你採用投遞簡歷的方式會被卡主,得不到面試的機會,你可以主動上門啊!

因為對方設置了“35歲”這個門檻,就不敢投遞簡歷了,或者投遞了簡歷也得不到面試的機會就心灰意冷.....別人幫不了的。

你先投出去試試!因為很可能對方看到你優秀的履歷、能力,給你面試的機會。

當然,即使不給你面試的機會,你也可以像個銷售人員一樣走出去進行拜訪,主動爭取面試的機會!

五、你能否保持內驅力,能否放開自己的視野,能否保持求知探尋等等,決定了你的未來職業發展。

有的人做了一輩子會計直到退休。有的人利用業餘時間給一些企業做賬掙外快,比在單位掙的還都!還有人由原來的會計,逐漸走出來成立了自己的財務公司。

有的人修汽車,做了一輩子的修理工。有的人選擇自己擺起了修車攤,逐漸的自己弄了一個汽修廠。

有的人做了很多年銷售,直至跑不動了被淘汰。而有的人逐漸的升職為經理、總監、老總,甚至自己創業去了。

有的人做了一輩子人事專員,只是負責給企業做最基礎的求職者打電話預約面試時間、做初次面試。而有的人,逐漸的在網絡上開始講授人才招聘的渠道、技能、方法、面試的技巧。甚至逐漸的一步步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訓公司、人力資源服務公司.....

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的小學教師,有的人逐漸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訓機構。還有些人逐漸的成了網絡教育的名人、網紅。收入豐厚。

很多人一輩子做一個崗位,平平淡淡,有的人不斷升值、加薪。有的人最終自己創業。

反正呢....成事兒的人一定是少數,看自己了.....


我們不要把時間浪費在“35歲”之類的問題上了,全憑我們個人的努力,才是正道。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strong>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這就是赤裸裸的年齡歧視啊。現在越來越多人有中年危機,就是因為這種種年齡歧視。35歲到45歲的中年人,體力逐漸下降,孩子也基本都在上學,父母越來越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得靠你的時候。本來你在一個單位熬了十多年,累死累活的,終於工作得心應手了,該鬆一口氣的時候,公司卻為了降低成本,把你掃地出門,這時候想再找份工作,結果招聘的都要求35歲以下,這讓人怎麼活?

之前看新聞說9部委聯合要求,招聘不得限制年齡,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可能還是沒有太大改變,看到蘇明哲失業後的狀況就知道了。所以得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平時注意理財,讓自已有點積蓄,在工作之餘可以找個兼職,或者學一門本領,不至於在一棵樹上吊死。記得買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


家有兒女共同成長


深有體會,深受其害,深受其益!

37歲,辭去了做了十幾年的企業管理工作,職位至總經理。因年齡關係,加上時代變革,出來後踏進了艱難的找工作之路,後來逼著自己自主創業。

所以,深有體會、深受其害、又深受其益!

十幾年的管理工作經驗,包括幾百上千人的面試經歷,談談為何35是個坎:

古人就有七、八坎,35剛好是一個人的第五個坎。該穩定的已經穩定,該成熟的已經成熟。

所以,沒穩定的必有其因,而且是很難改變的原因,所以用人單位很謹慎。另外,該成熟的已經成熟,很難被改變,每個企業文化不同,用人單位當然會謹慎對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