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事實力遠強於巴基斯坦,為什麼巴基斯坦還這麼強硬?

馮明凱


印巴之間的常規軍事差距是明顯的。但是隻要不發生大規模衝突,那麼印度在局部衝突和對抗中並不佔優勢。

比如近期的印巴克什米爾空戰,巴基斯坦不但擊落了印度戰機還俘獲了印度飛行員,成為此輪局部對抗的贏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巴都是準核武器國家,這是兩國戰略平衡的基礎。

有軍事專家指出,印巴這兩個準核武器國家的任何軍事衝突都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兩國國力軍力的差距,很容易導致弱勢一方使用核武器。但也正是如此,核戰爭的殘酷結果也反過來會有效遏制印巴戰爭的再次爆發。

然而這只是傳統和理論上的分析。南亞次大陸的形勢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如果印度研發一種武器技術可以打破核平衡,那麼巴基斯坦再說“不怕”就是假的了。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23日報道稱,印度高超音速導彈的測試將使與巴基斯坦的核戰爭又拉進一步。該美國媒體指出,儘管此前有報道稱“烈火-1”高超音速導彈測試失敗,但是印度超音速武器項目本身是與巴基斯坦冷戰中“最險惡的一步”。

印度和土耳其這兩個潛在的敵對方之間的距離不超過400英里(700公里),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生產的速度達到5到10馬赫的導彈在一分鐘內就能到達目標。

如果印度擁有高超音速武器,那麼巴基斯坦可能會有“使用全部或者失去全部”自己核武庫的想法。

言外之意是,巴基斯坦要麼眼看自己的核武庫被印度高超音速武器摧毀,要麼就先發制人,把核導彈提前全部發射出去。

核威懾只有在對等時才會形成抑制戰爭冒險的核平衡。但是目前有兩種武器技術會徹底破壞這種區域和全球的核力量平衡。第一個是美國積極發展部署的全球和區域導彈防禦系統(美國的追求是,我能防住別人,別人防不住我);第二個,就是先發制人剪除對手核武庫的高超音速導彈系統。

在國力和軍力上,印度相對於巴基斯坦的優勢都是明顯的。

印度軍費開支是巴基斯坦的數倍,有能力支撐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發和導彈防禦系統建設的高昂費用。

印度高超音速武器項目會刺激區域軍備競賽。如果不能在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導體系建設上與對手平等競爭,那麼巴基斯坦就只能重點發展二次核反擊實力裝備,比如戰略導彈潛艇。


高峰軍事觀察


如果巴基斯坦不強硬,在印度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下,巴基斯坦國家還能不能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印度現在叫嚷著要打贏2.5線戰爭,不僅在北線與中國對峙,在西北還與巴基斯坦進行炮戰,以印度東北各邦為代表的分離勢力,也在印度國內製造事端,甚至發動恐怖襲擊。這片佛祖曾經呆過的土地,如今充滿了大國沙文主義的浮躁與戾氣。

歷史方面: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巴基斯坦在印度邊上,深受其害。 本來巴基斯坦不會只有78萬平方公里,還有一個東巴基斯坦,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在1974年之前這兩個穆斯林國家是一個巴基斯坦的東西兩部分。

印度通過第三次印巴戰爭強行肢解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近一半的人口,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戰略優勢也被破壞了。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印度獨立時,按照英國炮製的“蒙巴頓條約”來劃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國土範圍。印度當時是鷹派的尼赫魯執政,反應最快,迅速將印度本土內的各個有獨立傾向的邦國制服,一些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邦,也被印度用軍隊強行推平,由此奠定了印度現在的近300萬平方公里的版圖。

巴基斯坦相對來說因為國內有封建貴族存在,國家政治還處於前現代時期,因此反應就慢了半拍,對印度的搶劫行為沒有及時制止,最後已經無力迴天,但是巴基斯坦又不甘心,於是,接連打了三次印巴戰爭。

印度吃完了碗裡的,把鍋裡的也吃完了,還惦記上克什米爾了。巴基斯坦軍隊實力弱,在收復克什米爾後被印度軍隊強勢逆推,形成了現在印巴雙方各佔一部分克什米爾的格局。

可以說,說起印度,巴基斯坦就有說不完的苦。

印度的孟買恐怖襲擊案,沒有確鑿的證據,印度就直接指責巴基斯坦,言稱是巴基斯坦指使的恐怖主義分子實施的。

軍備方面:拒止戰略

巴基斯坦自獨立後一直處於印度的威脅下,因此巴基斯坦的文官政府發育的不好,文官政府很容易應對國際局勢不利,被憤怒的國民彈劾,相反鷹派的軍隊代表了人民的怒火,成為巴基斯坦執政時間最長的勢力。巴基斯坦對印度的強硬,是一種受害者心理,通過強硬來表達情緒和轉移社會矛盾。

歸到實際,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經濟實力只有印度的大約十分之一左右。

對巴基斯坦來說,印度無疑是一個強國,巴基斯坦軍事上不管從海陸空哪個方面都不能與印度針鋒相對,只能採取小國對抗的的策略:不對稱作戰。

海軍方面:印度目前有航母與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4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

空軍方面: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146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一百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

陸軍方面:印軍有900輛T90S、17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

核武器:印度與巴基斯坦各有100多枚原子彈,雙方也都掌握了發射載具,因此,但凡爆發核戰爭,雙方都將面臨不可承受之災難。所以,核武器也是拒止戰略的一個武器。

巴基斯坦掌握了核武器後,戰略態勢得到了很大好轉。

外交方面:上兵伐謀

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不錯,與世界三大國都有著不錯的關係,比起印度的左右逢源,巴基斯坦更是如魚得水。

巴基斯坦與中美俄關係都不錯,尤其是事關區域核心利益的中國。中國對巴基斯坦可謂是傾囊相授,如果不是來自中國的援助,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就要亡國了。

所以,巴基斯坦國內有一個罪名:破壞中巴友誼罪。中國人在世界各國受到的最多優待的就是在巴基斯坦了。

中國幫助巴基斯坦發展經濟和軍事,通過建設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的經濟有望快速提升。

中國在阿克賽欽地區對印度的德里地區居高臨下,印度不得不忌憚北方勢力。巴基斯坦算準了印度叫囂的2.5線戰爭只是虛張聲勢。

軍工基礎:持久戰

反觀印度,它本身也是問題一籮筐,與周邊國家都存在領土爭議,軍備雖然強大,但都是萬國牌,印度的工業增加值甚至比不上印度尼西亞。

印度的GDP中,服務業佔據了絕大多數,這與中國的工業增加值排名世界第一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就意味著,印度自身的國防工業實力非常弱小,只能對外採購。所以,軍購案腐敗也成了印度腐敗案的多發區。

軍備採購的印度,其真實戰力也值得讓人懷疑。沒有工業體系和基礎的軍事裝備就是個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是一次性使用的花瓶。

最有名的例子,阿根廷對戰英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叫福克蘭群島之戰,阿根廷用法國的飛魚導彈擊沉了英國的導彈驅逐艦,本來想繼續擴大戰果,可是倉庫裡沒有導彈了,只好向供應商法國去買。可是英國說動美國聯合對法國施壓,結果法國人屈服了,不賣導彈給阿根廷。所以阿根廷人認為,遭到了歐洲人的出賣才輸掉了馬島戰爭。

如果覺得這樣的例子還不夠,甲午海戰,北洋艦隊一戰之下,就只能在軍港,連正常的巡海都做不到。沒有工程師,連焊工都是礦上的工人調過來的。最後,威海衛陷落,北洋艦隊也覆沒了。

印度在國產戰鬥機、坦克、航母等方面的研發進度和中途出現的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故,已經超出了人們對一個追趕中的大國應該具備的素質的預期。

巴基斯坦則在中國的幫助和軍工理念下,已經基本實現了裝備武器的國產化,最起碼是主戰兵器的配件的國產化。 因此,巴基斯坦的軍備有比較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支撐。

巴基斯坦有歷史仇恨、現實政治、拒止戰略、國際盟友、不錯的戰力,這些都是巴基斯坦對印度強硬的根本原因。


而知而行的歷史


儘管印度總體軍力勝於巴基斯坦,但兩國有著不可調和的民族、宗教和領土衝突,巴基斯坦當然要表現強硬。況且巴方的軍事實力也有自己的優勢,印度想打贏還很難說。

1、巴基斯坦的軍力可與印度一拼

在軍事上,巴基斯坦研製了“梟龍”戰機、並具備批量生產的條件,加之引進中國的空軍裝備,如直-9直升機,空軍實力不亞於印度。此外,巴軍非常注重軍事訓練,還經常參與打擊恐怖組織,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相比印度陸軍,巴基斯坦陸軍擁有全部核武器的使用權,可謂震懾力十足,如擁有射程超過1300KM的“哈特夫-5”導彈,能夠攜帶1000千克左右的核彈頭,這些核導彈也可以攜帶常規彈藥。

2、巴基斯坦並不孤立

值得注意的是,印巴地區還摻和了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及地區利益,巴基斯坦並不孤立。從1962年開始,巴基斯坦就與中國進行了密切的軍事合作,目前還包括核武器和太空計劃的合作,中國還是巴基斯坦首要的軍備供應國。

另外,巴基斯坦還是美國的的重要盟友,“9·11”事件後,巴與美合作打擊恐怖主義,兩國關係升溫。目前,巴方已經成為美國在阿富汗地區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為此每年美國都提供30億美元的軍備和經費援助。

3、雙方民族、宗教矛盾越積越深

至於兩國衝突的根源,還要從英屬印度獨立說起,“二戰”結束後,為了達到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國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之間製造矛盾,擴大分裂,甚至發生了大規模仇殺事件。最後在英國的協商下,英屬印度分成印度、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三部分,兩國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就這樣積累了下來。

4、巴基斯坦不會放棄邊境領土

後來,大部分的王公土邦選擇了歸屬印度,但剩下北部土邦的克什米爾歸屬未定,為了爭奪這塊地區,兩國發生了兩次戰爭,傷亡慘重。時至今日,印、巴雙方仍在克區控制線附近多次發生越境交火事件,至此矛盾越積越深,難以調解。

5、巴基斯坦有濃厚的軍人執政歷史

巴基斯坦不怕印度,其實還與巴基斯坦的國家權力結構有很大關係,在巴基斯坦國內,軍事高層從來都是政壇決定性力量,巴國獨立62年,軍隊掌握國家大權的年份竟佔了一半,因此有軍人捍國的巴基斯坦自然不會輕易向印度認慫。

總而言之,在民族和宗教矛盾積怨已久的歷史背景下,擁有較強軍力的巴基斯坦才不會在國家利益上做出讓步,他們明白,退縮只會讓印度得寸進尺,強硬才是正確的態度。


金十數據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從宣佈獨立以後就沒有消停過,衝突不斷,這主要還是英國殖民地“分而治之”的政策導致的,克什米爾地區戰火從未中斷。直到現在兩國還是爭論不休,問題很難得到解決,雖說印度軍事實力比巴基斯坦強很多,最新的全球火力排行榜印度排名第四,僅次於中美俄,就是這樣仍然拿巴基斯坦很無奈。小編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面對印度的咄咄逼人,巴基斯坦顯得更加明智,積極和世界大國確立良好關係,巴基斯坦背後有著強大的後盾。巴基斯坦自身的國防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沒有能力生產大型軍事裝備,國防預算達到了70億美元,於是積極向美國和中國拋橄欖枝,從兩國進口大量的軍事裝備,有中國專門為巴基斯坦研製的梟龍戰機,坦克,巴基斯坦最大的戰艦F22P護衛艦,裝備有中國的紅旗7防空導彈和鷹擊系列反艦導彈,不僅如此,中國在巴基斯坦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有深入的合作,“巴鐵”的名頭不是空穴來風的。而且還是美國的一個重要盟友,美國向巴方出售先進的F16戰機,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幾個裝備F16戰機的國家之一。



其中最令印度膽寒的當屬核武器,兩國均具備核技術,對彼此都敬畏三分。兩國均不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擁有的核武器技術來自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兩國競相拉印度入夥,於是紛紛給印度提供核技術,可見印度的核武器不是自己造的,更準確的來說更像是美俄送的。巴基斯坦也是中國為其提供核武器的設計方法以及各種零件,原件,而且還幫助巴基斯坦進行核武器的實驗測試。就這樣,兩國通過第二方甚至更多方的支持獲得了核武器。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strong>


Global防尉


巴鐵有個好兄弟,加上自身也比較硬了,那對印度,就沒什麼好怕的,大不了大家一起完?印度敢冒這個風險嗎?

印巴兩國之間,比綜合軍力,巴國空軍略強,印度海陸軍略強,但兩國又不可能打全面戰爭,印度又得在北方和東北方向佈局重兵集團,能投放在西北和西部的資源就不能對巴基斯坦形成絕對優勢。

論戰鬥力,巴基斯坦打仗也強啊,沙特那邊一堆的巴基斯坦僱傭軍,空軍基本都是巴基斯坦人在駕駛飛機,這幾年沙特帶著多個小弟圍毆也門,裡面就有一堆的巴基斯坦指揮官,這戰鬥力沒的說。

巴基斯坦後面還有個大金主和好夥伴,這夥伴是幾十年的生死兄弟,有個靠山辦事就方便多了,靠著兄弟,這些年巴基斯坦綜合軍力、戰備水平、武裝裝備都得到了極大提升,相對印度並不吃虧,在戰機等領域都超過印度了。

巴基斯坦畢竟塊頭也不小,印度真要啃也啃不動,就算印度真發了瘋要滅了巴基斯坦,那巴基斯坦手裡也有核彈啊,北方鄰居也會拼死為他放手一搏,印度敢動一動試試?

沒有北方的兄弟,巴基斯坦在1970年代或許就被滅了,中巴是好鄰居,更是我們戰略規劃的主要支點,它必然是我們全力要維護的兄弟,光就這一點,巴基斯坦人看得清,印度人更明白,就衝這一點,巴鐵不用怕,儘管硬氣點。


雲中史記


印度人口是巴基斯坦的七倍,經濟總量和軍費投入是其十倍,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數量也在三倍以上,從紙面數據上分析,印度幾乎碾壓巴基斯坦。可是在三次印巴戰爭中,除了利用東巴自身問題成功肢解東巴,印度事實上並沒有佔大便宜,連克什米爾目前都還是各佔一半,在最近幾年爆發的幾場克什米爾衝突中,巴基斯坦不但沒有服軟,反而經常發起主動進攻,而印度對此也不敢發動全面戰爭,顯得不夠強硬。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個怪相呢?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印巴都是有核國家,不存在誰怕誰一說

印巴兩國的核武器計劃都起步於六十年代,成型於90年代末期,目前雙方都擁有不少於一百枚的核彈頭(原子彈,沒有熱核彈頭),而且兩國地理位置臨近,印度的烈火系列彈道導彈,巴基斯坦的哈塔夫系列彈道導彈,只需要不到一千公里射程就能基本覆蓋對方全境,而兩國的反導系統基本沒有,所以用一句老套的話講,兩國都擁有毀滅對方的能力,因此誰也不怕誰,大不了就玉石俱焚。因此進入21世紀後,印度再也不敢對巴基斯坦張牙舞爪,巴基斯坦對印度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恐懼,兩國1999年在卡吉爾地區爆發的衝突那麼激烈,最後都沒有演變成大規模戰爭,核武器是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



(印度烈火系列導彈)

(巴基斯坦哈塔夫系列導彈)

印度沒有真心盟友,而巴鐵有!

印度在國際上一直以左右逢源而出名,但是這種左右逢源大部分都是以買武器交保護費得來的,無論是購買俄羅斯二手航母的血淚史,還是猴版T90S和芒果彈的奇葩組合,亦或是最近一陣購買的美國天價M777榴彈炮都是變相交保護費,如果印度不這麼討好這幾個強國,以印度的體量和發展趨勢,你試試看印度國內會不會被攪的天翻地覆!所以說這種關係都只是表面兄弟,真到了危急時刻,跑的比誰都快,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從喜馬拉雅都快一路殺到德里了,印度國內都開始逃難了,在尼赫魯的多番哀求下,美國和蘇聯叫嚷著出兵幫助印度,你看他們最後挪過窩沒?還不是忙著傾銷自己的二手武器裝備,大發戰爭財,數鈔票都數不贏,哪有時間管你死活?


而巴基斯坦不一樣,在財力上有同屬穆斯林遜尼派的沙特鼎力相助,在軍事和戰略上又有中國這個老大哥真心實意的幫忙,而西方因為要利用巴基斯坦進行反恐戰爭,與其關係也算不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全世界沒有幾個。三次印巴戰爭印度之所以沒有徹底打敗巴基斯坦,甚至連克什米爾都沒有實現佔領,印度之所以在人口、經濟、軍費、裝備都高出巴鐵數倍的情況下沒有佔到大便宜,其中最大的外因就是中國的大力援助,其次就是以美俄英為首組織的調停。

巴基斯坦軍事潛力比印度更強

目前隨著國產航母、國產阿瓊坦克、國產光輝戰機的事實上失敗,印度雄心勃勃的軍事工業自主化遭遇極大挫折,現在已經淪落到子彈、炮彈都因為產量不足而需要大規模進口。在1999年的卡吉爾衝突中,印度炮兵因為打的太猛,忽視了自己羸弱的軍工能力,炮彈供應不上,最後只能從以色列緊急進口兩萬多發才算緩解了燃眉之急,而阿根廷馬島戰爭的飛魚導彈之殃猶在眼前,一個連最基本軍工生產能力都沒有的國家,又有什麼可怕的?


(十年如一日的光禿禿印度國產航母)

反觀巴鐵,從陸軍的哈立德坦克到空軍的梟龍戰機乃至彩虹四無人機,再到海軍的F22P多功能護衛艦,中國為巴鐵量身打造了一個適應自身需求的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目前這些裝備已經成批量由其自主生產並大規模裝備巴軍隊並且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在未來,隨著殲10、武直10、054A等新式裝備的引進,巴鐵的軍事工業生產線還將迎來一個大的升級換代,巴鐵的自主裝備生產能力又將大幅度提高,打仗最後打的還是工業實力,此消彼長,印巴之間的軍事力量真的差距真的有那麼大嗎?巴鐵的強硬不是沒有理由的!各位看官不妨仔細想一想?
(熱火朝天的巴鐵梟龍生產線)


軍武吐槽君


印度的軍事實力雖然超過巴基斯坦,但是印度並沒有威脅巴基斯坦生存的能力。印巴兩國都是有核國家,兩國都擁有可靠有效的核打擊能力,形成了相互核威懾。

有這個威懾在,兩國的軍事衝突都很難發展到從根本上威脅對方國家存亡的程度,因為大家都清楚,那樣意味著共同毀滅。有了這個底線,巴基斯坦並不畏懼與印度進行軍事摩擦。第二,巴基斯坦有個強大的盟國。
儘管印度實力要遠超過巴基斯坦,但印度需要在戰略上面對兩個對手,而且其中還有一個對自己有著碾壓般的優勢。印度相對巴基斯坦的實力優勢被自己在地緣政治上的這種腹背受敵所完全抵消。如果說兩國都有核武器能夠保證印度不敢動滅掉巴基斯坦的念頭,那麼腹背受敵的戰略態勢讓印度甚至都不敢於把武裝衝突擴大到局部戰爭。第三,近年來隨著盟友的迅速崛起,巴基斯坦的底氣自然也越來越足。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軍事裝備的更新換代,都得到了盟友的鼎力支持,所以我們看到巴基斯坦軍隊的裝備規模雖然沒有印度大,但是在質量上並沒有遜色於印度太多,特別是在戰略武器上更是毫不遜色。

還有最後一點,巴基斯坦是個穆斯林國家,印度國內有著多達一億多的穆斯林人口,而且印度國內活躍著眾多的伊斯蘭極端分裂組織,印度在挑起與巴基斯坦的戰爭前需要認真考慮自己國內的嚴重宗教族群威脅。


照理說事


因為巴基斯坦也有核武器。

其次,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巴基斯坦太近,而印巴邊境不是沙漠就是高原,印度攻擊巴基斯坦是很不划算的。


看球人


印巴之間,此前發生過三次戰爭,均已印度的勝利而告終。第三次印度甚至將巴基斯坦肢解。發展至今天,印度人口總量是巴基斯坦的將近7倍,國土面積是巴基斯坦的3.5倍,經濟總量更是巴的10倍之多。兩國在綜合國力上來說,根本就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印度是新興大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按理說巴基斯坦應該很怕印度,但是不然,巴基斯坦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強硬。當然,這是有原因的。

1,背靠大樹好乘涼。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到,這棵“大樹”就是🇨🇳。英米等國為了遏制🇨🇳的發展,將印度當做了馬前卒,而🇨🇳也為了抗衡印度及其背後的勢力,則跟巴基斯坦越走越近。並逐漸的發展成為了“巴鐵”。中巴兩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發展上都有著十分深入的合作。而最近新建的中巴鐵路,更是進一步加強了兩國的友誼。而起於瓜達爾港,終於喀什的中巴鐵路,也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如果印度敢對巴基斯坦動腦筋,那麼🇨🇳絕對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2,HWQ。隨然印度政府一直對外宣稱對HWQ沒有興趣,但實際上他們發展HWQ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到了1974年,在英米加三國的幫助下,印度已經建立了包括輕水堆、重水堆、後處理廠等較為完善的H能循環體系。 在1974年5月,印度進行了第一次H試驗,印度起名為“佛祖的微笑”。而巴基斯坦為了生存,且因為蘇聯解體,大量科技人員流失,使得巴基斯坦更方便的獲得H技術成為可能,在中方及大量阿拉伯國家的幫助支持下1998年5月30日時,巴基斯坦則於俾路支省卡蘭沙漠進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賈蓋-IIH試驗,成為了事實上的有H國家。



3,國際環境。發展,成為了整個世界的共識,而戰爭則被更多人指責。因此,在如此的國際大環境下,印度也不敢再貿然對巴基斯坦有所圖謀了。

4,印度的日子也不好過。印度本不是一個統一國家,而是在英國殖民印度之後為了便於管理,而強行統一的。印度是個多民族國家,而各個民族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想要謀求獨立。而印度政府對此早已經是應對不暇。

1、卡利斯坦國(錫克教):卡利斯坦,意為“純潔的土地”。其國土涵蓋今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等邦的部分土地。

2、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是在印度東北地區多個分離組織中的一個。該組織謀求通過武裝鬥爭來建立自治政府。

3、廓爾喀民族解放陣線:是孟加拉的民族獨立運動組織。

4、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陣線(NLFT)、全特里普拉部族猛虎軍等。

5、安得拉邦境內的泰盧固人一直以來要求獨立建邦。幾十年間,抗議示威活動不斷髮生。

6、曼尼普爾邦。




MrU9874297


印度的軍事實力遠強於巴基斯坦,但是並不能夠代表著巴基斯坦就比印度矮一截,雖然說印度強大,但是巴基斯坦卻強硬,以強大對強硬,應當說這是相互的,這是不相上下的。

印度的軍事實力遠勝於巴基斯坦,在於印度本身就是屬於一個大國家,印度的綜合實力是世界上較強的,印度的GDP世界排名為第五,達到了2.9萬億美元。所以印度在世界上大力購買武器,給自己的國家提供了非常多的和非常先進的武器,而且還在不斷的購買,不斷的完善中。

巴基斯坦的GDP百排名世界第43位,只達到2500億美元,還不如中國的香港2900元。巴基斯坦雖然沒有印度那麼富裕,也沒有印度那麼有錢。但是,巴基斯坦也非常的重視建設自己的軍事,在軍事建設上面,巴基斯坦也是在力求完善力求強大。雖然說巴基斯坦在軍事方面不如印度,但是巴基斯坦將自己獨有的性格,得到了世界的承認。

巴基斯坦有自己的國家盟友,並且在巴基斯坦最需要的時候,會得到國家盟友的支持。巴基斯坦在與印度的交戰中,一直都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同時,巴基斯坦在世界上也與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等大國家都有良好的關係。並且還有許多的經濟和軍事交往,所以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面也是取得世界各國的認可。

巴基斯坦在自己的國內部署了大量的導彈防空系統,還有大量的作戰飛機,坦克等各種精尖端武器。所以如果說印度一旦要對巴基斯坦動武的話,很有可能巴基斯坦同時會向印度的任何地區發起攻擊。巴基斯坦在軍備上面雖然不如於印度,但是不要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一樣,同樣是屬於擁核國家。雖然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核武裝是相當的,但是巴基斯坦非常的清楚,巴基斯坦在自己的核武庫上面,是有能夠能力對印度形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是印度必須重視。

而就常規武器而言,巴基斯坦也擁有者,中短程各種導彈,並且巴基斯坦的導彈完全可以覆蓋印度的全景,並且對印度的各個要害地區和要害部門具備有非常大的打擊的能力,所以巴基斯坦對印度異常的強硬。因為如果說巴基斯坦一旦是軟弱了,那麼印度人就會覺得巴基斯坦好欺負,而向巴基斯坦發起進攻,因為印度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國家。正因為如此,巴基斯坦採用了非常簡單的方式,就是以強硬的姿態來對付印度。雖然巴基斯坦的國家實力不如印度,然而巴基斯坦在軍事上面從來就是不低於印度。儘管印度的軍事裝備可能巴基斯坦強出許多,但是巴基斯坦也同樣的擁有著自己的高精尖武器。而在這方面巴基斯坦也有一定實力。巴基斯坦向來就對印度強硬,巴基斯坦也只有強硬,印度才不敢輕舉妄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